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核彈發射基地之旅

烏克蘭核彈發射基地之旅

453 人贊了文章

冷戰時期,蘇聯共有6個火箭集團軍,其中第43火箭軍駐紮在烏克蘭境內,蘇聯剛解體時,烏克蘭僅繼承了蘇聯1/6的陸基核力量,就成為世界第三大核武國家,烏克蘭境內共有176枚洲際彈道導彈和1272枚核彈頭,核武器力量位居全球第三。

世界上唯一的戰略核武器博物館位於基輔向南300公里的五一城,蘇聯時期,第43火箭軍駐紮在此,這裡曾是絕密的導彈基地,導彈發射井下隱藏著裝有核彈頭的導彈,五一城的導彈基地就是該集團軍的一個導彈團。1994年,俄美烏三國簽署關於銷毀烏境內全部核武器的協議。根據協議2001年10月30日,烏克蘭銷毀了最後一口發射井正式成為無核國家。五一城這個廢棄的導彈基地在美國人的建議下改為戰略火箭軍博物館,並且該戰略火箭軍設施保留完整,地下指揮所仍能正常工作。

地點:Google 地圖搜索Museum of strategic rocket forces

早上8點旅途從基輔中心火車站前面的KFC集合點開始,一個烏克蘭大叔拿著旅行社的牌子在KFC門口迎接我們,當天包括我只有3名遊客,跟隨旅遊車出發,出基輔城區後,沿E95高速公路,一路向南前進。

導彈基地位於基輔與敖德薩之間,如果自駕建議將此地點作為去敖德薩路途的景點。(強烈推薦自駕,旅行社因為不足4人,每人175刀!超過4人,每人99刀,依照烏克蘭的消費水平,這個價格基本算是天價)路途大約3小時行程,抵達導彈基地大約中午11點。

博物館大門

博物館由室內展廳、地面展區和地下指揮所三部分組成。室內展廳主要介紹蘇聯戰略火箭軍發展史、第43火箭軍的軍史以及導彈發射井和指揮所的內部構造等,這些從前都是絕密級的。博物館講解員大多是當年曾在基地服役的火箭兵,他們對這裡的情況了如指掌。

發射井與指揮井模型

發射指揮艙設備

地面展區其實就是導彈團的陣地,包括營房、指揮所豎井和一個導彈發射堅井。導彈團共有10個導彈豎井,各個豎井陣地間至少保持10公里的距離,以防止被一個彈頭摧毀兩個或以上的陣地。陣地上擺放著蘇軍各種導彈和導彈發動機,其中大多都是由烏克蘭著名的南方設計局研製的。最令遊客驚奇的是世界上體積最大、威力最大的SS-18「撒旦」洲際彈道導彈。這個黑色龐然大物只需3枚就能將烏克蘭從地球上抹去。不過,第43火箭軍從未列裝過「撒旦」導彈。

SS-18「撒旦」洲際彈道導彈

導彈運輸車

發射井周圍停放著不少保障車輛,包括50米長的導彈運輸車。這些導彈運輸車只使用過兩次,一次是1985年將新導彈拉到基地,另一次是1994年將導彈運回俄羅斯。

陣地的四周拉有高壓電網,周邊還部署了地震感測器、無線電定位檢測系統和雷區。陣地里的碉堡可以360度無死角射擊。當年,陣地上是不許任何人在地面活動的,所有人員都是通過陣地下面155米長的隧道穿行於指揮所、發射井和營房之間。

早期的激光對射感測器

冷戰結束後,烏克蘭共銷毀175個火箭發射井和17個指揮所。當年的發射井或被炸毀,或用建築垃圾和水泥填埋。這也是烏克蘭僅有的一個部分保存的發射井。重達120噸的發射井蓋,只需8秒鐘就可以完全打開。蘇聯解體時,發射井裡裝的是SS-24「手術刀」洲際彈道導彈。該導彈採用固體燃料冷發射,最大射程1萬公里,攜帶10枚當量在10萬噸級的彈頭。這些彈頭是能夠進行分導制導的,還能夠進行末端機動,躲避反導系統的攻擊。

導彈發射井

地下指揮所是博物館的精華所在。整個地下指揮單元建在45米深的豎井之內,包括一套完整的生命維持系統和備用導彈發射系統。一旦戰爭爆發,這裡可與外界斷絕一切聯繫,獨立生存最長45天。豎井內還有用於吸收中子彈爆炸所產生中子的石蠟,在一個豎井的修建中就使用了9噸多石蠟,這樣豎井內的設備與人員就不怕中子彈襲擊了。地下指揮所內的通風機、照明設備、電梯、電話、控制台都基本完好如初,一按開關就可以像當年那樣運轉起來。

仍可正常運轉了通風設置

地下通道

地下隧道的盡頭是雙層的防衝擊波大門,門上有密碼鎖。打開大門就進入到指揮單元。指揮單元重達125噸,高33米,寬3.3米,共有12層,最上面10層為設備層,第11層是指揮室,第12層是休息室。指揮單元與豎井井壁並不接觸,這樣可以減小遭受核打擊時的震動。

防衝擊波大門

  乘坐狹小的電梯下到地下12層的休息室,地下指揮所平時有6名軍官值班,2人在11層的指揮室,4人在12層的休息室,每6小時換一班。提升戰備等級後,指揮室將增加1名值班軍官。導彈團歷史上也只是在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和1968年布拉格之春時提升過戰備等級。

狹小的電梯

從電梯與豎井的間隙向下看

地下12層休息室

順著梯子,爬到11層的指揮室,指揮室控制台上有各種儀錶和按鈕。指揮員通過面板可以查看10枚導彈中任意一枚的技術狀況,還可以通過外部環境監視器查看地面情況。要發射核導彈,指揮所必須先接收來自莫斯科的發射指揮信號——即蘇共總書記的「核按鈕」手提箱發出的特殊通訊信號。然後指揮室內的兩名指揮員要輸入密碼,轉動鑰匙,並同時按下各自操作台上的白色按鈕,導彈才能發射出去。

在導遊的指揮下,同時按下1號和2號發射鍵,指揮室里頓時發出響亮的警報聲,控制台上各種信號燈閃爍不停。戲謔地說,「導彈已經發射,目標華盛頓。」

 走出地下指揮室,麥地邊的向日葵正盛開,不知人類多少次走在了毀滅的邊緣。

+++++++++++++++++++++++++++++++++++++++++++++++++++++++++++++++++

更多圖片

+++++++++++++++++++++++++++++++++++++++++++++++++++++++++++++++++


推薦閱讀:

(聽故事)由蘇聯一手推動卻被蘇聯一再背棄的抗美援朝戰爭(下)
蘇聯2017——時空膠囊中的未來展望
蘇聯秘史——喀琅施塔得水兵兵變之謎

TAG:烏克蘭 | 核武器 | 蘇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