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演算法與產品:抖音、快手的「氣質」成因

演算法與產品:抖音、快手的「氣質」成因

6 人贊了文章

演算法

快抖的視頻內容分為推薦(發現)、附近(同城)和關注三個模塊,這裡主要說明推薦模塊的演算法機制。

視頻與用戶畫像的匹配程度

熱度(贊、評論、轉發等)

發布時間

根據用戶數據和內容標籤計算兩者的匹配程度,是每個內容產品的演算法核心,已經被總結很多次了,其理論大體一致,在本社區搜索「演算法」關鍵詞就能找到,這裡就不再贅述了,下面主要介紹熱度和發布時間兩點。

打開你的抖音,你會看到系統已經為你推薦好了一系列內容,再仔細觀察一下,你會發現這些視頻的獲贊數量基本都在50萬以上,中位數大概在100萬(刷多了會減少)。

而打開快手呢?

你會發現視頻獲贊數量基本維持在1萬到10萬這個區間,有的甚至會出現幾千幾百,但很難找到過10萬的視頻。

出現這種差距,難道是因為快手用戶少嗎?

顯然不是,快手的用戶已經是其他短視頻產品的用戶之和了。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其實是因為快手演算法特有的「熱度權重「。

視頻發布初期,隨著其熱度提高,曝光機會也會跟著提高,此時,「熱度權重」起到「擇優去劣」的作用。而在視頻熱度達到一定閾值後,它的曝光機會將不斷降低,此時,「熱度權重」起到「擇新去舊」的作用(其實是為了給用戶平等的展示機會,後面會講到)。

與此同時,快抖對於「發布時間」的看法也是不一樣的。

在抖音,你會發現很多視頻其實幾個月前就發布了(驗證這一點,只需要在評論區不斷下翻即可,可根據早期評論的發布時間進行推斷)。因為用戶一般不會在乎短視頻是不是最新的,只要足夠精彩即可。

而在快手,大部分視頻都是近期發布的,再遠的視頻也是一個月內(在視頻界面右下方有時間標註)。

那麼,前面提到的「熱度權重」和「發布時間權重」對於用戶來講又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首先,短視頻的用戶大體分兩種:一種是「看視頻」的看官,一種是「拍視頻」的製作方。這裡,我們把看官的注意力比作一個蛋糕,而製作方比作分蛋糕的人。

首先,我們來看分蛋糕的人。在抖音,分到大量蛋糕的用戶還會繼續加快分蛋糕的速度(高熱度會不斷提高曝光機會),頭部用戶集中了大量的用戶注意力資源,這種中心化會讓普通製作者、草根製作者難以被關注(這與微博頗為類似)。

而在快手,頭部用戶分到的蛋糕被設了上限(高熱度和舊視頻曝光機會會大大降低),因此會有更多的人分到蛋糕,這也體現了快手的理念——希望所有用戶都能展示自我,任何一位普通用戶都有被關注的權利。

對於看官來說,抖音給了他們大量的優質資源,這些都是經過大量用戶檢驗,而放到推薦模塊的內容池的視頻。而快手只是經過初步檢驗就根據用戶喜好開始推薦了,所以會有很多小眾和「鄉土」的內容。

抖音和快手,一個是精緻的台上表演,一個是平凡的街邊才藝。

相對來說,抖音是看官導向的,而快手則更偏向於製作方,尤其是草根用戶。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快手會淪落到被整改的尷尬境地,因為「三俗」生產者總能找到自己的市場。

產品

除了演算法,我認為以下兩點也是快抖氣質差異的誘因。

錄製功能

交互設計

1. 先音樂後錄製的妙處

與其他短視頻不同,抖音的錄製功能別具一格,先選音樂再根據音樂錄視頻,而不只是充當背景音樂。

每當視頻的動感與音頻的調子相重合時,會大大刺激觀眾的感官,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同時,也產生了更多玩法,比如:對口型、拍同款等,增加了趣味性、可看性。因此,抖音會給人一種「酷炫」的感覺(但是拍攝門檻也抬高了)。

2. 不斷上滑的「沉浸式體驗」

一打開抖音,便進入了播放界面,接著依靠上下滑動來更換視頻,嗯 … 這種狀態可以維持一個多小時 …

這種懶人式交互大大提升了用戶粘性,不過也削弱了用戶改變「狀態」的意願,即附近模塊、關注模塊的使用幾率將會降低。由此,用戶的注意力又被「粘」在了頭部用戶的優質內容上,中心化進一步加劇。

與之相反的,快手的推薦(發現)對用戶並沒有那麼大的粘性,三個模塊的交互方式相當,都是瀑布流布局,並且快手的啟動頁是用戶上一次退出的頁面。

比如:上一次在同城離開,下一次啟動頁會是同城模塊,關注模塊也是如此,這樣,用戶選擇的自由度「無形」地增加了。同時,快手也因其同城和關注的高使用頻率,而在社交屬性上更勝一籌,而不僅僅是一個娛樂軟體。

其實快抖的演算法與交互設計是相輔相成的,抖音的演算法決定了它的視頻更加優質,因此不需要用戶做太多的選擇,適合逐個播放,也減少了用戶操作負擔和選擇負擔。而快手視頻的優質密度沒有那麼大,需要用戶選擇播放,在操作上會繁瑣一些。

回憶一下我們使用抖音的時候,是不是一般會看完整個視頻再播放下一個,很少掠過。而使用快手的時候,我們通常要掠過幾個,才能選出自己想看的視頻。

因此,「滾動播放」更適合抖音,而瀑布流適用於快手(其實快手也可以嘗試美拍的「瀑布流+滾動播放相關視頻」的交互設計,或者抖音附近模塊的「瀑布流+滾動播放下一個視頻」的交互設計)。

結尾

除了演算法和產品設計,還有著其他因素導致快抖的風格差異,比如:運營和品牌公關。

不過從效果上看,演算法和產品設計更像是產品的「基因」,從最開始就影響著「兩個寶寶」的未來走向(抖音的精緻范和快手的平民化)。

如何設計出我們想要的產品,讓「寶寶」長成我們想要的樣子,抖音和快手的實例值得我們借鑒。

推薦閱讀:

海底撈,我承認我「抖」不過你
玩轉抖音,從0到1 ,從吸粉到變現......
娶對老婆旺三代,娶錯老婆克三代—抖音毀六代
好物那麼多,憑什麼這10樣在抖音最紅?

TAG:抖音 | 短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