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學術研究你的成功之道》筆記
1 人贊了文章
掌握研究方法是做一切學問者的大事。想一想我們每個人的成長之路,從踏進小學門檻到戴上博士帽,每個人都經歷了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特點,每個階段到下個階段的轉換都是一種角色的轉換,都可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如果不能適應新階段的特點,就會落伍。小學畢業轉入中學,你會發現學習的課程從2,3門驟漲到7,8門。此時小學的照單全收方式就不行了,你必須學會彈鋼琴,協調各門課程的學習時間和重點,才能避免顧此失彼。中學畢業轉入大學,你會發現由老師安排的學習方式不行了。老師不會把該學的都交給你。老師只會挑重點的講,其餘就要靠你自己去閱讀,分析和鑽研了。沒有自學嫩里就過不了大學這一關。大學畢業讀研究生,特別是博士,又會發現學習好不等於會做研究。在這個階段,創造力是關鍵。大學時,門門功課考一百分並不意味著你一定會在創造力方面有好的表現。滾滾長江東逝水,浪淘盡無數英雄人物。在從小學生到博士的人生道路上布滿荊棘。在小學的優秀,到中學不一定優秀,中學的優等生,到大學不一定優秀,做研究生更不一定優秀。每一次階段轉換都會有許多人因不適應而淘汰。讀到這本書的很可能是一個幸運者,你已經進入了正規學歷是的最後階段。行百里者半九十,可不能在最後衝刺階段被淘汰啊。
一個人步入研究生階段,並不意味著他將來一定要從事科研事業。他可以從政,從商,從軍,從教,從工,從農,干哪一行都可以。我們的社會發達了,哪一行都需要具有豐富學識的高智商人才。在研究生期間的認真學習,努力鑽研,心無旁騖,培養起來的獨立科研工作的能力是在任何行業中都能發揮作用的。我們做研究就像工人物工,農民物農,軍人衛國一樣,都是自己的本職工作,是自己立誓要做好的,不管是否承認。
本書有一個鎚子和釘子的論述十分精彩。每個成功的從事科學研究的人一般都有自己的鎚子。中國人常說:一招鮮,吃遍天。說的就是要有自己的鎚子。每個人都應該問下自己:你有了自己的鎚子嗎?接著還可以問:比起使同樣鎚子的人來,你能比別人更出色嗎?這就是所謂: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
未完待續。。。
//2018.7.21午休完繼續
1研究的本質
興趣是研究的動力,創新是研究的核心,影響力的研究的成績單,這三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是研究的本質。
在自然科學和工程領域,『research』廣義可以理解為通過可重複性的觀察和可驗證性結果,能夠對人類認識世界做出獨創性且具有影響力的貢獻。簡而言之,必須具備創新性和影響力這兩個條件,才是研究的本質所在,二者缺一不可。
我們現在所謂的「professional career」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存在。「professional」一詞來自於拉丁語「professionem」,意思是公開的聲明。這一詞後來演變為描述這樣的職業,即要求新成員進行宣誓,聲明其要致力於職業相關的理想和業務活動。所謂研究者,即學者。
人們腦海中常常將研究者科學家的形象妖魔化:厚厚的眼鏡,灰白的頭髮,或者禿頂的書獃子形象。實際中,其實不然,大多數研究者和科學家風趣幽默,興趣愛好廣泛,多才多藝。理查德費曼是一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他會打鼓,畫畫,也喜歡泡酒吧。他拍電影,環遊世界,出版過很多科學書籍,還偷偷破解裝有絕密文件的保險箱密碼,等等。書中強烈推薦了他的很傳奇的書《別鬧了,費曼先生》(「surely youre joking ,Mr Feynman!」)
區分研究者的主要方法是看他們花了多少時間在研究新的事物,銷售和講師等重複勞動者不能算。
書中介紹的研究者的生活就是教師指南。
任務一:探索和構思新的想法
任務二:將新想法付諸實驗
任務三:將以上寫成文稿投出去
任務四:評審來自其他研究者的論文和稿子
任務五:管理學術期刊運轉,組織學術會議
任務六:參加學術會議,向大會報告論文
任務七:向政府和其他機構申請研究經費
任務八:指導研究生和博士生的研究
任務九:上課
任務十:擔任行政工作
任務十一:技術轉化(開公司等)
研究者需要的幾個重要因素
激情,專註,熱情和興趣:『我什麼都不關心,只想著這件事』只有對研究抱有如此大的興趣和熱情才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專心致志的推進研究的發展。
好奇心和創造性:『如果我想弄清楚一件事,我會坐在椅子上,一口氣問上一萬八千個問題。』不論是在研究工作還是日常生活中,都必須具備一顆好奇心。
批判性和獨立性的思考:面對自己不曾遭遇的事物時,應該先停止用過去的價值觀和知識做判斷,而以懷疑的精神與其對峙。
冒險精神:不要因為害怕而輕言放棄,最可怕的是邁不出嘗試的那一步。
較強的學習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時刻秉承這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
勤奮: 即使是想開餐館,如果沒有每天在廚房工作23個小時的思想準備,那麼還是放棄為好。
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研究者必須是很會講故事的人。
以研究為生涯的利和弊
較高的事業滿意度:完全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選擇研究方向,相比其他職業自由多了,時間靈活,有假期,當工作被人認可時,獲得很高的滿足感。
受保護的研究環境:職業相對穩定,一般不會受到經濟動蕩和政治局勢的影響。一般都是終身聘用制。
相對來說不錯而穩定的收入。
收到社會的尊敬:千年有影響力的人物基本都是科學家。
缺點也有,不過我覺得相比其他職業,這些並不明顯:
工作時刻保持競爭力;漫長的熱身時間(讀完博士學位一般都脫了一層皮);相對較窄的職業選擇範圍(不可能再去搬磚了吧)
在這一章最後列舉了幾個例子我覺得代表了博士研究生幾個最典型的出路:
1博士畢業後做博後,拿教職,在學術圈風生水起。
2讀博期間參與很多國際知名競賽,畢業後去矽谷某家大型網路公司
3讀博期間參與工程和工業應用較多,畢業後開創自己的公司。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天光學術——令人大開眼界的奇葩論文,你見過嗎?
※開創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學術研究的新境界
※論中國式學術研究之路與中國產業升級之路的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