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弗萊徹到朱姆沃爾特——記二戰後美國驅逐艦隊發展史(六)

從弗萊徹到朱姆沃爾特——記二戰後美國驅逐艦隊發展史(六)

來自專欄艦載機的整備間236 人贊了文章

※長篇連載注意,本文主要介紹美國海軍從二戰弗萊徹DD-445到最新朱姆沃爾特DDG-1000總共80年的美國驅逐艦發展史,鑒於船型甚多篇幅較長,所需較長的更新時間。這次更新給大家奉獻上第六部分:冷戰巔峰。(字數11781字 配圖111張 預估流量9.7Mb)

回到60年代,雖然當時美國海軍已經是當時最強大的海軍,經歷了古巴核危機慘敗的蘇聯海軍不甘落後再次奮勇直追。1967年底蘇聯海軍新型Y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即蘇聯海軍667型)完工服役,其攜帶的16枚SS-N-6潛射導彈(即蘇聯的P-27潛射導彈)射程達到2400公里,可搭載百萬噸的核彈頭,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天枰不可避免的往蘇聯你那邊擺去,潛艇方面的進步已經嚴重威脅美國海軍的守護的生命線。

當時美國海軍反潛主要對手——蘇聯海軍667型彈道導彈核潛艇

1973年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在中東兩大代理人美蘇皆把自家艦隊開進戰區附近對峙,當時美國海軍派出地中海第六艦隊,而蘇聯則派出駐埃及的第五分艦隊。當時蘇聯已經擁有艦載或潛艇攜帶的SS-N-3反艦導彈(P-5沙道克反艦導彈),擁有1噸的戰鬥部以及500公里射程。而海軍航空兵服役的圖-22轟炸機更是能攜帶更強大的AS-4反艦導彈,除了1噸戰鬥部和500公里射程外,還能以2.5馬赫速度進行突防(當時美軍最高性能的黃銅騎士防空導彈最大速度才2.7馬赫)。在蘇聯自身導彈反艦技術的進步下,時任蘇聯海軍司令戈爾什科夫提出了著名的「飽和攻擊」概念,通過短時間內、多批次、多方向、大密度、連續的向敵海軍艦隊發起導彈進攻。以壓縮敵方防空系統的反應時間和超出反導彈數量能力,達到增加突防幾率摧毀目標。當時蘇聯海軍第五分艦隊有47艘軍艦可同時發射至少40枚反艦導彈,在巔峰時期第五分艦隊軍艦數提高到96艘,其首輪發射的反艦導彈就可以讓美軍第六艦隊每個戰鬥群吃上13枚重型反艦導彈,面對這種貼臉飽和攻擊的作戰模式美國人毫無辦法只能做出讓步拉開距離與蘇聯海軍對峙。事後美國海軍為應對蘇聯飽和攻擊,決定馬上發展最影響近代海軍的三大神器,分別是——「宙斯盾雷達系統」、「Mk41垂直發射系統」和「標準Ⅱ防空導彈」。除此之外還引入了燃氣輪機和模塊化設計理念等新型設計。在引入燃氣輪機和模塊化方面美國海軍制訂了「DX計劃」。其主要任務為對付蘇聯核潛艇,兼顧護航以及海上打擊任務的驅逐艦。當然70年代技術還不足以在一艘驅逐艦裡面完成全能任務。在這方面只能用上模塊化大法,以一種船型為基礎,除了反潛型外還有防空型(基德級)和宙斯盾型(提康德羅加級)共三種形態。而第一個嘗到這些好處的,就是80年代美國海軍驅逐艦隊的支柱——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

「斯普魯恩斯」級——USS Spruance

強大心臟

作為在美國海軍中舉足輕重的一級驅逐艦,其最大貢獻莫過於引入了模塊化設計。模塊化方面採用了標準船體設計和統一標準的介面,如設計上更換武器只需要把該模塊去掉換上新模塊即可,無需為了遷就新武器就需要重新設計(比如艦橋前的B炮位,既可以安裝阿斯洛克反潛火箭發射箱,也可以加裝戰斧發射箱,換裝Mk41垂直導彈發射器或Mk26雙臂導彈發射架),因為介面一致,因此只需要連上就能夠使用新的模塊。除了標準模塊化設計外,為了增強靜音性能和滿足30節以上的航速要求(估計需要10萬馬力,無論蒸汽還是核動力都無法滿足),引入了4組風靡全球的LM2500燃氣輪機。對比蒸汽和柴油無論加速性還是靜音都更勝一籌。

LM2500燃氣輪機是美國通用動力公司於上世紀六十年代以TF39渦扇發動機為藍本研製的航改式燃氣輪機。1969年通用動力產出第一台LM2500樣機,輸出功率達到25500馬力,熱效率高達35.5%(對比蘇聯那邊卡辛級的M-8E燃氣輪機只能產生18000馬力)。4組LM2500燃氣輪機採用燃燃聯合技術聯合輸出總共10萬馬力(當然美國第一代上艦的燃氣輪機,為求保險起見總功率調整到80000馬力)。充沛的動力下推動斯普魯恩斯級7800噸的艦體最大航速到達33節的高航速。

戴維R雷號DD-971上的艦橋

燃氣輪機控制台

造型不一樣的燃氣輪機四管煙囪

採用5葉螺旋槳

全能武備

武器配備方面,因最初的任務需求書上只要求斯普魯恩斯級擁有完善的反潛能力外,還需具備海上護航和掩護登陸能力。因此剛服役時裝備了2門Mk45 Mod2型艦炮(採用電子引信和單一結構使用壽命翻倍),艦橋前安裝一座八聯裝阿斯洛克反潛火箭發射箱(發射箱存彈8枚,彈藥庫存擔彈16枚,共24枚阿斯洛克反潛火箭),2組Mk32反潛魚雷發射管和2座負責近防的Mk15密集陣,除此之外就沒安裝其他武器了(又是艦炮打天下既要防空又能海戰和對地支援)。

斯普魯恩斯級武器配置

斯普魯恩斯號DD-963上的Mk45艦炮

戴維R雷號DD-971上的Mk45艦炮

Mk45艦炮內127㎜彈藥庫

Mk45艦炮內的彈藥提升機

海勒號DD-997發射阿斯洛克反潛火箭瞬間

Mk15密集陣近防炮

艦橋上的Mk15密集陣近防炮

50年代初始,美國海軍為了增強艦隊防空性能除了花大價錢研發F-6D亞音速截擊機和配套速度可達4.5馬赫的AAM-N-10鷹式防空導彈外(當然大家都知道這玩意最後下馬了,最終是F-14+AIM-54不死鳥這個組合修成正果),也打算套用陸軍的MIM-46狂徒便攜防空導彈改為海基版本,當然這玩意研製5年後因為實用性不達標也被陸海軍聯合斃掉了,陸軍放棄MIM-46後轉投MIM-72響尾蛇防空導彈(沒錯就是以空軍的響尾蛇AIM-9D為基礎研製的),但對於海軍來說採用紅外引導也就是說敵機投彈後才能反擊,而軍艦防空必須要維持迎頭攻擊能力避免敵方先行攻擊。而這時空軍的AIM-7麻雀半主動雷達制導防空導彈進入了海軍視野(到最後只有空軍成為最大贏家)。

RIM-7海麻雀防空導彈,於1967年以空射型AIM-7E為基礎研製並開始性能測試,初期配套以阿斯洛克反潛火箭發射箱改裝而來的Mk25發射器,以及Mk115人工手動操作照射雷達進行引導。相比空軍的版本,海上發射需要更大動力達到飛行速度,因此火箭發動機被調整成加速增強型。1968年丹麥、義大利、挪威與美國簽訂協議,在基礎海麻雀的基礎上設計北約海麻雀防空系統,其編號為RIM-7H。對比原版改進首先是發射箱不再用老式的阿斯洛克發射箱,而是使用更加緊湊的Mk29發射箱儲存,為了適應新的發射箱彈翼也被設計成可摺疊式,雷達引導頭被更換以適應新型的Mk95無人照射雷達引導組成的Mk91導彈引導系統。到RIM-7M型為止海麻雀導彈長3.7米、直徑20厘米、採用41千克高爆彈頭,最大射高15000米,最大射程22公里,最低飛行高度8米,最大速度3.5馬赫。

Mk115人工照射雷達(長得像望遠鏡一樣)

後期改為Mk95無人照射雷達

戴維R雷號DD-971上的Mk29海麻雀防空導彈發射箱

卡農號DD-970發射海麻雀瞬間

其實海麻雀除了防空外還可以反艦的,1992年薩拉托加號航空母艦前往地中海參加決心92軍事演習,期間由於操作人員失誤將Mk29發射箱里的2枚海麻雀導彈發射出去,而當時引導的Mk95照射雷達剛好角度對著土耳其海軍的支持者號DM-357(土耳其海軍:怎麼被友軍擊中的總是我),因此2枚導彈經過十幾秒飛行後就命中了土耳其軍艦,第一枚海麻雀扎進了尾炮下方的彈藥艙所在的艙段,不過萬幸的是這枚導彈的引信出現了問題沒能起爆,後來被登船的拆爆小組成功排除,要不然的話估計這艘驅逐艦得報銷了。另一枚則直接命中了艦橋,導彈的連續桿戰鬥部起爆,被烈性炸藥爆炸展開的連續桿以每秒6000米以上的速度極速展開,切斷了擋住它的去路的一切物體。連續桿戰鬥部的殺傷原理就是在爆炸的推動下,在千分之一秒左右的時間裡從摺疊好的一包金屬桿擴張成一個圓形或卵圓形的金屬圈,在這個過程中切斷目標。「支持者」號驅逐艦的艦橋及下方的作戰信息中心成了擋住連續桿去路的障礙物,瞬間被開了膛,正待在這兩個艙里的8名官兵當中,包括艦長京格爾中校在內的5個人被切成兩段,另外3人受傷。算上其他艙室里受傷的官兵,該艦最後有22人受傷5人死亡。

事後為了安撫土耳其政府和軍方,美軍一方面免費為土耳其受傷官兵提供醫療救援,另一方面支付了不菲的賠償金給所有傷亡人員的家屬。為了補償土耳其驅逐艦的損壞,財大氣粗的美軍乾脆從舊式「諾克斯」級護衛艦當中抽出FF-1093卡波丹諾號無償援助給土耳其海軍。

土耳其海軍支持者號DM-357被擊中後的艦橋

別看海麻雀用的是對空的戰鬥部,炸起船來也是不要不要的

事後美國人免費補償土耳其的支持者號F-250

到了1976年開始美國海軍對先服役的13艘補裝1組海麻雀防空導彈發射箱(海麻雀導彈和阿斯洛克系統一樣,總備彈數為24枚,其中8枚在發射箱內,剩下16枚儲存在彈藥庫內)和2組四聯裝捕鯨叉反艦導彈發射器,而剩下的8艘則在服役前在船廠加裝。到此斯普魯恩斯級擁有了專門的反艦和防空武器擁有其作戰能力了。

艦體中部四聯裝捕鯨叉反艦導彈發射器

捕鯨叉反艦導彈發射瞬間

捕鯨叉反艦導彈發射瞬間

作為設計反潛為主的軍艦,直升機遠程反潛可是重中之重,因此服役初始就在寬大的機庫配備了2架SH-2「海妖」反潛直升機,SH-2G海妖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為6.1噸、最大航程1000公里,機上裝備有塔康系統、LN-66HP搜索雷達、聲吶浮標、磁探儀、數據鏈,並能攜帶2枚Mk46/Mk50反潛魚雷或2枚AGM-65幼畜空對地導彈(射程22公里,用於反艦或對地攻擊)、2枚AGM-119企鵝反艦導彈(紅外製導,射程34公里)。

其中部分船隻在服役後搭載SH-3海王直升機。SH-3海王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為10噸,最大航程1000公里,除了擁有兩棲起降能力外(海王是可以在水面上起降的)同樣搭載搜索雷達、聲吶浮標、磁探儀、數據鏈,武器能攜帶2枚Mk44/Mk46反潛魚雷甚至是一枚B-57反潛核彈。

1983年隨著SH-60海鷹直升機服役後,經過中期升級的斯普魯恩斯級也逐漸把過渡的SH-3海王直升機棄掉。SH-60B海鷹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為10.4噸、最大航程834公里。搭載APS-124搜索雷達,ALQ-142電子戰系統,25枚浮標聲吶,磁探儀、數據鏈。武器方面最多可搭載三枚Mk46或Mk54反潛魚雷,或4枚AGM-114地獄火空對地導彈(同樣用來對海),機艙門可以掛載7.62㎜或12.7㎜機槍。

服役時斯普魯恩斯級搭載的直升機是SH-2海妖

部分船隻服役中期換成了SH-3海王

最後都變成了SH-60海鷹直升機

正準備在奧利艾特號DD-967上著陸的海鷹直升機

直升機起降控制室

機庫和Mk95照射雷達

電子設備最大變化就是使用了新一代AN/SQS-53球鼻聲吶,AN/SQS-53聲吶以SQS-26CX聲吶為基礎研製,其圓形基陣高1.6米,直徑4.8米,共有576個換能器,可有效探測25公里內的水下目標。除此之外雷達系統同樣迎來了變化,其中戰後統治著對海搜索的AN/SPS-10對海搜雷達終於被新一代AN/SPS-55對海搜索雷達代替,其對海平面目標探測距離為93公里,對空搜索雷達也是當時主力產品AN/SPS-40對空搜索雷達,其對空最大搜索距離為320公里。火控方面除了上面提到為海麻雀防空導彈引導的1座Mk115/Mk95火控雷達部署在機庫上外,前桅杆還有AN/SPQ-9A火控雷達以及AN/SPG-60火控雷達各一座。其中AN/SPQ-9A火控雷達負責對海搜索跟蹤引導艦炮攻擊37公里內的水上目標,而AN/SPG-60火控雷達則負責對185公里內的空中目標進行監控或引導艦炮進行防空射擊。

通信設備方面,裝備有與岸上無線電通信的URT-23型單邊發射機,其原理類似長途電話通信技術;另外還裝備有用於遠程對岸通信的SSC-3型衛星通信終端;中近距離對海聯絡有URT-24型短波單邊發射機。而裝備的WRR-3B型雙變頻超外差接收機,用於接受艦隊廣播通信;而SRC-20型特高頻通信電台,用於艦隊空或艦對艦的單獨通信;相近的SRC-31型特高頻通信電台則負責艦隊空或艦對艦的數據鏈信息傳達;SRC-34型甚高頻無線電收發信機用於與港口管理部門的通信。除了以上各種電台通信機外,還裝有UPA-59型編碼加密機對信息進行加密。

導航設備方面,裝備有Mk29-3羅經平台,作為DD963綜合導航系統的一部分。另外還整合了奧米加遠程無線電導航系統,作用距離可達929-1296.4公里,定位誤差按距離不同分別為1852米-3704米,除此之外還配有SRN-9N型衛星導航信號接收器,用於協助奧米加導航系統校準和推算本艦位置。直升機導航使用了URN-20型塔康戰術導航雷達,可引導附近720公里範圍內的飛機導航,也可以在複雜天氣情況下引導直升機回艦降落。

AN/SQS-53球鼻聲吶

AN/SPS-55對海搜索雷達

艦橋上AN/SPQ-9A火控雷達以及AN/SPG-60火控雷達

雷達控制台

服役改裝

到了1986年,服役十年的斯普魯恩斯級也開始迎來中期改裝計劃,改裝計劃主要分為兩部分,其中7艘DD974、DD976、DD979、DD983、DD984、DD989、DD990接受加裝2組Mk44戰斧巡航導彈裝甲發射箱,戰斧導彈備彈數為8枚,可發射的戰斧導彈分別為射程2500公里的陸攻型導彈。其中梅麗爾號DD-976在1985年就實驗性的安裝了1組Mk44戰斧導彈裝甲發射箱。其他軍艦在1986-1987年加裝完2組Mk44戰斧導彈裝甲發射箱後,很快也把阿斯洛克反潛火箭發射箱也去掉了,僅保留戰斧導彈發射箱。而剩下的24艘則將阿斯洛克反潛火箭發射箱直接去掉,改裝成61管的Mk41VLS垂直發射系統(本來是8組64管的,中間3管被卵用都沒有裝彈起重機給霸佔了),Mk41安裝時可承載戰斧巡航導彈和阿斯洛克反潛火箭,載彈方案為45枚戰斧巡航導彈(同樣裝填陸攻型或對海型)以及16枚阿斯洛克反潛火箭。改裝後由於對空搜索雷達精度不足以引導雷達制導防空導彈,所以標準防空導彈並未在當時的斯普魯恩斯級的武器配備中出現,不過隨著搭載宙斯盾軍艦大量入役以及作戰數據鏈系統的日益完善,標準Ⅱ防空導彈也加入接受了Mk41垂直發射系統改裝斯普魯恩斯級的武器清單中。當然其中2艘接受戰斧發射箱的斯普魯恩斯級也在1999年改裝Mk41VLS垂直發射系統。除此之外最後艦尾還加裝了一套RM-116拉姆近程防空導彈。

RM-116拉姆近程防空系統,原型為空軍的AIM-9響尾蛇紅外空空導彈(海軍最後還是敗在空軍的石榴裙下)。發射系統重5.7噸採用Mk144型21管導彈發射箱,彈體長2.8米,直徑127㎜,翼展0.43米,使用固態火箭發動機推進,最大速度2馬赫,最大射程9公里。採用紅外+輻射雷達複合制導(紅外引導攻擊飛機,而輻射雷達則對付來襲的反艦導彈)。現拉姆近程防空系統已逐步替換掉Mk15密集陣近防系統。

除了B炮位的武器引來革新外,聲吶系統也迎來了新升級。在1982-1984年間穆斯布魯格號DD-980就實驗性裝上AN/SQR-19拖拽聲吶,其線列陣長245米,直徑82.5㎜(安裝水聽器部分的直徑),拖纜長1700米,拖纜直徑9.5㎜,拖曳深度365米。線列陣由8個聲學組件、3個隔振組件、1個遙測驅動組件和尾部穩定結構件組成。8個聲學組件中有4個低頻聲組件、3個中頻和1個高頻聲組件。每一組件長12米,由48個等間距的水聽器構成。基陣內設有前放、濾波、多路複合、數/模變換等電子器件以及監測基陣方向、深度和環境溫度的感測器。遙測驅動組件是用遙測發送器,把基陣採集的數據經電纜送艦上處理,並接收艦上的指令。聲吶的接收工作頻率為10-2000Hz,當海況4級和拖曳速度12-15節時,測向誤差精度小於2°,被動探測距離可達130公里,能滿足直升機遠程反潛攻擊或引導軍艦自帶的阿斯洛克反潛火箭和MK46反潛魚雷所需要的目標探測距離。

1985-1986年斯布魯格號DD-980在裝備AN/SQR-19拖拽聲吶的基礎上,實驗性的裝上AN/SQQ-89綜合反潛作戰系統,把艦上的AN/SQS-53船殼聲吶、AN/SQR-19拖拽聲吶、AN/SQQ-28直升機數據鏈、SIMAS聲吶檢測系統以及Mk116反潛火控系統整合在一起。試驗安裝後實際使用挺讓美國海軍滿意,因此剩下的30艘斯普魯恩斯級在1986年的中期改裝中也裝上了AN/SQQ-89綜合反潛作戰系統。

除了以上改進外,上一部分提到的Mk71單管203㎜艦炮也本來也計劃替換掉Mk45艦炮,不過佔用甲板過大影響戰鬥能力就被否決了。最後還是保留2座Mk45艦炮。

梅利爾DD-976艦橋前的戰斧發射箱

梅利爾DD-976發射戰斧巡航導彈瞬間

後期改裝Mk41垂直發射系統的修伊特號DD-966

改裝後加裝的Mk41垂直發射裝置

正在裝填的拉姆近防導彈系統

拖拽聲吶

除了正常的改裝外,還有一些特殊改裝,其中拉德福號DD-968在1999年與商船碰撞的修復中加裝了封閉式隱身桅杆,驗證了桅杆封閉後的隱形效果。

拉德福號DD-968曾作為整合桅杆的試驗船(試驗後最終成果就是DDG-1000的整體上層建築)

拉德福號DD-968

拉德福號DD-968的整合桅杆

潛艇獵手

斯普魯恩斯級首艦斯普魯恩斯號DD-963於1975年服役,服役後同樣在在加勒比海區進行適應性訓練。1979年前往地中海加入第六艦隊的薩拉托加號CV-60航母戰鬥群負責艦隊反潛,1983年回國進行半年的改裝,1985年開始進入船塢接受中期改裝,加裝垂直發射系統和拖拽聲吶。改裝完成後繼續派往地中海第六艦隊,但是不久後就因海灣戰爭被派往紅海成為152.1特混艦隊的旗艦,負責該海域的檢查任務。任務結束回國後參與1994年對海地禁運檢查任務,之後一直參加各種演習,最後在2005年退役,並於2006年成為靶艦被捕鯨反艦導彈叉擊沉。

斯普魯恩斯號DD-963

福斯特號DD-964於1976年服役後加入太平洋艦隊,服役後進行了SH-3海王直升機的上艦降落試驗,試驗完成後繼續在西太平洋和北太平洋行動,直到1987-1988年回到本土接受中期改裝。改裝完成後派往印度洋部署,並於1990年進入波斯灣參與沙漠風暴行動用戰斧巡航導彈攻擊伊拉克的目標,海灣戰爭後繼續部署在波斯灣執行封鎖檢查任務。該艦在2003年退役後沒有被擊沉或被拆解而是成為武器試驗平台一直服役至今,是唯一一艘還在使用中的斯普魯恩斯級。在2016年還試射了AGM-158C遠程反艦導彈LRASM(該導彈射程預估達到560公里)。

福斯特號DD-964

退役後成為武器試驗平台的福斯特號EDD-964

金凱德號DD-965於1976年服役,服役後加入太平洋艦隊在西太平洋到波斯灣間部署,1989年在馬六甲海峽與一艘巴拿馬貨輪相撞,造成艦上1人陣亡15人受傷,事後在新加坡應急維修後返回本土進行大修,而美國海軍也給巴拿馬貨輪賠償了1500萬美元的損失費。維修後繼續在西太平洋到波斯灣之間部署,2003年退役,2004年作為靶艦被擊沉。

金凱德號DD-965發射戰斧導彈

金凱德號DD-965在馬六甲撞船後受損部位

休伊特號DD-966於1976年服役,經過2年適應性訓練後加入太平洋第七艦隊,1987-1988回到本土進行大修,大修完成後部署到波斯灣,海灣戰爭期間派往紅海檢查對伊拉克船隻禁運,2001年退役,退役馬上就被賣給拆船公司解體。

休伊特號DD-966

埃里奧特號DD-967於1977年服役,服役後經巴拿馬運河到太平洋艦隊加入第9驅逐隊,稍後回到船廠接受反艦防空導彈加裝。改裝完成後加入第31驅逐隊前往印度洋,1981年加入第17驅逐隊,1983年開始對亞洲各國訪問,9月1日大韓航空007號航班被蘇聯截擊機擊落,當時駐紮在佐世保的埃里奧特號馬上起航前往事發地,以32節高航速航行約2000公里,最終在48小時後趕到了現場,在現場與趕到的蘇聯太平洋艦隊對峙。1986-1987年回到本土接受中期改裝,改裝後派往白令海峽部署。海灣戰爭期間正值結束部署回本土當中所以並沒有參加,戰後被派往波斯灣執行對伊拉克的禁運檢查,2003年退役。2005年作為人工礁石自沉於澳大利亞東海岸海域。

埃里奧特號DD-967

埃里奧特DD-967正監視蘇聯明斯克號航母

拉福特號DD-968於1977年入役,服役後加入大西洋艦隊對西非以及南美各國進行訪問,1983年調屬地中海第六艦隊並成為旗艦,支援在黎巴嫩的行動。1985年被派往波斯灣,1999年與3萬噸貨船沙特利雅得號相撞,返回本土大修並加裝了封閉式隱身桅杆,派往地中海和波斯灣繼續服役。2003年退出現役,2011年作為人工礁石自沉在新澤西州對開海域。

拉福特號DD-968

皮德森號DD-969於1977年服役,1979年開始部署到波斯灣 ,1981年轉派到地中海,1984年為黎巴嫩行動提供火力支援,1985年轉屬北大西洋艦隊,1986年再次派往地中海,直到1991年才回國接受中期改裝。改裝後派往紅海執行封鎖檢查任務,並發射14枚戰斧攻擊伊拉克巴格達所在的情報部。2002年退役,2004年作為靶艦被擊沉。

皮德森號DD-969

卡農號DD-970於1977年入役,然後被分配到地中海第六艦隊,1986年參加第二次錫德拉灣空戰,1988年在黑海展示航行自由期間被蘇聯克里瓦克級護衛艦忘我號以那句著名的命令——「我艦奉命向你艦撞擊」就被同行的SRK-6護衛艦給撞上去了,受傷也是掉漆程度,之後回國接受維修和中期改裝。1990年維修完畢後派往波斯灣參加沙漠風暴行動,然後前往海地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1996年開始部署在地中海或波斯灣,最後於2001年退役,一年後在抗爆試驗中在波多黎各沿岸沉沒。

卡農號DD-970

約克城與忘我號相撞時的畫面

卡農號與SKR-6相撞時的畫面

卡農號與SKR-6相撞時的畫面

卡農號與SKR-6相撞時的畫面

約克城號巡洋艦拍到卡農號與SKR-6相撞時的畫面

退役後抗爆性測試後沉沒的卡農號DD-970

戴維R雷號DD-971於1977年入役,1979年首次部署在太平洋艦隊監視蘇聯海軍動向,1988年回本土接受中期改裝,1990年改裝完畢後派往波斯灣參加沙漠風暴行動,之後一直在波斯灣執行對伊拉克禁運的登船檢查任務,在2002年退役前還護送南卡羅萊納號CGN-37到船廠做無公害化處理。2008年演習期間作為靶艦被擊沉。

戴維R雷號DD-971

奧登多夫號DD-972於1978年服役,1981年陪同星座號航母(CV-64)部署到波斯灣,1984年派往第七艦隊,1986年與萊希級里維斯號CG-24和佩里級倫茲號FFG-46組成編隊訪問中國青島港。1990年派往波斯灣參與海灣戰爭,之後繼續在第七艦隊服役。2003年退役,2005年在實彈演習中作為靶艦被擊沉。

奧登多夫號DD-972

在青島港停靠的奧登多夫號DD-972與里維斯號CG-24

約翰·揚號DD-973於1978年入役,1987年被部署到伊朗水域,1995年加入太平洋艦隊下屬第23驅逐隊。2002年退役,2004年演習期間成為靶艦被帕薩迪那號SSN-752潛艇用魚雷擊沉。

約翰·揚號DD-973

格拉斯伯爵號DD-974於1978年服役,服役後在加勒比海區進行實驗性訓練,期間一號輪機艙發生大火,維修後前往歐洲各國訪問。1980年加入地中海第六艦隊。1983-1984年接受中期改裝,改裝後被派往中東。由於沒有加裝垂直發射系統,因此1998年成為第一批退役的7艘只加裝戰斧的斯普魯恩斯級之一。2006年作為深海目標自沉於北卡羅來納外3600米的海底。

格拉斯伯爵號DD-974(第一眼看成格拉伯根伯爵號)

奧布萊恩號DD-975於1977年服役,1988年在波斯灣參加螳螂行動,行動結束後接受中期改裝。1990年派往中東參加海灣戰爭執行巡邏。2006年退役,稍後演習中被加拿大海軍溫哥華號護衛艦用導彈擊沉在夏威夷海域。

奧布萊恩號DD-975

奧布萊恩號DD-975上發射的BQM-74石雞靶機

正在維護BQM-74石雞靶機

然後就是用海麻雀防空導彈將靶機擊落

梅麗爾號DD-976於1978年服役,1980年首次部署第七艦隊,1986年分配到新澤西戰列艦為核心的混合編隊,1989年編入中東艦隊,1991年陪同林肯號航母開往海灣地區。1998年退役,2003年作為靶艦沉沒於夏威夷西北海域。

梅麗爾號DD-976

剩下各艦生平就不介紹了(寫太多會被卡掉的),有哪位想看某艘船介紹的可以評論補充或者在評論留言,會在稍後補充的。

布里斯克號DD-977

斯坦普號DD-978

康諾利號DD-979(差點看成康諾特公爵了)

作為靶艦被直升機攻擊的康諾利號DD-979

穆斯布魯格號DD-980

漢考克號DD-981

尼克爾森號DD-982

羅傑斯號DD-983

萊福特維西號DD-984

庫欣號DD-985

希爾號DD-986

歐班農號DD-987

托恩號DD-988

德豹號DD-989

英格索爾號DD-990

英格索爾號DD-990與油輪相撞

法夫號DD-991

被Mk48魚雷命中後的法夫號靶船 掉頭後還浮在海面是美國海軍的特色 不能不品嘗

弗萊徹號DD-992(弗萊徹DD-445轉世了)

海勒號DD-997

就在斯普魯恩斯級完成大修升級準備大展身手的時候,其作戰目標蘇聯解體了。美國海軍歷史上最強大反潛能力的斯普魯恩斯級失去了用武之地,1998年開始未加裝垂直發射系統的7艘先行退役,剩下的斯普魯恩斯級也開始在2001年後逐步退役,全部31艘船在2005年退役完畢。

「基德」級——USS Kidd

上世紀70年代,中東的伊朗國王巴列維一直想恢復古代強大的波斯帝國,加上當時伊朗還是產油大國,財大氣粗的國王就靠賣石油的收入去擴充軍事力量。當時伊朗和美國是堅實的盟友,對於伊朗的軍購提案幾乎來者不拒,連最先進的F-14雄貓都出售給伊朗空軍。之後為了相應充實弱小的伊朗海軍,1974年伊朗王國向美國訂購四艘驅逐艦,美國方面為了省時省力決定以斯普魯恩斯級為基礎設計增強防空能力,演變出防空型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伊朗將其稱為——「塞勒斯」級導彈驅逐艦。

1978年正式開工,當1979年四艘驅逐艦即將完工時伊朗王國卻爆發伊斯蘭革命,巴列維王朝被推翻流亡美國,新的伊斯蘭政府敵視美國並扣押了大批美國人質,並拒絕接受新造快完工的驅逐艦,而美國也不願意和變成敵人的伊朗做軍火交易。雖然合同取消,但伊朗王國已經結清貨款,而剩餘的保證金在軍艦完工後還有3.2億美元,最後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決定將軍艦賣給美國海軍,以換取剩餘的3.2億美元。最終美國海軍把預算追加到13.7億(自己掏腰包增加5億美元),以單艘造價3.4億美元的採購成本購買了4艘軍艦,並命名為——基德級導彈驅逐艦。(四艘船命名皆為二戰中戰死的海軍少將,基德少將戰死於偷襲珍珠港當天的亞利桑那號BB-39上;卡拉漢少將在舊金山號CA-38戰死瓜達爾卡納爾海戰中;斯科特少將在亞特蘭大號CL-51上同樣戰死瓜達爾卡納爾;錢德勒少將於路易斯維爾號CA-28上在菲律賓海域被神風撞中艦橋當場陣亡)

基德級設計上採用斯普魯恩斯級的模塊化設計,保留了原來的動力系統。由於武器的改動原來的防護能力不足,因此美國海軍決定增加了新的裝甲帶提高防護,代價是這些改動排水量增加1000噸,滿載排水量達到9700噸,而最大航速也有所減小。20節經濟航速航程達6900海里。

武器配備方面,艦炮和斯普魯恩斯級一致為2座Mk45艦炮,而阿斯洛克反潛火箭發射箱和海麻雀防空導彈發射箱則換成2座Mk26雙臂導彈發射器,艦首採用的是Mod3而艦尾採用的是Mod4(分別從Mod0和Mod1升級而來),同樣載彈為標準防空導彈和阿斯洛克反潛火箭,載彈量為24枚阿斯洛克反潛火箭+44枚標準防空導彈=68枚導彈。近防武器為2座Mk15密集陣近防炮,和斯普魯恩斯級一樣以對角線設置在艦橋上和後煙囪旁。反艦和斯普魯恩斯級一致由2組四聯裝捕鯨叉反艦導彈發射器提供130公里內的反艦能力。反潛方面遠程由兩架SH-2海妖直升機或SH-60海鷹直升機負責,而近程則由2組Mk32反潛魚雷管提供的近程反潛能力。

艦首Mk45艦炮

艦尾Mk26雙臂導彈發射架

艦首Mk26雙臂導彈發射架

電子設備方面,聲吶和斯普魯恩斯級一致採用AN/SQS-53球鼻聲吶,由於是防空加強型,原裝的AN/SPS-40雷達精度不足以滿足標準防空導彈的性能要求,因此廣域對空搜索換上了AN/SPS-49對空搜索雷達增強對空搜索範圍(當然這個雷達也是1988年中期改裝才裝上),精度方面用上了AN/SPS-48E三坐標對空搜索雷達提供精確的三坐標信息(中期改裝前用的是精度稍差的AN/SPS-48C三坐標對空搜索雷達),對飛機最大探測距離為278公里,對導彈探測距離為31公里,當時搭載的標準Ⅱ防空導彈最大射程153公里,對空雷達性能可滿足導彈的性能要求。導彈引導則交由2座AN/SPS-51D制導雷達負責。火炮方面同樣有AN/SPQ-9A炮瞄雷達和AN/SPG-60火控/炮瞄雷達進行引導(全艦導彈火力通道共3條)。比較特殊的是AN/SPQ-9A在前桅杆上而AN/SPG-60則安裝在後桅杆上。電子戰方面同樣採用AN/SLQ-32V3電子戰系統(增加了雷達信號干擾能力)以及AN/SLQ-25魚雷欺騙系統。

Mk15密集陣近防炮和AM/SPS-48E三坐標雷達

桅杆雷達群

雷達控制器

艦首AN/SQS-53A球鼻聲吶

AN/SLQ-32V3的感測器

由於基德級設計之初就是外貿戰艦,因此使用上跟美國海軍並不搭配。在其服役時提康德羅加級宙斯盾導彈巡洋艦已經下水準備服役,對於這款一出生就成為雞肋產品來說,防空性能對美國海軍來說已經凸顯落後,只能服役後都把四艘船扔給艦隊航母戰鬥群執行防空任務。1997年曾打算現代化改造,換裝Mk41垂直發射系統(參考提康德羅加級128管也不是夢),不過因為無法安裝宙斯盾系統加上16年艦齡改裝效費並不高,因此接下來的工作重點就變成怎麼把這四艘船賣出去。

第一個對基德級有想法的是澳大利亞海軍,美國海軍以每艘船2000萬美元(不包括武器彈藥和維修費用)的轉讓方案打包給澳大利亞海軍,直接就被澳大利亞給否決了,一氣之下美國海軍把4艘船在1999年全部退役封存。

第二個有興趣的是希臘海軍,1998年底,美國海軍這次以無息貸款租賃的形式將四艘基德級租給希臘海軍5年,5年後再由希臘海軍出錢買下。這次除了船外還包括武器、部分彈藥和維修等所有服務,總價7.4億美元。當時美國為了平衡愛琴海軍事平衡(畢竟前幾年才用響尾蛇導彈找別人家驅逐艦開刀測試反艦性能,要低調點),軍售案內並不包含標準防空導彈,使其防空性能直接退化成零(雙臂發射架,三坐標雷達什麼的都成了廢物)。這種變成玩具船的軍售方案希臘並不接受,最終談判破裂基德級則繼續封存。

到了2000年,峰迴路轉民國海軍(台灣省海軍)突然對基德級產生了興趣(想想也就靠那幾艘魔改能發射標準防空導彈的基林級就能抗上艦隊防空大旗?)。2001年美國開始進入買賣談判階段,到了2005年在付出每艘船5億天價的後終於把四艘船都加入民國海軍的編製中(總價20億美元,想當年伊朗給了8億啥都沒得到,美國海軍自掏5.7億,用了18年,賣出去20億。用了18年還賺了14億,美國海軍果然理財有方)。2005年10月前兩艘基隆號DDG-1801和蘇澳號DDG-1802在美國查爾斯船廠正式交付民國海軍,後兩艘左營號DDG-1803與馬公號DDG-1805於2006年交付,四艘船於2007年調試後正式在民國海軍服役。

基德號DDG-993

基德號DDG-993於1981年,1982年部署到地中海第六艦隊,1987年開始進入波斯灣應對伊朗的威脅,1991年參加海灣戰爭,戰後參與到南美禁毒行動,1998年退役封存。

卡拉漢號DDG-994

卡拉漢號DDG-994於1981年入役,1983年部署在第七艦隊,大韓航空007號航班被蘇聯截擊機擊落後同樣馬上趕往現場執行救援調查任務,之後參與南美禁毒行動,1998年退役封存。

斯科特號DDG-995

斯科特號DDG-995於1981年服役,1988年完成中期改裝,1998年退役封存。

錢德勒號DDG-996

錢德勒號DDG-996於1982年入役,1984年部署在大西洋艦隊,1988年因兩伊戰爭期間誤傷頻發被調到波斯灣維持航路暢通。戰後在波斯灣執行聯合國對伊拉克制裁檢查,1998退役封存。

轉讓台灣

在經過上述的談判達成共識後,2003年封存的四艘基德級陸續解除封存,並交給英格爾船廠做戰鬥力恢復修復。2005年給民國海軍交接,2007年完成評估後正式服役。入役後民國海軍並沒有就此罷休,首先在2007年引入更多的標準ⅡMR防空導彈增強防空能力(2005年交付的時候標準Ⅱ防空導彈在彈藥庫只能裝滿一半)。2008年開始蘇澳號DDG-1802實驗性把原裝的Mk141捕鯨叉反艦導彈發射器換成了雄風-3超音速反艦導彈(射程和捕鯨叉一致但速度提高到2.5馬赫)。另外2014年的小道消息,民國海軍打算用新型的天弓3防空導彈(最大速度4馬赫,最大射程200公里,具備一定的反導能力)替換掉Mk26發射臂內的標準Ⅱ防空導彈(屬於小道消息原因是Mk26發射臂的適配工作一直沒有下文)。雖然有些改動,但不可否認這四艘還算「年輕」的軍艦將是民國海軍未來十幾年的主力艦了。

加入民國海軍(台灣省)服役的基隆級

民國海軍(台灣省)服役的基隆號DDG-1801(原基德號)

民國海軍(台灣省)服役的蘇澳號DDG-1802(原卡拉漢號)

民國海軍(台灣省)服役的左營號DDG-1803(原斯科特號)

民國海軍(台灣省)服役的馬公號DDG-1805(原錢德勒號)

這期到這裡結束了,到1982年錢德勒號服役為止剛好就是冷戰最為瘋狂的階段,美蘇海軍都做好準備在大洋上爭奪制海權而斗的你死我活,但出乎意料的是蘇聯突然解體,使得美國海軍昔日強大的對手一夜間崩塌,由此美國海軍也開始進入了10年的迷茫期(反正對美國海軍來說二戰後已經經歷過一次了)。

※由於大部分時間都在收集資料,核對方面就沒做那麼足,如有錯誤請大家指出,會及時修正的!

下一部分計劃由於字數太多需要拆分變更為第七部分——全能戰士(阿里伯克級)和第八部分完結的——展望未來(朱姆沃爾特級),假結束前那段時間先更新第七部分吧~


推薦閱讀:

空中打擊任務周期解析!
隱形軍工是軍工中的黑馬
怎樣的強大火力讓F15成了曾經的王者?
「不為摧毀的,零故障率」——美國ASP戰術甩棍的前世今生
殲20的機庫為何比F22「簡陋」?這可是優勢!未來能部署島礁

TAG:驅逐艦 | 美國海軍 | 軍事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