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原創】基於「一」的倫理認同

136、【原創】基於「一」的倫理認同

來自專欄道德與幸福的同一性(德福一致)

論基於「一」的倫理認同

摘 要:認同即同一性,同一性即同於一性,對「一」的理解和承認是認同的前提。「一」包含兩個邏輯指向——一個和全體,人在思考「一」時發現自身的有限性、全體的不可思議性和可思議性,由此「一」被理解為經驗的一、超驗的一和先驗的一。人對「一」抱著描述性和意義性兩種態度,而倫理建立在主體與主體對善好理解的對話和妥協上,因此倫理認同以對「作為善好的一」的反思和承認為基礎,繼而其分為經驗的、超驗的和先驗的三個層次。家庭、民族、國家、社會是倫理認同發生的基本環節。倫理認同的層次和環節經過個人的反思才成為其倫理生命。人無法證明自身是唯一的倫理主體,所以倫理認同最終會推廓到:人與其他物種為了世界的整體和諧而不斷地達成一致。

關鍵詞:一;同一性;倫理認同;經驗認同;超驗認同;先驗認同

中圖分類號:B8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現代社會的基本精神是個人精神,這種精神既肯定了個人的自由和價值,同又要求個人必須親自在不同的時空、地域、文化傳統、宗教信仰中建構自身的同一性,因為他面對的是一個個陌生且流變不止的具體場域,遭遇的是一個個陌生並且來不及認識的路人,連與他人建立「認識關係」都來不及,更不消說形成相互的倫理認同,同時,熟悉的、天然的、原生態的倫理風氣、倫理場域和倫理共同體逐漸被解構,個人也不可能通過「返鄉」的方式尋找到倫理安全感和歸屬感。個人自我認同的危機其實質是倫理認同危機,因為個人已經喪失了認同他人、認同共同價值的能力和智慧,成為真正的「孤獨者」——自私且以自我為中心。雖然我們連基本的自我認識和認知都沒有達到,更不用說自我認同,然而悖謬的卻是,如果我們之間沒有一定程度的倫理認同,那麼個人的自我認識也將不可能發生。

(中略)

如果說倫理認同是人與人對善好(對「一」的價值性反思)達成的一致性,那麼這種認同還是不完整的,因為倫理認同是人與人之間的倫理認同,是把人當作全體之「一」的認同,然而,人不等同於全體,全體存在超出人的部分,因此,人的倫理認同必須繼續推廓,或者說倫理認同的內在力量迫使人超出局限於人類內部的認同,其實質是人在不斷地反思和逼近作為全體的「一」。這裡出現了一個問題:人是不是唯一的主體?只將主體的地位賦予人,這是人經過嚴格論證而證明的結果,還是人獨斷、自卑和有限的產物?如果人不是全體,那麼人即是有限的,而且他自身還處於一種未完成狀態,因此,人對其它物種的理解,其本質是人帶著人的有限性和基於對事物的有限考察而進行的不完全規定,即其他物種被規定為非主體,這便是「人類中心主義」的哲學根源,有了這個認識論上的局限——人的本性,才會出現價值論上的人類中心主義,認為人是絕對目的,萬物皆為工具。既然無法否定其他物種的主體地位,那麼為了世界的整體和諧,承認它們的主體性是必須的,因此,倫理認同最終推廓的結果是人與其他物種在世界整體的善好上達到更普遍的一致性,即使其他物種與人的「對話」依然是不平等的,但如果人類不努力(通過科學技術、換位思考、去人類中心主義等)去理解其他的物種、不承認其獨立價值,那麼,倫理認同終將是狹隘的、人的倫理認同。

引自:《論基於「一」的倫理認同》(CSSCI),載《雲南社會科學》2014年第3期,第52-55頁。

敬請注意:此文已公開發表。

【原創版權所有,引用轉載請註明出處】

請批評指正!謝謝!

(2018.7.14)

推薦閱讀:

《我疼》,倫理之疼(錢江作)
隨「肢」而來的倫理問題
試論荀子行政倫理思想探析
胡應泉:略論政治家的倫理問題
倫理道德:孟母三遷

TAG:倫理 | 認同 | 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