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一】
1 人贊了文章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句諺語我想大家也並不陌生,其意反映了古代中國百姓為著生活必需而奔波勞碌。但這「七件事」又豈止是只與普通平民相關,不論你是富甲一方,還是位高權重,生活上也離不開這些必需品。也就是說,這「七件事」很好的總結反映了古人的生活狀況。那在此我們就一一將其細數,從而在生活細節方面了解中國古代的情況。
「鑽木取火,炮生為熟,令人無腹疾,有異於禽獸」,這段句是《韓非子》中談及上古神話里燧人氏發明生火的傳說。火的使用不僅認脫離了茹毛飲血的階段,還是進入人類文明的開端。在古代日常生活中,煮食、取暖還是耕作、生產都離不開火。而生火又離不開燃料,古人可沒有我們那麼幸福能用上乾淨又沒異味的自然氣,使用的不外乎柴、煤或乾草等燃料。
在農村地方,田地里總會留下收成後的稻稈、麥稈和後來的玉米稈等,晒乾後就可能直接放到爐灶里生火做飯,十分方便。但也不是什麼時候和所有人都會用這些乾草做燃料。
在古代,地廣人稀山林茂密,上山砍柴是時人的自然選擇。儘管,在先秦時期官府已經開始限定了砍柴的季節,為免破壞生態環境。但在早期北方的林木廣茂,而家家戶戶時需要柴火,官員也實在未能時時刻刻都可監管得了,所以,除了民閑時期的民夫會上山砍柴外,還催生了以砍柴販賣為生的樵夫出現。(古時的勞動人民大多都是手停口停,倘若限定一段時間不能砍伐,哪還有人會幹這種營生呢?想必除非大雪封山,不然樵人們也不會停下手頭活的。)
然而,燒過柴火的人都知道,木柴燒起的煙熏火燎,就算灶台做得再好,久用也必使四壁熏黑,煙塵也傷肺傷目。這些事,在普通人家其實也不算什麼,家家如此忍一忍就過去了,但住在高牆大院里的有錢人家又怎能容忍呢?所以,他們基本都是燒炭的。
「炭,燒木余也」,它實為植物枝幹不完全燃燒之後的產物。正如白居易《賣炭翁》里說的「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時人多於秋天農閑,上山伐木燒炭,再拉到城內,好賣給大戶人家備冬之用。雖然制炭是個骯髒活,都會做到「滿面塵灰煙火色」,但它燒起來時卻沒有煙霧,用炭烤火取暖之人必定舒坦舍意。
到了唐朝以後,社會快速發展、人口急速增長。特別是首都長安城,興修宮宇廟堂、大宅另院,從秦漢以來不斷被採伐的周邊林木早已不堪重負,使得上百萬人口的長安出現了「柴荒」。
到了宋朝,都城搬到了汴梁(今河南開封)後,這個問題變得更嚴重了。汴梁率先成為世界上首個人口達到150萬的超級市場,身處平原的它根本沒有多少林木資源。(長安城還算靠近秦嶺,有不少山林可供應柴木。)老百姓為了生存,不惜砍伐桑樹、棗樹這些經濟林木,充當柴火。另外,宋朝手工業的發展,特別是燒瓷、制灑、冶鐵和製鹽等手工品逐步商品化,也大大加重對燃料的負擔。
這一中國古代的「能源危機」到了北宋中期才發生轉機。隨著北方煤炭的探掘、開採技術發展,當時汴梁周邊都開始有較大的煤礦開挖。煤炭當時稱之為「石炭」,需要最晚在漢朝已有,但由於挖煤費力又危險,到了唐代也只是用在冶煉、造酒等手工業作坊里。而宋人很好地解決了井道通風、排水和回採問題後,煤炭才正式進入宋人的日常生活中。煤炭的能量密度更高,更耐燒、溫度更高,也便於運輸,受到市場歡迎。據宋朝筆記《雞肋編》記載,北宋末年,「汴都數百萬家,盡仰石炭,無一家燃薪者」。可見汴梁城內大部分基本上都用上了這一「新能源」了。
煤炭的廣泛使用,又進一步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在北方,盛產鐵礦和煤炭的邢州 (今河北邢台)、磁州(今河北邯鄲)和相州(今河南安陽)等地的生鐵年產量已經達到7.5到15萬噸,已經達到英國16-17世紀早期工業化時期的水平。而被譽為瓷器的巔峯宋朝,著名的北方窯口如磁州窯、耀州窯等基本上全用煤炭燒窯,更高的火溫能燒出更純凈的瓷面。
凡事有利必有弊,煤炭這種高能燃料雖然解決了北方人民生活上的許多問題,但也帶來了城市污染的問題。當時延州(今陝西延安)產煤,有人寫詩形容說那裡是「沙堆套里三條路,石炭煙中兩座城。」。(想必,若北宋政府要搞個「汴京藍」的話,應該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啦!)就是宋朝以後,古代中國的燃料結構就定下了「北方多石炭,南方多木炭,而蜀又有竹炭」的格局了。
對於飲食相當講究的中國人來說,在使用柴材來煮食方面一點也不馬虎。在清代著名烹飪文獻《調鼎集》留傳下對薪炭在炊事領域應用的細緻詳解:「桑柴火:煮物食之,主益人。又,煮老鴨及肉等,能令極爛。能解一切毒,穢柴不宜作食。稻穗火:烹煮飯食。安人神魂,到五臟六腑。麥穗火:煮飯食,主消渴、潤喉、利小便。松柴火:煮飯,壯筋骨。煮茶不宜。櫟柴火:煮豬肉食之,不動風,煮雞、鴨、鵝、魚腥等物,爛。茅柴火:炊煮飲食,主明目、解毒。蘆火、竹火:宜煎一切滋補藥。炭火:宜烹茶,味美而不濁。糠火:礱糠火煮飲食,支地灶,可架二鍋,南方人多用之。其費較柴火省半。惜春時糠內入蟲,有傷物命」。[註:中醫認為豬肉「久食殺葯,動風發疾」,<<食療本草>>指出具體的發病為,傷寒、瘧疾、下利、痰、痔漏等。]
從這小小的柴炭上,我們也可以窺探到古人部分的生活剪影。下期我們將分享與中國人無法分開的「米」,敬請關注!
http://weixin.qq.com/r/lS-bw7PEA_58rfeg93qH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