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資本是不是越高越好?
作者:趙小虎 廣東樂於律師事務所聯合創始人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廣東樂於律師事務所微信公眾號:樂於律所(ID:leyulawyer),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專欄第4篇,全文共1717字,閱讀需5分鐘。
一個問題
美團發布的《2017中國餐飲報告》稱,2016年,餐飲業全年收入突破3.5萬億,2020年有望達到5萬億。你知道嗎?安徽合肥有一家餐飲公司,註冊資本認繳5萬億,相當於2018年全行業的總營收。我的天,簡直是世界級別餐館的范兒有沒有。我國新公司法沒有對註冊資本的上限規定,所以說註冊資本登記5萬億是合法的、可登記的。但是你有沒有想到,這5萬億背後的法律風險有多大嗎?比如認繳的5萬億,如完成實繳的話,首先要交25個億的印花稅。
一個概念
在分析註冊資本背後的法律風險前,我們先聊聊什麼是註冊資本。
註冊資本是全體股東認繳的出資總額,一定程度上說就是公司的身價。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個身價是自己對外標榜的身價,是虛的身價,不是客觀的身價。
為什麼是這樣子?因為,我國實行註冊資本認繳制,成立公司不需要實際繳納註冊資本,只需認繳一個數,承諾在未來某個時候繳足就可以了。所以,換句話說,只要認繳期限足夠長,成立一家註冊資本1塊錢的餐飲公司和註冊資本5萬億的餐飲公司的難度都是一樣的。所以說,註冊資本在實繳之前是虛的身價。
有的人可能會想,註冊資本填的越高越好哇,至少牛吹得大點有面子,好做業務。豈不知面子的背後是個大坑。蜘蛛俠他叔臨終遺言: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認繳註冊資本的大坑就是:註冊資本越大、償債的窟窿越大。
我們舉個例子說明這個窟窿是如何坑人的。
一個故事
小花和富貴合夥開火鍋店,為此註冊了一家餐飲公司,認繳註冊資本100萬,雙方各認繳50萬,約定10年內繳足。雖是小本經營,生意卻也非常紅火,連續兩年小有盈利。
誰知好景不長,火鍋店採購的一批食材里含有毒成分,導致顧客中毒身亡。緊接火鍋店也被監管部門責令停業整頓,死者家屬向火鍋店索賠200萬賠償金,火鍋店一下陷入困境。
小花和富貴盤算了一下,火鍋店轉讓費加上賬上的錢可以湊夠50萬餘款,這50萬賠償給家屬,剩下的公司賠不起,公司走破產程序。
一個分析
小花和富貴這樣操作能行的通嗎?當然不行。
剛才提到:註冊資本越大,償債的窟窿越大。我們來看看法律是怎麼規定的:
《公司法》第3條規定:……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破產法》第35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債務人的出資人尚未完全履行出資義務的,管理人應當要求該出資人繳納所認繳的出資,而不受出資期限的限制。
結合上面的法律規定,我們回過頭來分析下小花和富貴案例:
1、公司的錢是公司的錢、小花和富貴的錢是他們各自的錢,公司賣了有毒食物吃死了人,要公司以其全部的財產對死者家屬承擔責任,一般情況下死者家屬無權要求小花和富貴以個人的財產來承擔責任。
2、小花和富貴認繳100萬,這100萬就是其他們對公司承擔責任的邊界,如果不實繳,他們永遠欠公司100萬。
3、在公司資不抵債的情況下,需要走破產清算程序,這個時候就視為認繳期限屆滿了。小花和富貴此時就要兌現承諾,足額繳納這100萬出資。
4、公司要用出資100萬+餘款50萬,共計150萬來賠償死者家屬,剩餘50萬因為公司沒有其他財產了,所以法律上就不用賠了。
大家理解了吧,小花和富貴認繳的這100萬就是他們未來償債的窟窿大小。
一個總結
今天我們核心回答了一個問題:註冊資本並不是填的越高越好。
我國實行註冊資本認繳制,不要求股東出資一步到位,成立一家註冊資本50萬億的公司毫無難度。但我們切不可在法律賦予自由的空間里玩脫了。一定牢記在認繳出資的前提下,公司註冊資本越大,股東償債的窟窿越大。
一個行動
講到這裡,你的公司註冊資本多少錢呢?都實繳出資了嗎?如果沒有,請記得你未來的某個時候要填一個窟窿,而這個窟窿何時填,有時候不是由股東決定的,而是由公司債權人決定的。
如果你碰到有關公司、股權的其他問題,歡迎給我們留言,我們一起搞定,解決問題。
文章下方是本期精華的知識卡,如果你覺得有收穫,歡迎將本文分享到朋友圈,和更多的人一起成長。
▼往期精彩回顧▼
公司賺錢了,大股東不分紅,小股東怎麼辦?
股東死亡,繼承人對公司指手畫腳,其他股東怎麼辦?
我的股權由別人代持,公司不給我分紅怎麼辦?
http://weixin.qq.com/r/sDiSigHEMVxOrUXp922i (二維碼自動識別)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僅供學術交流,不構成法律意見或建議。如需提供法律服務,歡迎諮詢廣東樂於律師事務所或線下約見樂於律師。
蘆瑋娜- 廣東樂於律師事務所主任 | 到「在行」來約見我
推薦閱讀:
※如何在公司好好生存下去?
※公司為什麼要資源整合
※扎克伯格五小時挽回一千億!同樣的事,李彥宏卻只能虧損450億元!
※GDPR 已經來了,但幾乎沒有公司可以100%合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