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墨答:自析,迷戀馬自達的原因
來自專欄汽車設計坊213 人贊了文章
對的,作為一個為premium品牌工作了近十年的人,我卻在最近一個階段不可收拾的迷戀上了馬自達設計,確切地說,是量產產品。
我知道,這些我所喜歡的產品,是馬自達4年甚至6年甚至更久遠前開發出來的產品;我知道,他們都有很明確的市場定位以及他們帶來的相應的優缺點; 我也知道,終究,作為日本品牌,產品的某些角落還是散發出來不可避免的因為保守中庸散發出來的「匠氣」,但這些都不足以抵消我對現款馬自達產品的熱情。
我最鍾情的,是馬自達從2015,16年開始推出的全新CX系列,CX3, CX4,CX5。
而細分的話,我最中意的,是CX3系列的內飾設計(同馬自達2內飾設計),CX4以及CX5的外飾設計。
馬自達CX3是基於馬自達2的suv,非常緊湊,小巧。後備箱和后座空間非常有限。車身側面特徵卻是在整個馬自達車系裡面最「出位」的一款。外飾前輪轂上面的走線很有力量感,一直甩到了後門的中後部。這個設計跟同事聊過幾次,對於歐洲人來講因為裝飾性太強缺乏體量帶來的強壯感。作為亞洲人,我是可以接受,但也認為車身中後部體量是相對太薄弱的。讓我想起嘗試同樣方向,但體量從中間斷掉的現代悅動。當然,馬自達的處理還是很專業,且有自己的審美底線的。但兩條曲線在車身中心部分交接,還是很大膽,甚至是有點危險的嘗試。一句話,我喜歡這種「勇於試錯」的勇氣,結果也不算差。
重頭戲,CX3的內飾設計。這個車的預算相較德國高級車車廠的預算,非常的可憐。但,馬自達CX3在該預算範圍內,做到了設計效果的高檔次。
這個車的內飾是有不小挑戰的,畢竟作為緊湊型車,操控台的寬度是比較窄的。但是它卻做到了在這麼狹小的空間內,強調運動的駕駛員中心主題,「假」環抱式操控台,以及為了減輕重量感,橫向切割體量,做真皮的懸浮式操控台下部裝飾條。
確實,上面的結論專業術語可能過多。所以如果有什麼疑惑,敬請查閱我以前的文章《子墨答:汽車內飾是如何表達「設計語言」的?》鏈接如下:
汽車內飾是如何表達「設計語言」的?而具體的圖片解釋在這裡:
1駕駛員中心主題
實際的視覺效果是,駕駛員儀錶,操控台的線條,和兩個圓形的空調出風口,都嚴格依照方向盤中心對稱。造成了一個典型的在對稱布局packaging的現實下,駕駛員中心主題的假象。成本卻沒有成倍增加。
2「假」環抱式操控台
「假環抱式」顧名思義,也就是駕駛台少分了一件,但同樣得到了環抱式的效果。具體的工藝這裡不展開討論。但是這裡的效果是賓士C系 和GLC系內飾效果同款。但是請注意成本控制這部分馬自達可以承受的範圍。
3真皮的懸浮式操控台下部裝飾條
如圖,這種切割的方法,1不會給擋風玻璃上增加不必要的反光,影響駕駛。2增加視覺上橫向的寬度3給色彩與配色更多的可能性。4增加內飾的質感,和輕盈度。
總結,CX3的內飾設計,是馬自達這些車型裡面,我最滿意的內飾設計。
這裡要隆重介紹一下馬自達的內飾設計奠基人,現在北美中心的設計總監,法國人 julien montousse先生
從普通內飾設計師做到整個設計中心的總監。也算是行業里為數不多的例子。
我對他很多細節上的處理不是很認同,認為有些匠氣,但,對他手繪的能力,效果,對型面的把控能力,尤其是在量產產品上表現出來的對產品的策略感,和解決方案的成熟度,非常的敬佩。
不知不覺,寫了很多。下面介紹我在這個CX系列裡面最喜愛的外飾設計CX4
CX4 外飾的高顏值我不必多闡述,我在這裡只說兩點我覺得不足。
同樣CX3 車身側面的主題,由於CX 4大得多的車長,讓主題變得無可挑剔。
不足
1前臉的格柵設計還是上一代馬自達的思路,沒有跟上新馬6,新CX5更新的速度。但這個問題很容易通過facelift進行補足。
2窗棱太多
咱們先來看看設計師原來的意圖。我想是想追求科幻駕駛艙,一體式的3D玻璃感覺
如下圖的戰鬥機駕駛艙
但,成本所限,A柱只能是分色噴塗,B柱 和C柱邊的柱子,也是因為有搖窗機,不得不在那裡。我估計他們之前想的是這樣的效果
得到的卻是這樣的效果。。
所以,我一直很可惜,馬自達身為平價品牌,設計質量的優秀,往往被他們成本控制託了後腿,如上圖,如若所有B柱,C柱的處理是高光黑色塑料,也是會有很出色的效果的。
我自己認識到了自己的吹毛求疵,但這些吹毛求疵的背後,也恰恰證明了,馬自達CX4外飾設計的優秀。
馬自達CX4的內飾,很可惜,就是馬自達3的內飾操控台,嫁接了一個新設計的貌似SUV感覺足一點的中控。非常可惜的是,雙方的嫁接,甚是有點尷尬。
外飾設計的優秀,造成了內部空間的狹窄。很長的overhang,造成了整個車廂體量向後部平移,空有很長的軸距,但是空間利用率不高(但配重比好,正好五五開,更有利於運動駕駛)。因為共用了2.5升發動機四驅版本的底盤罩蓋,所以後牌座椅中間地台非常的高。內飾頭頂飾件沒有淡色選裝感覺壓抑。后座窗線上揚,坐在后座光線不足,也更助長了壓抑。。
一切的一切都是從總布置,到外飾設計,給內飾造成的取捨。
所以,你需要做出自己的選擇。在我看來,CX4和CX3一樣,不是很適合日常頻繁四人甚至五人出行的需要。一家3口是底線,而且家裡小朋友也不喜歡高飄的窗線,以及看不到的風景。
你換來的,是輛駕駛感優秀,動感運動,顏值高,通過性好的city suv。
能說的還有很多,但是我不確定大部分讀者還有耐心往下看。就把所有想法和感慨留給下一次的馬自達設計解析吧。也希望我有一天也終於能突破只開賓士產品的宿命,換一輛馬自達(趕在電力驅動時代真正到來之前),最好他的名字叫做MX5.
推薦閱讀:
※很多車的ESP功能都可以手動關掉,為什麼大眾有些車卻不可以
※阿特茲同款底盤,愛信6AT變速箱,這就是自主研發的紅旗H5?
※從產能地獄爬出來之後,特斯拉已經進化成一個新物種
※福特辯駁放棄轎車業務:我們是在重塑美國汽車……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