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羅伯特·麥基《故事》2
5 人贊了文章
故事本身就不是單一的個體,它是通過不同要素的組合架構出來的整體。各個要素之間融匯貫通,如同一部交響樂需要各種樂器的默契配合,故事的諸要素也是缺一不可。
想要對一門藝術達到精通,首先要打通筋骨脈絡,而後才能填充血肉。無疑,對於一個故事來說,結構便是它的筋骨脈絡。結構的譜寫直接決定了故事的可看性。開展一個故事的同時,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選擇。選擇什麼來作為故事內容。如果要寫一個人的一生,不應該曆數他每天發生的事,而應該截取其中富有意味的事件作為內容。將一生濃縮為一部二個小時的電影,那麼如何截取就是結構問題。結構兩個字,用詞典解釋為:有組成整體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以此可見,故事的結構是創作者主動選擇的。什麼取?什麼舍?什麼在前?什麼在後?創作者必須明確這些問題才能創立故事的基本結構。這看似是創作者一個人的事,實則不然。因為故事本身就是為了向世界表達價值觀念,它是需要讀者,需要觀眾的一門手藝。所以創作者在建立結構之時要考慮到觀眾的需求,不能漫無目的隨心所欲的截取。創作者一旦沉醉於自我陶醉,那麼故事中所表達的觀念可能無法激發觀眾的同感,最後便會淪為創作者一個人的故事,有孤芳自賞之嫌。倒不是說故事一定不能脫離世俗,一定要顧忌觀眾的審美,只是在創作者遺忘了觀眾的情況下,觀眾一定會稱其為:bad story.
一個精彩的故事一定會有大大小小的段落,每個段落都是一個完整的個體,這些完整的個體從小到大依次是:事件-場景-序列-幕。幕的整合就是一個故事。
事件是結構中最小的單位,它意味著變化。但這裡的變化不是瑣粹的變化,睡醒後發現地面濕了——從晴天到下雨的變化,這是沒有意義的變化。然而當換成睡醒後聽見敲門聲,打開門後看見一個渾身濕漉漉的人向你提出避雨的請求。這就成了截然不同的事件。前後都包含著下雨這個因素,但前者枯燥單調,只是天氣的播報,而後者卻可能會引發一系列事件。不過這樣依舊不能算作好的事件,因為避雨者可能會在雨停後離開,接著就再也沒有他的戲份,那麼他的出現只是純粹的偶然事件,是多餘的事件。他的出現是一種變化,可是這種變化卻沒有任何意義,它就沒有資格成為一個故事事件。這時候創作者就要構思如何將這個偶然出現的人與接下來的事件產生聯繫,使之成為一個富有意味的變化。
在一部典型的電影中,一個場景通常包括四十到六十個故事事件。小說或許需要六十個以上,戲劇很少超過四十個。這取決於電影、小說和戲劇自身的特性不同,暫且不論。一個場景要構建在一個相對連續的時空之中,通過衝突表現一段動作,從而使人物生活中負荷著的價值情境發生轉折。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場景的開端和結尾不能是統一的,應當是對立的。開頭呈現的是負面情境,一個場景結束後,它應該轉變為與之對立的正面情境,才能將這一段落稱之為一個場景。比如場景一的開頭,主人公是個流浪漢,生活潦倒,接下來相對連續的時空中發生了一些事件,他忽然得到了一筆意外之財。那麼這個時候就可以稱這一個過程為一個場景。因為開端是負面,結尾發生了大逆轉。與之相反的例證,場景的開頭是兩個人在談話,結束仍舊是兩個人在談話,但中途並沒有逆轉,更沒有發生任何足以改變其價值的事。那麼它的存在究竟是為了什麼?答案顯而易見,他只是為了向觀眾傳達有關人物、環境的信息,是一種「解說」。當解說成為了設置這個場景的唯一合理的解釋,那麼創作者可以考慮將它刪去。老練的創作者從來不會多此一舉,與其單獨拉出一個段落做解說,不如把其中必須傳達的信息編織在其它富含轉折的段落之中。
要想檢驗一系列事件是否構成一個真正的場景,應該回答一個問題,即:它是否能夠被寫成「一個整體」,一個時間和空間的統一體?關於時空的連續,在不同的藝術形式中,所表現出的形式也不同。電影和小說中,時空的轉換可以相對自由些,小說家和銀幕劇作家可以令場景游移,將其在時空內拆解;而對於戲劇,由於戲劇舞台自身的局限性,戲劇家往往會保持時間和地點的統一性。如果遵循」三一律「原則,那麼一場戲劇要在一個地點,圍繞同一個主題,並且在24小時內講完一個完整的故事。但不管場景之中的時空如何變化,它存在的目的就是轉折。沒有不含轉折的場景,是優秀的創作者共同的理想。在場景中,有一個最小的結構成分:節拍。節拍和朗誦中的抑揚頓挫有異曲同工之妙,它是動作/反應中一種行為的交替,它穿插在這些變化的行為之中,最終構築了場景的轉折。
接下來,便是一個更大的動態單位:序列。序列一般由兩到五個場景構成。它和事件、場景的不同之處在於,事件是富有意味的變化,事件與事件之間,轉變的程度會有很大的區別;場景導致較小而又意義重大的變化,它是事件的羅列及其產生的後果;而一個序列中的落點必須帶來更為強烈,更具有決定性的變化。它是三者中力度最大,決定性最強的故事事件。
明確了序列的作用後,幕就是序列的升級版。幕是一系列序列的組合,以一個高潮為其頂點,導致價值的重大轉折,其衝擊力更為強勁。
到這,基本就完成了故事的設計。可是還沒有完。就像戲劇通常的分幕一樣,電影、小說最終呈現的故事也是幕的整合。一系列的幕就是一個故事,而一個故事就是一個巨大的事件。而一個故事的終點,也就是那個最後的情境,那個終極變化,必須是絕對不可逆轉的。
所謂的不可逆轉,是指故事的最終變化是無可挽回的。事件、場景、序列和幕帶來的變化都可以逆轉,而最後一幕的高潮卻無論如何都不可逆。因為最後一幕的高潮,也稱故事高潮,它是一系列幕的組合漸次構成,從而引發出絕對而不可逆的變化。
上面所探討的故事要素,歸根結底是事件本身,只不過大小不同、重要性不同,致使術語不同罷了。接下來要說的是情節。小說情節、電影情節、戲劇情節…在一部電影中,每個事件都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分支,而情節就是對這些分支的選擇和設計,使分支之間產生內在的聯繫,串聯在影片中,使影片渾然一體。作者在設計情節時,需要面臨的問題仍然是設計事件時的那些:刪減什麼?什麼在前?什麼在後?從「構思」或「設計」這個意義上而言,所有的故事都必須有情節編排。
情節可以分為:大情節、小情節和反情節。情節的這三種形式可以用一個三角形地圖來解析。這個地圖將各種形式的可能性囊括在內,要想理解這其中的奧秘,必須研究這幅地圖的坐標,用它來對你正在進行中的作品進行比照,以此來對你提供一些指導。
三角的頂角是大情節,也就是經典設計。它圍繞著一個主動主人公構建故事,主人公為了追求自己的慾望,與主要來自外界的對抗力量進行抗爭,通過連續的時間、在一個連貫而具有因果關聯的虛構現實里,到達一個表現絕對、而變化不可逆轉的閉合式結局。它的基本思路就是,因果關係、閉合式結局、線性時間、外在衝突、單一主人公、連貫的現實以及主動主人公。左角是小情節。小情節又稱最小主義。最小主義(Minimalism)發端於紐約的繪畫與雕塑方面的國際運動,其特點是形式極其簡單、態度純客觀,排除藝術家自身的任何感情表現,是現代派藝術中簡化論傾向的頂峰。因此最小主義也譯為「抽象藝術」或「最簡單派藝術」或「極簡主義」。應用到故事情節中,它相較於大情節而言,是對大情節的突出特性進行精鍊、濃縮、刪節或修剪。但這並不是說,小情節無情節,它仍然需要像大情節一樣給予精美的處理。只是這種精美的處理要在簡約、精鍊的前提之下,它還能保持經典的精華並且滿足觀眾。右角便是反情節或反結構。對比前兩種,它反其道而行,否認傳統形式。反情節的創作者使他的影片傾向於過度鋪陳並對自我意識進行大肆渲染。
想要創作一個好的故事,必須掌握這個三角的內部規律。所謂內部規律,就是指它們的形式差異。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 閉合式結局與開放式結局。前者被大情節青睞,因為大情節往往將故事中出現的問題都給予解決;激發的情感都給予滿足。後者常常留下一個開放的尾巴,有些問題和情感沒有得到完美的收場,反而是留給觀眾,讓觀眾觀影后自行補充。如何區分兩者,這要看最後一個高潮到達了什麼樣的程度。如果高潮是絕對而不可逆轉的,並且回答了講述過程中提出的所有問題同時滿足了所有觀眾情感,這是閉合式結局。以此可見,開放式結局總會留下一兩個未解答的問題和一些沒有被滿足的情感,也無法滿足觀眾所有的情感需要。
第二, 外在衝突和內在衝突。外在衝突強調人與外界的衝突,這是大情節固有的衝突形式。它會將重點放在人物與人際關係、社會機構或自然力量的鬥爭上。內在衝突注重人物與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角斗,在小情節中常用。
第三, 單一主人公和多重主人公。按照大情節的思路,故事通常將一個單一的主人公置於講述過程的中心,故事的發展都是圍繞著一個主人公展開的。但如果一個故事中出現了多個主人公,試想一下會發生什麼情況。這正是小情節慣用的手法。多個主人公被穿插在故事中,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存在的特殊意義,影片被分解成若干個較小的此情節。這種情況一旦出現,其結果是大大削弱大情節那種過山車般的動感力度,它會使影片相對柔和。
第四, 主動主人公和被動主人公。主動主人公是主動的、動態的,主動追求自己的慾望,其個性在不斷發展升級,是一條動態鏈。而被動主人公卻相對被動、消極。主動主人公與他周圍的人和世界發生直接衝突,被動主人公則與自身性格思想產生鬥爭。但相同點在於,他們都有自己的慾望和追求,只不過是表現的形式不同。
第五, 線性時間和非線性時間。線性時間是相對連貫的,按照某一時間順序往下進行的,這在大情節和小情節中都頻繁使用。而非線性時間則是反情節的標誌。反情節不連貫,它拆解時空順序,混淆觀眾的時空概念。一個故事必須要有開始和終點,時間也會有前有後,但是影片卻不是非要按照時空的順序來講述故事,它可以在時間中隨意跳躍,以此模糊時間的連續性,使觀眾無法跟蹤時間順序。
第六, 因果與巧合。大情節強調因果。反情節以巧合取代因果,它認為宇宙萬物應當是隨意碰撞的,而因果的鏈條則是不必要的。所以反情節給人一種支離破碎、毫無意義和荒誕不經的感觸。
第七, 連貫現實與非連貫現實。影片可以表現生活,但絕對不是生活本身。就算是小情節,最小主義,當它被搬演到熒幕上,也是經過了藝術化的加工,是將生活提純並且抽象化。所以影片中的連貫現實並不是現實中的連貫現實。一個影片必須要立足在一個背景之上,以便人物在其中進行互動。但這個背景往往是虛擬的,是為了使故事成立的一個載體。而這個虛擬背景中的連貫現實就是指它內部基本是一個連貫一致的世界,至少要能夠自圓其說。非連貫現實是更為抽象的存在。它打破規律,不遵循邏輯,善於營造一種荒誕感。在非連貫現實的世界中,事件沒有時序、充斥著偶然巧合、支離破碎、混沌無序,人物角色也都並非以一種可以辨識的心態存在。這種情況常出現在反情節故事中。
第八, 變化和靜止。變化可是變好也可以變壞。不管是大情節、小情節還是反情節,都會出現變化。哪怕是最小主義,它的變化很不明顯,可能實際上並不可見,但它一定存在變化。因為它的變化發生在內在衝突的最深層。反情節就不必說了,雖然它荒誕,但荒誕中的變化往往更觸目驚心。然而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靜止。如果你發現故事始終保持著靜止狀態,開頭和結尾,人物生活中負荷的價值情境幾乎完全等同。那麼這種影片就叫做非情節。非情節有自身的修辭手法,所傳達的內容或許也能引人深思,但它沒有在講述故事。所以它被排除在故事三角之外,歸屬到「敘事影片」的領域。
在三角中,大情節也就是經典設計之所以被放在頂角,是因為它的地位相當重要。事實上,最小主義和反情節都是從經典設計本身延伸而來。在電影中,大情節更受觀眾青睞。因為它更偏向好萊塢電影風格和商業電影套路。而小情節和反情節則更迎合藝術電影創作者的喜好。但不管是三角中的哪個角,如果你立志要吃上編劇這碗飯,更重要的是明白另外一些事情。
你要以寫作為生。因為兼職另外的工作一定會分散創作的精力,致使創作熱情消減。當你邁出第一步,你要從經典設計開始創作,也就是寫大情節故事。大情節固然有套路,會讓很多熱血夢想家不屑一顧,他們想與眾不同,所以一開始就著手小情節反情節的創作。可是這樣的結果往往是偷雞不成蝕把米,賠了夫人又折兵。作家首先要相信自己寫作的東西,才能讓別人相信。如果一個對生活的理解只是影視中的經典設計的作家,試圖展現一個他自己都無法確信的支離破碎的世界,那麼作品必定矯揉造作。那只是為了不同而不同,而不是自己真實的創作理念。藝術家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些如雷貫耳的名家,在創作之初,同樣無法避開經典設計的創作過程。只有真正的精通經典設計,只有真正寫出大情節作品,你才有資格在藝術上去探索更深層的奧秘。你只能寫自己相信的東西。
書中摘錄:
1.在生活故事的漫流中,作家必須做出選擇。
2.這門藝術是向世界表達價值觀念的藝術。
3..故事是生活的比喻。它引導我們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4.好萊塢電影常常出於商業的考慮而並非對真理召喚的回應,而強加上一條光明的尾巴;非好萊塢電影則常常為了時髦的緣故而非對真理召喚的回應,一味沉湎於生活的陰暗面。而真理,卻總是停留在中間的某個地方。
5.大多數人都相信,生活會帶來具有絕對而不可逆轉變化的閉合式經歷。
6.最小主義和反結構並不是獨立的形式,而是對經典形式的反應。
7.躋身先鋒派的夢想必須要等到你自己也精通了經典形式之後,一如在你之前的許多藝術家一樣。
8.只有當你確實能寫出像樣的作品之後,你才敢說自己已經理解。
9.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經問他的演員:你熱愛的是你自己的藝術還是藝術中的自己?
10.年輕人被教誨說,好萊塢和藝術是相對的。因此,那些初出茅廬者為了被人視為藝術家,便落進了這個圈套,他們寫作劇本的目的並不是因為它是什麼,而是因為它不是什麼。他們為了避免商業主義的污染,便迴避了閉合結局、主動人物、時空順序以及因果關係。結果,其作品便被矯揉造作所荼毒。
11.為不同而不同就像對商業法則的盲從一樣空洞。
書中涉及的名人:
霍頓·福特、查德·納什、羅伯特·奧爾特曼、戈達爾、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書中涉及的電影/著作:
電影:溫柔的憐憫、雨緣、虎膽龍威、亡命天涯、稻草狗、告別有晴天、意外的旅客、外星人、巴貝特的盛宴、郵差
大情節電影:火車大劫案、龐貝城的末日、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貪婪、戰艦波將金號、M就是兇手、禮帽、大幻影、育嬰奇譚、公民凱恩、相見恨晚、七武士、君子好逑、第七封印、江湖浪子、2001:太空漫遊、教父、銷魂三人組、一條叫旺達的魚、飛越未來、菊豆、末路狂花、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閃亮的風采。
小情節電影:北方的納努克、聖女貞德蒙難記、操行零分、戰火、野草莓、音樂室、紅色沙漠、五支歌、克拉之膝、感官世界、溫柔的憐憫、德克薩斯的巴黎、犧牲、征服者佩爾、盜竊童心、大河戀、活著、談談情跳跳舞、福利。
反情節電影:一條安達魯狗、詩人之血、午後的迷惘、跑跑跳跳停停的電影、去年在馬里昂巴德、八部半、假面、周末、絞刑、小丑、巨蟒與聖杯、朦朧的慾望、性昏迷、天堂陌客、下班後、一加二的故事、反鬥智多星、重慶森林、妖夜慌蹤、夜與霧、失衡生活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改編劇本像跟張愛玲談戀愛
※編劇應該終生攜帶的7部秘籍
※一名新編劇所目睹國產劇之怪現狀
※「好萊塢編劇教父」麥基:中國應拒絕模仿好萊塢
※電影局局長擔綱編劇 《百團大戰》揭秘真實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