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中了「適合的工作」的詛咒?
5 人贊了文章
1. 你怎麼界定「適合」
「我似不似不適合這個工作啊?」
這幾乎是所有職業迷茫者最愛問的問題。
作為朋友、諮詢師、長輩、老師,當他們把這個問題拋給你時,你怎麼接?
1. 「嗯,確實不適合,這工作不賺錢,賺錢最重要。」
2. 「所有工作都得適應,你這是不適應,踏實做好領導交辦的任務,才能升職加薪」
3. 「你一個女孩子家的,去考公務員,陪父母,那比較合適」4. 「做個測評,看看你的人格到底適合做什麼?」5. 「那你喜歡做什麼啊?」
這些答案,你覺得哪個最有效?
哈哈,按歐神(房產投資大V)的經典回答,應該是
以上全錯!
因為對方所理解的「適合」跟我們所理解的「適合」往往不是一個意思。所以,無論你怎麼說,都有可能是雞同鴨講。
正確的回應是:
「那你覺得怎麼就叫「適合」?」
「你認為的適合,有什麼標準嗎?」
實際上,當你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你的客戶的回答會很令人驚訝。
有一次,一個來訪者問我是不是不適合這份工作。我請他翻譯一下,什麼就叫適合。
他說:「適合的工作,得我喜歡的,我還比較擅長,錢不能少,壓力不要太大。」
我問:「還有嗎?」
他會繼續:「大企業,能建很高端的人脈,還得穩定,不能波動太大。」
我繼續問:「還有嗎?」
他還繼續:「我上司能給我很多輔導和培訓,給我能讓我成長的任務。」
好了,這就是他所謂的「適合」。
我把他所有的標準都列在紙上,問他一句:「你覺得這個你適合的工作,在哪裡有?」
他說:「我確實沒找到,所以才諮詢您呢」
我說:「別說,還真有。我知道一個小姐姐,就干這個工作。一個金融證券公司做運營,都是跟各種金融大鱷一起,壓力也不大。不過,她能去需要一個條件」
「她父親開公司,一年幾個億收入吧,所以託了關係。人家給她爸一個面子,自然會是這個職業。」
他聽了我說的,多少知道問題了。
他把「適合」看作了「完美」。
我們總愛把「適合」看作「完美」。
2. 那到底什麼是「適合」
適合不是完美,那到底什麼是「適合」?
這其實很難回答,因為字典里關於適合的定義就很二。
「適合」的解釋是「適宜,符合」
「適宜」的解釋是「恰當的」
「恰當」的解釋是「合適」
這個解釋類似
「女性的第一次性行為非常重要,因為它會刻骨銘心。」
(這個因果關係是廢話,非常重要跟刻骨銘心明明不是因果關係而是對等關係嘛)
要界定「適合的工作」,不妨可以反著想:到底什麼樣的工作是不適合的?
以下幾個描述,你覺得哪個更像不適合的,哪個更不像?
1. 不賺錢是不是不適合?
2. 不穩定是不是不適合?3. 容易被邊緣化是不是不適合?4. 沒學到東西是不是不適合?5. 幹起來不快樂是不是不適合?6. 總是做不好是不是不適合?
如果理性想想,只有5和6更像是真的「不適合」。
那這樣的話,「適合的工作」就可以界定清楚了。
那些容易做好,還做起來比較快樂的工作,是適合的。
但請注意,這個工作也許不賺錢,也許不穩定,也許不是核心崗位,也許會遇到傻叉老闆。但這些因素,都不能界定「適合」。
我們會說:
男生適合做工程師,女生適合做小學老師;
男生適合做程序員,女生適合做秘書。
這個適合說的就是:一般認為男生會比較理性,所以做工程師、程序員容易做好;而女生比較感性和細膩,所以做小學老師和秘書容易做好。
而一般來說,容易做好的工作,自然做起來也比較快樂。快樂來自正向反饋。這兩個因素是正相關的。
而「容易做好」,這個條件估計就跟人的潛能、氣質、人格等心理過程有關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一般界定的適合,都會去用人格氣質性格之類的測評和評估來確定。
3. 快樂的就是適合的嗎?
「快樂」這個詞造的真絕。
「樂」這種感受總是很「快」。
幾乎所有人都追求那些「快樂」的工作,但快樂的工作真的存在嗎?
幾乎多數段子手都有抑鬱傾向,他們,抽煙,熬夜,一周都可能憋不出一個好段子,而編輯的催稿會隨時而來。然而寫段子確實是他們「適合」的工作。
設計師同理,他們無法接受一個粗糙的設計作品,但是完成更好一點的作品卻要絞盡腦汁。
這都是適合干藝術的那些人的通病。
那那些工程師程序員呢?
再適合寫代碼的程序員面對著BUG也會頭大兩圈。他們一點點調錯的過程像極了考試里的一步步驗算。
這些過程一點也不快樂。
但為什麼他們還會覺得適合?
你有想過成年人跟小孩子的飲食偏好嗎?
小孩子總歸喜歡甜食:巧克力,奶油蛋糕,草莓果汁;
但到了成人,成人就會喜歡麻辣火鍋、濃茶和烈酒;
要知道,茅台好喝,是因為那種帶有香味的辣,而辣其實不是一種味覺,辣是痛覺;濃茶的味覺是甘苦;
成人的飲食偏好中多少帶有痛和苦。
這也跟工作一脈相承。
那些適合的工作不是香草冰淇淋,而是甘苦的濃茶和香醇的茅台。
快樂不是適合的標配,適合的標配是「痛快」。
請記住這種感覺:「痛快」。
那種夾雜著痛感、苦感的喜悅感是最合適的感覺。
去在不同的工作任務中尋找「痛快」的感覺。
4. 與其找適合而不得,不如排除「不適合」
但是,「適合」是會變的。
你愛吃麻辣火鍋,但是讓你天天吃麻辣火鍋,你會變得厭倦。
喝茅台一樣,別看一瓶飛天茅台1500塊,讓你頓頓茅台,也會覺得沒味道甚至還會膩。
生物的感受器會審美疲勞,會邊際效應遞減。這是生物基因決定的動物性,改不了。
再適合的工作,也有例假,也會變化。
也因此,過分追求那個唯一的適合,是一種妄念。
但是,生物基因還一個改不了的動物性,那就是:
你厭惡的、排斥的,總是不變。
想想你小時候不愛吃的東西,似乎一直到老都不怎麼愛吃。很少有突然一下子愛吃起來的突變。
所以,與其去探索什麼是「適合的」,倒不如先去探索什麼是「不適的」,然後輕易排除掉。
這是最容易也最有效的探索法則:
把那些一干就難受,就感覺不對路的工作任務先拎出來,放到「紅燈區」,排除掉。
剩下的,挑一個更有社會需求的,更有錢的工作,就夠了。
推薦閱讀:
※【家庭教育】父母的教養方式影響孩子的職業選擇
※案例:工作6年的我,到底選擇HR路線還是獵頭路線?
※跳槽變成新型職業?
※女教師如何規劃自己職業道路?
※一級註冊消防工程師掛靠十大行規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