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單純厭學嗎?還是家長也有錯?從根本原因解決

孩子是單純厭學嗎?還是家長也有錯?從根本原因解決

來自專欄姚萍說

育人育己。你好,我是姚萍。每天寫一篇文章,分享我的觀察和經驗。這是第63篇原創文章。

你的孩子有過厭學情緒嗎?不願意去上學,打死也不願意去學校?或者上學了,也心不在焉,興趣低落,甚者厭學逃課。

孩子厭學究竟是為什麼?

1、父母問題:

A父母要求過高:要求過高使孩子產生害怕失敗的心理。壓力大過動力,上進心喪失。特別是家長的態度強硬,做法粗暴時,孩子還會逆反。  

B父母的忽視和放縱:父母整日忙於自己的事,而忽視了孩子入學後的心理變化。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沒有及時得到幫助,認為學習太難,而失去了興趣甚至厭學。   

2、孩子問題:

A孩子智力水平正常,但社會適應能力差,幼稚、缺乏積極的進取精神。

B孩子自信心喪失:孩子的創造力和與眾不同的行為,被思想保守,只注意分數的父母或者老師所壓抑,孩子不僅不能為自己的獨特性和創造性而驕傲,反而會感到自己無能而自暴自棄。 

3、家庭氛圍惡劣: 生活在一個經常發生糾紛的家庭,家庭氛圍不和諧。孩子會心事重重,而無力顧及功課。由於安全感喪失,家庭不斷地激烈爭吵和高度緊張氣氛,使焦慮的孩子無法再對學校發生興趣。    

4、學校環境壓力: 學習負擔過重;學校作息過於緊張,學校的紀律過嚴而刻板;孩子在學校中常常受屈辱。  

5、學習環境惡劣:父母不愛學習;學習條件太差;學校和社會風氣不好。

外在的環境我們不多做介紹,這是很硬性的問題。我們說說父母和孩子該怎麼做。孩子厭學根本就不是病,只是一種癥狀。是教育方式需要改變的信號。通過對厭學孩子的家長的觀察,一般家長出現這些問題。家長可以自查一下。

你是這樣的父母嗎?      

一、你傾向強迫孩子嗎?很少考慮孩子的需要,一味要求孩子按老師或自己的意志做事。甚至不許孩子的申辯、憤怒、反抗。

後遺症:這些孩子膽小怕事、遇事退縮,缺少獨立性,或者暴力極端易怒,難以適應複雜的社會生活。      

二、 你對孩子冷漠嗎?對孩子除了保證吃飯穿衣的基本需要,不太關心孩子的其他需求,很少和孩子親密和同情心。對他們的過失,不是幫助教育,耐心引導,而是採取冷落態度。

後遺症:漠視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這些孩子多苦悶、孤獨,缺乏自愛。     

三、 你習慣打擊孩子而且喜歡翻舊賬嗎?對孩子的細微進步毫不重視,經常傷害他們的自尊心,貶低他們的學習成績,而且不放過任何一點過失。

後遺症:這樣教養下的孩子,自卑,缺乏自信心,無主見。     

四、 你對孩子求全責備嗎?在孩子出現失誤時,不能就事論事,幫助其找出原因,鼓勵他們克服困難。不是從整體上評價他們,而是抹煞過去的一切,批評責罵,在孩子受傷的心靈上撒鹽。

後遺症:孩子常常一蹶不振,看不到希望,自暴自棄做出極端行為。     

如果有,希望你針對自身情況,改掉這些習慣。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因為你不知道你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厭學只是看起來棘手問題,現在還可以改變。你不改變這些習慣,沒有最糟糕,只有更糟。

針對不想上學的事情,父母首先要明白兩個問題:

第一,孩子是去學習不是去比賽的。

孩子上學就像上戰場一樣,分數成了最後的晚餐。孩子如履薄冰,生怕一不小心,就掉進低分的深淵。你是大人,天天讓你在高壓之下,你願意嗎?

孩子不是去比賽的,而且孩子也有軟硬體的區別,孩子的智力水平怎麼樣,擅長什麼都是不一樣的。你給孩子提供的後部力量和水平,你擅長學習嗎?你擅長教育孩子嗎?為了孩子好,你也要讓他好才行呀?

孩子去學習,首先是學習知識,再者是學會學習方法,最後是保持學習興趣。如果用分數蓋過所有,你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你看了抖音就覺得到處都是美女啦?你看了那些神童就覺得自己的簡直不是娃啦?給你說吧,神童的「杯具」到處都是,因為壓力山大。

欲速者不達。你不是對孩子沒有自信心,你是對自己不自信。做好引領和陪伴,怎麼做交給孩子。

第二,學習是逼不出來的。外力越大,內力越小。

外力是什麼?陪伴學習,監督學習,報輔導班,反正是能從外面的給予孩子的你都給了。外力可以是助力,也可能造成逆反心理。內力是什麼?是孩子主動,有興趣,有信心去學習。

孩子不願學習的心理是什麼?

逃避心理:學習很累,還學不好,我不要學習,我只想玩;我學習已經這麼差了,老師家長同學都看不上我,就這樣吧;

逆反心理:你們不是想讓我學習嗎?我就不學。

迷茫心理:孩子沒有目標也沒有夢想,學習好和壞有什麼用,能做什麼;

讓孩子愛上學習的,戰略是解決內心抗拒,增加內在的動力。不再逆反,不再逃避。

案例:孩子正讀初二,但由於過去錯誤的教育觀念導致了現在孩子出現了叛逆,並在家人的一再嘮叨下和勸說下,開始慢慢的就不願意去學校了。如何幫助他從不願意去學校到願意去學校,然後從學習不努力又逐漸的到努力的,繼續往下看……

一、解決孩子的逆反心理。

先停止以下行為:嘮叨大道理,指責孩子,恐嚇孩子,付出者自居,拿孩子對比,判斷孩子。這些會引起孩子的對抗。

不走極端。一開始,你是要求指責,打罵、管理、控制。所以孩子就產生了反抗、討厭、抗拒,結果你又走了另一個極端,縱容。而兩者都對孩子沒用。

你要做的是,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愛,走進孩子的內心。先接受孩子的決定。「你不想去上學,也沒關係的。我來幫你和老師說。」

你能接納他,理解他的時候。他願意跟你說話,那你就好好傾聽。當他感受到媽媽的愛,願意跟你溝通,你的話才能被聽進去。

他不上學被你接納了,他的疑慮和擔憂暫時就解除了。理解和接納可以把對抗解除。

二、制定寬鬆可行的目標和計劃。

「我並不是需要你學習成績有多好,而且我一定會協助你,我會做到協助而不指責,我會幫你找一個你願意、你喜歡的補習班,多少錢都沒關係。你想去的時候你就去,不想去就不想去,這樣的話呢,你的學習成績一定會得到提高。」

孩子目前學習比較差的狀態,他就會產生擔心恐懼。放下高要求,而且還會協助他,幫他請輔導老師,也不逼著他,那這時候孩子因為學習太差引起家長、老師失望的恐懼就被解除了。

三、了解他現在的需求並滿足孩子。

孩子希望說能夠給他買一雙球鞋,還有買一個手機。你可以同意他,但要跟他做一個約定。後來,球鞋買了,手機也買了。

其實,這一招叫做嘗甜頭,讓孩子嘗到甜頭他才願意放下對抗。然後再跟他做約定。這也是為了引導他去遵守承諾。

四、和孩子享受一下無憂無慮親子時光。

和孩子好好吃吃玩玩,玩得開心的時候,再跟他聊聊天:

「我過去曾經也是學習很差,但是後來通過稍微的努力,有信心學好,所以也得到了成長。」

和孩子分享你的經歷,慢慢的就讓他找到了信心,找到了力量,他也就慢慢的不再迷茫。

五、請孩子的老師和同學來幫助你,邀請孩子回去。

「為什麼沒來學校,快點來吧!我們都盼望你能早點回來」

這樣做其實是消除孩子的恐懼感。因為孩子好幾天沒有去學校,他的內心是有一點害怕的。這樣的感覺讓他不想去,也不敢去學校。

六、前幾天陪孩子去學校,早點去接他。

雖然有時候可能學校很近,但是你陪他去和接孩子回來,這就是一份暖暖的愛,這就是給他力量。

因為,孩子在去學校的路上其實會想很多,可能又會不想去,這樣做是幫助他打消了疑慮。

七、剛剛返回學校時,多準備一點禮物呀、好吃的讓孩子帶學校去。

在去學校前讓孩子帶上,可以去分給同學、老師。禮物會讓孩子和同學和老師減少陌生感,更親密。

八、當孩子回來,問問孩子的感受。

感覺不好,幫助孩子發泄情緒;感覺不錯,強化好的感覺。多跟他聊聊天。

九、孩子願意去上學,就肯定他的進步。

比如:「感謝你,其實你這個學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媽媽現在也感覺到這個學期,你的進步很大。(越具體的進步越好)這段時間以來,媽媽心裡踏實,做生意也特別的舒心,多賺了幾千塊」

把孩子進步對自己的影響,說出來,孩子會更有成就感。

那麼,這位媽媽按照說的做了。孩子真的去了學校。但是,去了學校以後還是不努力,放學不能準時回家,起床磨蹭,做作業拖拉,老師反應也是上課注意力不集中……

所以,家長需要做什麼呢?

一、平常心

如果你無法平常心的話,你就會要求他、逼迫他。最後孩子又被逼成了以前的那個樣子,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很好地渡過叛逆期,回到學校,進步是慢慢來的事。

二、給孩子時間改變

改變是需要時間的,養成一個習慣平均需要66天。應該允許孩子有一定的時間去改變。

拖拉作業,父母可以提醒而不強迫。提醒他做,協助他做。學習基礎比較差的孩子,盡量請輔導老師或者自己去協助,協助而不替代。有進步,多給予鼓勵,做錯了,不予指責。

我們多一點耐心,不斷用愛來感化他,孩子就改變了。孩子學習就慢慢進步了。

今日話題:您做對了嗎?

作者簡介:姚萍,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教育和心理線上學習超過1000小時,擁有高中教師資格。混跡於各種寶媽群7年。熱衷於思考和解決各類育兒和親子問題。

推薦閱讀:

角色遊戲:培養孩子創造力(圖)
怎樣教育很淘氣的孩子
父母都喜歡玩手機,可能對孩子造成一生的影響!
孩子3歲之前千萬別做這5件事,否則後悔一輩子 || 原創
必須教孩子的25條禮貌規則

TAG:家庭教育 | 厭學 | 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