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計算機系統(二十):數組分配和訪問
6 人贊了文章
目錄
1、數組的基本原則
2、指針運算
3、數組的嵌套
4、定長數組和變長數組
上一篇博客我們講解了彙編語言中過程(函數)的調用實現。理解數據如何在調用者和被調用者之間傳遞,以及在被調用者當中局部變數內存的分配以及釋放是最重要的。那麼這篇博客我們將講解數組的分配和訪問。
正文:
1、數組的基本原則
我們知道數組是某種基本數據類型數據的集合,對於數據類型 T 和整型常數 N,數組的聲明如下:
T A[N]
上面的 A 稱為數組名稱。它有兩個效果:
①、它在存儲器中分配一個 L*N 位元組的連續區域,這裡 L 是數據類型 T 的大小(單位為位元組)
②、A 作為指向數組開頭的指針,如果分配的連續區域的起始地址為 xa,那麼這個指針的值就是xa
即當我們用 A[i] 去讀取數組元素的時候,其實我們訪問的是 xa+i*sizeof(T)。sizeof(T)是獲得數據類型T的佔用內存大小,以位元組為單位,比如如果T為int,那麼sizeof(int)就是4。因為數組的下標是從0開始的,當 i等於0時,我們訪問的地址就是 xa
比如對於如下數組聲明:
char A[12];char *B[8];double C[6];double *D[5];
我們可以得到如下信息:注意由於B和D都是聲明的數組,在IA32中,指針變數佔用4個位元組的內存空間。
在比如如下代碼: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int a[10]; int i ; for(i = 0 ; i < 10 ; i++){ printf("%d
",&a[i]); } printf("數組大小為:%d
",sizeof(a)); return 0;}
列印結果為:
從上面的我們也可以看出來,起始地址為 6356736,即a[0]的地址,往後面訪問依次增加4個位元組。
在IA32中,存儲器引用指令可以用來簡化數組訪問。比如對於上面的 int a[10],我們想訪問 a[i],這時候 a 的地址存放在寄存器 %edx 中,而 i 存放在寄存器 %ecx 中。然後指令計算如下:
movl (%edx,%ecx,4), %eax
這會執行地址計算 xa+4i,讀取這個存儲器位置的值,並把結果存放在寄存器%eax中。
2、指針運算
C語言允許對指針進行運算,而計算出來的值會根據該指針引用的數據類型的大小進行伸縮。
也就是說,如果 P 是一個執行類型 T 的數據的指針,P 的值為 xp,那麼表達式P+i 的值為 xp+L*i,這裡 L 是數據類型T的大小。
假設整型數組 E 的起始地址和整數索引 i 分別存放在寄存器 %edx 和 %ecx 中,下面是每個表達式的彙編代碼實現,結果存放在 %eax 中。
上面例子中,leal 指令用來產生地址,而 movl 用來引用存儲器(除了第一種和最後一種情況,前者是複製一個地址,後者是複製索引);最後一個例子說明可以計算同一個數據類型結構中的兩個指針之差,結果值是除以數據類型大小後的值。
3、數組的嵌套
也就是數組的數組,比如二維數組 int A[5][3]。這個時候上面所講的數組的分配和引用也是成立的。
對於數組 int A[5][3],如下表示:
我們可以將 A 看成是一個有 5 個元素的數組,而每個元素都是 3 個 int 類型的數組。
4、定長數組和變長數組
要理解定長和變長數組,我們必須搞清楚一個概念,就是說這個「定」和「變」是針對什麼來說的。在這裡我們說,這兩個字是針對編譯器來說的,也就是說,如果在編譯時數組的長度確定,我們就稱為定長數組,反之則稱為變長數組。
比如int A[10],就是一個定長數組,它的長度為10,它的長度在編譯時已經確定了,因為長度是一個常量。之前的C編譯器不允許在聲明數組時,將長度定義為一個變數,而只能是常量,不過當前的C/C++編譯器已經開始支持動態數組,但是C++的編譯器依然不支持方法參數。另外,C語言還提供了類似malloc和calloc這樣的函數動態的分配內存空間,我們可以將返回結果強轉為想要的數組類型。
對於如下程序:
int main(){ int a[5]; int i,sum; for(i = 0 ; i < 5; i++){ a[i] = i * 3; } for(i = 0 ; i < 5; i++){ sum += a[i]; } return sum;}
我們加上 -O0 -S 變成彙編代碼:
main: pushl %ebp movl %esp, %ebp//到此準備好棧幀 subl $32, %esp//分配32個位元組的空間 leal -20(%ebp), %edx//將幀指針減去20賦給%edx寄存器 movl $0, %eax//將%eax設置為0,這裡的%eax寄存器是重點.L2: movl %eax, (%edx)//將0放入幀指針減去20的位置? addl $3, %eax//第一次循環時,%eax為3,對於i來說,%eax=(i+1)*3。 addl $4, %edx//將%edx加上4,第一次循環%edx指向幀指針-16的位置 cmpl $15, %eax//比較%eax和15? jne .L2//如果不相等的話就回到L2 movl -20(%ebp), %eax//下面這五句指令已經出賣了leal指令,很明顯從-20到-4,就是數組五個元素存放的地方。下面的就不解釋了,直接依次相加然後返回結果。 addl -16(%ebp), %eax addl -12(%ebp), %eax addl -8(%ebp), %eax addl -4(%ebp), %eax leave ret
指令上面的注釋已經很清楚了,下面我們看看循環過程是怎麼計算的:
看了這個圖相信各位更加清楚程序的意圖了,開始將%ebp減去20是為了依次給數組賦值。這裡編譯器用了非常變態的優化技巧,那就是編譯器發現了a[i+1] = a[i] + 3的規律,因此使用加法(將%eax不斷加3)代替了i*3的乘法操作,另外也使用了加法(即地址不斷加4,而不使用起始地址加上索引乘以4的方式)代替了數組元素地址計算過程中的乘法操作。而循環條件當中的i<5,也變成了3*i<15,而3*i又等於a[i],因此當整個數組當中循環的索引i,滿足a[i+1]=15(注意,在循環內的時候,%eax一直儲存著a[i+1]的值,除了剛開始的0)的時候,說明循環該結束了,也就是coml和jne指令所做的事。
弄清楚了定長數組,下面我們在看看變長數組。在GCC版本支持的 ISO C99中,允許數組的維度是表達式,在數組被分配的時候才計算出來。比如下面這個函數:
int var_ele(int n,int A[n][n],int i,int j){ return A[i][j];}
產生的彙編代碼如下:
如上圖所示,在計算元素 i,j的地址為xa+4(n*i+j)。這個計算類似於定長數組的地址計算,不同的是:
①、由於加上了參數n,參數在棧上的地址移動了
②、用了乘法指令計算n*i(第4行),而不是leal指令計算3i。
因此引用變長數組只需要對定長數組做一點改動,動態的版本必須用乘法指令對i擴展n倍,而不能用一系列的移位和加法。在一些處理器中,乘法指令會消耗很長的指令周期,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是不可避免的。
推薦閱讀:
※美國大學計算機專業(很多人都沒給咱姑娘講清楚)
※用計算機觀察聲音的波形
※如何快速找到你的資料?
※計算機系男生另類求愛宣言
※計算機系統進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