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職業規劃師的扎心總結:人是如何一步步被廢掉的?

資深職業規劃師的扎心總結:人是如何一步步被廢掉的?

來自專欄璃語職美人11 人贊了文章

文|趙曉璃

首發微信公眾號|璃語職美人(crystal_words)

寫在前面的話:

多數人每天都在為生活奔波,有人忙碌 ,有人清閑,但很少有人會停下來審視自己。

忙碌的人沒時間,清閑的人覺得沒必要。

但無一例外地,很多人都在目前的泥潭裡越陷越深,舉步維艱。

一個人從意氣風發進入職場,到後來變得懶散平庸,這一切到底是如何發生的?

一、職場上的坎坷曲折,多數是源於「不值得定律」

當我看到諮詢者Amy(化名)的資料時,不禁為這位姑娘的職業經歷倒吸一口涼氣。

從履歷上看,Amy的起點非常不錯:八年前的她畢業於國內一所重點大學的會計專業,畢業後順利地進入了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上班,然而一年不到,因嫌工作量大經常出差就辭去了這份工作。

經同學介紹,辭去事務所工作後的Amy順利進入一家知名外企上班,因覺得工作氛圍不好,同事似乎不友善,不到一年再次辭去了工作。

漸漸地,Amy每隔一年不到就會習慣性跳槽,並且糟糕的是,不論是企業實力還是職位來看,無疑都呈現出下降的趨勢。

按照Amy的說法,第一份審計助理工作既沒有成就感也沒有意義感:天天都是和E表打交道,做一堆審計底稿,出差更是家常便飯,夜裡一兩點睡覺很正常......

第二份外企工作似乎好不到哪裡去:成天就是瑣碎到讓人崩潰的開票、報稅等工作,每天精神高度緊張,不能出任何差錯......

再後來,忙於戀愛、結婚、生子的Amy休息了兩年,等她打算重返職場時才赫然發現,自己連一份月薪5k左右的會計崗位都競爭不上去,同時,她也不甘心從零開始,就這樣上不上下不下地糾結徘徊。

她始終認為,只要能找到一份值得做的工作,就一定會全力以赴做下去。

二、被「不值得定律」毀掉的職場人

Amy的境遇讓我想到了心理學上的一個名詞,不值得定律。

所謂「不值得定律」,用通俗的說法表達就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這個定律反映出人們的一個心理,一個人如果從事一份自認為不值得的事情,往往會保持敷衍了事的態度,如此一來反而越無法取得相應的成就感,成功更是無從談起。

有人說,動物是本能的產物,而人卻是底層邏輯的產物。

我見到過太多像Amy這樣的職場人,因為底層邏輯存在問題,從而直接影響到這個人的能力發揮甚至職場發展,到頭來「把一手好牌打了個稀巴爛」。

隨著諮詢案例的累積我漸漸發現,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具備一定的潛能,只是有些人的潛能能夠得以充分開發和施展,經過不斷的強化與反饋,一步步形成強大的能力;有的卻始終沒能被開發與施展,由於潛能被長期廢置不用,在頭腦中無法形成迴路,從而漸漸被遺忘甚至荒廢,實在令人倍感痛惜。

三、比能力更關鍵的,恰恰是底層邏輯

到底是什麼決定了一個人的能力水平?

在我看來,恰恰是能力背後最核心的三樣東西,分別為價值觀、思維方式與思維結構,三者構成了能力背後的底層邏輯,而我們每個人都被底層邏輯驅動,從而產生不同的選擇及行為方式,最終呈現出了不同的人生風貌。

1、價值觀

在你看來,什麼才是你追求的方向和目標?

這份工作的價值在哪裡?

它對你存在怎樣的意義?

2、思維方式

你是習慣於「著眼未來重塑現在」?

還是習慣於「囿於現狀不敢前行」?

3、思維結構

我們每個人的大腦都有兩套運行機制:一個是靠本能、直覺為主導的感性思維;另一個是架構在事實與分析上的理性思維。

這兩種思維運行強弱及影響力,直接影響了你我對很多問題的判斷與處理。

我們以前文的Amy為例。

當我們分析Amy的底層邏輯,不難有如下發現——

1、價值觀:

工作僅僅只是謀生的手段,它的意義在於多賺錢去做更值得的事,所以工作在她看來「不值得」,於是就吝嗇於投入時間、腦力及精力潛心鑽研;

2、思維方式:

容易固執己見,將片面刻板的認知視為真理,考慮問題只知道從現有的條件和資源出發,從來沒有想過去創造、去開拓,把一件事情從無到有地做起來;

3、思維結構:

在過往的職業經歷中,Amy每次的判斷與選擇幾乎靠的是感性思維:一旦發現現實工作與理想中的存在差距,就會覺得痛苦和煎熬,由於無法全面認識自我及工作,總是傾向於放大這種負面感受與情緒,直到最後,感覺自己「一刻都待不下去了」。

沒錯,正是源於這樣的底層邏輯,導致Amy即便名校光環加身、手握優異的學習成績單、甚至擁有不錯的資源(例如同學資源)等,依然沒能挖掘出自己的潛能。

一晃八年過去了,Amy從一個傲嬌的優等生慢慢變成了瀕臨淘汰的職場人,從一個自信開朗的姑娘變成了敏感自卑的寶媽,實在讓人唏噓不已。

四、想要撬動改變,必須從底層邏輯入手

從幾千例的職場諮詢案例中,我越來越深切地體會到,底層邏輯的慣性和威力,遠遠超出了你我的想像。

1、價值觀的轉變:從「利己」走向「利他」

我問Amy:「當你幫你引薦到外企的那個同學,後來你們有聯繫沒有?你後來在辭職時有沒有和對方表示過感激?」

Amy的回答讓我頗感吃驚:「還感激呢?就這一份瑣碎無聊的破工作,我不記恨她就已經很厚道了,要我假惺惺地表示感激?我可做不到!」

聽起來,這多像一個沒長大的孩子說出的賭氣的話語啊。

沒錯,從心理年齡來看,Amy始終是個孩子,她的心智始終停留在孩子階段,她特別討厭甚至排斥這個有些殘酷甚至不講情面的成人世界。

這個簡單的回答,就足以折射出Amy一個致命的價值觀:利己主義。

持有「利己主義」價值觀的人,在職場中註定是要摔大跟頭的。

因為抱持這類價值觀的人會顯得異常保守而固執:他們對別人的幫助絲毫沒有感恩之心,生怕別人領先於自己,所以守著自己那點可憐的經驗和資源死死不放,不願意為他人提供便利,吝嗇於分享與付出,做任何事之前,他們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容易斤斤計較,難成大事。

在價值觀層面,人們最常用的一個詞語就是,格局。

如果你認為,工作僅僅只是謀生的手段,你從來不曾認認真真給自己做一份踏實的職業規劃,沒有歷經過廢寢忘食的奮鬥和永不言棄的堅持,你又如何能換來不可替代的真本事?

如果你認為,是自己運氣太差,不是遇到的公司待遇差,就是碰到的老闆不厚道,抑或做的工作不喜歡,那麼關鍵問題在於,你覺得自己用什麼能夠換來一份不錯的工作以及他人的認可和讚許?

為什麼你從來就不肯承認,我們絕大多數人可能一輩子鮮有創業資本和機會,但依然有人能夠做到「在工作中創業」,他們將自我價值通過工作展現出來,用顯赫的成績彰顯了自己的存在?

請記住,這個世界的變化日新月異,但有一點亘古未變:你的心量有多大,決定了你未來的路有多廣;你能為這個世界創造怎樣的價值,決定了你最終能達到怎樣的財富水平。

2、思維方式的變革:從沉溺過去到放眼未來

在Amy之前的觀念里,她始終沉溺於過去的「功勞簿」:她始終在回味上學時代那個意氣風發、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自己,於是根據過往的「輝煌歷史」,Amy想當然認為,踏入職場中的自己也應該享受同樣的輝煌與成就。

然而Amy似乎忘記了一件最為重要的事,上學時代的我們用的最多的是應試思維,也就是任何題目都有一個標準答案,你只需要調取大腦儲存的記憶和經驗,就能取得不錯的成績。

以至於到了競爭激烈的職場中,Amy才感受到強烈的落差。

這種落差源於,踏入社會之後,你會發現很多問題從來就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比如你要如何選擇第一份工作?你應該以怎樣的狀態面對第一份工作?遇到不好處理的人和事,又到底該如何擺平?等等。

這個時候,如果一個人缺乏「未來思維」,很容易陷入當前的困境,容易一葉障目,放大當下糟糕的感受和體驗,並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這正是職業規劃的一份重要價值所在:它能夠引導你樹立一個目標,當你有了目標之後,即便同樣的困境,由於有了未來導向,你感受到的意義以及動力截然不同。

在思維方式這個層面上,人們用的最多的一個詞語,叫做戰略。

所謂戰略,就是從目標出發,反向推演,步步鏈接,從而倒推資源配置、能力水平、時間分配等一系列戰術問題,包括如何優化方式方法,縮短時間進程,等等。

因此,一個缺乏職業目標的人就像一家缺乏戰略目標的企業:沒有戰略目標做導向,這家企業很快就會玩玩兒;同樣地,沒有職業目標,一個人蹦躂不了多久很容易淪為「職場廢人」。

3、思維結構的優化:增加理性思維的比重

事實上,很多人在遇到問題時容易陷入情緒,就是和他們的思維結構相關:他們總是依賴於情感、直覺、記憶和經驗做出判斷,絲毫沒有考慮到眼前情況是否適用這樣的記憶和經驗,往往判斷失靈,做出了讓自己衝動不已的決定。

而理性思維恰恰是建立在剖析事實與客觀分析的基礎之上,由於它的運作需要進行大量信息的搜集和加工,因此它的速度來得比感性思維要慢的多。

而理性才是人類最厲害的思維利器,這是人區別於動物的重要標誌。

那麼,如何才能增加理性思維的比重和作用,讓我們擺脫情緒的控制呢?

1)、走出舒適區,讀一些難啃的文章和書籍,培養自己深度閱讀的習慣;

2)、在任何重大事情面前,給自己一段時間緩衝與思考,不要急於做決定;

3)、養成專註思考的習慣,每天花上至少一個小時的時間反思今天的所作所為:有哪些可取之處,又有哪些不足,等等;

4)、徵集良師益友的意見,必要的時候可以向專業人士求助。

要知道,我們的底層邏輯異常頑固,很多人寧願失敗,都不願改變自己的底層邏輯。

他們的代價也是慘烈的,他們不斷跳槽、不斷清零、不斷地重頭再來,在有限的生命周期里,一步步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最終茫然不知所終。

「你要修鍊自己管理情緒和控制感情的能力,要注意在做決策時不要受感情左右,而是完全根據需要來做決定,要永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洛克菲勒

沒看夠?想要了解更多的方法和乾貨?

歡迎購買我的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

PS:新人關注福利

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我寫了185篇關於職場及個人成長類的文章,共計573435字,算上配圖,夠出一本800頁的中長篇小說了。

為了給朋友們省下搜文章浪費掉的時間,我把今年的職場基本款重新整理了一遍,從中挑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供你重溫與閱讀,算是給各位朋友一份新年厚禮。

獲取方式如下: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為職業規劃領域為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已在噹噹、亞馬遜、京東等平台預售中。自媒體微信公眾號「璃語職美人」,新浪微博@趙曉璃。


推薦閱讀:

關於婚姻,孟非說了一句話很扎心
重婚為何總是不用坐牢?回答很扎心!
教父,史上最扎心台詞沒有之一
扎心了!女人是如何一步步被逼成怨婦的?
扎心了,五十句凄美愛情告白

TAG:扎心 | 職場 | 職業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