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超人總動員2》,我更愛華裔女導演的這8分鐘
來自專欄羅罔極181 人贊了文章
昨天去看《超人總動員2》。
坦白講,吃爆米花的過程確實愉悅,影片本身卻幾乎沒什麼驚喜。
打個比方——
開場,超人一家追逐罪犯,結果不但沒能成功緝拿,還在戰鬥過程中毀掉許多公共財產。
擁有特殊能力的超級英雄,在維護和平拯救世界的同時,也不經意對無辜群眾造成傷害。
那麼到底,超級英雄是否該被法律禁絕?
事實上,這一命題,無論DC亦或漫威,甚至是奇葩大會,早就有過各種唇槍舌戰。
每一部討論出來的結果,都比《超人總動員2》更深刻。
接下來——
為了促成超級英雄的合法化,超人媽媽穿上帶攝像頭的盔甲,與大反派「屏霸」展開終極較量。
屏霸是誰?
首先,這名字就有照搬《復聯3》滅霸的嫌疑。
再者,屏霸帶來的第一個危機,是利用黑客技術,讓動車倒開。
就像《頭號玩家》第一個彩蛋那樣。
《頭號玩家》中,哈利迪製造賽車倒開等彩蛋,是為了讓人們學會走出虛擬,擁抱現實。
某種意義上,《超人總動員2》的反派也一樣。
屏霸製造各種危機,是希望人們能不再沉迷手機,不再盲目相信虛擬世界及對超級英雄的幻想。
請看下面這段台詞,是影片最令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超人滿足了你們用虛擬代替真實生活的愚蠢願望
你們不說話,你們只看脫口秀你們不玩遊戲,你們只看遊戲直播你們不旅行,你們只看旅行紀錄片你們不做運動,你們只看體育節目所有有意義的人生經歷,都被精美打包送到你們面前
這樣你們就可以永遠做一個被保護的、貪婪的消費者永遠躺在沙發上,永遠不去努力,永遠不去期待新生活你們想讓超級英雄保護你,其實只是讓自己變得更無力來吧,來阻止我,拿起你的零食,看看到底會發生什麼你們無法控制自己,你們不是掌控者,我(屏幕)才是
可惜,影片並沒從這一基調,繼而往下深入探討。
屏霸就像一名普通的反派,最後被超人理所當然地打倒。
對於科技與未來的宏觀命題,影片只淺嘗輒止。
最後的重頭戲,還是放在了老套的家庭與笑鬧上。
總而言之——
《超人總動員2》是一部充斥好萊塢劇本套路的作品。
它的完成度固然達標,卻顯然缺乏新意和創造性。
它還算值得一看,也會讓你歡喜連連。
可我敢保證,過不了多久,你就會忘記它的大部分內容。
這是因為,它試圖表達的東西,在孩子看來難以理解,在成人看來又不夠深刻。
說白了,兩頭都想討好,結果就造成雙向平庸。
不過,我依然建議你去影院買張票。
買票,並不主要是為了看《超人總動員2》。
買票,主要是為了看一部8分鐘的開胃短片。
如果說,《超人總動員2》是一場美國文化的胡亂大雜燴。
那麼這部短片,則從中國文化里,真正提煉到一種精粹——
《包寶寶》
《包寶寶》是《超人總動員2》的「同場加映」作品。
什麼意思?
動畫短片,由於長度不夠,無法在影院單獨上映。
為了收回成本,並讓更多人看見,就只好貼附到某部大片里。
也就是說,《超人總動員2》播放前,你會在影廳里先看完《包寶寶》。
豆瓣7.3,低於《超人總動員2》的8.2。
而在我看來——
《包寶寶》才真正值回票錢,是一部誠摯的心血之作。
導演史之予,在中國出生,於加拿大成長。
作為皮克斯的華人女性導演,史之予的創作風格頗具東方韻味。
包子端上桌,她的丈夫囫圇吞進幾個,便拿起公文包出門上班。
我們能夠猜想,若不發生什麼意外事件,她接下來必將度過孤獨乏味的一天。
然而,意外發生了。
一枚小包子,忽然似嬰兒般叫了起來。
還長出手腳,變成人的形狀。
就這樣,常年空巢的女人,終於迎來了春天。
她像照顧人類嬰兒一樣,對「包寶寶」無微不至。
沒錯,短片表達的,正是一種魔幻現實。
女人化身成母親,包寶寶則是她的孩子。
母親帶著孩子買菜、做飯、打太極。
與現實中你我的成長曆程別無二致。
在中國的審美觀里,講求的是一種「圓潤」。
因此,《包寶寶》的畫風,與以往皮克斯作品都不相同。
它追求一種東方氣質的平和與淡雅,比象徵工業水準的《超人總動員》更具一股「人味兒」。
傢具的擺放,中式的裝潢,無處不使國內觀眾倍感親切。
然而,你若以為它僅僅只是一部暖心動畫,那你就錯了。
事實上,《包寶寶》雖然長度僅有8分鐘,其內容之深刻卻極戳人心。
室外廣場,母親在打太極,包寶寶偷偷溜走,去和兩個男孩踢足球。
母親見狀,趕忙制止,生怕包寶寶被比他大的人欺負。
過度的保護,使包寶寶怒氣沖沖,就算母親拿美食來哄也無動於衷……
接下來,包寶寶交到新朋友,逐漸地不再回家吃飯。
母親做好一桌子菜,只能獨自孤單下咽。
就像《後來的我們》里,老林那樣。
母親是一名純粹的中國婦女,而包寶寶則在西方環境下長大。
久而久之,兩人代溝越來越大,雖處同個房間,卻總相顧無言。
包寶寶的卧室里,掛滿流行的嘻哈海報。
門一關,與客廳的中式裝修儼然形成兩個世界。
母親進不去包寶寶的卧室,更進不去包寶寶的內心。
就像《目送》中,龍應台談到自己的兒子:
有時他在馬路對面等候公車
我從高樓的窗口往下看一個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想,他的內在世界是那麼深邃但是,我卻無論如何都走進不去
大抵來說——
《包寶寶》描寫的是中國家庭關係的一種普遍現象。
在這種現象里,父親常年缺席,只在開頭和結尾短暫出現,彷彿並不存在一般。
母親寵愛孩子,卻因此而迷失自我,對孩子產生依賴且缺乏獨立人格。
孩子則因時代和文化語境的隔閡,從精神上與父母漸行漸遠,迫切想要離開原生家庭。
《目送》中,龍應台還有一段文字: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這段文字之所以流傳甚廣,是因為其含義對中國大部分家庭的影射力極強。
短片後半段,包寶寶帶回一名白人姑娘,並將行李打包,意圖徹底離去。
母親激動之下,竟將包寶寶一口吞進肚子。
這個情節,極富震撼力,迅速將短片的思想升華至一種大格局。
這是在說,母親用愛養育了子女,卻也有可能用愛將子女吞噬。
那麼到底,我們這一代該如何面對並處理「中國式家庭」?
只能從自我做起。
短片結尾,母親從床上痛哭著醒來,才發現關於包寶寶的一切只是夢境。
而她之所以做這個夢,是因兒子長了一副包子臉。
當兒子攜兒媳回家過年,她的笑容終於重新展開。
說白了,「常回家看看」。
也許無法根除問題,但至少能讓家人減輕因愛產生的孤寂。
-
微信搜索添加公眾號:
luowj1996
不定期推送有獨立思考的影視文章。
你的點贊與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推薦閱讀:
※後來的我們講了什麼
※現如今「人人都是影評人」,但離真正的電影評論相去甚遠
※Contra el tiempo
※《太空救援》:「最不真實」的俄式太空,絕地求生的英雄基友
※電影《「吃吃」的愛》:相愛相傷的姐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