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UI時,比布局配色動效更重要的是用戶思維模式

設計UI時,比布局配色動效更重要的是用戶思維模式

來自專欄 UI設計

公眾號「UI設計資源」

點擊關注,獲取一手信息資源

作為設計師,尤其是需要設計面向大眾的 APP 和網頁等數字產品的設計師而言,我們必須創造出用戶能夠自然理解的東西,以人們能夠清晰理解、不言自明的 UI界面和用戶體驗,來作為設計的最終目標。即使是再新鮮的產品,在設計的時候,也需要拿出用戶能夠感知得到的「熟悉」的模式,確保用戶在使用過程中不會感到割裂,不會覺得混亂和迷茫。

在這種語境之下,許多設計師會擔心一個很實際的問題:我設計的東西會不會不夠新穎,會不會缺少突破?

不過,此時這樣來提問興許並沒有問對問題。因為真正驅動 UI設計的,應該是我們常說的套路或者說是規則,更深層的東西,其實是用戶的思維模式和心智模型。

舉個例子。

你可能需要為大學的老師設計一個管理教學的儀錶盤界面,這個儀錶盤界面中需要呈現一些基本的功能,比如可以讓教師為學生上傳課程,課程資料,安排考試,發布考試成績。他們可以通過整個儀錶盤和學生進行互動,可以發布作業也可以收取作業,檢查作業。在這個需求設定之下,接下來,我們可能需要從教師的角度來考慮整個儀錶盤的 UI 和 UX設計。

在這個案例當中,我們需要思考一些問題。當教師在為學生上課的時候,他們對於課程,對於每個學習單元,甚至於是階段性的測試的安排,都有著清晰的認知。他們的大腦當中,對於每一本教材,以及需要教授的知識點,在自己的大腦當中都有著明確的記憶,可以列舉成列表,能夠進行管理,傳授給學生。這樣一來,一切似乎都非常清晰了,設計師如果做的功課夠多的話,能夠快速地打磨出一個大學教師們喜歡的、易用的儀錶盤界面。

但是,這樣一來,設計師會忽略這個事情的另外一個層面,那就是學生。

老師是整個這個課程管理系統的儀錶盤的掌控者,而學生同樣通過它來學習課程。當學生面對一個課程的時候,他們並不會如同他們的老師一樣,對於整個課程有清晰的認知,沒有一個完整的概念。他們不具備老師的思維模式,或者說是擁有一種截然不同的心智模型。他們在面對課程的時候,可能更多的是零散的問題:

  • 我們昨天學到了什麼?
  • 我錯過的那堂課,教授了什麼內容?
  • 明天那堂課,我需要準備什麼?
  • 今天學的這堂課當中,最重要的知識點是什麼?

學生在面對課程的時候,思維模式主要是沿著「課程-時間」這種模式來進行,而老師則不同,他們隨時可以授課,主要的思維模式是「課程-內容」這樣的架構。

這樣一來,再重新思考一下整個產品的設計吧。在用戶的思維模式驅動下設計 UI,怎麼做都不會出大紕漏,但是如果遵循普通的 UI 模式,腦中想的是用什麼控制項,放什麼地方,那就很難說了。

現在再來看,你會發現 UI 本身並不是驅動者,而是某種意義上的用戶思維模式下的副產物。因此,解決方案當中,應該反映出教師和學生兩者的思維模式。當你在設計這個 UI 的時候,你可以從競爭對手那裡學習,甚至可以從毫不相關的其他產品當中汲取好設計,當然,前提是這種設計需要遵循用戶的思維模式。

如果輪子能夠發揮作用,為什麼要重新發明呢?複製之後微調到適合你需求的樣子就行了。

這當然並不是意味著我們會因此受限,或者說在創作過程中失去創意。探索用戶的思維模式,本身是讓你更加深刻地洞悉設計需求本質的一種方式,它甚至會讓你的創造力更強,打破某些常規的邊界,幫你更好地解決用戶的問題。

此刻你並不是在設計 UI界面,而是在用文本、圖形和思維模式敲開你用戶的大腦。

現在應該明白用戶思維模式的重要性了吧。為什麼要做用戶調研,為什麼要構建心智模型,為什麼要做側寫,原因其實不複雜,真正的理解,還是來源於對用戶行為模式的洞悉。為某個人進行設計,就像你給某個密友挑選禮物一樣,你清楚他的喜好,明白他要什麼,就能用一個小禮物讓他的情緒最大化地釋放。當你了解一個人的個性,知道他的願望,那麼為他定製產品的時候,針對性會更強,設計自然也會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那麼,你要怎樣更好的了解用戶呢?

就像你和別人交朋友一樣,一起去酒吧喝酒,一起吃火鍋,在咖啡館裡面看著來往的行人,聊聊自己最近的生活,吐槽一下生活中不爽的事情,探討一下感興趣的話題。其實就這麼簡單,也沒有什麼很神奇的秘訣。

而真正的「了解」,也就是通過這種方式,開始真正明白甚至「感同身受」地洞徹用戶生活的模式,細節和深層的需求。舉個例子,要為某個經營餐館的朋友製作一款軟體,那麼需要了解餐飲業相關的信息,了解你的朋友在管理和運營餐館的時候,具體的流程和痛點。他們每個流程叫什麼名字?他們是如何訂購最新的食材?具體的步驟是什麼?員工是怎麼管理的?他們要跟蹤哪方面的信息?回答這些問題,明白各個環節之間的關係,想清楚要做什麼。你問的越多,獲得的答案越多,整個局面就越清晰。

至少,我經常是這麼提醒我自己,為人設計數字產品,本質上就是了解他們的生活和工作,了解事情本身和人性本身。

喜歡此文,歡迎點贊、轉發、留言!


推薦閱讀:

帶你認識那些App可靠性設計
不懂這5個BANNER設計套路,吃棗藥丸~!
如何設計一個好的【掃碼】界面
TV UI設計快速上手指南

TAG:交互設計 | 設計師 | 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