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轉載】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具體措施和案例

378、【轉載】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具體措施和案例

來自專欄前沿科技的道德哲學反思

管理氣候變化的危機 減排措施旨在處理氣候變化的原因,適應措施的重點則是處理氣候變化的影響。適應是指採取政策和做法來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因為現在人們已經認識到無法完全避免這種影響。請點擊此處,查看更多人們在氣候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生活的信息。

在各部門都有種種適應的辦法 水:擴大雨水收集、蓄水、節約水。農業:調整種植日期和作物品種,作物搬遷。基礎設施(包括沿海地區):建立濕地,作為對海平面上升和洪水的緩衝。能源:使用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

最容易受影響 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最容易受氣候變化的影響,而它們又最需要有能力――能源服務、基礎設施和農業技術――來適應。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尤其面對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蝕和嚴重天氣事件等更為嚴重的危險,這影響了旅遊業和漁業等重要經濟部門。就適應措施而言,對發展中國家資金需求量的大多數估計是每年500億美元至1000億美元。例如,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人類發展報告中提出的數字是到2015年每年需要860億美元。

加強應變能力 世界各國、包括高收入國家都需要加強應變能力。《京都議定書》與《框架公約》一樣,其目的都是協助各國適應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特別是通過促進開發和採用有助於加強應變能力的技術。請點擊此處,查看更多聯合國各機構有關適應氣候變化工作的信息。

適應措施 預期到未來的氣候變化,規劃人員在設計基礎設施(例如加拿大的聯邦大橋以及美國和荷蘭沿海地區的管理)時已經考慮到海平面上升的問題。

  其他適應措施實例包括尼泊爾TshoRolpa冰川湖的部分排水系統、加拿大努納武特地區因紐特人應對凍土層融化的生計戰略變化,以及歐洲、澳洲和北美滑雪產業增加人工造雪。請點擊此處,查看更多適應措施實例。

儘早採取適應行動 推遲採取適應措施,包括推遲對發展中國家的適應措施提供資金和支持,最終意味著今後會給更多的人造成更高的代價,帶來更大的危險。請點擊此處,查看更多關於儘早採取適應行動必要性的信息。

供資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成員國政府已經為各種適應項目設立了若干供資機會,包括通過全球環境基金信託基金和三個特別基金來供資:最不發達國家基金、氣候變化特別基金和《京都議定書》之下的適應基金。請點擊此處,查看更多有關供資的信息。

簡要事實 如果不採取適應措施,溫度升高2.5℃可能導致國內生產總值減少0.5%至2%,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蒙受的損失更大。請點擊此處,查看更多事實和結論。

事實和研究結論

減少不良影響 及早採取行動,改善季節性氣候預測、糧食安全、淡水供應、救災和應對緊急情況、饑荒早期預警系統和保險覆蓋面,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氣候變化造成的損失。據估計,在預防措施上投入1美元,可以節省未來救濟費用達7美元。

水資源短缺 生活在嚴重超負荷河流流域的人口,預計將大幅增加,從1995年的14億至16億增加到2050年的4.3億至6.9億。

現在投資的重要性 據估計,在預防措施上投入1美元,可以節省未來救濟費用達7美元。

對災害影響、脆弱性和適應氣候變化的理解與評估 內羅畢工作方案(2005-2010年)協助締約國提高對災害影響、脆弱性和適應氣候變化的理解與評估,並就實用的適應措施作出明智的決策。設立適應基金是為了資助《京都議定書》發展中締約國的項目和方案。

適應變化 北極社區正在改變野生動物管理制度和狩獵習慣而適應氣候變化。

居住在沿海社區的脆弱性 沿海地區正在經歷氣候和海平面危害的不利後果。每年約有1.2億人遭受熱帶氣旋災害。

聯合國氣候變化合作夥伴

適應氣候變化

適應能力 儘早採取行動以改善季節性氣候預報、糧食保障、淡水供應、救災應急,而饑荒預警系統和保險範圍能夠使未來氣候變化造成的損害最小化,同時立即帶來許多實際益處。適應氣候變化對所有國家都重要,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更是如此,因為這些國家的經濟嚴重依賴農業等易受氣候影響的行業,所以其適應能力與工業化國家更是相形見絀。

避免經濟損失 如不努力適應,氣溫每升高2.5℃就可能會使國內生產總值下降0.5 - 2%,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損失會更大。例如,獅子山估計,對其所有易受影響的海岸採取全面防範措施需花費11億美元,約佔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7%。增強發展項目對氣候影響的適應力,會使項目成本增加5%到20%不等。

迄今對規劃的援助有限 估計數據顯示,目前只有少部分接受官方發展援助資助的項目把氣候風險納入了規劃中。

拖延意味著更大風險 拖延採取適應措施,包括發展中國家對適應政策給予資助和支持方面的拖延,最終意味著將來會增加成本並為更多人帶來更大的危險。氣候重大變化,如旱災、季風降雨不足或冰川融水流失等,都可能觸發大規模的人口遷徙,以及因爭奪水、糧食和能源等珍貴資源而引起的大規模衝突。

適應策略至關重要 在國家層次上,適應包括實施行之有效的適應實施策略,內容包括加強決策過程的科學依據;評估適應的方法與工具;包括針對青少年的有關適應方面的教育、培訓和公眾意識;個人與機構適應能力的培養;技術開發與轉移;以及推動制定地方應對策略。此外,最初開展的適應活動可包括建立適當的立法和法規框架,以推廣有利於適應的措施。把氣候變化當作開展具有多重效益活動的動力,可在推進適應目標的同時,對取得國家可持續發展目標進程起到催化作用。

對適應的持續資助 沒有專用資金,就會面臨無法有效解決適應問題之虞,而且資金可能會主要限制用於「被動性」用途,如短期應急救濟金等,這樣不僅對可持續發展方針毫無幫助,而且要付出高昂的代價。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氣候公約》 的成員國政府為各種適應項目制定了一系列資助計劃,包括通過全球環境基金的信託基金和三項特別基金申請資助:最不發達國家基金、特彆氣候變化基金及《京都議定書》下的適應基金。

生活與氣候變化

人類不斷適應日益變化的氣候條件 許多世紀以來,人類一直在不斷適應日益變化的氣候條件。—然而,世界目前經歷的氣候變化,其發生速度之快是地球近萬年來前所未遇的。

易受侵害的國家、社區和生態系統 易受侵害的國家、社區和生態系統已開始感受到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與氣候變化相關的風險確實存在,並且已經在許多與人類生計有關聯的系統和部門內發生,其中包括水資源、糧食保障和衛生部門。發展中國家最易受到這些風險的侵害。在最易受傷害的社區,氣候變化的影響直接威脅到人類本身的生存。極端氣候、氣溫上升和海平面升高造成的破壞性影響日趨嚴重,給所有人帶來不良後果,以貧困者尤甚。

制定有關國家戰略 已受波及的國家必須制定有關策略以有效適應氣候變化的影響,—不僅要從現在做起,而且以後要一直保持下去。有鑒於此,許多發展中國家已將適應措施列為需要高度重視、甚至亟待完成的優先任務。國際社會正在不斷探求支持這一努力的各種資源、工具和方法。

應對不確定的未來 適應是不同社會面對變幻不定的未來提高自身應對能力的過程。適應有多種方式,其中包括加強海岸堤防或加建抗洪吊腳樓等技術措施,以及落實到個人的行為改變,如在乾旱期節約用水。其它適應策略包括極端氣候現象的預警系統、經改進的風險管理、各種投保選擇和生物多樣性的養護,以此減輕氣候變化對人的影響。

可持續發展是其中的關鍵 根據氣候小組的觀點,未來的脆弱性不僅取決於氣候變化,還取決於發展類型。可持續發展可以降低脆弱性,適應措施的實施應當結合國內和國際可持續發展計劃的內容才能取得成功。

適應實例

適應氣溫回暖 適應措施包括對尼泊爾的朔羅爾帕冰湖採取部分排放、加拿大努納武特地區因努伊特人因永凍層融化而對謀生策略作出的改變、以及歐洲、澳大利亞和北美的滑雪業增加人工造雪。

海岸管理 結合未來氣候變化,規劃人員在設計基礎設施時已經考慮到海平面升高的情況,如加拿大聯邦大橋的設計和美國及荷蘭對沿海地區管理的設計。

加強災害管理能力 冰川退縮和冰湖潰決等嚴重問題,與氣候變化密切相關。在不丹,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開發署)正在實施全球環境基金的一個項目。這個項目是通過加強災難管理能力、人工降低索托米湖的水位和安裝預警系統等措施來強化普納卡-旺地和查姆卡流域的適應能力。

調節山脈區域水資源 在哥倫比亞,國家適應綜合項目正在安第斯山脈中部的拉斯何莫薩馬斯夫推行各種適應措施,包括實施用水管制以保證水利發電並在這一重要山區生態系統內維持環境服務。

加強政府能力 吉里巴斯是世界上最脆弱的國家之一,其國土散佈於太平洋地區中西部的33個低平環礁。一項適應計劃正在為這些脆弱社區提供相關信息和增強適應能力的方法,包括改善對生物多樣性的管理、維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改善對紅樹林和珊瑚礁的管理、以及加強政府能力,把適應充分納入經濟規劃中。

評估風險項目 在莫三比克,全球環境基金的一個項目正在將氣候因素納入可持續土地管理實踐,以減少極端氣候對人口和生態系統的影響。開發署和世界銀行正在推出全球環境基金的系列項目,協助非洲社區評估風險和針對乾旱、沿海洪水和健康風險可能採取的各種對策。

技術

轉讓對氣候友好的技術 就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努力而言,在設計和轉讓無害環境的技術――尤其是清潔能源和適應措施――方面取得進展至關重要。在每一個經濟部門,都可以採用低排放技術,以減緩氣候變化。請點擊此處,查看有關各個部門技術的更多信息。

工業化國家的責任 《框架公約》提出工業化國家負有特別責任,應向發展中國家推廣、支助並轉讓技術。聯合國大會認識到,獲得能源對於實現可持續發展和支持實現千年發展目標極為重要,因此,已指定2012年為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國際年。

技術開發和轉讓 《巴厘行動計劃》呼籲「加強技術開發和轉讓行動以支持減緩和適應」,其中包括:消除障礙,建立激勵機制,促進獲得負擔得起的無害環境的技術。加快採用、推廣和轉讓這種技術。開展合作,研究和發展現有、新的和創新的技術。審查技術合作機制和工具的效能。

資金

籌集資金 氣候籌資是世界努力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它對於發展中國家加強氣候適應能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及支持可持續發展的努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及時開展氣候籌資還可以加強國家間的信任,並推動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氣候公約》)範疇內開展的談判取得進展。

提高資金 2009年,在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上,工業化國家訂立了一個目標,即到2020年每年調動1000億美元,支持發展中國家的減排和適應活動。秘書長的氣候籌資問題高級別諮詢小組認為,每年籌措1000億美元具有挑戰性,但還是可行的。請點擊此處

,閱讀該報告。

多種來源 資金需自多種來源,例如公共和私營部門、雙邊和多邊途徑,包括非常規資金來源、擴大現有來源以及增加私人資金流動。贈款和高度優惠的貸款對於最脆弱的發展中國家,例如最不發達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和非洲國家的適應活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請點擊此處,查看與氣候相關的資金資源、方案和基金的信息。

碳定價 決心大力開展國內減排以及採用以碳定價為基礎的新的公共手段,對於調動公共和私人的氣候融資都十分重要。基於碳定價的工具尤其具有吸引力,因為它們既可以提高收入,又可以為減緩行動提供激勵。請點擊此處,了解有助於減少排放的機制。

簡要事實 各項估計表明,到2030年若要將全球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恢復到2005年的水平,就需要對投資模式作大規模調整,不過,需要凈增加投資的範圍從「微不足道」到5%和10%之間。參見更多事實和研究結論

引自:聯合國與氣候變化|適應

(2018.8.5)

推薦閱讀:

中國劃哥本哈根氣候大會談判底線
極端氣候屬
地球危機系列之十二 氣候危機
(氣候大會)當談論氣候變化時,我們應談論些什麼?

TAG:氣候 | 倫理 | 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