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我奉勸你不要相信這三句話
來自專欄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314 人贊了文章
年輕人,我奉勸你不要相信這三句話
作者:墨花(富書籤約作者)
01
「跳槽吧,多嘗試才能找到喜歡的工作」
最近,同事小崔悄悄跟我說:「我打算辭職了」。
我有些驚訝,因為她剛進公司,連試用期都沒過,這也太快了吧。
問起原因,小崔說得乾脆利落:「不喜歡!」
她說自己已經開始投簡歷面試了,接到下家的offer就立馬辭職。
據我所知,她畢業才3年,工作已經換了5份,沒有一份工作的時間長於1年。
本想勸她過了試用期再看看,卻被她一句「年輕就要多折騰」給堵了回來。
不久前,台灣1111人力資源銀行發布了一份「上班族就職適應調查」的報告,數據顯示,在台灣84%的上班族有換工作的經歷,超過50%的上班族不到兩個月就辭職了,還有三成職場人不到一周火速離職。
我和台灣朋友聊完,感覺大陸的情況也很類似。
對此,有人提出了「快閃族」概念,大概意思就是進入一家公司不久就急著閃人,下一份工作依舊如此。
奧美CEO、職業規劃專家布萊恩·費瑟斯通豪在《遠見》一書中勸告那些頻繁跳槽的人:不要放任自己在職場生涯中成為「快閃族」,或像條件反射一樣說跳槽就跳槽。
即使真的有想法,至少先找三個人聊一聊再做決定,也就是上司、HR以及最信任的同事。
跳槽的人總以為下一份工作會新鮮有趣。可是,這世界上哪裡存在完美的工作呢,職場的委屈誰沒有?
即便是那些厲害的大人物,也曾面臨殘酷的處境。
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年輕的時候進入一家製造絕緣瓷瓶的公司工作。
可不久之後,這家企業經營不善,瀕臨倒閉,連工資都無法按時發放。
一起進公司的幾個同學相繼離開,他本來也有機會離開,可是因為家人的原因,被迫留下來。
既然留下來,那就好好乾吧。稻盛和夫放下牢騷,開始投入工作,為了研究最尖端的新型陶瓷材料,他把鍋碗瓢盆都搬進了實驗室,吃睡都在那裡,潛心鑽研。
他專門訂購了刊載有新型陶瓷論文的美國專業雜誌,一邊翻詞典一邊讀論文。
可能他自己都沒想到,驚喜竟然出現了。
他真的做出了出色的科研成果,一舉挽救了公司。當時的他不過是個25歲的毛頭小子。
此後,他開始創業,一發不可收拾,經營的兩家公司都進入了世界500強。
78歲那年,他臨危受命接手破產的日航公司,用1年時間創造了日航歷史上最高的利潤記錄。
稻盛和夫說:
想擁有充實的人生,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一種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
前者的概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後者顯然更靠譜。
「不喜歡,不適合,跳槽吧,一定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這就是職場的第一大錯覺。
喜歡只是感覺,空想誰不會,當你真的在一份工作上做出成績,自然會喜歡上這份工作。
其實,所謂的喜歡就是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
02
「我已經儘力了,可上司總是針對我」
大學期間,崔璀在一家出版公司實習,做策劃編輯。實習的第3個月,公司要辦一場面向全國財經作者的研修班,老闆讓崔璀負責整個活動的統籌。
可是,籌備的時間緊,有太多細節要搞定,崔璀每天加班熬夜,依舊被老闆罵。
「你有沒有搞錯,竟然把重要人物的職務寫錯!」
「場地換了你竟然沒去看過,到時候出漏洞怎麼辦!」
崔璀委屈地解釋,老闆卻扔下一句「少給我找借口,我要的是結果!」甩門而去。
崔璀憤憤地想「我已經儘力了,憑什麼都怪我」,甚至打算活動結束就不幹了。
後來,還是她的閨蜜一句話點醒了她:
把力氣都放在抱怨和抵抗上了,哪還有精力去解決問題。
職場里,「受害者思維」是很常見有很致命的問題。
崔璀從這種思維中跳脫出來,跟同事一起挨個突破難點,積極跟老闆彙報進展和爭取資源,最後活動反而辦的成功。
再往後的故事,業內人就比較熟悉了。
崔璀花了6年時間,從一個實習生晉陞到出版公司的COO。而那家公司的老闆就是著名的財經作家吳曉波。
在職場中,同樣是面對上司的指責和批評,為什麼有的人會陷入消極情緒無法自拔,有的人卻能並不受影響,還能麻溜的把活給幹了?
說到底,是一個人的思維決定了他的行動。
日本心理學家久世浩司在《抗壓力》一書中,把經常對我們產生干擾的思維定義為「思維定勢犬」。
形象點說,思維定勢像一條狗,在我們的心底汪汪直叫,惹得我們心煩意亂,根本沒法安心做事。
《抗壓力》中總結出了七種「思維定勢犬」,分別是:批評犬、正義犬、投降犬、放棄犬、憂慮犬、內疚犬、冷漠犬。
當我們受到上司批評時,批評犬會叫個不停。
我們很容易產生「上司為什麼總是針對我」的疑問。
憤怒、不滿的消極情緒隨之而來,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因此,當內心的狗叫個不停時,採用適當的方法進行排解會決定你的職場適應力。
久世浩司教我們三個辦法:
1. 驅逐——別搭理這條狗。也就是專心做好手頭的工作。
2. 接納——接受狗叫聲。也就是接受因為老闆的批評而產生的消極情緒。
3. 訓練——無論狗叫不叫,我都與你和諧相處。這不是逃避,而是看清狗叫聲毫無用處,與其糾結不如解放自己。
事實上,當我們遇事能迅速轉變思維模式,視野會更開闊,格局也會更大。
「我已經儘力了,為什麼上司總是針對我」,這是職場的第二大錯覺。
有時候明明是你的內心戲太多,卻硬要把鍋甩給老闆。
03
「我只要努力幹活,一定能升職加薪」
「打卡,總算寫完了策劃方案」。深夜,我看到前同事王鑫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
說實話我一點都不感動,因為加班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可論工作成績卻只能用「不好不壞」四個字來容易。
王鑫所在的崗位是文案策劃,對外需要寫文案引導用戶下單,對內需要向領導彙報活動方案。
他寫的公眾號文案看上去很美,讀起來卻索然無味。
因為方案缺乏新意,用戶始於「撩人的標題」,陷於「炫酷的設計板式」,看到一半基本能猜到結尾,只會匆匆關閉,很少有人願意轉發,更別說掏錢買單了。
向領導彙報方案時,他總喜歡做各種高大上的PPT、當領導期待看到一個完美的創意時,卻發現方案很雞肋,總是用戰術的成功掩蓋戰略的無能。
王鑫在那家公司五年了,依舊是個策劃,當年在他手下的實習生妹子,如今已經成為他的主管領導,而他依然痴迷於熬夜以及感動自我。
對於這樣的工作方式,矽谷風險投資人吳軍在他的《見識》一書中說:
那些既不能給公司帶來較大收益,又不能給用戶帶來價值的改進和升級,很多都是「偽努力」。
偽努力的狀態就是疲於應付,忙於加班,埋頭於一堆瑣事,卻離升職加薪相距甚遠。
吳軍說:
一個有經驗的員工,應該善於找到最重要的工作,並且優先完成它們。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工作習慣,停留於問題的表面,從不探究問題的根源,每天拚命撿芝麻,可芝麻撿得再多,也撿不出一個西瓜的重量。
更可怕的是,人一旦忙於撿芝麻,就會放低對自己的要求和標準,久而久之就習慣於低層次的追求,很難在質的層面上提升自己。
「我只要努力幹活,一定能升職加薪」,這是職場的第三大錯覺。
做真正有價值的事,升職加薪不必刻意追求也會隨之而來;而忙於簡單重複,即使積累了1萬個小時也無法成為一個高手。
生涯規劃師古典說過這樣一句話:
「不要因為容易而去做一件事,要因為有價值才做。我們不怕苦,但怕苦得沒價值;不怕累,但怕累得沒有意義。」
拋棄以上三大職場幻覺,是我們告別迷茫和困惑的開始,更是精進自己的起點。
作者簡介:墨花,富書籤約作者,90後辣媽,白天上班,晚上碼字,視讀書為人生一大樂趣,愛好鑽研婚姻育兒、自我成長,喜歡把困惑和喜悅都寫進文字,傳遞力量和溫暖,簡書@墨花。本文首發富書(ID:kolfrc),百萬新中產生活認知學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