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傳合併背後,三大汽車央企的現實與挑戰

再傳合併背後,三大汽車央企的現實與挑戰

來自專欄小商幫

儘管屢次否認,但自2015年以來,一汽、東風、長安的每一次合作都伴隨著合併傳聞,這背後顯現出的是三大央企自主品牌發展乏力的現實,目前三家企業呈現出「大而不強」的態勢,即便是內部工作人員,也希望企業能夠擺脫現狀,求新謀變。

作者|姚安 編輯|葉麗麗

7月19日晚間,中國第一汽車集團(以下簡稱「一汽」)通過官方微信「中國一汽」闢謠,稱「關於一汽、東風、長安整合成立國汽集團的相關報道毫無依據,屬不實信息。」

這回應的是7月17日傳出的三大汽車央企一汽集團、東風汽車集團(00489.HK)以及中國長安汽車集團(000625.SZ)合併的消息。與以往的「疑似」、「猜想」所不同的是,這次的版本清晰而具體。

全天候科技注意到,7月17日網傳的合併方案主要有兩個版本:一是三大央企整合為國汽集團,一汽、東風、長安各司一汽紅旗事業部、東風商用車事業部以及長安乘用車事業部。後續吉林汽車和一汽轎車將會併入乘用車事業部,可能變成生產工廠,天津一汽將出售,奔騰開發院解散。

另一版為三大央企重組成立中國汽車集團,總部設在長春,市場運營相關部分放在北京,武漢、重慶作為分中心,業務方面設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單元兩大板塊,中國品牌事業單元分為乘用車和商用車兩大部分。

其中,乘用車部分以長安汽車集團為主,由長安汽車集團整合一汽集團下屬奔騰、夏利、吉林等自主品牌資源以及東風汽車公司下屬東風乘用車、東風柳汽、東風小康等資源。中國品牌商用車事業板塊以東風汽車公司為主,由東風商用車相關業務整合一汽解放及合資公司事業單元和長安汽車集團的微車事業單元,組成從微型車到重型卡車的大型商用車事業單元。

因為傳出的版本結合了三家央企的各自優勢,加上此前汽車行業多數被闢謠的非官方消息屢次被證明為事實,如長城與寶馬的合資,吉利入股戴姆勒等,因此「合併」的消息迅速引發大量關注。

消息傳出當日,全天候科技分別向一汽集團總經理助理胡詠、東風汽車集團黨委宣傳部負責人求證,雙方均表示前述消息不實,認為「純屬胡鬧」。

7月18日,一汽集團黨群工作部發布官方聲明,稱有關「T3」的合作是一汽、東風、兵裝(長安),在新能源、智能網聯、移動出行、資源共享等領域發揮核心優勢的項目合作,並非網傳的集團間整合。闢謠聲明由黨群事業部發出,而非常規官方資訊平台,業界紛紛揣測此舉意味非常。

深度合作和高層調整引發「合併」傳聞

上述聲明提到的「T3」合作,其中一項是,7月13日,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和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三方將整合優勢資源,合資組建T3出行服務公司,打造共享汽車領域的「國家隊」。

更早之前的7月6日,三家在湖北武漢簽署T3物流戰略合作協議,建立「1+1+3」物流企業(一汽物流有限公司+重慶長安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東風車城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風神物流有限公司、武漢東本儲運有限公司)戰略合作創新模式。

在這次合作之前,去年12月1日,三家在武漢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確定三方將在有前瞻性的共性技術創新、汽車全價值鏈運營、拓展海外市場及探索新商業模式四個領域展開合作。「共享」汽車項目,就是落實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具體措施。更早之前的2017年2月,一汽集團與東風集團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共同創建「前瞻共性技術創新中心」;2017年6月,東風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與富奧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一汽集團的全資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伴隨著合作的宣布,「合併」的消息屢次傳出。三家企業內部高層的頻繁調動,讓外界更加相信「合併」即將成為現實。

2015年5月,一汽原董事長竺延風調往東風任董事長,東風原董事長徐平調往一汽集團任董事長,2017年8月,從東風調往一汽的的徐平再次調任中國兵器裝備集團任董事長,而兵裝集團總經理、長安董事長徐留平任一汽集團董事長;繼「雙徐」對調後,2018年5月21日,一汽、東風、兵裝三大集團之間副總經理層面又進行了一輪人員換防,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劉衛東將前往兵裝集團任副總經理,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黨委書記雷平則進入一汽擔任副總經理一職,而一汽集團總經理助理尤崢轉戰東風公司擔任副總經理。

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人事變動,被外界解讀為三大集團未來走勢走向統一合併的信號。5月30日,長安汽車(000625.SZ)發布公告稱,其控股股東中國長安將所持該公司10.35億股A股股份(佔總股本的21.56%)無償劃轉給兵器裝備集團,並獲國資委批複。此舉更加加深外界對「合併」的猜測。

屢次闢謠背後的現實挑戰

幾乎每傳出一次「合併」的消息,三大車企都要出來「闢謠」一波。

7月18日,兵裝集團副總經理劉衛東通過媒體公開發聲,怒斥合併傳聞為「謠言」。長安汽車也在同一天發布官方闢謠聲明。不過,當晚全天候科技記者朋友圈內多位汽車行業人士轉發2014年兩大鐵路設備製造巨頭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合併前夕雙方否認的消息,調侃涉事企業欲蓋彌彰。

「目前集團內部還沒有什麼異常情況,但是確實有員工對合併的事略顯擔心。」一汽集團一位中層管理人士告訴全天候科技。據其介紹,之所以屢有三大央企合併傳聞,一方面與南車北車重組的前車之鑒有關,另一方面也因為三大企業自主品牌增長乏力,確實需要改進。

數據顯示,2017年三大集團合計銷售汽車1034萬輛,佔中國汽車銷售市場份額四成左右,其中東風居首,為412萬輛,長安和一汽累計銷量分別為287萬和335萬輛。在年銷量接近3000千萬的市場規模中,合資品牌份額過半,三大車企自主品牌羸弱,呈現出「大而不強」的態勢。

關於合併,此時的不確定並不意味著不可能。5月11日,在第十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一汽集團董事長徐留平和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不約而同地表示,面對外資股比開放,新興造車勢力湧入,自主品牌崛起的激烈競爭環境,全面競合是時代主流。「國有車企不改革必死。」朱華榮說。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姜克雋告訴全天候科技,一般企業重組需要國資委來主導,肯定內部會做準備,一定會有官方渠道的消息傳出來。他表示,目前合作方案的落地,更多的是企業在回應中央政府的要求,政府高層希望中國的央企在一起相互配合、實現協同效應。

姜克雋介紹,國企整改的最終目標為:第一,有可能的話把國企做大做強;第二,如果前述效果難以達到,起碼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下要保障國企不掉隊,國家資產不縮水,必要時候不排除重組的可能。

近期政策的風向也在催化改革進程。7月4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及,鼓勵企業通過股權投資等方式,開展兼并重組和戰略合作,並支持國有汽車企業與其他各類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強強聯合,組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汽車企業集團。

與企業高層的公開表態類似的,還有內部員工呼籲。根據前述一汽員工的介紹,改革或者合併,利大於弊,企業需要減輕負擔、提高效率、激發活力。不過,有接近國資委人士表示,汽車屬於競爭行業,不能搞「拉郎配」,南車和北車重組的「後遺症」已經是前車之鑒。


推薦閱讀:

一個女汽車工程師的獨白
這是一項將持續改變製造業的技術
各大車企汽車工程師薪資待遇
鈴木已經out!斯巴魯還會遠嗎?
厲害到「上天」的汽車製造商,可不止特斯拉一個!

TAG:汽車製造 | 汽車行業 | 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