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星 or 公敵? 一篇文章詳解人工智慧的今天和明天
來自專欄業界良新17 人贊了文章
本文4750字,閱讀預計花您10分鐘。
從戰勝圍棋冠軍李世石的機器人阿爾法狗(AlphaGo),到會打乒乓球的庫卡(KUKA)機器人,到能夠遠程控制做手術的「達芬奇」機器人,再加上越來越智能的語音助手,讓人感覺人工智慧已經無所不在、無所不能了。而霍金、比爾蓋茨和美國現實世界裡的「鋼鐵俠」Elon Musk則一直在提醒人們「警惕人工智慧」,這不禁讓大家在驚嘆的同時,也不禁擔憂:人工智慧到底會如何發展?會發展達到人類智能級別的「強人工智慧」甚至達到遠超人類智能水平的「超人工智慧」么,甚至機器人會發展成為像科幻電影《黑客帝國》中那樣奴役、驅使人類的新「上帝」嗎?
先賣個關子。
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來看下當前人工智慧發展的進展。語音助手——人工智障 or 人工智慧?
語音技術是人工智慧取得快速的突破的領域之一,語音識別的錯誤率已經從2012年的近三分之一下降到如今的約3%左右了,這項技術的突破讓機器終於能夠「聽懂」並能夠在某種意義上「理解」人的想法和意圖。
大多數人對於語音技術的印象是,語音識別輸入法或者微信中的語音轉文字等,但其實這只是語音識別技術(ASR)。
語音技術還包括很多方向,比如聲紋識別、語音合成、音色轉換、語音增強等等。
而未來應用前景最廣闊的,無疑是語音助手了。
語音助手就是通過人機對話,來實現用戶的命令。
具體實現是:先通過語音識別將語音轉化成文字,再通過自然語言識別(NLP)來處理、理解文字內容,通過後台來響應處理該請求,並通過語音合成來完成反饋,這就完成了人機對話的全過程。
語音助手的終極目標是能夠成為你真正的個人助手,完成一定複雜程度的操作和幫你獲取一定的資訊等。但是,現實很骨感,當前大多數語音助手都是「人工智障」。用戶經過簡單幾輪對話後,語音助手就開始聽不懂,開始說「倫家聽不懂啦,能不能換一句」,說一次可以說當你是賣萌,用戶還會覺得有趣,說十次就當是傻了,最終只能淪為被調戲的對象。
不過,就在最近,事情發生了轉機,就在前幾天的2018 Google I/O 大會上,Google Assistant 的更新備受關注。這一次的 GoogleAssistant 助手不僅增加了更真實的人聲配音,變得更自然,而且一些新功能甚至有些「成精」了。
發布會上,用戶對Google Assistant說:我想剪頭髮。Google Assistant接受指令後直接電話預約。
當理髮店告知需要查查檔期,請稍等時,Google Assistant的一句嗯哼(Mm-hmm)讓台下的觀眾驚艷,其真實自然和隨機應變的反應,讓不少人感嘆「真的是成精了」。
從PC互聯網到以智能手機為主的移動互聯網後,下一時代的爆點是什麼?
很多人說是智能硬體,受制於屏幕的限制,語音助手就很關鍵了。在看到了語音助手廣闊的應用前景後,各家公司紛紛推出各種語音助手,比如微軟的Cortana,蘋果的Siri,亞馬遜的Alexa,Google的Google Now等,雖然未必都盡如人意,但是也都在快速發展,未來可期。
語音助手最容易落地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在可穿戴設備和可移動設備上(比如AppleWatch和智能音箱),還有一種是作為通用的應用程序入口(比如Google Assistant)。
假以時日,未來語音技術能做什麼?想像一下,當你回到家說一句「芝麻開門,我是王俊凱」,門就打開了;當你在家中說「好熱啊」,空調就打開了,你說好悶啊,窗戶就打開了。你說「有點無聊,想看會電視」,電視就打開了,調到你最喜歡的頻道播放你最喜歡的電視節目。助手還可以按照設定好的作息時間來提醒你該準備睡覺了並調暗燈光,當你出門時,會提醒你今天天氣預報有雨,記得帶傘,天氣降溫多穿點衣服等,這才是真正的智能家居。
不過這也不是太遙遠的事情,臉書(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的豪宅就擁有了一個智能管家Jarvis,名字來源於漫威超級英雄鋼鐵俠的智能管家Jarvis。 Jarvis會對來客進行識別,為其開門並提醒主人訪客已到達。Jarvis可以控制家中的電燈開關、烤吐司片、並可以根據個人口味播放音樂、提醒女兒 Max 不要忘了上漢語課。
不過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相信這些明星豪宅的智能家居也能很快惠及每個人,讓大家都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
計算機視覺——讓機器看懂這個世界
除了語音技術外,另一個受惠於人工智慧技術而獲得重大突破的領域就是計算機視覺(ComputerVision)了。
計算機視覺,其目的就是用機器的眼(攝像頭)來代替人眼,去適應、理解外界環境。
提起計算機視覺,大多數最先想到的肯定就是人臉識別了,的確隨著人臉識別在支付領域(比如支付寶的人臉識別支付和iPhone的Face ID)有不少應用,其在金融、安防領域(如身份鑒定、工作考勤、訪客管理和公共場所安檢等)也有廣闊的應用空間。
簡單概括說來,計算機視覺主要解決的是物體識別、方位確認和運動判斷等。
比如物體識別,典型的代表就是在淘寶上可以通過圖片搜索同款商品,非常簡單便捷。
此外,在醫療領域,計算機視覺也有很多應用,目前最成熟的莫過於醫學影像分析領域了,簡單而言,就是分析醫療影像,幫助醫生定位病症分析病情,輔助做出診斷。目前醫療數據中有超過90%來自醫療影像,這些數據大多要進行人工分析,如果能夠運用演算法自動分析影像,再將影像與其它病例記錄進行對比,就能極大降低醫學誤診,幫助做出診斷。
此外,計算機視覺還可以對視頻識別、行為識別等視頻對象提取與分析,可用於視頻監控、疑犯追蹤、人流分析、防暴預警等場景,未來在監控攝像頭下,讓犯罪無處可匿。
VR(虛擬現實)也用到了計算機視覺技術,通過對人的形象的掃描,把玩家的頭像加到遊戲人物的頭像上,讓玩家作為主角,體會遊戲或者動漫中的情節,完全具有代入感。
除此之外,AR(增強現實)也具有非常大的發展前景,與VR不同,AR不需要購買專用設備(如VR眼睛),依靠智能手機自帶的攝像頭,只要安裝AR軟體,即可以在攝像頭拍攝的畫面基礎上,結合虛擬畫面進行展示和互動。
該項技術將在教育領域和營銷領域取得廣泛應用。
另外,Google I/O 2018上也展示了AR的新用途——定位導航,通過視覺進行定位,相信不少人有在高樓林立的CBD迷失的經歷,打開手機攝像頭即可成功定位,除了顯示你關心的商鋪信息外,還可以導航到你要去的地方,非常方便。
除了生活上的應用外,人工智慧在城市管理上也有很大的應用。
比如很多城市都在打造智慧城市,其中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集中監控空中攝影測量和交通信號來進行智慧決策,優化城市的通行效率。無人駕駛——徹底顛覆人類的出行方式
關於人工智慧在具體行業里的應用,討論的最多的應該是無人駕駛了。
所謂無人駕駛,其實就是利用車載的各類感測器,如激光雷達、攝像頭、陀螺儀等,來實時感知周圍的環境(道路、行人、車輛等),並通過實時預測、路徑規劃、決策,來完全控制車輛在道路上行駛,以代替人類駕駛員的作用。
雖然無人駕駛聽起來很複雜,但是並不是那麼遙不可及。2018年,全球無人駕駛的領頭羊Waymo(原Google X實驗室)已經在美國鳳凰城推出無人計程車服務,用戶通過Waymo的App,就能叫到一輛真正的無人駕駛汽車。
雖然距離全面商用還有點距離,不過我相信那一天將在幾年內來臨。
關於未來無人駕駛的場景,可以想像一下,你下樓了,提前通過APP預約的車已經在樓下等你了,車上沒有駕駛員,你上車後,車輛已經規劃好的路線了,並且為你避開了因交通事故發生擁堵的路段以及因修路而封閉的路段。車中有舒服的沙發,你可以休息或者通過車載大屏娛樂或者購物,目的地到達後,你直接下車,車輛自己駛走。
等到那一天,很多事情都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因為其除了能夠改變人類的駕駛模式外,還能夠徹底顛覆整個人類的交通出行模式甚至城市規劃和房價都會受到很大影響。
不信?
沒關係,我來分析給你聽。
首先,等到實現無人駕駛那一天,交通事故數量大大減少,甚至能夠實現「零傷亡」,除此外,也將不再需要專職司機(計程車、卡車等),這些人如何安置,是個不小的問題。
其次,等到無人駕駛時候,將會不需要紅綠燈,因為屆時已經可以車與車,車與通訊台之間可以實現無線通訊,不再需要藉助於交通信號燈來判斷路口是否需要通行,直接車與車將直接通訊,來判斷誰將在優先通行。
再次,因為無人駕駛取代了司機,所以共享出行的成本將大大降低,城市居住人口將傾向於不再購買私人汽車,而是選擇共享出行。因為用戶除了不需要開車外,還不需要繳納停車費和保險等費用,只需要按需付費即可,屆時,停車場也將不復存在,佔用大量土地的停車場將修建成中央公園,城市環境將變得更加宜人。
最後,因為點到點的交通變得更簡單了,而且通行途中也更加舒適了,屆時人們可以選擇住在離市區較遠的地方,原本處於市區中心地帶的房價也將不再高企。
你看,一項無人駕駛的技術,竟然對人和城市產生這麼大的影響! 真是不可思議。
人工智慧的局限性
下面我們回到一開始提到的人工智慧威脅論,其實霍金等名人們擔心的是「強人工智慧」的出現,媒體在宣傳時斷章取義的曲解、歪曲了其原意。
而看究竟會不會出現強人工智慧,去諮詢行業內的專家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業界專家普遍認為,在當前的理論條件下,即使有足夠的數據和算力下,人工智慧可能在某個狹義領域內或者某項技能上超過人類,但是其不可能具備接近人類的思考、推理能力以及跨領域想像力。換句話說,除非人工智慧的理論體系發生巨大突破,否則不肯能出現「通用人工智慧」,更不可能出現「強人工智慧」和「超人工智慧」。
引用曾任職Google、騰訊的人工智慧專家,《數學之美》和《浪潮之巔》的作者——吳軍的一句話,來解釋人工智慧威脅論,再恰當不過了。
人工智慧是存在邊界的,可以這樣理解:
1. 世界上有很多問題,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數學問題;
2. 在數學問題中,只有一小部分是有解的;
3. 在有解的問題中,只有一部分是理想狀態的圖靈機可以解決的;
4. 在後一類的問題中,又只有一部分是今天實際的計算機可以解決的;
5. 而人工智慧可以解決的問題,又只是計算機可以解決問題的一部分。
人工智慧時代,如何選擇工作崗位?
雖然擔心「人工智慧威脅人類文明」有點杞人憂天了,但是人工智慧將會威脅大量工作崗位確是實實在在眼前即將發生的問題,會對就業環境產生很大的影響。
工業化和自動化的發展,讓機器能夠代替重複、枯燥的體力勞動,如流水線工人,而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發展,機器將會代替掉大量單一工作技能的工作崗位,比如專職的計程車司機、超市收銀員、股票交易員等。
不過歷史上曾出現過多次技術革命,每次技術革命也淘汰掉部分工作崗位,但是隨著新的技術的出現,也會湧現出大量新工作崗位,以前那些趕馬車的馬車夫不再需要了,取而代之的是汽車司機崗位。
不過考慮到人工智慧的巨大的局限性,其實未來工作的性質肯定會很大程度上是以「人機協作」的形式存在的,人只需要去做哪些機器不能做或者做不好的部分或者崗位就好了。
比如說,因為機器不能理解人類複雜的情緒,所以機器人無法取代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崗位,如聆聽、安撫客戶情緒的客服專員。雖然機器能夠在某些醫學領域做的比人還好,但是對於病人的情緒安撫卻無能為力,所以醫生還是需要的。
機器需要能夠操作者和開發者,這也是目前所湧現的最大的人工智慧領域的人才缺口,所以各大院校分別開設人工智慧專業,各個城市也分別建立人工智慧創業園區等。
機器沒有想像力和創意,所以大部分的創意工作還是由人來完成,比如廣告策劃、設計師、作家等。雖然現在也有部分報道說有人工智慧寫詩或者作曲的新聞報道,但是仔細一看就知道,其實只是對已有作品進行拙劣的模仿,人工智慧寫出來的詩韻腳都極好,但是內容卻極為空洞,沒有靈魂,連打油詩都比不上。真正需要創意的工作還是需要人來完成。
機器只能夠完成某個領域內的工作,所以跨領域的人才也將是機器無法替代的。在未來,跨界、多棲人才、斜杠青年將成為更普遍的現象。
根據吳軍老師《智能時代》里講的,根據歷史上過去幾次技術革命的教訓來看,每次經歷重大技術革命,首先受益的是和那些產業相關的人、善於利用新技術的人。而這些人大概只佔2%左右,而其他人,要麼工作崗位受到威脅,面臨淘汰風險,要麼基本上維持原樣,享受不到技術變革的紅利。
你是想做那引領時代的2%?還是做那被淘汰的那部分?還是眼睜睜的看著變革,與之失之交臂。
選擇權就在你手裡。
人工智慧時代的序幕即將拉開,你,做好準備了嗎?
我是許良,專註於前沿科技的思考,歡迎關注留言。
相關閱讀:
面對危機和風口,汽車從業者如何轉型
一篇文章教你從零基礎成為深度學習高手
轉型?追風口?無人車演算法工程師了解一下
作為汽車從業者,我轉型的心路歷程之自動駕駛篇
作為汽車工程師,我為什麼要去菜鳥做無人駕駛?
人工智慧時代,汽車行業會有一半的人失業嗎?
推薦閱讀:
※藍圖藤生涯規劃課程形式
※年間三十
※年薪100W,我來談談如何用思維做好職業規劃
※一事無成的原因,你知道嗎
※58集團公布新組織架構,任命庄建東、何明科為集團聯席總裁 | 美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