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GPU Turbo,為何不和諧聲音不絕?花屏又是誰的鍋?
來自專欄天鷹社544 人贊了文章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是異常糾結的。自從華為發布GPU Turbo技術已經一月有餘,也已經有數以千萬級的華為手機已經全面推送了使用了GT技術的新版EMUI,其餘麒麟970機型也都可以通過「嘗鮮」提前試用GPU Turbo這項技術。
從目前看,華為迭代GT的步驟是完全的按照路線路來的,不跳票,也完全是按照路線圖來推進的。這就有趣了!華為每一款旗艦機的銷量都是千萬台級別,不僅涵蓋了最新最強的970機型,也同樣會給960和659存量機型更新,最終會有數以億計的用戶可以吃到GT!
相比各大論壇里不斷催促和交流華為存量機的GT推送問題,我們也都能看到,在這一個多月期間,網上有太多的不正常和不和諧的聲音:
· GT是假的!並沒有證據表明GT能夠提升性能和遊戲體驗!
· GT或許有些許提升作用,但和高通845還有巨大的差距,別上當了!
· GT只是去除了溫控限制,是個龐氏騙局!· 華為麒麟處理髮熱巨大,GT根本沒用,溫度遠高於845!· 別甩了!刺激戰場花屏完全就是華為GT的鍋!……
其實在很多平台,大量的數碼kol是持以上這類觀點的。在知乎社區,更是有不少手機和遊戲版塊的資深用戶,他們對華為GPU Turbo技術很生氣,儘管他們並不使用華為手機,但凡對GT的負面消息就奔走相告!
我覺得這事就有趣了!不是一直說屁股決定腦袋嗎?現在已經數以千萬級的華為最新旗艦手機可以吃到GT,作為用戶或者是潛在用戶,對於廠家發布能夠顯著提升遊戲體驗的技術,並且給存量機全面適配,不是應該開心才對嗎?又是哪來的敵意呢?
所以說,我寫這篇文章時候的心情是糾結的,是超乎尋常的糾結……
鑒於還有那麼多的「不和諧聲音」,本文會再一次對比評測華為GT,也跟大家聊一聊整個測評圈裡的種種套路,最後也詳談下最近幾天被炒得火熱的華為GT手機「刺激戰場花屏」是誰的鍋的問題!
第N次重新對比幀率評測
關於GT的評測,大家勢必也看過多遍!但很有趣,不同評測人往往會得出截然不同的評測結果?這到底是為什麼?那麼,作為觀眾的你,是被套路了還是自己套路了自己?
其實從大量的討論甚至罵戰中,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最受關注的是三款遊戲:刺激戰場、王者榮耀和穿越火線!但非常明顯地可以看到,對於GT質疑的評測者,顯然對這三款遊戲的看重程度是遞減的。儘管評測結果大家可能已經知曉,但我還是要做一遍自己可控且知曉一切過程的評測。
因為這是一個華為GT技術的評測,也是一個和眾多評測者交流的評測,對於一些結論性已經非常明確且一致的遊戲(比如穿越火線),我也不做繼續評測了,但對於一些觀點還十分混亂、罵戰也很嚴重的遊戲,我會做著重且差異化的評測。
此次,我重點評測刺激戰場和王者榮耀,選用的手機是搭載華為GT技術的Mate10、榮耀Play,以及某款主流驍龍835手機、845手機。
刺激戰場
眾所周知,刺激戰場是很吃GPU的遊戲,也是目前主流評測者最常用的評測手機遊戲性能的遊戲。當然,除了測幀率,我也會測溫度,只是我評測溫度的方式有點不同。
幀率方面,主要是測搭載了GT的華為Mate10(配置6+128)和某驍龍845手機(配置8+256)。和大家一樣,我也是使用GameBench這款軟體。
按照國際慣例,評測不同手機的遊戲能性能,那麼必須把遊戲參數設置一致!刺激戰場的畫面設置是:畫面品質全部都是HDR高清,幀數設置是超高。當然,如果幀數設置是默認的高的話,最高幀數只是在30幀左右,是到不了大家經常看到的40幀的。
上圖GameBench的測試截圖中可以看出,總體是平均40幀。右圖中可以看到,在主線40幀上下凸出的點,大部分都是41幀和39幀,但也要少數37幀和38幀。總體遊戲體驗來說,可以說是非常的流暢。
再測某款845手機,同樣的配置,類似的遊戲路徑,屋內撿槍、室外奔跑、室外射擊、開車移動等。幀率截圖如下:
同樣的,驍龍845手機表現一樣出色,平均幀率同樣是40,具體表現來說,絕大部分時刻都是39~41幀,極少數掉到39幀以下。
搭載了GT技術的Mate 10和某驍龍845手機,玩刺激戰場的時候,大部分時刻,有著相同的幀率體現和比較一致的遊戲體驗。但有一點大家可以發現:Mate10的CPU使用率要比845手機明顯來得高(15% vs 11%)。但整體而言,還是845手機略勝(勝在哪裡,下文會詳細說。再劇透一點:835機型表現最好!)。
王者榮耀
其實大家都知道,王者榮耀對於2018年的旗艦機來說(華為Mate 10是2017年的機型),幀率自然都不是問題,問題僅僅是騰訊給你這款機子配備哪個版本。
好在五月份,騰訊給所有華為970機型適配了多線程版本,相比之前的單線程版本,體驗有了本質的提升!六月份,華為發布了GPU Turbo,農藥的體驗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幀率圖就不拉了,其實現在中端處理器都能滿幀跑,不管是970還是845,平均幀率自然是妥妥的60。畢竟中端手機也能平均60幀了。
我本人每天都會玩幾盤農藥,我最直觀的感受是,華為GT機型和845機型都有極高的、難以分辨孰勝孰敗的體驗,但比較明顯的可以感受到要比835機型來得好一些(主要是在團戰的時候會偶發明顯掉幀)。
穿越火線
這是在所有關於GT對比評測中至少會提到的遊戲,或者將此一筆帶過,或者詳細評測之。但不管是一筆帶過的,還是拿出來大說特說的,都是唯一且統一的結論:
GT手機的體驗要非常明顯的好於845手機!而且GT是大勝!
這裡借用一下愛否的相關幀率截圖:
上圖不僅表明了970 GT在穿越火線的幀率表現要遠遠好於845機型(此處是小米8),同樣說明了對比沒有搭載GT的970機型(當時榮耀V10還未推送GT)有巨大的提升。那麼,還在說GT無效、GT是龐氏騙局了嗎?
其實很有趣,就我的評測和體驗來說,麒麟970 with GT 和驍龍845相比,在不同遊戲有著截然不同的勝負關係!這真的非常有趣!
重點說說溫度
溫控表現有多重要?
這個不必多說!
哪怕有很好的幀率表現,但手裡拿著個燙手寶,整體體驗也是大降!此外,如果溫度過高,尤其是處理器溫度過高,一般手機都有溫控程序,一旦達到某一溫度之後,處理器頻率會大降,或者會鎖核,使得幀率頓時大降!
新款iPhone的遊戲體驗主要就是差在發熱之後的觸發溫控限制,導致不管是刺激戰場、穿越火線,甚至是王者榮耀,在連續玩多盤的情況下,最後都會出現嚴重的掉幀情況。
這裡和大家分享一個我自己的故事。在前兩年,我個人的工作和LED照明相關,了解的朋友肯定會知道:散熱對LED燈具實在太重要了!散熱對LED燈具的亮度衰減和壽命有著絕對的相關作用(散熱不好會導致LED燈具亮度衰減更快、壽命更短)。但是,在這個領域,老師傅們只要對開著的燈具摸一下就能知道優劣。
那麼,這個摸一摸是怎麼判斷的呢?
答案是:手感更燙的更好!
什麼?手越燙就越好?
沒錯!LED燈珠都會發熱,而且很大部分電量都是通過發熱消耗掉的,所以必須要散熱!在這個領域主要是通過使用更大、更厚的鋁基板或者鋁杯來散熱,同時這也是成本很高的一塊。手摸著燙手,是因為散熱更好,是因為熱都散出來了,而不是悶在裡面!
那麼,這事放在手機身上呢?
大家有沒有發現幾乎所有的手機評測機構對於溫度的測量都是通過溫槍?具體是溫槍對準手機後蓋來測!
但大家有沒有發現:此前關於GT對比測試的機型中,GT機型都是金屬後蓋,而845機型都是玻璃(也包括陶瓷)後蓋?
那麼,有什麼不同呢?
中學物理教科書上明明白白的寫著:金屬是熱的良導體,玻璃是熱的不良導體!
金屬相比玻璃,更利於散熱,如果同樣的手機處理器熱源,金屬後蓋的溫度是要明顯高於玻璃後蓋的!對於玻璃後蓋的手機來說,最(更)燙手的永遠是其金屬邊框!但沒人去測邊框,測的都是後蓋!
所以,如此評測,測量不同材質的手機後蓋溫度,來以此說明處理器的發熱情況,這是極其不科學的!
正好把金屬後蓋的榮耀Play、榮耀V10,和一大票玻璃(也包括陶瓷)後蓋的845手機做對比評測,不是說有意為之吧,但評測手段肯定是不公允的,用本身就有問題的的論證所得出的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溫度肯定是要測的,但沒有可成像的溫槍(這東西很貴),那怎麼測呢?
很簡單!大家都應該知道處理器內部本身就有溫度感測器的!且精度和靈敏度都非常之高!使用工程模式或者第三方APP就能夠調出處理器的實時溫度!
所以,我準備找那麼一款APP,能夠通過懸浮窗實時顯示當前處理器溫度,也最好能夠記錄特定一段時間內的溫度曲線,以此來對比處理器的發熱情況。
一款叫做「CPU溫度」的APP能夠很少的勝任這個工作。為此,我特意在多款相關手機上記錄了不同遊戲(王者榮耀和刺激戰場)不同場景的處理器溫度。為此,我用了兩個晚上的時間,都是在房間內開相同溫度的空調情況下,都不戴手機套的情況下,測得了以下數據:
以下兩張圖是Mate 10玩農藥的閑時(非團戰)和團戰時候的處理器溫度情況,分別是43℃和48℃。
王者榮耀的卡頓主要發生在團戰的時候,處理器高發熱也是在這個時刻產生。類似的,刺激戰場遊戲中的高發熱時刻是開車的時候,由於開車時候的行進速度明顯更快,周邊的環境變化更快,這就需要GPU渲染更多的場景。Mate10 玩刺激戰場的處理器溫度記錄為:室外非開車時候為43℃,開車時候為48℃。
以下是同等情況下,某845手機在玩王者榮耀和刺激戰場時候的處理器溫度記錄(由於CPU溫度這款APP在845手機上出現閃退情況,此時使用的是類似功能的「CPU監控器」APP),非團戰時候為47℃,團戰時候升到51℃。
845手機在玩刺激戰場時候的情況,非開車情況是49℃,開車時候是50℃。845手機玩刺激戰場的時候,自然行走和開車的時候溫度差異不大,開車時候發熱提升不明顯,流暢度體驗要比970GT手機更好一些。
是不是很刺激?Mate 10和這款845手機都是玻璃後蓋,但內部處理器的溫度居然是845手機的溫度都明顯高於具備GT技術的Mate 10!
看了那麼多指責海思處理器火麒麟的,指責GT就是刪溫控的,看到實測結果,我是極度震驚的,接下來真的就是眼淚掉下來啊!
類似的,我用同樣的方法測試了榮耀Play和一款835手機,用實測數據製作了以下表格:
結果非常明顯,就溫控而言,驍龍835絕對是最好的,兩款重點遊戲的溫度都是最低的,問題是王者榮耀在團戰時候已經明顯的能夠感受到流暢度不如970GT和845,但在刺激戰場,835不僅溫控出色,流暢度也是和後兩者是一致的。
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970GT的處理器溫度居然要明顯的比845要來得低!其實高通GPU的溫控優勢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明顯,也必須看是哪一款SoC,845在玩這兩款遊戲的時候溫度表現很糟糕,完全比不了970GT。
我的遊戲實際體驗和評測的結果和網上大部分正常評測是一致的:
刺激戰場:835好於845好於970GT
王者榮耀:970GT=845好於835,但970GT溫控明顯更好
穿越火線:970GT好於845好於835
所以評測結果並不是970GT和845有巨大差距,也不是970GT橫掃845,而是970GT和845一樣,都是目前玩手游的頂級晶元,都有極高極好的手游綜合體驗。並且在不同遊戲和不同場景中是互有勝負的。
評測中的另一些「套路」
正所謂人生路漫漫,套路最難走。在手機評測界,除了上文所說測溫度的小把戲,其實套路還多得是!
這些天以來,愛否和大米評測的GT評測內容在知乎「鬧得最凶」,很明顯的,太多的知乎網友已經入戲太深,已經可以明顯的看出支持和質疑華為GT的兩個陣營。
很多人在討論愛否、大米評測和中關村在線的GT對比評測,傾向太明顯、太軟!其實我認為更大的問題是部分極端參與網友已經陷入了自我實現的偏執主義。是粉是黑都赤膊上陣大幹一場,而往往忘了自己靜下心來親自試一試。
不管是文章還是視頻,其實傾向明顯並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反而是沒有觀點。以上三個機構(或博主)的內容的確可以看出明顯的站位和傾向,但本質上都不是一粉或者一黑到底的無腦粉和黑。其實,除了選擇性的挑選遊戲,除了在遊戲中比較有意的表現出「對立面產品」的劣勢,其實最大手法還是出在相對內容篇幅上。
就網上可見的評測,以及我自己的親自測試,關於970GT和845的遊戲性能評判,其實是明顯的因遊戲而異的。845在刺激戰場表現更好,970GT在穿越火線表現更好,而兩者在王者榮耀的直接體驗都是幾乎一致的極致好。
如果把更大的篇幅放在評測刺激戰場,那麼不管你方法多麼公平一致,結果多麼的現實公證,也是掩飾不了更加偏向845的站位的。
同樣,如果把更多的時間和文字放在穿越火線,以及例如QQ飛車等970GT表現更好的遊戲上,那麼同樣掖藏不了站向970GT的傾向。
華為通過GT技術進入一線遊戲體驗,對既有格局來講,本質上GT是個攪局者,短期內出現有太多的明顯有敵意的「不和諧聲音」,其實也是正常的。
所以,大家會看到一些表面上多麼公證的視頻直播,然而把大量的篇幅放在了刺激戰場的對比上,甚至把華為GT機型更多的體驗開車,因為開車能夠令華為GT手機立馬有更大的發熱以及更大可能的出現掉幀。對於華為GT有優勢的遊戲,不是不測,也有在測試中篇幅極短,甚至連一個畫面都不給(仔細看看目前幾個熱門評測直播,還真是)。
甚至一篇被廣泛評論的公眾號文,我把文章拷貝放入Word,去掉環境陳述和最後結論和評論部分,留下中間的對比評測部分,同樣測試了這三款遊戲,總共1800多字,但僅僅描述刺激戰場部分就有1100多字。儘管你的環境公平,結論也看似公證,但要我還能說什麼呢?
我並不是在特指誰,而是在商業化已經很明顯的手機評測界,以上的操作都是家常便飯!
當然,這類評測某種程度上就是「給你結論,你去論證」,很多人為了完成Mission Impossible,放冰箱不是笑話,其實只要在後台跑一個大軟體,就能降低這台手機的測得指標。那麼,明顯看到對比評測之前都清後台的就公平了嗎?其實手段還有很多,比如你要降低評測幀率,只要路由器後台給你突然降速或者斷網,幀率也會斷崖式下跌。其實真的防不勝防!小把戲還很多!
其實有一點是明確的:想做壞評測的結果很簡單,但要做高就幾乎不可能!所以大家不要一看到某人某個評測結果很低,就偏執的認為這就是事實了,就奔走相告了……
吃雞花屏,到底是誰的鍋?
這個話題最近也很火,情況大家都知道了,是騰訊更新了刺激戰場的大版本,最後搭載了GT技術的華為終端手機出現了花屏現象。
其實,本質上這是一次APP和手機的適配事故,但最後討論早已跑偏,把重頭都放在了到底是華為還是騰訊的鍋的問題。
這裡,我給大家普及下「兩面牆的知識」:
大型APP廠家有一面牆,牆上有數百數千台手機,肯定是覆蓋了所有主流品牌的主流手機,甚至對小眾的手機也都不會落下。有什麼用呢?其實就是新開發的APP,或者現有APP版本迭代之前給手機測試,去發現有沒有兼容性問題,以及優化APP體驗。
另一面牆在手機廠家,同樣是幾百幾千台,不同的則是都是自己公司的手機,已經發布了的和即將發布的,目的是測試自己的新手機和新系統,對市面上流行APP的適配和調優,避免閃退等兼容性問題,避免耗電異常等問題。
騰訊是國內第一大遊戲廠家,華為是國內第一手機廠家。很顯然,各自都把對方放在了自己的「牆上」,不管是騰訊的軟體更新,還是華為的新機開發和系統迭代,都不可能不重點相互測試的!
其實結論很簡單:誰更新,出了問題就是誰的鍋!
但我看到太多的人說了:你華為迅速打了補丁,你能解決,說明就是你的鍋!
問題是,騰訊自己也很快出了改進版本來杜絕花屏這個問題。那到底是誰的鍋呢?是每人半個鍋嗎?
這問題本質上是適配的問題。我打個比方,你家自來水漏水的問題。如果是你家翻修,動了自來水管後發生的漏水,就是你家的責任;如果是自來水公司修了水管,和你家的對接處漏水了,那就是自來水公司的責任。
現在不管是華為自己的補丁,還是騰訊的更新,本質上都是修好了對接水管而已。因為他們都有共同的推動力:給共同的用戶減少損失、給共同用戶更好的服務。
如果換一個思路,如果某手機廠家迭代了系統版本,微信全部閃退了,那麼這是誰的鍋?難道不怪手機廠家怪騰訊嗎?
本質上還是誰更新誰負責的問題。
一些題外話
自從華為發布GT技術之後,在全網和知乎社區有太多的雜音,不少人對能夠提升用戶遊戲體驗的GT技術非常生氣,並且不斷自我加戲,不斷的否定GT。
另一個層面,現在除了榮耀Play從出生就是GT,也已經有Mate10系列(存量千萬+級別)和榮耀V10(存量千萬-級別)已經全面推送含有GT技術的新版本EMUI,已經有兩千萬級別的用戶可以吃上GT了,如果GT是假貨,能封得了這兩千萬人的嘴嗎?
相反,已經用上GT的用戶早已喜滋滋,手頭手機還沒迭代GT的用戶不斷的東問西問,同樣想迫不及待的喜滋滋。這時候鬧出這麼多並不用華為手機的人卻很生氣,我覺得真的很難交流了。
GT味道好不好,目前已經有兩千萬人可以吃到GT了,本身這個數量已經遠遠超過了國內835和845用戶的總和了。並且例如華為P20系列等970的用戶,也都能通過「嘗鮮」提前用上GT了。你真相要體驗一下GT真的太容易了!況且,還有960和659的手機和平板都在路上了,這是數以億計的規模!所以我比較認同 @學寫作的喪失 說這華為研發的普惠意義。畢竟你已經買了個手機,還能突降一個彩蛋,這要是不加分,還能減分嗎?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就這麼試一試,結果真的嚇我一跳,煥然大悟知乎上這麼多雜音原來都是假的。評測有套路不重要,重要的不能自己套路自己。
其實真的很有趣,華為一個GT技術就能讓數千萬用戶用上業界最頂級的遊戲體驗(960出貨量五六千萬,由於最新爆料的nova3也是970,那麼970出貨量至少六七千萬)。在頂級手機遊戲界,已經形成了蘋果、高通和華為的三足鼎立局面。
我們是消費者,更激烈的競爭,更有利於我們!
【End】
推薦閱讀:
※摸爬滾打,摸著石頭過河的中國手機廠商
※」嚇人的「GPU Turbo技術是意料之外還是情理之中?
※華為真是要趕盡殺絕的節奏
※完全自主獨立:華為正在開發自己的操作系統
※手機AI性能爆發!iPhone x算什麼,第一名當然是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