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電池系統「均衡」本質,非低品質電池救命稻草

剖析電池系統「均衡」本質,非低品質電池救命稻草

來自專欄汽車電子設計13 人贊了文章

平全文 2018,07,29

系統「均衡」技術並非新概念

「電池均衡」並不是新鮮的名詞,至少在鎳鎘電池上使用了30年。只是早期的技術簡單、低效,其原理和方法是:使用功率型電阻,把串聯中最高的哪節電池單體電壓,採用耗能的形式降下來,縮小壓差;同時,可防止因過充導致的事故。和今天的技術發展相比,在硬體和軟體管理方面,沒有可比性。但就其機理而言是相同的,同樣是:保障電池的安全性、縮小單體電池差異性。

「均衡」技術因電池串聯而生

電芯在系統中的應用,主要是通過串聯形式,獲取高電壓,來滿足負載要求。比如說額定48V電源的電壓,是由單體標稱3.7V ,12~13顆單體電芯串聯而成的電壓疊加效應。12~13顆電芯個體,因生產工藝的差異性,例如,生產日期、環境差異、極片厚度、面積、電解液加註量等等環節,是無法做到一模一樣的,只能在一定範圍內滿足偏差要求。所以,其本徵物理量的差異性,就不難理解了。但是其串聯迴路,在充放電時,流過的電流是一樣的。如果使用r代表一顆電芯的內阻,哪么,因內阻的差異,就會導致單體電芯表現的電壓不同。當在充電環節時,內阻大的會提前充滿或接近上限電壓,這個時候,為了防止過充損壞或導致災難性結果,就需要把最高的單體電壓拉下來,接近或保持在上限數值內。這就是均衡的一種形式,也是均衡技術的原型和基礎。在最早2010版的leaf,就採用了這種技術。我常把它歸結為「保護型均衡」。原因是,其主要功能還是為了防止過充。

「均衡」是實現單體本徵特性達到或趨於一致的過程

或者說,均衡是讓每個單體參數接近一組電芯的平均值。電壓是電池本徵參數之一,很多時候,均衡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就是電壓的均衡。均衡前,串聯的電芯個體,表現出來就是電壓的不一致性。縮小壓差,達到規定的數值,是均衡的另一種形式,也是最終需要實現的功能。

因串聯單體差異,SOC上限只能接近100%

從理論上計算,單體電壓按相同值計算,其荷電狀態 SOC應為100%,U=V1×n。但是,現實應用中,SOC是不可能做到滿滿的。這一點,需要技術人員的理解,在設計過程中,提出技術需求時,只能是接近100%的數值,例如,上限SOC是95%,這是合理的。這個數據的確定,需要通過電芯本體的特性、系統的集成水平,通過實驗獲得。

如果是面對客戶的一些指標,的確也有SOC 100%估值提法,比如說在儀錶顯示,但這是為了更好的讓客戶理解的一種做法。並不完全代表真實數據。

通過「均衡「,提升系統可用容量,這是怎麼回事?

這個問題需要從兩個方面說起:一方面,站在充電的環節來分析,當沒有均衡電路功能時,串聯中,某一單體電壓達到上限時,監控電路上報後啟動控制電路,停止繼續充電;當具備均衡電路功能時,會即時監控壓差和上限電壓狀態,並適時啟動均衡功能,拉高就低。實際上,等於延長了系統充電時間。充進去的容量,自然要大於沒有均衡功能的電路。其本質:通過壓差值控制、上限值控制增加了可充容量。

另一方面,從SOC可使用範圍說起,當沒有均衡功能時, SOC 兩頭的彈性區間是很「厚」的,虛值很大,為了保證安全,電池通常在20%到80%的SOC範圍內使用,提供給負載只有60%。如果增加了均衡功能,SOC範圍完全可能從5%到95%,將可使用數值百分比增加到90%。其實,是讓電池可用部分增加了。其本質表現為改變了DOD(充放電深度)。當然了,SOC 窗口邊界數值,會因電芯不同、BMS 不同,而存在差異的。不要拘泥於案例數值。

所以說,均衡功能更多的是改變了「木桶」原理最短的哪一塊板。

改變DOD深度,讓電池更高效

從上述分析,均衡電路的應用,可以很好的拓展SOC應用區間。假如說,一個系統10KWh, 如果可以提升10%的利用率,成本、重量、能量密度的貢獻,都是相當可觀的。當然了,SOC 區間可用部分,並不完全取決於均衡,還有多種因素存在,例如:電化學因素導致的SOC區間緩衝區間、SOC演算法估計導致的SOC緩衝區間等,都是可用區間變窄的原因。所以說,電池系統,才有了「掐頭去尾」這麼一種說法。但是,均衡電路在其中的貢獻是一定存在的。需要綜合評估。我們有時評經驗設定下限的做法,一個台階就是5%,10%,沒有根據電芯固有特性、環境溫度等分別標定對待SOC邊界,做到精打細算,對於電池效率是一種很大的浪費。

均衡作用不會改變電芯固有本質

前面重點闡述均衡本質,我們再回頭看看,對電芯的影響程度。電芯的本徵,重點體現在內阻、電壓的變化,這是可以直接測量的,潛在對應的是計算得出的功率和容量。在均衡功能對改善電池系統狀態方面,一直存在不同觀點和爭議。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增加均衡功能,是無法改變電芯個體固有特性的。但是,是否可以延緩電芯性能的衰減,有待於進一步研究和使用數據證明。所以說,一味的把均衡功能作用誇大,是不正確的。

國內外產品對均衡功能不同的應用和理解

在分析leaf、Volt、寶馬等國外車型的時候,發現其均衡功能,和我們理解的存在偏差:一方面從均衡硬體上,其均衡電流在100~200mA之間,這麼小的電流平衡,其作用微乎其微。也有人歸結為電芯高品質毋須大電流均衡。另一方面,在設計均衡硬體電路方面顯得非常謹慎,例如,採用專屬自己和產品的晶元,全面的散熱、間隔設計;充分的冗餘設計。

總之,我認為其設計的核心,還是站在系統安全的高度完成的。高品質電芯,的確可以使均衡電路簡化,有力的保障了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同時,均衡本質是在迴路內的能量內循環。故障的發生可導致嚴重的後果。所以,切莫照顧電芯的品質,棄安全於不顧。這樣也會誤導了均衡的發展方向。

均衡技術,不是低品質電池的救命稻草

我在看到一些BMS廠家,拚命的把均衡電流放大,來迎合國內一些低質電池的應用。其實,這真得不是 BMS廠家的買點和初衷,更多的是他們的無奈,因為他們也得在國內市場存活。需要反思的:是整車廠提出得技術要求的嚴謹程度、電池廠家配套的電芯品質。國內電池與國外電池仍然存在大的差距,這是共識,所以說,國內電芯品質提升已然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不僅需要前段一致性做好,關鍵是後段一致性也需要過硬。再輔於高效的均衡,這才是合理的和正確的發展思路。

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系統均衡,首先能保障系統更安全;其次是促進可充放電容量增加。其在深充深放的EV應用中,更能體現其優勢。隨著新能源發展的深入,還有更多的技術問題需要研究分析,例如:均衡工作點的最優切入點;如何準確捕捉判斷電池狀態;如何有效降低電池個體衰減速度等等,都是需要不斷解決的問題。


推薦閱讀:

鋰離子電池:移動能源2.0時代的先行者
軟包鋰離子電池那些事
軟包電池那些事
(科研資訊)老當益壯還是晚節不保—從「鋰電之父」的兩篇爭議性文章說起
第二屆亞洲動力電池與儲能技術峰會詳情

TAG:電池 | 電池技術 | 鋰離子電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