「我們談論的自由是什麼意思?」| KY主創們的初心
302 人贊了文章
7月馬上就要接近尾聲。每到7月,我們都會告訴自己,不要忘記為什麼要創辦KnowYourself。
(一)
開始做KY是一件特別自我的事情。
你們肯定能猜到,與大部分讀者一樣,我們幾位主創的年齡都處於成年早期。成年早期,是一個被低估了的、事實上十分困難的人生階段。這個階段中有著一生中最多的不確定性、要面臨頻繁的分離和變遷、還要做出許多個會持續影響一生的選擇。
對我們上一代人來說,這個階段是相對短暫的,我們的父母往往都在25歲左右,已經完成了那些會持續一生的選擇——結成婚姻、生育孩子、事業選擇、在一個地方定居。
但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這個生命階段正變得越來越長。一方面,我們的教育年限在拉長,而畢業本來就是一個會帶來變遷的生命事件;另一方面,世界在變小,我們好像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更容易對異鄉與遠方有憧憬,可同時這種「更多的可能」實際上讓我們變得不容易滿足、變得更難堅持,事實上讓實現任何一種可能都變得更加困難。
托克維爾曾經深入闡述過平等與自由之間的張力。他的論述正在被在這個時代闡釋得淋漓盡致:「當出身和財產的特權一旦取消,各種職業對一切人平等開放,誰都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登上本行的高峰時,則有雄心壯志的人都以為自己有無限光明的前程,覺得自己命中注定要干出一番大事業,但這是一個依靠經驗可以立刻矯正的錯誤觀點。
……他們雖推翻了同胞中的某些人享有的特權,但又遇到了要同所有人競爭的局面。限制依然存在,只是改變了形式而已。當人們到了大家彼此幾乎都一樣、和走著同樣一條道路的時候,任何人都難於迅速前進,難於從彼此擁擠的密集人群中很快穿過去。
平等使人產生了追求的慾念,但它沒有向人提供滿足慾念的方法,所以這兩者之間的永遠相背,經常使人感到苦惱和受盡折磨。越平等的時代,人們的希望和慾望也更容易落空,精神更容易激動和不安,憂鬱感更為深重。」
你以為平等和自由是互相促進的,殊不知它們之間的矛盾。正由於平等帶來一種「人人都有可能,人人都有機會」的假象,才讓人們變得不安分,既容易不安,也容易不甘。所謂的新中產階級似乎給什麼是「好的生活」交出了一份標準答案。「幸福」變成了工廠車間里批量生產的罐頭。
而這不是我們要的。
在這種時候,我們痛定思痛地覺得,認識自己,探索自己的內心,給自己的人生作出一份私人定製式的目標和期待,是通往自由的唯一道路。我必須是「我的幸福」的最終和唯一定義者。而做公號是這個念頭之下的一個「順便」的念頭——既然自己做了,不如把這個過程與更多人分享,與別人扶持著一起走,總會比自己一個人能走得更遠些——我們這樣想。
就是在這麼一份私心中,KY出現了。後來才有了我們以及貓們抱在一起翻滾的很多個日日夜夜。
(二)
說說自由。自由是什麼感覺?
小時候覺得自由就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後來不知道從哪裡看到,就學著說「自由就是不想幹什麼就不幹什麼」。
其實都是很不現實。
這幾年,我偶爾體會到,自由是一種「有超越性」的體驗。這種超越是對於「現世和大眾的標準」的超越。超越,不等於反對。當你雙手抵抗著一塊巨石的時候,你的力氣和注意力都仍然在它身上,你仍然與它呆在一起。而當你越過了這塊大石,它並不會吸引你的注意或力氣。
「我要獲得大眾認可的幸福」與「我不要獲得大眾認可的幸福」是同一件事情,因為「大眾的認可」仍然是其中的依據。而超越的體驗是,我做著我能夠接受的事情,過著我能夠接受的生活(喜歡的事情和喜歡的生活可能是太高的標準,能夠接受就不錯了),有著我自己想要前往的地方,有著基於我自己生成的希望和願景——別人對此的看法,或者別人的生活好壞,是可以聽可以看、但實質上與我無關的事情。
這種有超越性的自由相隨的既有平和又有激情,它讓人免於嫉妒或自卑,又不淪於異化(分工對人的物化)和空虛。
而這種體驗是基於深刻的自我認知才能產生的。你只有清晰明確地知道,能夠讓你有滿足感的東西究竟是什麼,才能毫不猶豫地跟隨那個東西的嚮導。只有向內尋找不到自己的標準的人,才會接受外來的標準和要求。
人人都是評委的時代是有些可怕的。這意味著那些最為中庸、和最大多數人的想法相同的意見會被評為「正確」。網路時代加劇了這件事情的發生。當主流的聲音在一些時候甚至產生了暴戾的統治的時候,超越它就是一件更有困難的事。
理解自己,選擇自己幸福的準則,最終獲得有超越性的自由,需要艱苦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探索。在這件事上,任何人都沒有捷徑可走。
題外話一句,在大部分的事情上我們都需要接受不得不承擔的責任,才能夠在那麼一兩件事情上有所任性。
與想像中不同,獲得自由的過程,與其說要尋求與眾不同,不如說要不斷接受自己的普通。平凡是一件特有尊嚴的事。
(三)
做KY的過程,於我們自己來說,是飛躍式的成長——成長從來不是一件一定會隨著時間自然發生的事,也不是一件勻速的事。
我們驚訝於平凡的自己能夠給一些人帶去的重大的影響,同時也不斷承認著自己的無能。我們學著不斷承擔更大的責任。我們不斷承擔責任的過程里,感到了越來越多的自由。
在今天這篇有些晦澀的文字里,我們努力想把這些複雜而豐富的東西傳達給你。同時感謝你們,你們的存在讓這一切得以發生。
如果說,KY是一個理想的城邦,我們想在這裡,讓你沒有負擔地做一個追尋你「個人的真理」的公民——
「即使沒有狂熱的激情和虔誠的信仰,教育和經驗也會使公民發現:由於每個人都是同樣弱小,所以每個人也都感到自己的需要與其它同胞相同。由於他們知道只有協同同胞才能得到同胞的支援,所以他們將不難發現自己的個人利益是與大家的公益一致的。」(托克維爾)
當這個城邦里的公民越來越多,有一天外面的世界也會因為這個城邦而發生變化——獨立的精神會替代「主流」的正確地位;互相支持會取代盲目批判;你和所有其他人都能更自由地生長為本來的樣子。
我們的夢比我們自身更大。而你在這個夢中。
以上,晚安。
推薦閱讀:
※我想自殺,請教我一個不給別人添麻煩的自殺方法好嗎?
※點贊力,是親密關係的興奮劑
※產品心理學丨影響問題解決的七大因素
TAG: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