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讓對方主動推進關係?
5 人贊了文章
一直在講在長期維護階段中,親密關係的雙方出現的問題和困惑。不好意思,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很多時候,姑娘覺得已經和男生在談戀愛了(男女對調亦然),可是對方只是認為你們是好朋友。這種關係預期定位的錯位,很容易讓姑娘覺得對方是一個高level的戀愛選手,一直對自己保持著若有若無的鏈接互動,這個鏈接關係讓人困惑不已,當個體開始反思自己在這段關係中的種種時候,沒錯,個體已經開始愛上對方了。可問題是,你覺得已經和對方開始了親密關係的預熱了,對方只是覺得彼此是很不錯的好朋友。排除了對方神經大條,難以覺察;排除了對方曖昧高手,故意撩撥之外,恨不得直接質問對方,如果不是心生好感,期待關係遞進一步,哪個笨蛋會浪費自己的時間精力心情,去和一個好朋友在珍貴的適齡年紀中,維持一段好朋友的關係,如果有的話,也不會投入這麼多精力。
那麼,這種親密關係,就出現了一種很微妙的狀態之中了。假如,是男生遭遇這種情況下,還可以直接選擇直接表白,詢問對方對於自己的評價,當然,遭遇否定之後,事實上他還具備了繼續追求的權利,因為整個輿論體系下,並不因為男生被拒絕而對他抱有過多的壓力,甚至輿論還支持鼓勵男生去追求自己喜歡,而初期對自己並不喜歡的姑娘。這一點,看看電視和電影就明白了。可是,假如是女孩子陷入這種微妙的狀態之中呢,這個問題看起來就比較棘手了。
《傾城之戀》中,白流蘇的一些困境就是如此。傳統觀念下,親密關係中,親密關係不同階段的主導者,從來都不是女孩子,不過她們可能利用下自己的獎勵政策,鼓勵下對方主動推進關係。
那好,今天我想說的,提高自己哪些特質,會覺得讓對方,特別是有迴避特質的對方,希望把自己從女性朋友變成自己女朋友,或者從交往變成更加穩固的親密關係。一共四點:女性,伴侶性,母性,愧疚感。
女性特質:這個我就不準備講很多了。如果按照普通的輿論來說,顏值美妝、身材管理、衣品審美……,可以關注下美妝或者健身的主題,講的比我專業的多。按照生物學觀點來看,審美中的女性特質,終究是表明女性會是一個優秀健康伴侶的特質。我只想表達一點,生活在一個充滿挑戰的氛圍中,享受這個被氛圍帶著,一步步蛻變破繭成蝶的過程,無論是否能實現最初的設定目標,起碼在這個過程中,達到了自我實現和成長。
伴侶性:伴侶性的特質,還是有必要解釋下。首先,無論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生活伴侶,還是以彼此的成長為前提的支持伴侶,亦或者是兩者都有的伴侶,以上三種伴侶性的特質,都是可以保證親密關係進入穩定持久狀態,吸引對方主動遞進關係的得分點。當然,這裡面有一個具體的問題,就是以上三種伴侶性的組合,每個人都有自己傾向的比重,並不存在任何共同性或者標準性,只要彼此雙方的共同確認,認可彼此對於伴侶性的要求,就能獲得一致的親密關係的預期目標。沒有一致性目標的親密關係,就像桃花朵朵開,課花開之後,能不能結出桃子,沒人知道。動物界中,兩性動物或多或少都存在這彼此衝突攻擊的本能衝動,恰恰是因為彼此相愛,才愈發明顯,能夠對沖這種本能傷害的,我不知道一致性目標的伴侶性,是不是最重要的,可是我知道它是很重要的,而且每段親密關係都是具備可實現性操作的。
以下兩點,對於迴避的伴侶,顯得尤為重要:
母性:之前很長一段時間,我是沒辦法理解一部分的女性,在親密關係中,一些適度作的行為,讓人覺得無比費解。後來,我認識到先天依戀和後天依戀公用一套依戀機制,而且這套依戀機制對於親密關係維護,親密關係中下一代的養育的重要影響後,我就很理解這種行為背後的實際意義了。原因很簡單,一句話就可以闡述清楚:在親密關係中,吸引期和初始的維護期,個體雙方只能界定對方是一個合格和伴侶,沒辦法判定彼此是不是一個合格的母(父)親。介於人類個體成長的漫長性,對於彼此雙方是否是合格親代的測試,是不可能通過直接生育下一代來實現的,因為最容易可靠的測試方式,就是親密關係中的一方,通過自己表現出「孩子氣」,來驗證對方是不是具備養育子女所必須的耐心、細緻、情感共鳴、責任感、忠誠度……所以,能夠吸引彼此渴望進一步接觸的,是女性特質,能夠讓對方一直留在身邊的,卻是母性特質。當然,千萬不要聖母心。理性擇偶,感性戀愛。
愧疚感:這個簡直是應對迴避的通關秘籍了。無論各種文化體系,一個男生從建立自我認知體系的起始,就同時被賦予了一種觀念,這種觀念就是,男性要能夠實現情緒的自我管理,具體說就是從小被鼓勵要自己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的產生。怎麼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迴避自我的情緒,是一種原始幼稚,而直接有效的辦法。這點讓男孩看起來更像一個男人,可是這點也會讓親密關係中的伴侶頭疼不已,伴侶甚至不確定自己悲傷難過的情緒,對方是否能體會的到?一個硬幣的兩面性,在培養自己應對自己負面情緒的時候,他們還被塑造出一種可貴的品質,責任感。而直接激發這種責任感,對抗迴避特質的因素,就是愧疚感。不懂這個愧疚感的小夥伴,可以看我之前寫的關於前任的那篇,裡面女主的操作,就是教科書。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