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徐崢更應封神的人,是他

比徐崢更應封神的人,是他

來自專欄宋雯婷583 人贊了文章

《我不是葯神》引起了極高的社會關注度,從影片來說,導演文牧野在手法上把一個院線電影能夠摸到的頂,都摸了摸。

大家都在說這個題材能做到這個樣子,是導演極大的幸運。

但我這篇想說,如果沒有這個人,《我不是葯神》這個電影一定會大打折扣折,他是——

王 硯 輝

我寫過很多人的演技,段奕宏、黃軒、周冬雨等等,提筆就干;但是也有讓我很久不知道怎麼動筆的人,王硯輝就是。

因為他所有的角色,都給我一種「深不見底」的感覺。

同時我又從不覺得他陰森可怕,反而總是產生另外一種憐憫與親近。

在《李米的猜想》中,王硯輝演一個毒販子,但是他那個對觸碰法律紅線的恐懼感,他那個為了生存而鉚足勁兒的搏擊感,都讓我彷彿看到無數的人。

無數可憐人。

我透過那個毒販子,看到生活迫使他們,走上了不歸路。誰一生下來就是惡人呢?

我最佩服王艷輝的一點就是,他總能讓我對他的生活產生一種「相信」,然後產生一種「同情」。

演員演戲,我們是講「要讓你自己消失」的。

所謂的「讓自己消失」,是什麼意思呢,我這裡舉個反例大家就懂了。

我們來看黃曉明。

黃曉明其實有非常出彩的角色,《風聲》《中國合伙人》都是他拿得出手的作品,但是他很多時候,在角色自信這件事的處理上,會有極大的偏頗。

大家可以去觀察,黃曉明的戲裡,他總是能夠把「自信」演成「自戀」

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在他與劉亦菲版本的《神鵰俠侶》中的一場戲:

小郭襄想看大哥哥面具下的真實模樣,黃曉明就摘下了面具,滿臉「邪魅狂狷」,楊冪呢,也演出了一種見到「外星人」的氣勢。

黃曉明演的楊過,就連頭髮都在楊冪,「我帥不帥?」

這會導致觀眾很迷茫,楊過的性格特點到底是什麼?他行走江湖,能讓天下人都尊稱他一聲「大俠」,憑的是什麼?黃曉明的自戀,影響了這個角色的塑造。

這也是我們常說的,表演痕迹太重。

要找原因,自然是演員對於人物的理解不夠,所導致的——

當演員對角色的理解達不到角色該有的深度時,他會不自覺地演自己。

王硯輝神就神在,他身上幾乎沒有表演痕迹。

普通觀眾看王硯輝演的《烈日灼心》,全部都感覺感覺不到他是在演戲,而是紛紛說:

「我以為他真的是個殺人犯……」

《烈日灼心》王硯輝這段審訊視頻才是真演技,冷血殺人犯呼之欲出_騰訊視頻?

v.qq.com圖標

到底為什麼王硯輝這段兩分鐘的表演如此傳神呢?

我覺得是因為他想明白了殺人犯的心態。

一個一無所有、無牽無掛的小混混兒,他犯罪的成本是很低的,受教育程度也很低,這會讓他產生幾個基本認知:

1、我的命不值錢

2、別人的命值錢

3、我不是為了殺人而殺人,我是為了其他的(幫人忙/賺錢/過癮等等),我也有我的難處

這是一個思考路徑的建立。

他的那份雲淡風輕,之所以能讓觀眾感到毛骨悚然,原因就是他演出了殺人犯的那股「不在乎勁兒」。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大不了就是個死嘛。

他是掐架的人里最可怕的那種—— 不要命。

因此他又賦予了這個角色一種不消言說的霸道。

實際上,王硯輝演的殺人犯,是會從「殺人」這個事情里獲得一種刺激感的。沒有什麼權力能比「生殺大權」更讓人享受到「權力」的快樂。

作為一個極度失意的「社會閑雜人等」,通過正常的途徑,他是一輩子也沒有辦法享受這種決定他人命運的快感的,所以王硯輝說了一句,

「其他人都不行,他們都不敢下手。」

他說這句話的時候,實際上是在告訴警察,「我敢」。

他說得也不重,就是帶著點惋惜,帶著點無奈,也帶著點得意。

他身上的那股草莽之氣,那種無知無畏的江湖態度,都擺出來了。

一個真實的人就是這樣的。

有弱點,可這個弱點是有充分的理由存在的——他同時是這個人的快樂或者生存哲學。

在《我不是葯神》中同樣如此,很多觀眾第一眼看到王硯輝演的賣假藥的張院士,都覺得誒喲太像了,賣假藥的就長這樣。

可實際上,你真正去端詳王硯輝的臉,會覺得他長了一個很老實很正派的臉。

可為什麼他在反派的演繹上如此直擊靈魂呢?包括《光榮的憤怒》《幕後玩家》這些電影他都是演的反派。

我覺得所有人都可以問自己一些問題,那就是我們自己有沒有做過壞事呢?如果做過,那麼我們是否認為自己是一個壞人?

我相信絕大部分人都不能說自己從出生到現在沒幹過壞事,但是我們都不認為自己是「壞人」。

這就是王硯輝在詮釋「壞人」這件事上勝人一籌的地方——

人都是中性的,一個人可能做壞事,但是一定有原因。

是為人的「隱情」。

王硯輝在《我不是葯神》中的表演也是如此。

他找到了一種不卑不亢的姿態。他的每一個角色,都有合情合理的節奏。

這種韻律感和分寸感,並不多見。

我換句話說,就是他的存在,是給這個電影增加了厚度並且有一錘定音之效的。

他那個人,一站在那裡,不動聲色間,場子就鎮住了,戲就來了。

徐崢也演得好,但是不太一樣,徐崢出來,他依然是有點濃的,觀眾的眼睛會落到他的神色上,仔細看能感覺到「表演」。

半夜,張長林敲開了程勇的家門,上來把一瓶格列寧放桌子上,「我說你怎麼砸我的場子呢。」

他的人物馬上就立住了——

觀眾知道,實際上程勇並不想砸張長林的場子,但張長林考慮問題的出發點一定是關乎利益的,這與他賣假藥,追逐利益的做派是統一的。

但與此同時,他這種「利欲熏心」的形象建立得越深入人心,他後來被捕卻沒有供出程勇的人性光輝也就越奪目與真實。

他是做過惡,但是他身上未嘗沒有一種透徹。

每個小人物,在他們的世界裡,都是自己的大人物。張長林肯定是一個窮過的人,貧窮使他意識到要「反抗貧窮」,所以開始賣假藥。

這是一種妥協,也是一種控訴。

但是同樣的一個壞人,一個病人們的對立面——格列寧方面的醫藥代表,就顯得過於單薄了。我們會覺得,那個人一點人味兒也沒有。

這就不同人演壞人的區別。

與章宇、王傳君這種「以質取勝」不同,王硯輝之所以能夠在人性上走得更深,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在人的自私性、功利性以及短視性等劣根性層面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觀察。

人的陰暗面,在王硯輝身上,能成為一種合理存在。

他所有的角色幾乎都沒有高潮,但是也沒有一部戲,主演的表現能夠撼動王硯輝。

所以我說他「深不見底」。因為,他明白人是怎麼一回事兒。

他相信這個世界上的人,個個都是靠著相信自己活著的。

演張長林,他在大會堂里演講的時候,他自己是相信自己的演講的。

因為他知道,自己賣的「假格列寧」不過就是「撲熱息痛加點麵粉」,他沒有加害於人的意圖,所以心安理得。

他也選擇主動忽略了一些道德,但他心裡,是算過的,清楚的。

這就是人的複雜。我們都不完美,我們因此活著。

王硯輝的角色里,最出彩的,都各有他的惡與狠,但它們都能夠真正站在一個先天有「缺陷」的人的角度,徹底摒棄一切高屋建瓴的東西,去思考一個人的處境,這是一種帶有光芒的創作。

他讓觀眾看到:

一個有苦衷的人,沒有什麼不光彩。

這就是王硯輝表演的特點,他在演出的技巧上無限淡,但是在人物的挖掘上無限深。

這樣的表演,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珍惜。他,有充分的理由作為一個標杆而存在。

————————————

電影、演技,更多文章搜公眾號:宋雯婷

(id:likejokes)


推薦閱讀:

熱血如我
你喜歡看電影,但你知道幾個電影公司?
至今沒有看到任何亞洲的愛情商業喜劇片能超越這部,懷念~
中外電影總匯
品牌價值250億美元,誰一手打造了超級IP《哈利·波特》?

TAG:影視 | 電影 | 徐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