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射殺傷人千餘的白虎!秦軍之中的巴人戰士武器甲胄鑒賞

曾射殺傷人千餘的白虎!秦軍之中的巴人戰士武器甲胄鑒賞

來自專欄冷兵器研究所94 人贊了文章

在古代,生長在川東的巴人因驍勇善戰聞名,而且一直都響應中央政權的號召參與戰爭:武王伐紂時, 征巴人為先鋒,在戰場上前歌后舞;及秦惠王並巴中,以巴氏以蠻夷君長,世尚秦女,其民爵比不更,有罪得以爵除,隨後巴人勁卒隨秦軍順江而下伐楚;至高祖為漢王,發夷人還伐三秦,消滅章邯;漢時赤甲軍常取其民,蜀丞相亮亦發其勁卒三千人為連弩士。

▲巴人雕像

而巴人中最為驍勇的賨人,又稱板楯蠻,也就是現在土家族的祖先。漢中上計程包曾說:「板楯七姓,射殺白虎,立功先世,復為義人。其人勇猛,善於兵戰。昔永初中,羌入漢川,郡縣破壞,得板楯救之,羌死敗殆盡,故號為神兵。」射殺白虎一事,記載於《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中:「秦昭襄王時,有一白虎,常從群虎數游秦、蜀、巴、漢之境,傷害千餘人。昭王乃重募國中有能殺虎者,賞邑萬家,金百鎰。時,有巴郡閬中夷人,能作白竹之弩,乃登樓射殺白虎。昭王嘉之,而以其夷人,不欲加封,乃刻石盟要,復夷人頃田不租,十妻不算,傷人者論,殺人者得以倓錢贖死。盟曰:秦犯夷,輸黃龍一雙;夷犯秦,輸清酒一鍾。」

▲賨人射殺白虎

那麼當時的巴人,戰鬥力強大,只是靠著天性勇猛善戰么?考古發現會給我們帶來答案。屬於巴蜀文化特有的武器有短骹矛,荷包型鉞,三角戈,柳葉劍與鈹,多帶有特殊的圖像符號。這些武器在巴蜀地區,算得上最為精良犀利。

▲帶有虎紋的巴人短骹矛

▲巴人的荷包型鉞

▲巴人柳葉劍上的圖像與符號

更令人稱讚的是巴人墓葬里出土的尖頂銅胄與銅札甲,極富地區特色。銅胄頂圓錐形, 中空,銅質壁薄。周邊有對稱的長方形孔多組。2002年中國國家博物館徵集獲得的巴人銅札甲,已經做出初步復原。

▲巴人的尖頂銅胄

▲巴人銅甲的排列方式

▲巴人銅甲的復原造型

而發現的銅鼎足上銘刻的武士像,更有助於還原當時英勇的巴人高級武士形象。

▲銅鼎足上的武士形象

同樣的,在這些巴人貴族墓葬里,不僅發現了編鐘銅壺一類的中原文化禮器樂器及生活用品,還發現了一批秦的青銅兵器,其中包括弩機,戟,玉具劍,年代上限約在秦昭王時期。玉具劍2套。形制較為接近,均由青銅劍身和玉劍首、後、珥、璏、珌等劍飾組成。劍身長莖,脊呈直線,從斜而寬,前鍔收狹而鋒銳。 玉飾件多為青玉質,均有褐色瑕疵及浸蝕痕迹,外立面均經拋光處理,其餘面仍保留加工痕迹。

▲巴人墓葬出土的玉具劍

銅戟,戟刺的矛與戈均與戰國晚期秦國使用的一致,全長約2.5米。屬於戟的部件的四穿長鬍內刃戈,內上一面刻有銘文,筆劃纖細且淺。銘文如下:武,廿六年蜀月武造,東工師宦,垂業,工□。此戈文字與秦統一六國前後的字體極相似,銘文與秦昭王四年相邦冉戈篆法體例一致,當為秦昭王二十六年之戈。

▲銅戟

▲帶銘文的戟

木弩腐朽,僅存銅質弩機和闌兩部分。 弩機由懸刀、望山和鉤心(牛)三部分組成,用兩個鍵組合成整體,望山上無刻度。望山長5.6 、懸刀長 9.6 厘米。闌是保護弩臂尾端的部件,中空長方形腔,尾端呈多面形,下方有一長方形榫口和一道凹槽,用於插榫固定和持握 ,有一件有錯金銀紋飾。

▲出土的弩機

第一號墓出土了大批銅器,除兵器、酒器外,還有十四個編鐘。從出土的編鐘來看,墓主人都 屬於諸侯之類的上層統治人物,這 樣看來小田溪第一號墓的主人也應屬於上層統治人物。錯銀銅壺、刻有銘文的戈等,這也是四川地區戰國墓中少見的,也非一般墓主所能有的隨葬品,推測很可能也屬上層統治人物的墓葬。《華陽國志·巴志》載:「巴時雖都江州(今重慶),或治墊江(今合川),或治平都(今豐都),後治閬中(今閬中),其先王陵墓多在枳(今涪陵)」。而依據對墓葬時代的判斷,小田溪墓群至少有六座墓葬的時代應該在秦代前後 ,當時巴國已亡、巴族尚存,涪陵是巴人統治者較早的政治中心,因此 M1、 M2、M12 等幾座大型墓葬的墓主應為當時巴族的上層統治人物,否則不可能殉葬這樣多的精美銅器。 M12 出土的多組璜玉組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是中原地區國君與高級貴族的等級標誌之一。 因此,M12的墓主應該是巴國王族後裔,巴族的統治者之一。

▲涪陵小田溪出土編鐘

在這些墓葬中,有相當數量的器物明顯是來自中原地區,例如編鐘以及玉組佩、玉璧等禮器,壺、豆等各式青銅生活用具,蓋弓帽、杠箍等車馬器和兵器類的玉具劍、戟、弩。 其中玉具劍、玉組佩等成套禮器是僅見於該墓,這對於判斷墓主身份和墓葬時代具有重要意義。

▲涪陵小田溪出土戰國鳥獸銅尊

雖然由於木質不易保存,墓葬中沒有發現他們得名的板楯,但其他巴人武器的長度都是適合單手使用的,方便他們一手持盾一手持劍矛。但從考古中發現,典型的巴文化青銅兵器數量逐漸變少,代之以中原地區的戟、弩、劍。《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錄蘄年宮之變時有「戎翟君公」一詞與官騎、衛卒、舍人等並列,他們用實力和忠誠換來了尊重和優待。「司馬錯率巴蜀眾十萬,大舶船萬艘,米六百萬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為黔中郡。」這其中就有相當一批巴人勁卒參與到戰爭之中。他們拿上了秦國製造的兵器之後,如虎添翼,橫掃荊楚,此後也為統一戰爭付出了自己的力量。

參考資料:

四川省博物館等 《四川涪陵地區小田溪戰國土坑墓清理簡報》,《文物》 1974 年第 5 期;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等 《四川涪陵小田溪四座戰國墓》,《考古》 1985 年第 1 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涪陵市小田溪 9號墓發掘簡報》,《四川考古報告集》, 文物出版社, 1998 年;

重慶市文物考古所等《涪陵小田溪墓群發掘簡報》,《重慶庫區考古報告集》(2002 卷·下),科學出版社, 2010 年;

董小陳等《重慶涪陵小田溪墓群M12發掘簡報》,《文物》2016年09期;

白榮金,《甲胄復原/中國傳統工藝全集》,大象出版社, 2008年9月。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王牟仁,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推薦閱讀:

1954年中國歷史事件紀實 視頻 全集【1--3集】
比利時是如何成就英格蘭的?地球知識局
歷史上唯一擁有數萬嬪妃的皇帝 每天寵幸一位需要三十年之久
唐努烏梁海歷史大揭秘

TAG:人文 | 歷史 | 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