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留守兒童

關愛留守兒童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是孔子理想社會的終極目標——他希望人人都能得到社會的關愛。這更是我們歷代人的共同夢想!人人都能得到應有的關心和關愛,促使社會健康和諧發展。

  然而,隨著城市化步伐加快,城鄉兩極分化巨大差異的吸引或誘惑等等,越來越多的農村男女不惜「拋家棄子」,背井離鄉,遠赴城市打工。社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革新著歷史的陳腐,加快著現代化、工業化的進程,然而卻為我們留下了一大批缺乏關愛的未成年人。被「遺棄」在家的這批未成年人,我們把他們叫著留守兒童,他們本應該得到父母的呵護與關愛,然而他們卻不得不孤獨地、豪無自信地生活在缺乏監督的「空巢」之家。

  我們深知落後就要挨打,社會的發展必不可少。然而,我們又不得不承認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應該得到應有的關懷和呵護,使其能更健康快樂成長。然而在城市發展和泱泱民工潮的背後,我們不難看出,工業化、城市化的轉型中,是農民工自己和他們的孩子們在為這發展買單。據有關資料顯示: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超過了2800萬人。57.2%的留守兒童是父母單方外出,42.8%的留守兒童是父母雙方玩出。79.7%由祖父祖母,外公外婆撫養,13%的孩子被託付給親戚朋友,7.3%的為不確定或無人監督。這些數據,讓人看了觸目驚心。

  留守兒童的現狀,令人堪憂。雖然也有政府和學校的關心,但這遠遠不能和父愛母愛相媲美。寄居的生活,讓他們缺失了童年的歡愉;隔代的磨合,讓他們看不到未來的出路;留守的尷尬,讓他們在交往中喪失了自信;由於,父母不在身邊,使得這些孩子無法理解親情的溫暖,從而導致其心態失衡。呈現焦慮情緒、偏激思想和舉動;由於,父母不在身邊,孩子們的臨時監護人重養輕教,使得孩子們不能得到正確的引導,以致釀成不良的習慣,導致學習、成長跟不上;由於,父母不在身邊,教育上往往得不到家長的配合,導致學校、社會、家庭、學生四體的斷鏈,以致孩子安全難以得到保障。基本的安全、教育都難以得到保障,就更談不上道德和法制等綜合發展了。

推薦閱讀:

【幼升小大戰2】入學準備不是提前教育
四個爸爸所有原創兒童美術公開課都在這裡
教小孩(續1)
孩子問「為什麼我不能玩抖音」,這位家長的回答霸氣極了!
幫助孩子避免性侵的傷害是家長的責任

TAG:兒童教育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