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書院和東林黨
來自專欄煮酒品史小專欄6 人贊了文章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首對聯對絕大多數中國人而言並不陌生,這是東林書院的對聯。東林書院之所以有名,實際上和明末的東林黨、閹黨之間的鬥爭有密切相關。
提到東林,就不能不提到顧憲成。顧憲成----江蘇無錫人,萬曆八年進士,曾擔任戶部主事,萬曆十五年,他因為觸怒了朝廷中的當權派而被貶官,二十二年被罷官回家。
但是顧憲成依然不肯忘情於政治,在開辦東林書院的過程中,他和朝廷中一個叫李三才的官員往來頗深,他們力主改革政治,並且受到了朝廷中一些正直官員的支持,如葉向高、楊漣、左光斗等人,然而,從整體來看,東林書院只是一個民間學術機關,其主要目的是講學而不是從事政治。因此,東林書院不是東林黨。
(一) 天啟朝:東林黨的形成
以顧憲成開辦東林書院為標誌,「東林黨」在朝野上下的聲音越來越大,他們要求改革政治,取消礦稅,在遼東加強抵抗,其主要人物是趙南星、左光斗、楊漣、顧大中、高攀龍等人,並且得到了朝廷中的部分大臣如葉向高、韓爌的支持。但是,萬曆後期的朝廷並不平靜,隨著東林黨的形成,其對立面齊、楚、浙三黨,也逐漸形成,雙方之間短兵相接,互不相讓。直到一個人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一切。
這個人就是魏忠賢,魏公公是明朝歷史上最後一個掌握大權的太監,也是元兇巨惡。魏忠賢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東林黨把持朝政的局面。
然而,東林黨人之中,對魏公公的態度起初並不積極。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東林黨全盛的局面恰恰出現在木匠皇帝天啟在位的前三年之中。在這期間,東林黨人在朝廷之中佔據了言路,其領袖葉向高、韓爌佔據了閣權,朝廷上下已經沒人能反對東林黨。
雖然東林黨暫時在政治上取得了勝利,但是實際上,東林黨內部存在著巨大危機。首先,東林黨只是一個由共同的政治觀點所組成的官僚集團,並且是在和齊楚浙三黨的激烈鬥爭中逐漸形成的,他們自身並沒有嚴密的組織,更沒有嚴密的政治綱領。
他們之中的一些人主張對魏忠賢採取強硬態度,但是也有的人如葉向高,由於身處閣臣的位置,性格較為保守,主張對魏公公採取調和的態度,從天啟前三年來看,如果魏忠賢是一個政治野心不大的人,雙方是能夠和睦相處的。
然而,魏忠賢偏偏是一個政治野心很大的人,他不滿足於太監頭目的地位,而是要取得更高的政治地位,這就同東林黨人產生了巨大矛盾,雙方的矛盾越來越激化,最終以鎮壓收場。
天啟五年,東林黨人中最激烈的鬥士----楊漣彈劾魏忠賢二十四條大罪,魏忠賢由於得到了天啟皇帝的支持,最終不僅沒有去位,相反獲得了更大的權勢。
在這種條件下,魏忠賢對東林黨人展開了報復,他們首先以天啟三年的廣寧之敗為借口,污衊一部分東林黨人收受了熊廷弼的賄賂,導致邊事大壞,並且以小吏汪文言為突破口,最終將東林黨人一網打盡。
伴隨著魏忠賢得勢,一部分受到東林黨人打壓的邪派官僚逐漸得勢,這些人中的代表人物有崔呈秀、顧秉謙、等人,而《東林點將錄》的出籠,則完全搞亂了明朝的政治,它不僅僅將正邪兩派之間的鬥爭擴大化,而且惡化了明朝的朝廷生態。
《東林點將錄》作為魏忠賢同黨報復東林黨人的產物,將東林黨的範疇無限擴大化,不僅早就去世的顧憲成榜上有名,反對他們的東林六君子榜上有名,而且將一大群政治上稍微傾向東林派官僚的人,甚至在政治上不阿附魏忠賢的人全部劃入其中-----例如葉向高的門生孫承宗,雖然同葉向高關係親密,但對朝廷黨爭較少參加,也被列入的東林黨名錄,甚至遵化兵備道耿如杞,僅僅因為不跪拜魏忠賢的生祠,也被列入東林黨名錄。
列入東林名錄的人,達到了一百零八人,而且閹黨分子為了自己的仕途順利,慫恿魏忠賢打擊更多的人,雙方狼狽為奸,互相作惡。
在消滅了東林黨之後,魏忠賢的野心膨脹,他不僅默許全國官員為他修建生祠,這些祠堂耗費大量財富,有的甚至塑造魏忠賢身著皇帝才能穿的冕旒像。可謂大逆不道。
魏忠賢還縱容、唆使全國官員在上書皇帝的時候大書特書「朕與廠臣」,將自己同天啟皇帝並列起來。魏忠賢的種種惡行都是在天啟皇帝的縱容下進行的,然而他的舉動侵害到了皇權政治的神聖性,所以,即使明朝後來不是由朱由檢來當皇帝,而是其他人來當皇帝,魏忠賢都難逃一死,而現在網上一些歷史虛無主義者試圖為魏忠賢翻案,顯然是經不起推敲的。
(二) 崇禎朝:東林的瓦解
崇禎皇帝即位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處理了魏忠賢。毫無疑問,從哪個角度來看,魏忠賢已經大大危害到崇禎皇帝的權威,必須予以處理。但是崇禎皇帝的處理措施較為幼稚和偏激,他對閹黨的處理,也犯了擴大化的錯誤,並且最終讓明朝政治更加惡化。
在處理了魏忠賢集團的首惡之後,崇禎皇帝並沒有打算既往不咎,而是主張除惡務盡,將天啟年間阿附魏忠賢的大臣全部予以懲處。
為了懲處閹黨,崇禎皇帝可謂是費盡心機,他專門尋找天啟年間被魏忠賢黨人所排擠的名列《東林點將錄》的正派官僚充任朝廷要職,在這一期間被啟用的東林派官僚有韓爌、錢龍錫、喬允升等人,崇禎令他們處置閹黨。
錢龍錫等人為了朝廷大局著想,不主張擴大化。一開始提出的附逆名單只有四十幾人,但是崇禎皇帝看了十分不滿意。要他們繼續處理。最後,朝廷宣布處理附逆官員達二百多人。
思宗所定的欽定逆案,除首惡魏忠賢、客氏已明正典刑外,其餘共列七類,分為首逆同謀六人,交結近侍十九人,交結近侍次等十一人,逆孽軍犯三十五人,諂附擁戴軍犯十五人,交結近侍又次等一百二十八人,祠頌四十四人,共計二百五十八人。
這種大規模清查逆黨的舉動,雖然對肅清朝廷風氣具有一定積極作用,但是增加了官員之間的矛盾。
逆案中人雖然有魏忠賢集團中的核心人物,但也有不少迫於事勢,同魏忠賢虛以委蛇的官員,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衝擊。
尤其是建祠頌璫一列官員,在魏忠賢總攬大權期間,建祠、頌璫的官員如過江之鯽,如名列閹黨的王之臣,在遼東戰爭中有所貢獻的閆鳴泰,甚至如履立功勛的袁崇煥也曾同他人共同建祠,也有過頌璫1之舉。
崇禎皇帝的擴大化舉動伴隨著的是起複大量東林派官僚和朝政。這樣一來,反而造成了一些反對東林黨、在魏忠賢統治期間屈從於閹黨的官員的記恨。
公元1629年,皇太極繞過袁崇煥層層設防的寧錦防線,突入明朝內地,是為己巳之變。面對突然發生的戰爭危機,明朝當局的內部矛盾逐漸凸顯,一部分曾黨附魏忠賢的官僚和他們的黨羽,對以錢龍錫為首的正派官僚進行打擊、誣陷以便達到打擊政治對手,獲取官位的目的。
崇禎二年十一月,崇禎皇帝平台召對,時任兵部尚書的王洽首先遭到周延儒、項煜等人的彈劾攻擊,他們叫囂「世宗斬一丁汝夔2而將士震聳,強敵霄遁」,試圖利用崇禎對突發戰爭的驚慌和憤怒的心情從中漁利,而崇禎也聽信他們的發言,將王洽下獄,令兵部左侍郎申用懋代之。
王洽的下獄導致錢龍錫為首的「君子」官僚集團失去了對兵部的掌握,然而,邪派官僚並不因此放過錢龍錫,他們繼續將鬥爭的矛頭對準了這位逃過魏忠賢迫害的正直派官僚。
由於崇禎皇帝不信任袁崇煥,導致下獄,當袁崇煥下獄後,江西道御史高捷上疏崇禎皇帝雲「皇上赫然震怒,下督師袁崇煥於獄。乃目前更有吃驚一事,近有崇煥奸逆相倚如輔臣錢龍錫,尚可一刻」,高捷因為曾勾結閹黨而遭到革職,對錢龍錫不能釋懷。面對高捷無中生有的指控,崇禎皇帝起初並不相信,但高捷又「再疏更加厲」。雖然錢龍錫上言為自己辯駁,但最終還是失去了崇禎皇帝的信任,最終仕而去。
即使如此,邪派官僚也不願意放過錢龍錫,崇禎三年八月,山東道御史史范彈劾錢龍錫,主張「袁崇煥斬帥,致兵倡為款,議以五年成功之說,賣國欺君,秦檜莫過。當龍錫出都,細軟數萬,皆崇煥馬價寄之。伊親錦衣衛指揮徐本高家。巧為鑽營。使皇上法不得伸,乞敕問刑衙門從實嚴訊,崇煥曾否通書?龍錫曾否主謀?則擅權主欵罪狀自不能掩矣」,無所不用其極地對錢龍錫的污衊,經過朝廷的查勘,該事為史范所馮空聞,還了錢龍錫一個清白。
但是錢龍錫依然失去了崇禎皇帝的信任,被罷職遣戍。
錢龍錫、王洽的去位,導致正派官僚失去中樞閣權和兵部樞權的控制權,這令邪派官僚大為振奮,錢、王二人的去位直接導致殘餘的東林黨人和正派官僚愈來愈遭到邪派官僚的攻擊,有的被處死,有的被迫辭職。
實際上,從此開始,《東林點將錄》內的很多官員要麼失勢,要麼迫於政治鬥爭的形勢而失去稜角,不再發聲,而接連掌握朝廷大權的大臣,如溫體仁、周延儒、薛國觀、魏藻德等人都不是東林人士,沒有名列《東林點將錄》因此,可以認為,「東林黨」從此以後便從明朝政壇上逐漸消失。
(三)、復社和東林
雖然東林黨實際上在崇禎初年就消失了,但是,很快有一個類似東林黨的組織出現,那就是復社。崇禎二年(1629)成立於吳江(今屬江蘇),與江南應社等十幾個社團聯合而成。主要領導人為張溥、張采
復社的主要任務固然在於揣摩八股,切磋學問,砥礪品行,但又帶有濃烈的政治色彩,以東林後繼自任,主張「蠲逋租,舉廢籍,撤中使,止內操」3(吳偉業《復社紀事》),反映著南地主、商人的利益,又與這一帶市民階層的鬥爭相呼應,因而具有相當廣泛的基礎。
它的成員主要是青年士子,先後共計有2255人之多,聲勢遍及海內。該社春秋集會時,衣冠盈路,一城出觀,社會影響極大。
主要集會有吳江尹山大會(1629),南京金陵大會(1630)和蘇州虎丘大會(1633)。這幾年間,許多復社成員相繼登第,聲動朝野,而許多文武將吏及朝中士大夫、學校中生員,都自稱是張溥門下,「從之者幾萬餘人」。
因此,在崇禎初年東林遭到反對派官僚沉重打擊後,復社接過了東林的旗幟,因此一些政治上的反對者也將復社稱為東林。但是,復社同東林相比,其組織比較嚴密,其目的在於操縱科舉考試,這同東林有了根本上的不同。不僅如此,復社為了打倒執政的溫體仁,和同樣是邪派官僚的周延儒聯合,因此其活動實際上加速了明朝政治的腐敗。
(四)、小結
從上述東林黨的歷史可以看出,東林黨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 東林黨是不是現代政黨,而是官僚集團中一些主張較為進步者的鬆散聯合體,雖然其活動在客觀上加劇了明末政治鬥爭,但其主張基本上是進步的,所謂東林黨導致了明朝的滅亡的觀點經不起推敲。
第二, 東林黨的核心人數並不多,他們之中大部分人被魏忠賢所害死。但由於明末政治鬥爭複雜激烈,有非常多的觀點相似或者師出同門的官僚都被姦邪派的閹黨官僚列入《東林點將錄》而遭到排擠打擊,而崇禎帝繼位後對閹黨的打擊面過廣,更加加劇了朝廷官僚之間的矛盾,導致官僚之間互相傾軋,大多數被列入《點將錄》的官僚在崇禎朝中被排擠打擊,並沒有受到重用。
第三, 東林黨的政治活動雖然有細微的積極意義,但是其活動加劇了明朝政壇的分裂,其積極意義不能高估。但是,不論哪種東林亡國論,例如認為東林黨取消了商業稅導致明朝滅亡的這類觀點,都是錯誤的,經不起推敲。
名詞解釋:
丁汝夔1:山東沾化人,明嘉靖時期兵部尚書,因北方俺答的軍隊入侵,調度乖張而被嘉靖處死。
頌璫2:頌就是讚頌,璫是太監,就是歌頌魏忠賢「蠲逋租,舉廢籍,撤中使,止內操」
3
簡單的意思是說:降低租稅、重新啟用被廢黜在家的一些正派官員,撤掉派往地方採買、搜刮民財的宦官,停止由宦官所組成的「內操」軍部隊。
推薦閱讀:
※中國歷史續資治通鑒●卷第八十九
※中國歷史上的千古仁君----宋仁宗趙禎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十二位農民起義女首領,其中一個直接稱帝
※(顛覆思維)想培養洞察力?別急,先從擺脫操縱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