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別 最充分地活過
4 人贊了文章
——讀《最好的告別》有感
周末抽空看完了美國著名醫生、作家阿圖·葛文德的著作《最好的告別:關於衰老與死亡,你必須知道的常識》。這本書買回來已經好幾年了,一直沒時間或沒心情看,如今終於翻開,立刻被書里的故事吸引了。
全書主要圍繞高齡老人患病醫療、移住養老院及臨終關懷等主題展開。雖然講述的都是遠隔重洋的美國老人的故事,但人面對衰老死亡時的情感在全世界都是相通的,我在閱讀時亦深深感受到了自己對衰老死亡的內心恐懼和無可奈何。但這是自然規律,每個人都逃避不了,等人上了年紀,自然就會慢慢剝奪身體各項機能,甚至讓人患上各種可怕的老年疾病。此時逐漸衰朽的老者要麼靠家人照顧,要麼把患病老人送去醫院治療,還有就是送老人去養老院。儘管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人據說已經超過1億,養老需求非常迫切,但我國文化傳統似乎並不主張送老人去養老院等類似機構,而是大多選擇在家養老,靠子女照顧等。
據本書介紹,美國的老人大多也是這樣想的,他們也渴望在家中養老,並且不太依賴子女,一直到死都希望保持獨立生活的能力,但這是不可能的。隨著老人的身體機能不斷衰退,獨立生活顯然太過危險,他們迫切需要他人照顧,兒女及社區等就必須把他們送去養老院、輔助生活機構等。本書花了相當大的篇幅探討了何種養老院模式更加適合高齡老人的需求,答案是既能保持老人過去生活習慣,又能加強老人社會交往及提供及時醫療服務的養老機構,才是美國老人所嚮往的。
其實這也是理所當然。很多高齡老人往往獨立生活多年,突然因為摔了一跤或別的慢性、急性疾病而入院,進而迅速喪失獨立生活能力。他們可能在一夜之間就會失去原有生活方式、失去獨立生活的尊嚴和隱私,等病情穩定後就會被轉入管理機械嚴苛猶如監獄般的養老院。正如香港影片《桃姐》中演繹的那樣,可能全世界大多數養老院管理都比較機械呆板,他們是以維護老人的安全為最大職責(這也是老人的兒女們最關心的問題),而通常不大會關心老人的內心世界及其渴望保持原有生活質量及生活方式的良好願望。
而本書中所展示的美國諸多養老機構,卻在這方面展開了有益探索和嘗試。他們讓老人住在獨立單間,同時共享較大的共用客廳及廚房等公共空間,讓老人們在享有像過去在家一樣生活自由及隱私的同時,亦能加強老人間的相互人際交往和方便醫護人員提供緊急醫療救助服務;同時還為老人們的日常生活引入了貓狗、小鳥、綠植等,並鼓勵有能力的老人照顧它們,以提升老人的生活責任感;並且安排小朋友們看望老人並與老人開展互動遊戲,諸多舉措強有力地證明了老人不光需要安全地活著,更加需要有責任感、有尊嚴和有愛地活到老。
另外,本書還探討了過度醫療的話題。由於美國醫療保險制度及人們不願意直面親人死亡這個沉重話題,相當多的高齡老人或危重病人最終都是在醫院病床上、身上插滿各種醫療器械,在「奢侈地遭罪」中去世的。而作者深刻指出,現代醫學是無法從根本上醫治衰老死亡的,面對諸多無法醫治的高齡疾病或其他頑疾,他建議人們是否可以考慮臨終關懷,讓家人和已無法醫治的病人一起在家度過最後的寧靜溫馨時光,「不過度追求活得長,有時反而能活得長」,如此不管對於即將離世的病人還是家人來說,面對這最後的珍貴時光,來完成最好的告別,都會彼此獲得內心的安寧。
正如本書作者所洞察的死亡洞見,我們每個人到死都渴望保持自我個性、價值觀及生活方式的獨立性,並在此基礎上牢牢掌握書寫自我人生故事的主動權,為自己的人生畫上可能並不完美但追究是自己親自畫上的句號。同時我們每個人都是歷史長河的一滴水,我們作為個體雖然會湮滅,但人們共有的文化泉源及歷史遺產會存留、會薪火相傳。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曾說過,「死不是作為生的對立面而存在,相反,死亡每時每刻都是生的一部分。」人生在世,每個人都逃避不了衰老死亡的最終命運,或者更準確地說,從出生那一刻開始,我們就在逐漸經歷衰老和死亡,這就是殘酷的自然規律。當衰老以無法察覺的速度逐漸佔據我們的生活、摧毀我們及親人的身體、甚至剝奪我們和親人的生命時,往往也會連帶摧毀我們多年來苦心經營的事業、引以為傲的人生價值觀和對生活懷抱的各種美好希冀,一切都將化為烏有,一切終將湮滅,此時我們往往很難保持淡定。
日本著名心理學家森田正馬曾經說過,「人類所面臨的最根本的恐怖就是『死亡恐怖』。從表面來看即為『求生』慾望,不想死,想活,這對誰來說都是共同的、本能的慾望……」亦如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所言,「人對死亡的恐懼是非理性的,而這種非理性卻是不可克服的。」也就是說,人也許在心裡明明告訴自己要坦然面對死亡,但任何人面對人生終局時估計都會非常害怕而惶恐吧。人的怕死和人的求生慾望、生活慾望也許就像硬幣,是一體兩面、相輔相成的。既然不想死,那當然希望活著;不但要活著,還要活得舒心自在、充實美好、充滿意義才好。
德國詩人海涅有雲,「生活是痛苦的白天,死亡是涼爽的夜晚。」美國存在主義心理學家歐文·亞龍亦指出,「只有充分地活過,人才能坦然面對死亡。」其實,即使再充分地活過,估計人也無法坦然面對自己的死亡,最多只能做到坦然面對別人的死亡。而面對別人的死亡時(即使是至親),我們往往還會產生一種永生錯覺,覺得死亡那是別人的事,怎麼可能輪到自己,即便輪到那也是八輩子以後的事吧!?
不管怎麼說,趁現在活著,那就好好活著,珍惜時光,充分活好每一天,珍惜家人朋友及身邊人們的關愛,同時不吝去關愛和幫助他人;在不影響他人的前提下,享受各種生活樂趣、承擔大小人生責任;盡情享受從痛苦的、各種欲求滿足或不滿的白天走向涼爽的、無牽無掛的夜晚的這個過程吧。除此之外,還能怎樣過一生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