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騎逐浪凈長空:伍斯特級輕巡洋艦雜談
來自專欄海岸巡防隊26 人贊了文章
雖然亞特蘭大級及其改型在對空方面表現良好,但是他們在對水面作戰上並沒有特別好的表現.為此,美國人不得不選擇去製造一種全新的高平兩用火炮,最後他們選定了將克利夫蘭(Cleveland-class cruiser)所用的6"/47 Mk16進行改造.
對於6"/47Mk16六吋炮的高射化改造早在1937年就開始了,船務局的官員們對它抱有很高希望,但對於尋找合適的平台來安裝它們並不抱什麼希望.1937年,該型火炮的研發與一個8000噸巡洋艦的計劃同時開始.1940年,8000噸巡洋艦計劃停止,Mk16DP的研發也隨之擱置..船務局在經過研究之後,發現5"/38和 5"/54是更好的選擇,但船務局還是在蒙大拿的設計中試圖使用這一型艦炮.然而在隨後的1941年,更高性能飛機的出現對防空火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Mk16DP計劃復活.雖然在戰爭期間,美國大部分經費和都放在了現有的艦艇和武器上.但是Mk16DP計劃仍然能慢慢向前推進.1943年,火炮的研發完成.這一型火炮在一分鐘內能向敵艦傾瀉24發炮彈.在任何角度下,自動裝彈機都能把彈藥送到正確的位置,Mk16DP的這種設計也被認為是後來得梅因所用8"/55 Mark 16的原型.
對於財大氣粗的美國人來說,專門為了一門火炮而設計一艘全新的戰艦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事情.伍斯特級就是這樣被設計出來的.它的設計源於船務局早期一個搭載6」/47 Mk16 DP的巡洋艦方案.在設計之中,這一型戰艦要肩負從大型轟炸機手下保護整個艦隊的任務.然而很快船務局就發現大型轟炸機其實對艦隊造成不了什麼威脅.但是既然火炮都快造出來了,總得讓它在艦隊中起到作用..最後Mk16DP被安排上了作為超重型防空武器來攔截導彈的任務.不管怎樣,伍斯特計劃從1941年5月27日正式開始..軍事委員會要求船務局設計一條有12門Mk16 DP火炮,安裝6吋到7吋的極厚裝甲甲板的艦艇.這條為整個艦隊撐起防空傘的戰艦還應該擁有能和整個艦隊保持一致的33節航速.軍事委員會對於英國人在地中海得到的經驗非常感興趣,這些經驗指出,任何一型在建的航空母艦或者巡洋艦都無法承受高水平轟炸,更遑論攔截了.
六月初期的草圖向軍事委員會展現了厚甲板那令人望而生畏的價格.最早期的方案A和B分別安裝了4座三聯裝炮塔和6座雙聯裝炮塔,雖然都沒有安裝5吋的副炮.但這兩個設計的大小都遠遠超出了克利夫蘭級.對於主甲板的高度來說,這兩個設計都太重了,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主甲板成為了上甲板,這使得它上升到了2英寸的高度,第二層甲板則有4英寸.這種組合的等效厚度與單層4.8英寸甲板想不多,遠達不到軍事委員會的的目標,代價卻是14000噸的標準排水量,這兩個計劃立刻被廢止了,委員會的不滿迫使設計人員開始在小船上打心思.很快,以兩座炮塔為代價換取更強防護的方案C就出爐了.這條小船的標準排水量只有12200噸,卻安裝了20磅的裝甲甲板,在其之上還有1.5英寸的主甲板.這樣的組合能防禦只有在1000磅炸彈從7200英尺高空被投下或者1600磅穿甲炸彈從5000英尺高空墜下時才能被擊穿, 但這個組合甲板無法阻擋2150磅穿甲炸彈對其的穿透.在新計劃中炸彈必須要精準地從5800英尺高空下落,而戰爭時期的經驗已經告訴我們這是不太可能的.這強大的水平防護能力遠超前面的設計,之前的設計甚至無法承受住從28000英尺下落的炸彈.方案C的水平防護也比之前要好,它安裝了4英尺(101.6毫米)的主裝甲帶和相同厚度的炮座,這使得方案C在11700碼(約10700米)外免疫6吋炮彈的射擊,而前一級的克利夫蘭對6吋火炮的免疫區在9000碼(約8230米)左右.方案A和B想要得到這種防護水平,必須再加上200噸的防護,而為了獲得同樣的炮座防護水平,他們還得再加上600噸的裝甲帶.或許這兩個方案唯一的優勢就是他們主炮的射速是早期6吋炮的1.5倍,所以在水面作戰中,他們只需要8門火炮就能達到克利夫蘭級12門火炮的水平.
在考慮了這三種方案之後, 1941年10月1日,軍事委員會上交了使用了B方案主炮配置的C方案作為他們暫時的結果.這使得船隻排水量達到了驚人的16000噸,需要120000的軸馬力.即使把軸馬力縮回100000,也需要15300噸的排水量.大大超出了船務局所能接受的14000噸.
因此, 1942年7月,D方案被提交,.設計人員們去掉了一座炮塔,這使得船隻排水量直接減少了600噸.裝甲的布局也得到了重新設計,尤其是保護彈藥庫的部分.水平裝甲從第二層甲板移到了第一層平台的位置,也增加了垂直裝甲.除此之外,裝甲甲板也被削減到了4英寸的厚度,這使得這個方案在100000軸馬力的驅動下擁有14200噸的排水量.這個方案看起來很完美,但是船務局認為它防禦能力不甚平衡.完備的水平防護確實可以減少炸彈對於船隻的傷害,但是在特殊類型的炸彈下似乎有些束手無策.水平防護也不盡人意,對於魚雷和直接的火炮打擊,這個方案顯得極為脆弱.在瓜島與日本巡洋艦的遭遇讓船務局有勇氣削減甲板厚度.在把甲板削減到3英寸之後,排水量只有11500噸的方案E.為了獲取更好的彈道和火炮準度,半英寸裝甲厚度被從遮蓋甲板移到了裝甲甲板上.在防護上,原先兩座鍋爐被重新劃為了四座,這使得損害管制小組能更加有效地進行工作.
但是,設計人員們也百不得不面對一些事實,有的人認為這麼大的艦體可以安裝更多火炮.而海軍則要求所有巡洋艦都參加水面的行動.設計人員被夾在軍方對他們的要求和海軍中對於大型巡洋艦普遍的厭惡之間.
隨著6/47」Mk16 DP的設計逐漸完成,方案F出現在了繪圖版上.這個方案擁有6個炮塔,一條5英寸的裝甲帶,.排水量只有12,900噸,滿載15,450噸,大致相當於巴爾的摩船體的大小.這個設計進一步強化了對於炸彈的防護.由於捨棄了五吋副炮,所有的炮組船員和火控系統都可以把全部精力用在控制六吋的主炮上.船務局認為新型炮塔的射速可能沒有想像的那麼快,但是靈活的角度和電力驅動進行旋轉的炮塔仍然能讓它成為強大的對空武器.中口徑防空炮方面,為了應對神風特攻的襲擊,得梅因同款3英寸速射炮替代了40毫米博福斯機炮.
隨著設計的深入,一系列基於傳統巡洋艦的問題被暴露出來.戰時船隻並沒能在戰前進行的,使用鋁來進行建造的減重活動中獲得好處,這使得縮減伍斯特的重量變成了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設計師們試圖通過改變炮塔數量來縮小船隻的排水量,但是失敗了.在這種情況下,方案F被認為是最好的方案,但是這個方案由於船尾可能浸沒到水中的危險性,無法安裝飛機.
在又一次改進的方案J中,彈射器和吊車出現在了船尾,到1943年6月,船務局決定以方案J為日後建造輕巡洋艦的雛形.但另一個麻煩接踵而至,自家姐妹得梅因(Des Moines-class cruiser)依託恐怖的射速,似乎完全可以取代伍斯特,但這不是我們要說的東西.另一個有意思的想法在黎賽留號戰列艦(French battleshipRichelieu)在紐約接受改造時被提出.她的副炮組啟發了設計人員,在改造中,有使用6座雙聯裝高平兩用152毫米火炮代替4座雙聯裝的計劃.這使得設計人員試圖將8英寸火炮安裝到三聯裝高平兩用炮架上
尾聲
得梅因的設計在1943年7月末開始,遠晚於伍斯特.但是由於Mk16 DP那緩慢的研發速度,最後兩艦服役的時間也並沒有很大的差別.第一批伍斯特原定建造4艘,最後只建成兩艘.戰後由於導彈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伍斯特本身火炮在高爆和穿甲彈上使用兩組自動裝彈系統帶來的不穩定性,很快就退役了.
推薦閱讀:
※東風-41有多厲害?首批部署3個旅 5400萬噸核當量威力大
※中國何時試射巨浪-3?東風-41早已服役 第10次試射是鐵路機動式
※履帶式重物搬運車,大型設備搬運好幫手
※炮艇機簡史: 長槍短炮一起上
※低頻主動聲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