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瑪麗居里博士申請
4 人贊了文章
本期嘉賓 | Ethan
碩士:西安交通大學
博士offer:波蘭華沙大學
現為PhD Planet博士顧問
我是西安交通大學2018屆碩士畢業生Ethan,今年三月有幸申請到由歐盟資助的「瑪麗居里」(Marie Sk?odowska-Curie Actions Horizon 2020)博士位置,七月赴波蘭華沙大學進行為期三年的研究工作。整個申請過程歷時半年,過程曲折,卻也收穫頗豐。現在將我掌握的一些情況和申請經歷分享出來,希望為後來者提供有益的借鑒。
一、「 瑪 麗 居 里 」 項 目 簡 介
「瑪麗居里」項目全稱為Marie Sk?odowska-Curie Actions,簡稱 MSCA,命名于波蘭裔法國科學家瑪麗居里博士,由隸屬於歐洲議會(European Commission, EC)的歐洲研究會(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 ERC)主管。「瑪麗居里」項目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大力提倡跨學科研究和國際合作,為處於各個階段的各國研究人員提供進一步的訓練並促進職業發展。該項目目前處於第八個項目框架(Eight Framework Programme, FP8)下,代號為地平線2020(Horizon 2020),周期從2014年至2020年,總預算為61.62億歐元。歐洲研究會於2018年6月7日通過了代號為地平線歐洲(Horizon Europe)的第九個項目框架(FP9)提案,周期從2021年至2027年,總預算上升到了100億歐元。
「瑪麗居里」項目分為若干個計劃,其中最主要的是Innovative Training Networks(ITN)和Individual Fellowships(IF),分別培養博士生和博士後研究人員。我所申請的ITN計劃中包含很多個子項目網路,由歐洲研究會批准的各個子網路的周期一般是四年,預算為300萬至500萬歐元。「瑪麗居里」項目為招收的博士生及博士後提供所在國家的工作簽證以及極具競爭力的工資。據我所知,項目給博士提供的工資及各類補貼的總和超過了絕大多數美國全獎博士的獎學金合同,在世界範圍內僅次於瑞士博士的工資。
「瑪麗居里」項目的ITN計劃幾乎覆蓋了各個學科最前沿的研究方向,每個子網路由歐盟各個國家中在該領域具備強大科研實力的高校、研究機構和企業組成,例如,我申請到的ITN子項目網路包括劍橋大學、瑞典皇家理工學院、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華沙大學等。另外,各子網路每年會定期舉行兩次左右的封閉式項目研討會,邀請世界上該領域內的權威作報告,其中不乏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等頂尖高校的知名教授。
由於「瑪麗居里」項目大力提倡國際合作,因此每個博士生都會有一至兩次的項目外派,即派往子項目內其餘合作高校內進行為期三個月左右的學術交流。例如,我的計劃外派是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三個月以及劍橋大學兩個月。這種學術外派對於研究的深入開展以及與知名團隊保持深入的合作關係具有積極作用。
「瑪麗居里」項目的研究課題新穎,科研實力強大,資金預算充足,國際視野開闊,最重要的是在時間方面極具性價比(一般是三年畢業,荷蘭由於學制的問題是四年),因此在世界範圍內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註:本版塊資料來源於歐洲議會官網
(http://ec.europa.eu/research/mariecurieactions/)
二、申 請 條 件
首先,「瑪麗居里」項目對申請者的國籍不作限制,僅要求申請者在過往三年中,停留在主辦大學(Host university)所在國家的時間不超過12個月。
其次,「瑪麗居里」子網路要求申請者具備與項目研究內容相適應的能力和研究經驗等,即與項目的「匹配度」要足夠高。這一點最為重要,也是申請過程中最難把握的地方,我個人經歷了四個月的時間才找准匹配程度較高的研究方向,事實上也證明是我真正感興趣並且具備較強研究能力的方向。
再者,「瑪麗居里」項目使用英語作為通用語言,對小語種不作要求,並且只需提供托福或者雅思成績,不強制要求GRE,對連續空閑時間較少的同學來說是利好消息。對於語言成績要求,不同的子網路要求不同,建議申請時自行留意。一般來說,托福iBT不低於95分或者雅思不低於6.5就能夠滿足大多數子網路的申請要求。
最後,「瑪麗居里」項目要求申請者提供本科和碩士階段的GPA以及成績單,雖然沒有硬性的成績要求,但是申請者需要具備良好的教育背景才能夠在簡歷篩選過程中脫穎而出,尤其是與研究課題相關的課程成績不能太差,否則需要提供其他有力的支撐材料。
三、申 請 歷 程
在申請季之前,經過暑假近兩個月的準備,我在2017年8月26日首考了托福,地點在交大外文樓。9月中旬拿到成績(iBT 100)後,發現已經能夠滿足美國大多數學校的申請要求,於是經過短暫的準備,在9月下旬正式開始申請。申請過程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9月下旬到11月下旬,主要是套辭,間或申請「瑪麗居里」項目。申請前需要認真準備一份動機信(Motivation Letter),也叫個人陳述(Personal Statement)。一份措辭得當、重點突出的動機信能夠讓審查委員會眼前一亮,大大提高進入面試的幾率。我的第一封套辭信發給了德國馬普所的一位教授,他從事的研究方向與我碩士階段的研究方向比較貼近,但最終沒有得到回應。在此期間我還按照個人興趣申請了一些高校和研究所的博士位置,包括馬普所和亥姆霍茲聯合會,但是未能找到自身優勢與博士研究方向的契合點,申請過程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導致該階段的申請全部無功而返。11月中下旬我去北京參加了CSC主辦的博士生交流會,與德國和荷蘭一些高校的教授交流後發現,對於我碩士期間的研究方向,歐洲高校更偏愛本科是物理化學的學生,而我本科是機械工程,「匹配度」不合要求。這次交流會使我意識到了套辭失敗的主要原因。
第二階段從11月下旬至次年2月中旬。由於意識到了通過套辭獲得博士位置的難度,這段時間我申請了大量感興趣並有一定關聯度的「瑪麗居里」項目,同時與荷蘭格羅寧根大學(University of Groningen)的一位教授聯繫合作申請CSC資助的事宜。在2017年底,我收到了荷蘭伊拉斯謨醫學中心(Erasmus Medical Center, EMC)的面試邀請。面試內容主要是我碩士期間的研究工作,以及一些基本的問題,比如為什麼選擇他們課題組和讀博結束後的打算等。面試結束兩周後,對方邀請我去鹿特丹二面,並報銷往返車票及住宿費用(鹿特丹真的是一座極美的城市)。
二面時,我重新介紹了碩士期間的工作,回答對方提出的問題,並與對方組內的博士生進行了交流。一般來說,如果有幸被邀請去學校進行參觀和面試,基本上都會拿到offer。但遺憾的是,二面結束一個月後,對方教授給我發了拒信,並在我的追問下給出了原因和很多極為重要的建議,其中「匹配度」不高仍然是我被拒的主要原因。這次面試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是幫助我理清了自身優勢與博士研究方向的契合點,教授反饋的意見也在之後其他子網路的面試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第三階段從2月中旬至3月下旬。被EMC拒絕並從歐洲回國後,心情一度很壓抑,不過從中吸取的教訓和取得的經驗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了我破釜沉舟的勇氣。這段時間內,當時的女朋友(現在已是妻子)給我的鼓勵和幫助居功至偉。3月初申報CSC前夕,經過認真考慮,最終婉拒了格羅寧根大學那位教授的好意,全力以赴申請「瑪麗居里」項目。不久,2月份申請的一個子網路邀請我進行Skype面試,主辦大學是波蘭華沙大學。這次面試同樣也是兩輪,第一輪面試前對方發給我一篇論文,要在面試時進行討論。我對這個子網路的研究內容很感興趣,仔細閱讀了論文,並在其中找到了一處不影響計算結果的公式推導錯誤。有了上次面試的教訓,這次面試很順利,結束時我還向教授提出了論文中的問題。之後很快就收到了二面通知,並順利完成了面試。幾天後,於3月28日收到了offer。至此,我成功申請到了「瑪麗居里」項目的博士位置。
縱觀整個博士申請歷程,從開始申請到收到offer,歷時6個月左右,過程一波三折,喜憂參半。期間總計申請了接近40個「瑪麗居里」項目子網路,進入一面的有3個,進入二面的有2個,最終錄取的只有1個。由於在一定程度上是跨專業申請,對於這個結果我個人是比較滿意的。申請過程中家人給予我的無條件支持和理解至關重要,我的導師張璐副教授也給予了我足夠的支持和幫助,此外西安交通大學的趙宏教授和大連理工大學力學系的馬國軍副教授在推薦信方面對我幫助良多,在此對三位老師表示感謝。
四、對 其 他 同 學 的 建 議
(1)撰寫一封高質量的動機信,突出自己的特點和能力。動機信的目的在於說服審查委員會給你面試的機會,表明自己能夠勝任研究工作。優秀的動機信不在於長度而在於內容。
(2)準備三封推薦信,並提前找好可以幫你發推薦信的老師。推薦信的內容要與申請者的特點匹配,注意站在老師的角度去考慮合適的措辭。
(3)找准與自身能力和興趣相匹配的研究方向。
(4)善用搜索引擎,寧用必應不用百度。
(5)關於中介,切勿急病亂投醫。博士申請,尤其「瑪麗居里」項目的申請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以及很強的專業性,不是一般中介所能勝任的。如果對自身能力有很強的自信,請DIY;如果對自身能力信心不足,一個有相關申請經驗的合格中介將會給你省下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6)Last but not least,要有足夠的耐心,做好「百折」的心理準備。在最艱難的時光里,堅持下去,結果必定會一片光明。要相信你所經歷的只不過是「one of the thousand natural shocks that the flesh is heir to」(莎士比亞語)。
最後,祝大家都能如願以償,申請到自己心儀的學校!——————————————————————————————————————————
— The End —
文字 | Ethan(PhD Planet)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