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史話9:長江後浪推前浪——汽輪機登場

化工史話9:長江後浪推前浪——汽輪機登場

來自專欄 YEBOSS的化工知識大雜燴58 人贊了文章

上回書說道,瓦特改進了蒸氣機,將蒸汽提水機變成了可作為動力機的活塞蒸汽機,在此基礎上出現了蒸汽動力機車等蒸汽驅動設備,就此拉開了第一次產業革命的序幕。瓦特的蒸汽機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但是大家應該也發現了,現實生活中我們已經見不到瓦特蒸汽機了。究其原因就是由於技術的進步活塞蒸汽機已經被淘汰了。在瓦特的時代,蒸汽機主要用於蒸汽火車,蒸氣輪船,蒸汽汽車以及其他動力設備上。到了現在,火車基本上實現了電氣化,輪船的動力也以蒸汽輪機為主,至於汽車的動力則變為了內燃機。而這一切的根源歸根到底還是因為蒸汽機的效率非常低,最高不超過20%,現在的內燃機,汽輪機效率可以提升到30%-40%。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汽輪機也就是透平的歷史,汽輪機現在仍在使用,主要作為船用動力和發電機組使用。在化工生產中主要用於大量氣體或液體的壓縮,也作為大型制冷機組的動力使用。汽輪機在大石化中使用較多,在精細化學品生產中使用較少。

在蒸汽機不斷進行改進的時候,對於蒸汽的發生設備,也就是鍋爐的改進也從未停止。鍋爐改進的一個主導思想就是儘可能的提高鍋爐產生蒸汽的壓力。熱力學告訴我們,鍋爐出口蒸汽壓力越高,鍋爐的能量利用率越高(大家暫時記住這個結論,以後講到熱力學的時候我會再詳細的說)。在瓦特那個時代,鍋爐產生的蒸氣壓力只是略高於大氣壓,基本上和我們現在做飯的高壓鍋壓力相當。究其原因就在於當時的鍋爐用鋼質量不行,我們之前曾經說過大規模鍊鋼的時代在十七世紀中期,恰好就是瓦特的時代,由於鋼鐵工業剛開始發展,對於鍋爐用鋼的研究還不是很透徹。實際上到了今天鍋爐用鋼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鋼種,主要的要求就是在高溫下具有一定的強度,我們之前介紹的310S就是一種鍋爐用鋼。材料不過關導致鍋爐耐壓不足因此無法發生高壓蒸汽。直到是19世紀中期,就是鴉片戰爭前後,鍋爐鋼的技術才有所突破,鍋爐的蒸汽壓力提高到了1MPa左右,實際上這在現在也只能算低壓鍋爐,但是在當時卻是一個相當大的進步。到了現在,隨著壓力容器技術和燃燒技術的進步,用於火電的鍋爐其壓力已經可以做到22MPa以上,超過了水的臨界點,這就是我們說的超臨界發電機組。

鍋爐方面我國的技術現在已經處於世界頂尖水平,現有操作壓力25MPa以上的超超臨界發電機組技術。之所以這項技術可以領先全球,估計和我國能源結構以煤和火電為主有關,可見資源對科技樹影響也是很大的。

有了高壓蒸汽了,現在我們嘗試一下用高壓蒸汽驅動活塞式蒸汽機吧,我們來看看如果提高蒸汽壓力能帶來什麼好處。首先,我們來看一看蒸汽推開活塞做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進入氣缸的首先是高壓蒸汽,蒸汽體積膨脹推開活塞後,蒸汽壓力和溫度降低。熱力學告訴我們,進入氣缸的蒸汽溫度越高,做功以後的蒸汽溫度越低,膨脹做功過程的熱效率就越高。因此高壓蒸汽可以提高瓦特蒸汽機的效率。但不要忘了,蒸汽機做工還有一個活塞退回的過程,這個過程中蒸汽壓力越高,活塞的動作頻率也會加快。但是非常遺憾的是,活塞動作頻率加快了,反過來制約氣缸內蒸汽的冷卻過程,導致做功以後的蒸汽無法充分冷卻,這對於蒸汽機的效率提高是負效應,這樣一正一負導致再怎麼提高蒸汽壓力,瓦特蒸汽機的最大效率都在25%左右。

一種提高活塞蒸汽機效率的方法就是蒸汽的多級利用,在一套機組裡配置多個氣缸與活塞,進入第一個氣缸的是高壓蒸汽,蒸汽在推動氣缸後蒸汽壓力下降,然後進入第二級氣缸推動氣缸內的活塞運動,出口蒸汽經過膨脹後壓力進一步降低,進入第三級氣缸。這就是我們說的三膨脹式蒸汽機。理論上氣缸數量越多,蒸氣利用效率越高,如果氣缸無限多的話,熱效率可以接近40%左右。

三缸式蒸汽機,蒸汽從左到右依次通過氣缸,蒸汽壓力逐步降低,這樣就使得活塞蒸汽機可以利用高壓蒸汽同時提高了機器的效率。

另外活塞結構本身也制約了蒸汽機的發展。首先就是活塞做不大,活塞這種東西越大越難加工,如果活塞變大,氣缸直徑也要增大。在達到相同壓力等級的條件下,氣缸直徑越大,其厚度也越大,耗費的材料明顯變多。另外還有配合公差的問題,活塞結構要求活塞外徑與氣缸內徑有一定的配合公差等級。相同公差等級下,活塞越大,活塞氣缸之間的縫隙越大,密封越難以保證。這導致氣缸內部的壓力註定是不能太高的。

鑒於活塞結構的局限性,為了利用高壓蒸汽,我們就必須採用其他的動力系統。這時候,我們的老朋友,希羅球再次登場。上一章說過,這種轉動結構在幾千年來沒有得到應用,主要的原因就是蒸汽壓力不足。現在這個問題被克服了,那麼這種結構自然而然地登上了歷史舞台,最終發展成了我們所說的汽輪機。

這是飛機發動機的原理圖,汽輪機原理基本類似,就是利用蒸汽驅動轉子轉動,將蒸汽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汽輪機有幾大好處:首先,它可以利用高壓蒸汽,理論上可以證明,汽輪機熱效率相當於無限級氣缸。其次,汽輪機可以做的非常大,這適用於大量做功的場合,而且汽輪機是越大越經濟。所以今天我們看到大型動力設備都採用汽輪機,比如說輪船,火力電站等。而小型動力設備,比如說小汽車等還在使用活塞結構,只不過能量來源被內燃機取代。

有記載世界上第一台汽輪機的製造者是瑞典工程師拉瓦爾,此人在1883年製造了第一台單級衝動式汽輪機,其功率為3.6kW。幾乎同一時間,英國工程師帕森斯設計了第一台反動式汽輪機,帕森斯的汽輪機結構複雜,採用了多級葉輪,其功率達到了7.35kW(此時,太平天國已經滅亡20年了,起義者應該已經投胎,又長成了一條好漢)。

拉瓦爾的汽輪機與圖中的類似,高壓蒸汽經過噴嘴膨脹後高速衝出,進一步衝擊葉輪帶動葉輪旋轉,這種蒸汽機為衝動式蒸汽機,蒸汽膨脹完全在噴嘴中進行。帕森斯的汽輪機為反衝式蒸汽機,蒸汽的膨脹在葉輪間進行,利用了一部分蒸汽膨脹的力量推動葉輪。

當時的汽輪機結構還是非常簡單的,隨著加工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漸漸製造出了更大,更複雜的汽輪機,到了1905年,汽輪機功率已經可以達到10000kW了。而此時另一個問題出現了,那就是高溫材料的性能問題。我們來看看汽輪機的結構,可以概括為一個軸上套著奇形怪狀的葉片。而且一般來說,葉片結構越奇葩,汽輪機效率越高,但同時葉輪的局部應力就越高。汽輪機的轉動速度一般在幾千轉每分鐘,而且還是在高溫條件下工作,這對材料的高溫強度要求很高。這時候現有材料的強度就不夠了。

現代的汽輪機結構更加複雜,一般一個傳動單元由定子與轉子組成,定子一般起導流和使氣體膨脹的作用,經過定子的蒸汽體積膨脹並以特定角度衝擊轉子,帶動轉子運動。

在後來的日子裡汽輪機的發展出現了明顯的跳躍性。由於材料的限制,每隔一段時間汽輪機的發展就會遭遇瓶頸,然後等待材料技術的進步。材料技術一進步就汽輪機就能跳躍性地發展一下,單機功率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然後又遇到新的瓶頸。二十年代的汽輪機功率為60000kW,到了三十年代,汽輪機功率已經可以達到200000kW了,五十年代以後又陸續出現了500000kW的汽輪機組,到了今天我國使用的汽輪機組已經到了1000000kW級別。短短100年間,汽輪機的功率竟然提高了20萬倍。而活塞發動機,直到今天其最大功率也就是3000kW左右,如此懸殊的差距導致蒸汽機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

這是現代火電站中使用的汽輪機,可以看到已經採用了多級葉輪,而葉輪的葉片也有特殊的結構,整體結構非常複雜。

關於汽輪機的介紹就到這裡,看了這篇文章後,你可能還有不少疑惑:在文章中我們多次提到了蒸汽機的效率問題,同時我們還引用了很多結論,比如高壓鍋爐效率高於低壓鍋爐,活塞蒸汽機的效率取決於蒸汽進入活塞與離開活塞時的溫度差。從下一講開始,我將介紹這些結論的理論依據,也就是熱力學的發展歷史。


推薦閱讀:

【對沖與包容】去宗教極端化工作思考
清洗五金不失光澤就用金屬清洗消泡劑
當迅升塑料儲罐PE水箱已經成為街頭巷聞
中石化煉化工程上市首日走低 IPO回暖遭質疑
簡單的幾點,就可以分辨「化工紫砂壺」

TAG:化工 | 機械 | 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