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的秘籍只有一個字
來自專欄明眸薦書9 人贊了文章
前面兩篇文章 別被爛書耽誤、不能一輩子都指望別人推薦書,我跟大家分析了一下為什麼要學寫作,我們熱愛寫作,也想提高閱讀品味。
從今天開始,我們就開始真刀真槍學寫作了。
你知道,姚老師從不玩兒虛的,倚天劍今天直接發到你手裡。請聽好,學寫作的秘籍就是一個字:
拆
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
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
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
拆
沒錯,就是「拆」。要寫出好文章,起碼得知道好文章長啥樣,想知道好文章長啥樣,那就得鼻子嘴巴分別看一看、打打分,實在不行還得潑兩瓶卸妝油。在《風格的感覺》的第一章,平克帶我們拆拆拆,他以3篇與死亡有關的文章為例,示範了如何拆解好文章。(我們在下下篇會講到哦)
好文章打眼看看就行了唄,美女俊男我們一眼就能看出來,為什麼還要「拆解」?看人是要先看臉,但是臉背後還有別的東西,知識結構、社會階層、人生經歷,這些不是化化妝就能改變的,合在一起,叫做氣質。說一個人有氣質,就是信息量大,一眼看不透,必須要多聊多問多觀察甚至做調查才能搞清楚他/她是個什麼人,其魅力從哪裡來。好文章都是有故事的女同學,不用抱幻想,一定改過無數遍,不拆根本接不住其中的信息量。
網上流傳一個段子,說1999年美軍轟炸我駐南聯盟大使館,一顆未爆炸的JDAM炸彈被秘密運回國內,7年後,國產精確制導炸彈亮相珠海航展。這事兒是不是真的大家可以去考證,但是足以說明拆文章的道理。
好書密度大,爛書密度小。我們說這是本爛書,特別「水」,就是指密度太小。一篇好文章(或好書),一定沉澱了作者大量的勞動,所以一定有「三高」。
別笑,不是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而是知識密度高、文學密度高 、情感密度高。
我這個理論先放在這兒,我們談寫作,主要談文學密度的問題。
文學密度在於修改。史蒂芬·平克[1]這本《風格的感覺》與其說是寫作手冊,不如說是修改手冊。平克在書里說,他自己的書,要改至少10遍:寫的時候,每句話就要改幾遍;給別人看之前要自己改2-3遍;拿到反饋之後要一章一章再修改,每章要改2遍;然後整本書再完整地過2遍,才交給編輯;編輯拿到之後還得再改好幾遍。
繪畫也是一樣,大師級的作品,信息密度都很高。畢加索不是不會好好畫畫(人家是畫畫神童),他有他想表達的東西,絞盡腦汁想要表達出來,可是他這個絞盡腦汁的過程你看不到,所以對他有誤解,更學不到他的創作功夫。所以外行總說,畢加索這是隨便糊弄的吧,我兒子也能畫,這就是典型的「看得見賊吃肉,卻看不見賊挨揍」。
就拿《亞威農少女》這幅畫來說把,畢加索在完成最終作品之前,為它畫了上百幅的草稿。如果我們想知道畢加索的這幅畫好在哪裡,除了藝術史的背景知識,最重要的線索可能就是這些草稿了。
畢加索名作《亞威農的少女》,收藏於紐約MoMA
在看畢加索的草稿之前,我必須提醒你一點:請不要被《亞威農少女》這個小清新的題目蒙蔽了雙眼,這幅畫跟美少女以及普羅旺斯名城阿維尼翁(Avignon)都沒關係。我認為它應該改名叫《亞威農街的妓女》,因為畫的是巴塞羅那亞威農街上某家妓院里的的五名妓女。
畢加索為《亞威農少女》所作的百幅草稿中的兩件
左邊這幅左一和正中,可以看出是兩個男人。
在早期的草稿中(上圖左),我們可以看到兩個男人的形象,一個是(來消費的)海員,一個是拿著書或者頭骨的醫學生,畢加索可能是想藉此隱喻「死亡」[2]。但是後來畢加索去掉了兩個男人(上圖右),再後來,他藉助從非洲木刻得來的靈感,把死亡畫在了右邊兩個女人的臉上。我們可以看到,在早期草稿中,女人的臉是正常的。如果沒有這些草稿,單憑最終的成品,我們根本無法了解畢加索的創作過程,也就沒法知道他想表現的是死亡的隱喻(最初是醫學生手裡的頭骨,後來才畫到女人的臉上)。
草稿都是不易得的。陳丹青出版了木心在紐約給他們一幫人上文學課的講稿,一共兩大本,叫《文學回憶錄》[3],但是這裡面缺了一部分內容,後來才單獨出版,叫做《木心談木心》。很多人只買了《文學回憶錄》,沒有買《木心談木心》,這是遺憾。在這本小冊子里,你能看到木心給這幫學生講解自己是如何寫作的,展示他的「草稿」。木心自己說,文學課是補藥,講解他自己的寫作過程是特效藥。
特效藥,看療效,誰用誰知道,一般藥店買不到。所以我特別感激史蒂芬·平克 ,感激他把武功秘籍大白於天下。練九陰真經是有副作用的,讀完這本書之後,我一度陷入了絕望。因為我突然發現,大多數文章、書籍,都寫得太差了。真是應了那句話,「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好文章到底好在哪裡?怎樣從終稿中讀出作者的草稿?下一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拆文章,即拆文章的方法論。
本文是 解讀《風格的感覺》的第3篇,下一篇是《偷師秘籍:好魚的兩種吃法》
Notes:
[1]史蒂芬·平克是當代著名的實驗心理學家、認知心理學家和科普作家。代表作《語言本能》《思想本質》、《心智探奇》、《白板》、《心靈如何運作》、《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等,贏得了無數獎項。
[2]在西方繪畫傳統中,手持頭骨象徵著對死亡的沉思,抹大拉的瑪麗亞(據說也是一名妓女,後被耶穌感化)的經典形象就是手持頭骨。有藝評家認為畢加索在這幅畫中的死亡隱喻反映了對自己可能患上花柳病的擔憂。
[3]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紐約時期,亦自他恢複寫作、持續出書以來,紐約地面的大陸和台灣同行在異國謀飯之中,居然促成木心開講「世界文學史」,忽忽長達五年的一場「文學的遠征」——從1989年1月15日開課,到1994年1月9日最後一課,陳丹青將聽課筆記整理出版,是為《文學回憶錄》。
推薦閱讀:
※如果你正處於人生低谷,推薦看這 10 本書!
※大洞煉真寶經妙訣 (兩種)大洞煉真寶經修伏靈砂妙訣 ,大洞煉真寶經九還金丹妙訣 在線閱讀
※王家衛的私人閱讀書單
※2012,閱讀的轉折點?十句話看2012出版業
※海倫·凱勒的名言【閱讀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