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未來學校的新模式
隨著2018年1000萬考生成績陸續出來,今年的高考也塵埃落地,幾家歡樂幾家愁。
有的考生家長為出了一個985,211而喜氣洋洋,有的家長則因孩子成績不佳而輾轉反側想各種補救辦法。我們都知道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個賽點而已,那不能完全代表孩子在過去12年的努力,但一所好的大學可以對未來的價值太大,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一個夠階層的同學圈,一個一線城市的格局觀,一個未來高就業起點的預期都足以讓家長和學生們去拚命。是的,真是的拚命!前段時間發生在高考大省山東淄博的,讓人毛骨悚然的新聞「殺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就是這種一味以排名結果為導向的悲劇體現。
在全世界範圍內,教育資源是不均平衡,優質的教育資源集中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中國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基礎教育資源也比較充分了,但同樣缺乏足夠的優質教育資源。富裕起來的家庭和對教育是最好的投資等理念認知,讓家長對優質教育的渴求放大到了極致。北京46萬元一平米的天價學區房,安徽毛坦廠每年望不到頭的送考大軍。就連香港2017年都拍過一部《沒有起跑線》的紀錄片,裡面記錄香港市民的教育界殘酷競爭,要上幼兒園全都要面試,而要能通過面試孩子從6個月開始就要進行各種訓練。難怪被採訪者都說香港人要想活得瀟洒,一不要買房子,二不要生孩子。
高考只是教育之路上那道賽點的紅線,千軍萬馬過來閃光燈都在衝線那一段聚焦著,但起跑線卻不在發令槍那一端。從胎教、早教、上的哪個幼兒園、哪個小學、哪個初中、哪個高中、學校的學習成績、課外有什麼特長、考過什麼級、拿過什麼獎……這些都是一環扣一環、一環超過一環的起跑線!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和孩子其實都是被結果綁架的道具,沒有是非,沒有對錯,都進入群體無意識狀態,只認結果,分數就是一切,興趣放在一邊,未來等到了好學校再說。
於是,我們看到了這組數字,中國兒童自殺率居世界第一位。中國每年有近30萬人自殺身亡,有200萬人自殺未遂,其中40%是中小學生。從問題的萌芽到最後產生悲劇有一個較長的積累時間,所以存在問題的人群數量遠比這個自殺人數規模大,甚至大幾個數量級。數字的背後有多種原因,但青少年的在壓力模式跟成人最大的區別是在於處於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主要是壓力來源還是在於學校、學習、同學關係和家庭關係。
如何才能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和發展,其實國家也做了很多的工作。
國家多次下發《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02年頒發、2012年修訂)、《中小學心理輔導室建設指南》(2015年)、《關於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2016年,下稱《指導意見》)等重要文件強調開展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與迫切性。《指導意見》是我國針對加強心理健康服務制定的首個宏觀指導性文件,其中提及大力發展各類心理健康服務、加強兒童青少年等重點人群心理健康服務、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加強心理健康人才隊伍建設等重要工作指導。
在國家政策指導下和家庭、社會的需求下,華西公用(華西醫院、的全資子公司)與成都心靈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準備一起打造基於教育行業的心理測評、心理篩查和心理輔導雲平台——心靈之光,其核心意義在於,通過學生的心理檔案建設,學校的管理和家長的配合,隨能及時的了解學生心理狀況,掌握重點關注人群,通過青少年心理行為評定、學生心理專用量表,個性、氣質與人格,智能與能力類測驗,心理綜合評定等量表,使學生的個人優勢和個性特徵得到詮釋和體現,促進學校因材施教,設計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促進學生個人成長。
未來的教育將不僅僅是分數的競爭,更需要一個完整、健康的人格成長。值得高興的是近年來,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互聯網教育,都在或多或少將一些心理應用與教育結合的做法出現,在關注分數的同時也能關注學生的心理指標,從疲勞度、學習態度和行為習慣等方面讓學習變得更有效率和平衡。
成都心靈文化旗下的互聯網板塊小知時代的在線教育產品「知了邦」4+1學習模式,也將會把心理應用其中,把在線教育的優質資源、心理評估和心理訓練結合嘗試。一方面讓學生能差異化的選擇學習資源,一方面通過心理測評和心理訓練手段讓家長和學生都能將身心調整到最適合的學習狀態。避免了厭惡式學習和其他不良情緒的積累。
我們衷心的希望孩子們能得到科學和關愛的加持,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健康和穩健。
推薦閱讀:
※我想當個好媽媽——《假如我有個女兒》系列之一
※一點小感想
※【湖州名思教育】初二語文知識點歸納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儒家文化與禮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