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的盡頭不只國家隊:那些與原著共閃光的漫改遊戲
來自專欄觸樂70 人贊了文章
在這浮躁的日子裡,享受一點歷史沉積下來的、久經考驗的饋贈,沒什麼不好。
作者丨DLS_MWZZ
有著動畫中的日本「國家隊」之稱的動漫番劇《DARLING in the FRANXX》(以下簡稱《DITF》)完結了,這部號稱集結了日本最精英動畫人才做出的作品,相信不少小夥伴已經看過,我目前的心情可能和大家差不多,大概是這樣的:
丨 為了不顯得只是蹭蹭熱度而進行的強行流派解讀
《DITF》口碑的暴跌,原因很多,一個最明顯之處就是想塞的東西太多。也許傳承於日本動畫教父級製作公司GAINAX的精英們,聚在一起各抒己見,眾口太過難調,無論本來想說什麼,結果都彷彿是在胡亂自High。明顯體現了這個特點的地方,就是細節設計。
細節設計是營造動畫世界的基石,例如這個世界裡水杯是什麼樣的,甚至有沒有水杯,都反映著動畫世界的文明程度、生活習俗甚至社會環境等潛在信息。細節設計十分重要,並需要較高的一致性,好為主線劇情服務。《DITF》的細節設計,卻充滿了奇怪的問題。
比如,故事中存在著一個掌控人類的主宰群體,被稱為「爸爸們」,這個群體的造型,以及其代表的團體所延伸出來的「大人」階層,有著十分微妙的外觀,讓任何一個看過《藍寶石之謎》的老夥伴都感到迷之神似——而作為同樣注重描述男女感情發展,由GAINAX於1990年製作的《藍寶石之謎》,要比《DITF》好看得多。
其實截至13集,情節都還算正常有序。但隨後,就像許多日本近年動畫的常見病一樣,不知為何開始花樣狂飆,製作組彷彿是為了什麼暗藏的想法而拚命在掙扎,比如,忽然掏出的「巨大機械女朋友」這個經典梗。這個梗由同為GAINAX出品的《飛躍巔峰2》(2005年)錘實,只是,《DITF》玩得又不夠大,顯得極其小氣——那還是去看《飛躍巔峰2》吧。
這還不算完,彷彿為了彰顯自己傳承於什麼榮耀血脈似的,《DITF》里的諸多細節設計都過度參考了精英製作組成員曾經參與過的作品,甚至有些地方實在太像,已經不是「彰顯風格」能解釋的了。在強調原創的大背景下,作為業界領頭羊身份的「國家隊」製作組搞成這樣,就十分奇怪——比如,動畫世界裡手動打開艙門的機構設計千千萬,為啥偏偏是這種?哪怕是動畫參考的現實飛機艙門設計,也早就五花八門了。
那麼,總結起來一看,《DITF》到底有多亂呢?在GAINAX公司以及其血脈延伸的所有具備巨大機器元素的動畫中,幾乎能作為單部作品裡重要標誌的內容,卻被它一個動畫挨個收全,但力度又完全不夠,是縮水版本。以至於一些看過前述若干作品的朋友,忍不住會覺得故事結尾時地球應該亮起「歡迎回家」,這是《飛躍巔峰》的經典橋段,《DITF》都「借鑒」了這麼多,似乎再借鑒一些也不奇怪吧——哦,忘記它要縮水一下了。
於是,在此基礎上還想講出一個有邏輯的故事,實在不太可能,不少關係劇情的細節設計本就有些分叉科技樹的意味,很難共存。這就像一個加入了鵝肝、香蕉、小米、海膽刺身、甜麵醬以及二鍋頭甚至紅棗的黑暗料理,怎麼能吃?又不是麻辣香鍋。
如果讓我用當初強行解讀《EVA》的路子來分析的話,只能認為,《DITF》這種混亂的結果所反映出來的實質,重點已不在動畫內容本身。眾所周知,近年來日本的動畫產業不斷出現收入過低、人才流失的新聞,其產品質量也常常出現四處透風的崩潰感,還存在中國資本重金邀請日方人才的謠言,諸多問題之源,都指向了如今日本動畫生產所使用的「委員會制度」。
不知是刻意還是巧合,在《DITF》里,爸爸們的諸多細節、行為,與現實中的製作委員會有不少神似之處。比如,故事中有強行拆散戀人並洗腦修改記憶的殘酷橋段,如果將角色視為現實中創作者們的作品,那麼動畫里這些被爸爸們製造出來的角色之遭遇,就像極了編劇遭到爸爸強行修改故事的現實經歷。
這樣一看,像片子節奏極其拖沓、與海量元素形成衝突等等鮮明的矛盾,以及各種本不該出現卻大行其道的問題,就能捋順了。這部片子實際上的意義,是以自身化作神風炸彈,告訴業界,這個曾經推動創作的製作委員會制度如今已成了新的枷鎖,只要它還在,就算再怎麼集結最優秀的製作群體,也依舊會把片子搞砸。
為了不讓更多朋友重蹈覆轍,我鄭重提醒,哪怕現在看動畫似乎不用花錢,但看這24集動畫的時間也可以做很多美好的事情,干點啥都成,請千萬不要因為看了本文就興起去看這部動畫的念頭,這部塞滿了各種元素、宛如3A遊戲的《DITF》,似乎的確不是拿來看的作品。
為了給小夥伴們洗洗眼睛,我覺得有那麼幾個作品,是時候從庫存里掏出來晒晒太陽了,這才是本文的重點。這些佳作的意義,常常能從動畫本身延伸出去,從另外的角度旁證出一部動畫片的質量是否過關,是的,我要說的「另外的角度」,其中之一就是遊戲化改編。
丨 藍寶石的魅力
前文提到的《藍寶石之謎》,原名《ふしぎの海のナディア》,由GAINAX改編自經典科幻名著《海底兩萬里》。雖然最近其中的戰艦「鸚鵡螺號」參與了《超級機器人大戰X》的戰鬥,但對很多年輕朋友來說,從儒勒·凡爾納到《藍寶石之謎》,也許提起來依舊有些陌生。
《藍寶石之謎》是一部年番,完結於1991年4月,同年就火速在FC平台上市了第一個同名改編遊戲。不過也許是由於周期倉促,這款遊戲玩法只是款類似於國際象棋的策略對戰遊戲,屬於形象授權作品,與原作其實關係不大。儘管如此,在上世紀90年代初,由於技術等歷史原因,原著要有足夠的口碑和市場才能獲得改編的機會,能有如此殊榮的《藍寶石之謎》戰鬥力初見一斑。
但《藍寶石之謎》的能量可不止於此,在之後的3年里,它陸續在多個平台上出品了遊戲。其中不僅有當時流行的MD、PC-E,還有Sharp X68000、FM Towns、NEC PC-9801等等「聞所未聞」的平台。這些遊戲有些是GAINAX自己做的,騙錢目的比較大,但也不乏Namco、Hudson這樣的專業大戶操刀,若非原作功力足夠,是經不起這麼壓榨的。即使在今天,也罕有作品在遊戲改編上能達到這種多平台3年連發的密集效果。
更強力的是,也許是因為改編自不朽名著的緣故,《藍寶石之謎》也分享到了一些抵抗時間的基因,甚至到了2005年還在PS2上推出了新遊戲,並在之後的2006年追加要素,在PC平台推出了完全體《ふしぎの海のナディア~Inherit the Blue Water~》。在原作完結的15年後還能用改編作品延續信仰,可見這部動畫絕非等閑之作。
如果對20年多前的畫風不感到太抵觸的話,衷心建議小夥伴們還是去往不可思議之海,跟著男女主角冒險一番。
丨 真正的突破天際
機器人類動畫在今天早已沒落,年輕的愛好者們甚至會「望巨大機器人而還走」,但如果因此你就錯過了其中最後的王者,那就太可惜了。即便刨去機器人元素,作為熱血題材動畫片,它依舊有10年難以超越的水平,這就是2007年的《天元突破:紅蓮螺岩》(天元突破グレンラガン)。
《天元突破》播放之初,曾經出現過三兩集質量不佳的情況,就像製作的錢燒光了一樣,直到第八集突然脫胎換骨,才讓人震驚不已。這個微妙的小細節,在遊戲改編部分有趣地體現了出來——《天元突破》曾有一部頗具野心的改編遊戲,由KONAMI製作,名叫《天元突破グレンラガン超絶発掘ONLINE》。
在IP改編領域,KONAMI資歷頗深,技術積累也足夠,早年的FC時代就以極其精良的改編質量著稱,與此相配的是,被改編的原著水準也相當夠派頭。比如,日本的ACG聖經《火之鳥》,以及美國知名漫畫《X戰警》《忍者神龜》《特種部隊》,還有特效電影的教科書《異形》《鐵血戰士》《侏羅紀公園》等等,都曾被KONAMI改編成遊戲,是如假包換的「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但這個《天元突破》的遊戲,卻莫名地栽了。有消息說,這款遊戲強大到安裝時會摧毀用戶的Windows系統,以至於KONAMI不得不額外給測試玩家派送500GB硬碟,好讓他們有餘力恢復自己崩潰的操作系統。即便當時遊戲業日子已經不好過,但好歹是業界大船,KONAMI會出這種問題,很可能是因為當時並未對《天元突破》的遊戲有太大重視所致,捕風捉影一點講,可能也算是「動畫劇情中段大修改」謠言的旁證吧,初期的企劃可能真的不給力。
《天元突破》遊戲的Beta測試到2007年4月16日結束,隨後項目便取消了,此時距離《天元突破》首播才不過2周,宛如一盆冷水潑來。從周期看,顯然遊戲開發起初是與動畫製作並行的,會有這樣尋求穩妥的商業操作,大概是動畫製作方GAINAX擔心經費問題,畢竟他們一直有為了做好動畫瘋狂燒錢導致後半段經費燃盡的「良好記錄」。
在9月30日電視版完結後,還不到一個月的功夫,《天元突破》的另一部改編遊戲就於10月25日在NDS平台亮相了。這也許是KONAMI不甘心版權費打水漂的後續舉動,但更大的原因應該是《天元突破》後半段表現越發強勁,一舉拿下2007年日本文部省文化廳媒體藝術祭動畫部門優秀獎,甚至在口碑上把穩坐機器人動畫帝王寶座多年的《勇者王》給擠了下去,反過來成了新「大腿」。
《天元突破》至今仍被認為是「日本機器人動畫的最終形態」,且未被超越,簡直是動畫界的李小龍——迄今為止唯一被認為有可能擊敗它的,就是今年的《DITF》。
《天元突破》在NDS上出品的同名遊戲,規模雖小,但製作極其良心。儘管這一時期由於NDS和GBA平台開發成本較低,導致有巨量的低質量改編作品圈錢,但此時的KONAMI依舊堅持住了過往的素質——泛泛之輩的改編是騙自家粉絲的錢,而KONAMI改編的器量,卻總能拉別家粉絲過來掏錢。
遊戲使用了動畫版捨棄的部分設定和劇本內容,形成了更適合遊戲載體的細緻表達,還特意針對觸屏及麥克風功能進行了系統設計,玩起來十分有趣。當時正巧NDS平台也少有質量過硬的機甲駕駛類遊戲,因而推出後受到了極大歡迎,甚至還有國內愛好者們自發將其漢化,足見遊戲素質之高。
《天元突破》的動畫實在太優秀了,其新任帝王的身份,也導致玩家們希望《超級機器人大戰》將其收錄其中,呼聲日趨高漲。於是在2010年7月,大概是賺夠了兩部劇場版的資金之後,GAINAX竟然真的把遊戲版權從KONAMI手裡拿了回來,然後賣給了《機戰》的東家萬代。若非當家大作,是定然沒有此番待遇的。
一個人一輩子可以錯過很多優秀作品,但《天元突破》是最好別錯過的那一類。只要對熱血題材不抵觸,那不妨找個假日好好品嘗一番這來自10年前的佳釀。
丨 遲到的勳章
6月中旬,一顆不大不小的炸雷把日系動畫片愛好者驚了一波,那便是完結於2014年的年度強片《Kill la Kill》要出遊戲的新聞。
《KLK》由脫胎於GAINAX的TRIGGER製作,在2013到2014年的播放檔期中人氣爆棚。由於不少關鍵人才來自上述的《天元突破》劇組,因此也常常被人拿來比較。儘管從綜合上看,《KLK》有些地方並未超越《天元》,但大量優秀的創意也足以讓人們印象深刻,作為當時的年度強者也名至實歸。
但是,這部片子,居然安安靜靜待了4年。《KLK》別說改編遊戲了,除了正常的賣賣歌曲CD和DVD等塑料盤子,外加出個漫畫之外,居然什麼衍生品都沒出。真要強行邏輯,只能說是TRIGGER新人清高,想和GAINAX前輩的騙錢大法劃清界限。可是,後來同是TRIGGER出品的《小魔女學院》,在2017年6月完結大約半年後,就出了PS4遊戲。這可怎麼說?
在商業運作成熟的日本ACG行業,預期質量足夠好的片子,為了能在熱度周期內多撈一筆,往往需要讓它的改編遊戲儘快上市。常見情況是短則一個月,長也不超過一年,甚至一些太過紅火的片子還沒完結,遊戲就已經端上了桌。但改編遊戲的開發周期漫長,除非只是套皮,否則製作起來的工程量也不輸給動畫,那麼當然是提前商量好了同步開發,才有可能達成同步賺錢。
《KLK》一放就是4年,這操作就像《DITF》的劇情一樣真的讓人摸不到門路,而它公布遊戲改編消息的日期也頗為敏感。6月中旬正是《DITF》劇情膠著導致口碑下滑的階段,以《DITF》獲得的話題度和體量,按照商業套路,這個時間點本該公布甚至上市的應該是《DITF》的遊戲,而不是《KLK》。此時此刻的公布,彷彿暗示了出品方對《DITF》也有點心虛了。
《KLK》更詳情公布的日期,選擇了7月5日到8日舉行的Anime Expo活動,也是個神補刀。可能這只是巧合,畢竟活動舉辦日期是早就定好的,在重大活動期間宣布消息也沒什麼問題,但7月7日卻是《DITF》完結的日子,它的結局怎樣,出品方當然比觀眾更早一些心知肚明,這就讓公布消息的行為像極了一種為挽回市場信心,而急送給愛好者的一口大奶——我們自己知道《DITF》很爛,對不起,我們還有其他好作品能吃,先嘗嘗這個最棒的吧。
相從公布的畫面看,這款《KLK》遊戲暫無太多過人之處,遊戲形式也頗像《神魂合體》改編遊戲時使用的動作對戰模式,但就像它公布出來有意無意造成的效果本身那樣,只要能讓大家知道,如果真要劇情狂飆,除了《DITF》,還有像《KLK》這樣真正完美詮釋「狂飆」二字的優質動畫作品可以看,甚至能看反覆4年,就夠了。
丨 巨大機器人後遺症
巨大機器人後遺症,這種毛病如今在不少日本動畫中都多少存在,看似有巨大機器人元素,但實際上並非賣點,機器人常成為冷板凳擔當,甚至遭到惡意反諷。愛好者們常常將這類片子稱為「假機器人片」,《DITF》因為只用巨大萌系機體以平均每集5%的時間比重搞噱頭,現在也能光榮入列了。
日系動畫常常繞不開巨大機器人也是有歷史原因的。由於早年間日本動畫的主要資金源就是靠賣機器人塑料玩具,到今天在玩具產品技術、文化群體、動畫技術等多方面都具備了足夠的積累,這使得投資方等「爸爸們」把巨大機器人元素視為一種穩定收益的象徵,怎能說撒手就撒手。
這導致巨大機器人元素不知不覺漸漸成了強行加戲的枷鎖,或是偷懶編劇的溫床,與優質劇情成了對立關係。在《DITF》之前,不少機器人片里都出現了劇情狂飆問題,比如《天使與龍的輪舞》《革命機》等等,甚至連《高達:鐵血的奧爾芬斯》這種本該是旗艦級的作品也能情節崩塌,這就難怪如今的年輕愛好者們會「望巨大機器人而還走」了——是我,我也溜。
那這「假機器人片」就一定爛嗎?當然不,比如《CODE GEASS:反叛的魯路修》,就是一部極其優質,優質到教材級的作品——不過,我個人認為僅限第一季。
大部分機器人動畫,因為核心要賣塑料玩具,所以機器人或者重度相關的內容都會反覆出現在作品裡——特別是題名。《魯路修》則不然,一方面巨大機器人元素就像支付寶一樣,自然地出現在動畫世界中,並未做刻意描繪,另一方面又細緻地借機器人元素輔助描繪人類角色豐滿的個性,做到人機戲份的和諧,根本不用「題名」這麼原始的手段去強調機體。
《魯路修》對巨大機器人元素的常態化處理,也延伸到了改編遊戲中。如果說前述《天元突破》的改編遊戲由於原作是機器人動畫而必需加入機體駕駛元素的話,那麼與《天元突破》遊戲同天發售的《魯路修》同名改編遊戲正好與之相映成趣。
這是一款RPG類型的遊戲,角色們雖然在戰鬥中看上去是駕駛機器人,但其實就是換了個戰鬥立繪罷了,重點依舊在人類角色自身,但是角色閃亮的性格又能通過駕機戰鬥等急迫橋段烘托,順利達成不減機器人光輝的效果,與原作思路一脈相承。順便,這款遊戲也是在動畫第一季度完結後不到一個月就推出的,依稀可見當時的人氣之爆棚。
之後《魯路修》作為一個成功的IP,還推出了文字冒險類的《Lost Colors》,以及另一款在NDS上的形象授權類Mini遊戲合集,甚至作為換裝出現在《聖恩傳說F》里,足見其質量久經市場考驗。
如果有年輕朋友看完《DITF》開始懷疑人生的話,不如翻出《魯路修》這部黑王子復仇記來好好欣賞一番,巨大機器人絕非爛片根源,也是能很好地服務故事的。
丨 結語
常言道,改編多尬作,但在商業運作角度,能獲得改編,特別是遊戲改編資格的動畫作品,其原著往往具備一定的水平。特別是對於往日舊番,可以作為「跳坑」觀看之前的預判參考。就像《DITF》這波口碑崩塌,目前還不知後續影響幾何,但如果一年之內都沒有推出遊戲改編,就多半等於官方承認了動畫的失敗——不過,其實我很期待它能出個遊戲的,沒準遊戲反而比動畫精彩呢?
至於被《DITF》傷害的小夥伴們,再次建議你們去看看本文提到的這幾部作品洗滌身心,在這浮躁的日子裡,享受一點歷史沉積下來的、久經考驗的饋贈,沒什麼不好。
原文鏈接:在宇宙的盡頭不只有Darling:那些與原著一同閃光的日本漫改遊戲
關注觸樂專欄,閱讀更多優質遊戲文章與深度報道。
推薦閱讀:
TAG:DARLINGintheFRANXX動畫 | 遊戲 | 天元突破動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