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號致辭:那些年我們熟悉的古詩

開號致辭:那些年我們熟悉的古詩

2 人贊了文章

我們這一代人,誰沒有一點痛苦的記憶。那些年,在老師和考試的威懾下,無論是比學趕幫也好,無論是罰站牆角也好,總之,我們每個人都被強迫記下了一些古詩。

?

如果清點一下,可能會嚇自己一大跳,還真是一筆巨大的人生財富呢!原來我們曾經背過了這麼多的古詩。這裡面,光是明月,就有一大籮筐: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明月出關山,蒼茫雲海間;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嘗過了生活的甜蜜,也吞下了生活的苦水。我們歷經坎坷,跨越千山萬水,學會隱藏,心內丘壑縱橫。當稚嫩容顏不再,純真心靈成為回憶,這些古詩還是我們當年讀到的古詩,但這些明月還是我們當年看到的那輪明月嗎?

雖然沒有被選入課本,但相信很多人都應該讀過宋代蔣捷的一首詞: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我們都會有不同的生活感悟,聽雨也會有不同的感受。一開始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詩強說愁」式的造作,彷彿不做做樣子聽點雨聲,就無法向人展示自己的深沉。此時,所謂聽雨,就像紅樓夢中需要用十來只雞佐味的茄鯗,需要到一個特定的地方——樓上,在一個特定的時候——雨夜,用一些特定的裝飾——樓必須是歌樓,燭必須是紅燭,帳必須是羅帳,燈光要不明不暗,昏昏的恰好好處,最好再配多兩個美人,她們多才多藝,清新脫俗,用仰慕的目光看著你,而你旁若無人,外邊是燈紅酒綠,剛好能襯托出你的高雅與品位。到後來,浪跡天涯,江湖行遍,雨是說來就來,人是萍水相逢,已不能、也不必去刻意安排什麼,只有靜靜地去聽,靜靜地去看,有什麼便聽什麼,來什麼便看什麼,此時,江是闊的,雲是低的,風是西風,連偶爾飛來的大雁,也是離群的,叫聲那麼悲涼,有如自己的心境。到如今,歷盡困苦,鬢已星星,對生活已沒有太多想法,無求無欲的僧廬彷彿就是人生歸宿,在這裡連聽到的雨聲,也似乎帶著勘破的梵音。

聽雨如此,賞月亦如此,在古詩賞析中,曾經被我們背爛的修辭手法、抒情手法和所謂意境,就像少年時刻意安排的場景,雖然都是名家總結出來的範式,極盡繁華與鋪張,但沒有足夠的人生閱歷,我們可能捨本逐末、喧賓奪主,忽略茄子的味道,追逐佐料的顏色。只有經過歲月的打磨,我們才能看到它真正的內涵。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當年,這對我們來說,可能是個笑話。因為我們的「時習」,是從老師那裡得來的硬指標硬任務,是頻繁的背誦、默寫,確保準確無誤。因為只有這樣,考試才可以拿到高分。在皎潔而驕傲的明月面前,我們的「時習」沒有任何樂趣可言,這句話也成了反面典型。

可是,這才是一句至理名言,沒有閱歷的複習,只是文字的強化,看不透文字背後的豐富內涵,最多只是能感覺到它的朗朗上口。文字是載體,是骨骼,本身是乾枯的,只有與我們產生共鳴,讓我們甘心以生活之水滋養它,才能有血有肉、血肉飽滿。

?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嘗盡酸甜苦辣,百味人生,和作者有了大致相當的人生經歷,正是可以從乾枯的文字中品出甘泉、在簡單的骨骼里讀到人生、從蛛絲馬跡中看到作者真實面目的大好年紀,是可以「時習」、雖然遲來但「習而未晚」的大好年紀,是可以隨時從我們熟悉的文字中發現新知、從愛恨情仇中看到乾貨,並「會心一笑、莫逆於心」的大好年紀,是可以讀著讀著便情不自禁大叫「不亦樂乎」、大叫「過癮過癮」的大好年紀。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就是說,能從自己熟悉的知識中發現新的東西,就說明你對人生的領悟又高了一層,比昨天的你、甚至比身邊的人都多了一種智慧,憑著這種多出來的智慧,你就可以去當別人的老師了。賦予溫故以如此高的地位,可惜,當年也只被老師們拿來說事。說,你看,好好溫習功課的人,是可以當別人的老師的。卻不知道我們溫習的只是知識,我們精準記憶的也只是知識,知識可以拿來炫耀,但距離「為人師」還有相當長的距離,頂多是好為人師。

智慧不是靠反覆地強化記憶,而是靠人生閱歷的不斷積累,而這,正是我們這個年紀的特權。那些年我們被迫記熟的古詩,就像一座品味很高的金山,一直潛藏在我們的意識里,我們不知道怎麼去開發它,甚至已經忘了它的存在。現在,歲月長河激蕩千百個日夜,已成功為我們錘鍊出掘金利器,雖然形態不一、銳度各異,但只要略加啟發,都可以掌握使用方法,挖出黃金。可能很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早已經不讀書了,精神世界呈現出一種令人恐怖的空虛,那麼,現在正是喚醒這筆隱形財富來挖掘我們的精神之金的時候了。

對於像我們不做專門研究的人,無需太多,能從幾首我們熟悉的古詩中,品出一些新的味道,以滋養我們的生活,足矣。這些詩雖不多,但均出自三千年公推的頂尖級名家之手,都是從這些名家浩若煙海的詩作中自然沉澱出的代表性作品。在裡面,我們可以得到我們想得到的,看到我們想看到的,發現我們「相知恨晚」的寶貝。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知識不在多,有能令我們「驀然回首」、「豁然開朗」、「會心一笑」的,才是真知。可能品到最後,我們會發現,它還是一隻茄子,可那時的我們,就像坐卧在僧廬里的老人,用一生的閱歷,重新認識一隻茄子,才能不為旁物所惑,發現茄子真正的價值。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所有,歡迎讀者在知乎上分享。【詩詞溫故】所有原創內容版權已交由專業版權機構代理,嚴禁門戶網站、自媒體平台、閱讀類App等未經授權複製、抄襲或抓取,違者必究。

沈芊萱 公子肖 北冥鯤父


推薦閱讀:

陝西歷史博物館新展的5個變化,全是戲精!
五千年的執著——環首刀(一)
又見蒙古鐵騎
當今時代,更需人文關懷

TAG:人文 | 詩詞 | 古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