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不是葯神》沒有拍出的現實真相

那些《我不是葯神》沒有拍出的現實真相

56 人贊了文章

上周上映的國產電影《我不是葯神》,已被公認預定了年度最佳國產電影,沒有之一。

這部電影情節豐富感人,題材尖銳深刻,然而我認為最大的意義在於,讓我們看到了這樣的一個群體 —— 那些因為大病而被迫作出各種「選擇」的人們。

同時,電影揭露了一個殘酷的事實:那些對抗癌症的人,他們以生為目標,以死為代價。

電影中,一位白血病患者婆婆問警察:

「求求你別再查了,把他供出來我們全都得等死。誰家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你一輩子不生病嗎?」

這一問,讓在場所有人都啞口無言。是啊,我們誰能保證自己一輩子都不生病呢?

看完這部電影,我也在想,如果生病的是我,我會怎麼辦?

是坐以待斃乖乖等死,還是服用假藥活下去?但面對大病,我們真的擁有選擇嗎?

關於這個問題,或許我們可以看一下,那些患上癌症、或是無法逃避死亡命運的人們,他們又是如何作出選擇的。

01

身患絕症,有人死不起,有人活不起

電影中,王傳君飾演了一個慢粒白血病患者 —— 呂受益。在他剛被查出患病時,妻子已經懷孕5個月了,但他膽小懦弱,天天只想著死。而當孩子生下來後小手握著他的那刻,他活下去的慾望被牽引出來,他還想看著孩子長大,還想聽他叫一聲「爸爸」。

呂受益想活下去,是因為孩子帶來的希望和愛,給了他對抗病痛的勇氣。很多普通人活下去是一種本能

「自從患病,我很少出門。我感覺看到誰,都用那種可憐的眼光看我。我害怕這種眼光,我也不敢出去,不跟別人交流。我覺得,生命就是最後一搏,成功就是成功了,這是一個希望。如果放棄,那就是對自己不負責任。

但還有不少人活下去,是因為「死不起」

「我肺癌晚期,已經擴散全身,醫生都不願意給我看了。可我還有個閨女沒婆家,還在上學。她瞞著我把我家賣了,讓我看病去。我上有老,下有少,我死不起,我必須頑強地看病去,買葯去。

無論是為了自己或是家人而活下去,這都是患者的初心。然而,當遇上高昂的醫療費用時,又有多少人能夠如願呢?

02

這不是拿錢治病,是用家人的未來換命

在現實中,程勇的原型人物是陸勇。34歲那年,陸勇確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他吃了兩年的正牌抗癌藥格列衛(23500一盒),總共花掉了56.4萬元。

為了能夠供他吃藥,陸勇的父親在聯繫業務的路上出了車禍,經搶救無效身亡。由於是意外事故,父親連一句遺言都沒有留下。後來陸勇回憶說:「如果不是我生病,他也用不著再出去工作」。

對於生大病的普通人來講,自己活下去就意味著要犧牲家人的未來。

在電影的後段,失去仿製葯供給的呂受益痛苦地躺在醫院的病床上。為了延緩他的生命,家裡早已積蓄耗盡,還欠下許多債。

某天夜晚他掙扎著爬起來,看了妻子和孩子一眼,嘴角擠出一絲欣慰的微笑。第二天,當人們醒來時,他的體溫早已冰涼,他自殺了。

在觀眾聽到他之前做「清創術」發出的陣陣慘叫時,大概以為他是因為承受不了痛楚才要結束生命,但我覺得不是。他只是在自己與家人的未來之間,選擇了後者。

03

「房子還沒供完,哪能花錢治病?」

有次在知乎上看到秦先生的故事。他出身於普通家庭,父母經營一家餐館,積蓄不多。為了結婚買房,傾盡了雙方父母家底,外加借十多萬,才在北京二環外買到一套70平米的二手毛坯房。

這幾年,為了還錢還房貸,秦夫婦拚命賺錢,每天起早貪黑地幹活。父母看在眼裡很是心疼,想盡最大能力幫兒子減輕負擔。

今年1月的時候,他爺爺一直拉肚子,當時只是單純地覺得吃錯東西。探望時,爺爺說已經好多了,秦先生也沒太在意。後來,奶奶打電話說要帶爺爺到醫院檢查,醫生診斷已經癌症晚期。可是爺爺只做了幾次化療就回家了,也不怎麼吃藥,一直熬到3月。

在爺爺去世前10天,秦先生的爸爸也被查出胃癌晚期。所幸沒有擴散,但是整個胃部都要被切除。醫生非常不解,這種病肯定早有徵兆,為什麼會拖到切除的地步?

爸爸說,3個多月前胃就不舒服,好幾次吐出小硬塊,但是想到家裡還要還房貸,就去藥店買了點止痛藥頂著。當爸爸手術後一周出院時,爺爺卻被病痛折磨得閉上了眼。

喪禮過後,奶奶抹著眼淚說,爺爺知道家裡為了買房吃盡苦頭,反正活了大半輩子也夠了,不想再給家裡增加負擔,拉了1個月肚子都不肯去醫院,幾次化療後也是嚷著回家,誰也拗不過他。

對於患大病的人來講,多住一天病房,就像又多偷走了一筆還房貸的錢,用家人的未來給自己輸血和續命,真的是不忍心。

04

「如果我必須死,我希望身邊的人好好活」

看完《葯神》,不禁讓我想起幾年前的另一部電影《滾蛋吧!腫瘤君》。前者是基於現實故事改編而來,後者也同樣取材於真實人物 —— 她就是漫畫家熊頓

2012年2月25日,王菲在熊頓的微博里祝她好夢,這是很多人第一次知道熊頓。

一個曾經和熊頓工作過的編輯說,自始至終,熊頓從來沒有給過她悲傷。很多時候,熊頓可能剛化療完,還在難受著,但你絕對不會從她的語氣中感覺到。

「熊,給我份分層的文件吧,排版需要移動一下這邊的圖。」「哦!好的!稍等啊!」「熊,這句話在出版的時候可能會被審查掉,我們這邊給改成這樣你看行么?」「哈哈!懂的,沒問題~」

也許身邊沒有經歷過大病的人不知道,化療的痛苦程度比你想像中辛苦一百倍。因為化療的藥物對血管的刺激性很大,因此要從外周靜脈(比如胳膊)埋入一根長長的導管(picc管)直到身體里的深靜脈(心臟附近)。在化療的過程中,每吸一口氣都會嘔吐不止,胸腔里都像有隻大手在肆無忌憚地翻攪。

但熊頓卻是那麼的樂觀,樂觀到讓你覺得,她好像並沒有得什麼要命的大病。

最難忘的一幕是電影中,熊頓和母親相擁在病床上,做最後一次告別:「我知道你很難,我也很難,對不起媽媽」。她摸著母親的嘴唇,像個調皮的孩子問道:

「你想不想知道我銀行卡的密碼?」「我不想知道。」「你生日唄。」

可能我們都難以理解為什麼努力到了最後她還需要跟媽媽道歉,或許在她心中,得大病沒得選,病情惡化沒得選,但可以選擇不讓人擔心 —— 而這次告別,「對不起,只能讓你擔心了。」

05

真正的悲劇不在善惡之間,而在兩難之間

有句話說得很好,病人和健康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

患有大病的人能看到更多的「選擇」,但在外人看來那些都是暗淡晦澀的出路。

11年前,一個北京內燃總廠的下崗工人,靠與妻子打零工過生活,兩人加起來的每月固定收入只有1700塊錢。不幸的是,妻子被確診患上尿毒症,每周需要血液透析兩次,每次420元,加上吃藥,每個月至少醫療費5000元。

由於妻子沒有北京戶口,無法入保報銷,他只得拉黑車,東拼西湊地籌錢;然而在高額的醫療費用面前,一切的努力都不過是個零頭。

為了給妻子治病,他鋌而走險,偷了醫院的收費刻章,前後共偽造了49次共計17萬元的收費單據。然而這一切終有被發現的一天,他被警察逮捕,鋃鐺入獄。

網路媒體披露了他偷刻章偽造單據背後的心酸經歷,引發了群眾的關注。他因此收到了數十萬的捐款,還清了醫院的欠賬,最終被「判三緩四」。他就是刻章救妻案的當事人:廖丹。

大家把他的故事讚頌成「凄美的北京愛情故事」,然而他的回答卻讓人唏噓不已:「這只是一個關於活著的故事。要麼守法放棄妻子的生命,要麼違法讓妻子多活幾天,生活並沒有給我別的選擇。」

有錢的時候,尚可用錢來換命;沒錢的時候,只能用命來換命。

寫在最後

有人說,把一個人逼到生命的低谷里,然後再去考驗他的人性,會產生最大的悲劇。然而現實中很多例子卻讓我們看到,偏偏在最大的苦難里,體現出人性最大的退讓。

有人因為不想拖累家人而選擇放棄,有人因為不想讓他人傷心而忍痛嬉笑,有人因為想讓家人活下去而不惜冒險,甚至賭上自己的自由。

去年我小姨患了乳腺癌,姨丈、外公及很多親人都拿出多年的積蓄,最後才完成了治療。當時我媽就說,你小姨的命,是錢買回來的。而我更覺得,是大家的未來換回來的,表弟表妹失去了出國留學的機會,姨丈放棄了工廠的投入擴張,外公更是花掉了大部分養老的積蓄。

所以在看完《我不是葯神》這部電影后,知道格列衛已被納入到醫保報銷範圍,我內心非常激動,除了互相犧牲之外,我們還有別的活下去的可能。

或許是這件事情(陸勇事件)的推動,我們有了更多的好消息:

今年4月,國辦印發的《關於改革完善仿製葯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見》指出,要促進仿製葯研發,重點解決高質量仿製葯緊缺問題。5月,中國決定對實際進口的全部抗癌藥實現零關稅。

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句話,希望我們有朝一日能實現「生病自由」,這個自由可能比住房自由、教育自由更加迫切。

正如程勇在片尾說的,今後都會越來越好吧,希望這一天早點來。

以上。


推薦閱讀:

TAG:我不是葯神電影 | 醫藥 | 社會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