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手機水冷了解一下?
5,333 人贊了文章
夏日炎炎,我嫌熱手機也嫌熱,這樣顯然對我吃雞的成功率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所以,決定給手機找一個能在炎炎夏日能夠降住Pro6Plus溫度的方法。
首先考慮到的散熱方式自然就是傳統的風冷,於是乎,去淘寶找了一下:
發現這種手柄式的貌似不錯,利用流動空氣帶走熱量。但是看了看評論才發現,其實散熱作用比較有限,只是一定程度上降低個幾度,玩的時候還呼呼的響,那還不如不買,自己加裝風扇更是別想。
在把目光轉向水冷之前,直接想都沒想就把這種所謂水冷手機殼給pass掉了。
簡單來講,這東西就是一團死渠,最大的作用就是把手機發熱的時間延緩一會,時間長了它也會跟著手機一起熱,先暫且不說這個塑料導熱多麼差,這裡面的液體是有劇毒的,一旦摔裂,後果不堪設想。
你敢買嗎?
比起水冷,要是搞一個相變製冷就顯得更加的穩,讓手機表面凝霜根本不在話下,但是限於耗電量之大,成本之高,手機本身也不算多暴躁,也就退而求其次,把相變製冷的方案放棄了。
水冷就開始正式考慮了。
狠狠心,咬咬牙,最終決定了自己搞手機水冷。
摘抄一段百度對水冷散熱的描述吧:
水冷系統一般由以下幾部分構成:熱交換器、循環系統、水箱、水泵和水,根據需要還可以增加散熱結構。而水因為其物理屬性,導熱性並不比金屬好(風扇製冷通過金屬導熱),但是,流動的水就會有極好的導熱性,也就是說,水冷散熱器的散熱性能與其中散熱液流速成正比,製冷液的流速又與製冷系統水泵功率相關.而且水的熱容量大,這就使得水冷製冷系統有著很好的熱負載能力.相當於風冷系統的5倍,導致的直接好處就是CPU工作溫度曲線非常平緩。比如,使用風冷散熱器的系統在運行CPU負載較大的程序時會在短時間內出現溫度熱尖峰,或有可能超出CPU警戒溫度,而水冷散熱系統則由於熱容量大,熱波動相對要小得多。
所以就決定自己組裝一個類似電腦水冷的外設。從每個零件開始買起。
下面是計劃以及實施的每個步驟:
首先水冷計劃的硬體全為外設,不對手機內部進行任何的改動。
沒錯,手機里不加裝石墨片,也不弄硅脂,更不切,你問我為什麼?
Pro6Plus作為全金屬機身,本身鋁的導熱效率就僅次於銅,所以並不需要藉助多餘的手段來進行平行的輔助散熱,也可以飛速的散熱(對比雙面玻璃和陶瓷)
而且,降低操作的風險,加入導熱材料還好,要是搞到給手機後蓋挖洞,就得不償失了,在手機外邊做文章,不僅即戴即用,拆卸方便,也免去了漏水的風險。
這裡多解釋一點,我們經常在手機里見到的石墨散熱片,其作用並不是Z軸向(厚度)的導熱,石墨散熱片的Z軸導熱效率比起XY軸(長寬)導熱效率低太多了,一個典型的例子,小米6
整個玻璃背板都被石墨散熱貼片覆蓋,其目的之一就是彌補玻璃導熱差的缺點,使其不會出現一個地方極其熱,其他地方沒感覺的尷尬現象。
接上面那段,手機散熱做的怎麼樣,其中有個指標之一就是看導熱是否均勻,我記憶特別深刻的,iPhone5S,那個手機就是我知道的機身要熱一起熱,要涼哪全都涼的一個典型的例子,你找不出熱量集中的地方,這樣才能讓機身被動散熱的效率達到最高。
所以,扯回來,這就是我為何沒有動機身內部的原因,本身導熱就很厲害了,沒必要追究那一點而興師動眾。
然後就是採購。
在萬能的淘寶夠得:
冷頭選擇了一個同側出水的陽極氧化頭40mm*40mm的尺寸,
主要是藍色好看哈哈
風扇和冷排我選擇的尺寸比較小的8*8cm尺寸的,來組成一個熱交換裝置,
水泵則是魚缸同款~揚程一米左右就沒問題
水管就不說了,3M的長度足夠。
以及一個手機硬殼
為什麼要強調硬殼,就是因為我看過很多手機水冷先行者,都喜歡把冷頭粘在硅膠殼上,這顯然是不夠穩定高效的,因為軟殼產性的形變,會時常讓冷頭與手機處於半接觸狀態,從而造成低效的換熱。所以就必須使用硬殼來輔助固定冷頭。
以及一個全新飯盒充當水箱
總採購價格低於一張毛爺爺。
在等待快遞的時間裡,
就需要開始確定水冷頭在手機上的位置,百度得P6P的主板照片,其實那一刻我是有點慌的,SOC是朝向屏幕的,背對著手機背面。也就是說大部分了的發熱是朝著正面屏幕去的。我總不能在屏幕搞個冷頭吧,那我還吃個毛雞。
那就乾脆,在背面相應位置搞吧。
這就是手機主板的正面照,翻轉反射到手機背面,就是這樣的:
發熱大戶無非就是息屏快充時的那兩個充電IC,以及吃雞跑分時情緒十分激動的Exynos8890里那倆貓鼬大核以及12核心的GPU了。
這便是水冷的魅力,一顆小小的鋁製冷頭真的,就可以壓制住。
「任爾百般暴躁,我自巋然不熱」
手機如果用風冷,那必然手掌上不僅要托著一部手機,還要承載著那些厚重的風扇電池,呼呼的噪音也是個問題。
而水冷,就僅僅是一個手機加一個40*40*10mm冷頭+可以稱做兩根大號數據線的水管而已,體積小,重量輕,管子夠長的話那風扇的噪音也不是個問題(如果水在冰箱提前冰凍,那水冷散熱器會有相當一段時間都不用開風扇,僅需水泵工作讓冷水循環就OK)一切厚重的都可以通過水管延長,放到地上,放到桌子上,甚至塞某個角落。給他倆USB口。就完全不用去管了。
好了,下面就是製作的過程了,如果有朋友也想做,那我覺得我的過程是有一定參考性的。
首先是把所有東西到貨之後先試運行,
可以按照這個順序來連接;
水箱就是飯盒,換熱器就是風扇和冷排的組合,水泵就不講了,水冷塊就是冷頭
臨時組裝一下,嘿!冷頭不愧是冷頭!真涼!
一切正常後,拆散拿回家,開始正式組裝。
首先是換熱器,無非就是風扇+冷排,但是組裝過程中發現還是有些瑕疵的:
不僅二者的直接結合面會有縫隙,而且上圖這個面直接就錯開了,這顯然會漏風,所以~
雙面粘式的電工膠帶充當密封墊咯。
嚴絲合縫,這下不會漏風了,保證風扇能最大限度的把空氣吹過冷排,把水的熱量帶走。
通電測試成功後,這個零件就算是組裝完成了,
之後將3m長的水管裁切成兩個10cm和兩個140cm的水管備用。
然後最難的部分來了!
這個手機殼的質量實在是太好了,一開始用刀子都不好割開,組裝里最費時間的就是割殼子了。
最後動用鉗子和刀子一起才搞出個大概。
這裡說一下我的大概思路,我想利用硬殼自己的韌性,一定程度上把水冷頭死死的壓在手機後蓋上,所以水冷頭是要略低於手機殼的,靈魂作圖奉上~
但是後來發現水冷頭裝上水管之後根本陷不進去,出水口入水口的地方套上水管之後就太厚了,所以如果割口嚴絲合縫的話,水冷頭就只能歪斜這裝進去,那這和用軟殼的還有啥區別...
所以就只能擴大開口,
當然了,在此之前,需要在豁口一圈圍上一定厚度的膠帶,來保證冷頭能均勻的凸起。
戴到手機上,手機殼就會被膠帶拱起來,再把冷頭位置放到位後,打膠,冷卻,再吧膠帶揭掉。就變成上上上個圖的樣子了。
之後就是大概按照下面的示意圖徹底連接起來
然後就是把水泵和上面組裝好的熱交換器安裝的飯盒上
當然了,冷排是不可能嚴絲合縫的接觸水箱蓋的,那樣排出來的風就沒處去了,用螺絲墊起來一定距離,用熱熔膠粘住。。
然後就真的漏水了.....
圖當時情況緊急沒有拍,就是水箱位置的管子沒插到位,吃雞正high中,水流就竄出來了,好在修復之後沒有出現第二次,這篇文章距離水冷建成已經有很多天了,依舊可靠。
這其實就是為何我電腦遲遲不上水冷的原因,機箱漏了,就意味著錢包也漏了。
而外置式的手機水冷...無非就重新插上,頂多再多接一點自來水就是了,手機又不會壞。
電腦散熱水冷一直打不過風冷,真的不是價格的原因,如果真的可靠性都一樣,誰會介意電腦配好,都花出十幾張毛爺爺的情況後,再多花一張毛爺爺來提高散熱呢?
當然了,雖然第一次使用出了點小插曲,但是整體還是很順利的。
連High三把雞。
之後就開始對整個進行一下裝飾。
首先是這個飯盒充當的水箱
貼個拉絲改色膜遮一下丑。
編織一下線。
給豎直易折彎的水管搞個」酷酷「的馬甲。
組裝部分到這裡就結束了,除了手機殼難切以外,沒什麼很難的地方,對動手能力的要求不高。
那現在就開始搞對比測試,關於跑分之類的。
首先是安兔兔的性能跑分
莫名其妙的最後一項被反超...
以及安兔兔壓力測試,內容較多,大家自行觀看吧,主要是調度和電池溫度方面。
我來稍作解釋,左面那個是模擬最最最理想的情況,,性能一直保持在80%,穩的一匹,隨著水溫因為從冰箱里拿出來,而逐漸自己回溫,使得手機本身溫度有小幅度的漲幅,但是依然是穩的一匹。
手機溫度低,水冷的水也是剛從冰箱里搞出來,就是電量低了點,應該不影響多少,電池溫度突然高出一點點來是因為我在那個凸起的時段拿下了散熱器...雖然之後又裝上了,但是電池溫度還是上升了一點點、
右邊則是模擬白天戶外手機大太陽下還進行劇烈運動,本身溫度就不低,這下一下子SOC的性能幾乎要攔腰斬了,電池溫度直彪60度,但是!!!
要注意以上兩個測試都是模擬最最最最極端的情況,這種情況我從來沒有在日常生活中碰到過,甚至電池溫度都沒上過45度!
那個惡劣情況:
這是模擬的最最最惡劣的情況,壞上加壞,最極端的情況,日常不可能這樣的極限溫度。
這是模擬的最最最惡劣的情況,壞上加壞,最極端的情況,日常不可能這樣的極限溫度。
這是模擬的最最最惡劣的情況,壞上加壞,最極端的情況,日常不可能這樣的極限溫度。
關於手機本身差異測試已經結束了,我想用一個比較直觀的測試來解釋水冷的能耐:
即使是我拿個打火機一直燒冷頭,冷頭也不會被燒熱,反倒是打火機長時間點燃,內部的支架自融了.....
也就是說,打火機產生的熱量是完全能被這套系統給散掉的。
(安裝手機殼之前測試的)
總之,手機有水冷加持還是挺爽的,不需要時就是摘個殼的功夫變身為普通手機,需要水冷的時候可以在各種情況下保持超穩的性能輸出。
將來換手機了之後,無非就是水冷頭換個殼還能繼續服役。
簡直是~~~
一本滿足~~~~~~
推薦閱讀:
※熱設計的黃金時代
※CPU散熱器(CPU風扇)的拆卸及安裝步驟
※中石科技(石墨散熱材料)
※冷櫃的散熱管灰塵越多電磁輻射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