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特律:變人》:人工智慧是機器還是生命?

《底特律:變人》:人工智慧是機器還是生命?

來自專欄心理學·哲學·批判性思維46 人贊了文章

秉著看電影的心態,我曾在視頻網站上看過他人通關《戰神4》的遊戲視頻,這讓我成了一名雲玩家。

雲玩家的身份驅使著我繼續瀏覽其他遊戲視頻,最近處於風口浪尖的《底特律:變人》自然不容錯過。

不同的玩家會從不同的角度來解讀這部遊戲作品,我頭腦中的跨學科知識約束了我的解讀方向,它們建議我和大家討論一些哲學問題。

什麼是機器?什麼是生命?人應該如何與機器相處?人應該如何與生命相處?什麼是人工智慧?人應該如何與人工智慧相處?

我手指所觸碰的機械鍵盤就是一種機器,按下鍵盤上的某個鍵,它就能將相應的信號輸入電腦。如果我按下「a鍵」後,屏幕上遲遲沒有反應,那我會認為是鍵盤出了故障。我可能會找廠家來修理,也可能直接買個新鍵盤,然後把舊的故障鍵盤扔掉。

鍵盤是一種相對複雜的機器,電腦則是更加複雜的機器。而滑輪、彈簧、時鐘等,也算是機器,只是相對簡單很多。就連一根木棍,只要使用得當,也算是機器。借用維基百科對機器的描述:

機器是一件利用能量達到一特定目的的工具、裝置或者設備,一般用來變換或傳遞能量,物料和信息,執行機械運動。機器的動力來源會是機械能、熱能(熱機)、電能(電機)、磁能或是化學能等。以往機器的定義中需要有可動件,由於電子學的進展,已經可以在沒有可動件的情形下傳遞能量。

這個描述需要你具備一定物理學知識才能完全看懂,不過,看不懂也沒關係。我們只需知道,只要人類能利用某個東西來做某件有用的事情,那這個東西就算是機器。我們能用木棍來當槓桿,撬開大石頭,那木棍也算機器。我們可以用斧子來砍樹,斧子也算是機器。我們用計算機來玩電腦遊戲,或者打開瀏覽器,進入視頻網站,看別人打遊戲。計算機算是人類發明的最複雜的機器。

什麼是生命呢?依然讓我們引用維基百科對生命的描述:

生命泛指一類具有穩定的物質和能量代謝現象並且能回應刺激、能進行自我複製(繁殖)的半開放物質系統。簡單來說,也就是具有生命機制的物體。生命個體一定會經歷出生、成長、衰老和死亡。生命種群則在一代代個體的更替中經過自然選擇發生進化以適應環境。生物學則是以研究生命為中心的科學。

簡言之,細菌是生命,大熊貓是生命,蘋果樹是生命,玫瑰花是生命,人類也是生命。石頭和沙子,流水和火焰,這些都不是生命。我們常說,生命是活的,非生命則是死的。這種說法並不嚴謹。一般說來,只有生命體才有生死之分。一棵生機勃勃的大樹,一直活蹦亂跳的兔子,它們都是活的。一棵枯萎的樹,一具死人屍體,這些都是死的。至於路邊的一塊石頭,它從未活過,也就從未死去。

生與死都是針對生命體才適用的概念,除了詩人,一般人不會對非生命體使用生死之說。當我們說電腦死機了,我們不是說這台電腦死了,而是說電腦這台機器出故障了,它無法發揮出原有的功能了。

當機器故障,我們將其送回生產廠家來維修,或者買個新的來替換。當生命死去,我們無從維修,也無從替換。對待生命,人類會傾注更多感情,不會隨便將其替換。

我家曾養了一條邊境牧羊犬,名字叫「凱莉」。有一天,我接到媽媽的電話,電話那頭泣不成聲,令我惶恐不已。好一會兒,我才聽清楚,是凱莉突然死了,不知是病死,還是吃了有毒的東西。總之,凱莉躺在那裡,一動不動,我們一家人都傷心不已,就像一位家庭成員英年早逝一樣。

我家的電腦就沒這麼高規格的待遇了,一來,我們從不給電腦取名字,二來,當電腦壞掉時,我們沒有流一滴眼淚。電腦壞了,隨便找個垃圾桶扔了就好。寵物狗死了,我們會找個地方,鄭重地埋葬,日後也好悼念。

並不是所有的生命都值得像家人一樣對待。使用殺菌洗手液洗手時,無數細菌死去,但我們漠不關心。當我們拍死叮咬自己的蚊蟲時,簡直大快人心,一點也不心痛。將草莓扔進嘴裡吃掉後,我們不會同情草莓的命運。在日本漫畫《進擊的巨人》中,體型龐大的巨人將普通人類吞進口中咬碎的場面,恐怖得讓人發抖。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類把草莓吞進口中咬碎,這種場面一點都不嚇人,反而很甜蜜。

人類是一種有情感的動物,我們喜歡那些對我們有利的東西,不喜歡那些對我們有害的東西。我們會同情那些和我們相似的生命,不會同情那些離我們太遠的生命。同情就是共情,就是感受對方的溫度,對方的悲傷和喜悅,就像那是自己的悲傷或喜悅一樣。當我們的好友向我們訴說失戀之苦,我們也愁得吃不下飯了。

當我們看到電影中的虛擬角色,在歷經千難萬險,終於收穫屬於自己的幸福時,屏幕外的我們也會為這些不存在的人感到由衷的歡喜。

《底特律:變人》這部科幻遊戲中就有許多牽動心弦的虛擬角色。這些角色雖然看起來和人一模一樣,但它們實際上是機器人。它們的血液是藍色的液態鈦,它們的身材都很苗條,長相似乎只有幾款固定的樣式。在它們頭部右側的太陽穴邊上,還有一個可以發光的圓環,向他人顯示自己的運轉狀態。

這些機器人在遊戲中被稱為仿生人。它們可以能做家務,掃地、洗衣服、做飯等,樣樣拿手。還可以輔導孩子的功課,從小學到大學,每一門科目都行。它們可以完美地替代人類的翻譯工作,實現跨語種的交流。甚至,很多人將它們買回家當性伴侶,因為它們的外殼由柔軟的塑料製成,觸摸起來,和人類的皮膚沒有兩樣。

絕大多數仿生人都是和普通商品一樣,擺在商店中出售。普通的民用款式,聽說只要8000美元就能到手,還帶2年保修。高性能的電池能讓一台仿生人連續運作100多年不用充電,實際上,它們已經取代了許多人的工作。底特律這座城市的失業率已經接近40%,許多失業人口閑在家裡吸毒。雖然遊戲中沒有明說,但我猜這些失業人口是靠領取政府的救濟來過活。

僅用文字很難給大家呈現遊戲中搭建的未來社會,所幸我的目的不是劇透,而是討論知識。我們無需關注遊戲的劇情,無需體會背景音樂渲染出的緊張或憂傷的氣氛,只需專註於相對抽象的理性思考。

最難的問題,通常是最值得思考的問題。在《底特律:變人》這部遊戲作品中,最難的問題便是思考人工智慧是什麼東西?我們該如何與人工智慧相處?

人工智慧,顧名思義,就是人類發明和創造出的一種機器,這種機器在某些領域可以像人一樣聰明,做到只有人類才能做到的事情,所以才叫人工智慧。最早的人工智慧只是可以進行數學推理的機器,今天的人工智慧已經能時別圖像,辨識語音。

1997年,IBM的深藍在國際象棋比賽中打敗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2011年,IBM的Watson機器在綜藝節目《危險邊緣》中,戰勝人類答題選手。2016年,谷歌的AlphaGo戰勝圍棋選手李世石。不難想像,人工智慧程序在未來會在更多領域超越人類頂級專家的表現。比如,代替人類駕駛汽車,代替醫生通過X光片來診斷患者的疾病,代替老師給學生批改作業,代替人類記者撰寫簡短的新聞消息等等。

大公司的老闆們就算沒有學過經濟學,也會僱傭經濟學家來給自己算筆賬。如果使用人工智慧程序就能完成工作,那又何必僱傭人類員工呢?只要仿生人足夠便宜,任勞任怨,完全服從指令,而且幾乎從不犯錯,這麼好的員工,夫復何求?

所有的機器都是任勞任怨的,因為它們感受不到勞累,也發不出任何抱怨。我的鍵盤不會感受到我敲打它時是否太用力,我的計算機不會要求我給它供給更多的電,也不會埋怨我很少給它清理灰塵。在我關閉手機時,手機不會露出楚楚可憐的表情,哀求我不要將其關機。

機器不是生命,它們沒有感受,沒有情緒,沒有生與死的概念。既然機器從未活過,也就不會要求進食,不會害怕死亡。

像木棍和斧頭、空調和冰箱、汽車和計算機這樣的機器,的確不是生命體。可在《底特律:變人》中,仿生人是否算生命體,這個問題就很難回答了。

仿生人在遭受人類虐待時,會想要逃跑。當仿生人發現自己的主人要去商店裡買更先進的仿生人代替自己時,會非常生氣。當人類嘲笑這些仿生人只不過是沒有生命的塑料玩具時,仿生人甚至會在牆上用一絲不苟的字跡寫上標語:我是活的!

當我們試圖關閉仿生人時,它們會哀求我們不要將其關機!

此時此刻,仿生人究竟是生命,還是機器?如果是生命,那它們究竟是類似人類和寵物狗等值得關心的生命,還是類似細菌和蚊蟲等不值得關心的生命?

我預期,如果仿生人的技術真的達到了《底特律:變人》這部科幻遊戲中的水平,那它們理應和人類一樣,擁有《世界人權宣言》中所闡述的各項權利。

這是我所預料的結果,但不是我所預期的結果。預料和預期是不同的,前者是通過理性的分析和計算,推測未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後者是通過感性的願望,表達自己希望未來發生什麼事。

我希望看到的是機器繼續像機器一樣被人類利用。我們利用汽車、火車、飛機、輪船等機器迅速將大量物資運抵目的地。我們利用計算器完成複雜的計算工作。我們利用人工智慧軟體輔助醫生看病,也利用人工智慧軟體輔助教師教學。我不希望有一天,這些人工智慧軟體表現得像人一樣,利用我的同情心,讓我不忍將其關機。

未來會不會如我所希望的發展?沒有人會知道。說不定哪個研究所的天才科學家團隊正在研究這種擁有自我意識和自由意志的強人工智慧程序,說不定哪天又能取得突破性進展。屆時,《底特律:變人》中所描繪的未來社會,將不可阻擋。當然,我並不認為機器人取代許多人類崗位會導致社會的大蕭條。在機器人與自動化產業發達的未來社會,我們可以實行全民的無條件基本收入。大家可以選擇做一個全職玩家,每天讀書、旅遊、交友、遊戲,享受人生中諸多美好的事物。

人工智慧會不會從機器蛻變為生命?這是一個我們無法回答的問題。科技的發展還沒有摸到強人工智慧的門檻,我們無從設想《底特律:變人》中的仿生人該如何發明出來。科幻遊戲的設計師可以設計出栩栩如生的仿生人,但科學家和工程師還不行,他們的想像力受到邏輯和知識的約束,相對沒那麼自由。

不過,正是因為邏輯和知識的約束,我們可以思考哪些可能性更加合理?也正是因為這些思考,我們可以仔細分析,權衡利弊,試探性地回答這些問題:什麼是機器?什麼是生命?什麼是人工智慧?我們人類該如何與這些東西相處?

你的答案是什麼呢?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揭秘男人玩曖昧遊戲的心理動機
遊戲里的數學歡樂多
關於試譯
一隻小精靈紅爆遊戲界     錢江晚報
生活需要遊戲,但不能遊戲人生!【人生感悟】

TAG:人工智慧 | 遊戲 | 科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