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翼以全球唯一商用語義匹配AI系統,實現AI+翻譯「叫好又叫座」

語翼以全球唯一商用語義匹配AI系統,實現AI+翻譯「叫好又叫座」

7 人贊了文章

AI究竟留給我們多大想像力?

據Gartner公布的最新預測報告顯示,2018年人工智慧(AI)市場規模將高達1.2萬億美元,較2017年增長超過70%。而在人工智慧成為國家戰略之後,人工智慧產業在基礎層、技術層都出現大量創業企業,比如地平線、科大訊飛;而在應用層,視覺識別、智能機器人、智慧醫療、機器翻譯等行業迅速發展,一些新的解決方案正在形成。

AI翻譯無盡暢想,落地仍是最大難題

以翻譯領域來說,各大科技公司、翻譯公司都在積極尋找AI落地場景,以實現從產品、服務到其他領域的融合滲透,也就是我們目前可見的翻譯機(智能硬體)、機器翻譯(智能技術)、互聯網+翻譯(智能服務)的幾種形態,其中尤為火熱的是以機器翻譯為核心的翻譯機,儼然已經成為繼「百箱大戰」之後的又一個香餑餑,從曉譯翻譯機、有道智能翻譯蛋、騰訊翻譯君、搜狗旅行翻譯寶到魔芋翻譯機……產品層出不窮,廝殺也可以說是格外激烈。

這個競爭目前更多是集中在技術和資本層面,而在商業層面,機器翻譯的想像空間真的滿足了市場預期嗎?未必見得,其癥結還是老生常談——場景限制

以科大訊飛的曉譯翻譯機為例,語音識別技術可以處理中文,但中英夾雜卻不行,儘管是語音技術行業的領頭羊,但倚賴技術所導致的研發成本和銷售費用上升在不斷壓縮利潤空間,造成科大訊飛在營收高度增長下利潤持續下滑;而與此同時,硬體和技術在商業層面的應用也落後於實際的資本關注。就翻譯行業而言,因為容錯成本低,因此面向C端市場(消費者市場)時,付費型翻譯硬體的銷售似乎頗為繁榮,比如出國旅遊,使用者即使不會說一句外語,完全依靠隨身翻譯,即便在機翻出現重大錯誤的情況下,也幾乎不會產生不可承受的後果;但B端市場(企業市場)的現狀是,沒有任何機器翻譯能夠不依靠人工翻譯而單獨存在。AI進步、技術升級勢必給市場帶來更多想像空間,但從商業市場的實際走向來看,硬體和技術的燒錢速度,仍然落後於消費者的需求滿意度。

語義匹配AI系統,實現技術與市場融合

那麼什麼才是滿足市場需要的AI翻譯產品呢?語翼Woordee專業在線人工翻譯平台或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且這個答案是基於真實的翻譯市場需囚所得出的。翻譯市場需要的是什麼?快速、整合、精準,這是無論C端用戶還是B端用戶共同的需求。說到底,無論是何種形態的翻譯,掌握了速度就掌握了優勢,這也是我們一直以來對人工智慧寄予期望的原因所在,因為儘可能的去除人力、就意味著速度的升級;但與此同時,我們又期望這個產品是足夠整合和多元的,能夠隨時響應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的翻譯需求,無論我是需要翻譯視頻字幕還是合同報告,都能全部解決,而不是出國旅遊備一台、商務培訓一台;最後,作為工具屬性的翻譯,我們期望他是足夠精準、好用,而不必因為硬體局限導致使用效果打折,當整合這一切需求之後,我們得出了對語翼產品的需求和定位:

◆ AI替代大量人工作業,成稿時間縮短80%,價格降低40%;

◆ 對上百個場景的翻譯需求快速響應、透明報價;

◆ 整合線下譯員資源,實現超過20個行業翻譯的線上協作;

◆ 實名制純人工翻譯,責任驅動譯員。

唯結果論,語翼Woordee實現了上述成果,而實現這一切都是基於深度學習的智能AI匹配引擎,這是目前全球語言服務企業唯一投入商用的語義匹配AI系統,精準度高達97%。以此為基石,語翼真正祛除了翻譯行業一直以來混亂,「中間商賺差價」的弊病,把自己定義為一個「客戶-譯員」,同時又是「用戶-用戶」的雙向開放平台,以自主開發的全平台IM系統,打開雙方的面紗,實現客戶和譯員隨時隨地地無礙在線溝通。

一位資深行業用戶如是說:「我想過翻譯這個行業的未來走向,也感覺到你們的模式會取代很多翻譯公司……你們這個平台本身就能給我帶來安全感和信任感,不管什麼時候我需要翻譯都能找到人」。

或許,AI的價值除了滿足我們的想像力,也在於它能夠為我們帶來什麼,在AI無法取代人工翻譯的既定事實之下,獲取AI與市場融合的最優解,才是最為理性的做法。

推薦閱讀:

【讀論文】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by Jointly Learning to Align and Traslate
訊飛翻譯超英語六級挑戰專業八級,胡郁:做翻譯承載文化交流使命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Attention-based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cs224n lecture10學習筆記
seq2seq(1)- EncoderDecoder架構

TAG:機器翻譯 | 深度學習DeepLearning | 人工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