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到爆炸,豆瓣9.5分根本停不下來!
來自專欄世上最孤獨的讀書俱樂部
150 人贊了文章
文 | 王俊俊
上周末說好要給大家重點推薦一部神劇,
就是這部《亞特蘭大》(第二季搶劫季)。豆瓣9.5分,曾經獲得艾美獎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
這片實在太好看,每集只有20多分鐘,無處不在的黑色幽默,高級手法,讓我覺得根本不夠看,只要看一集就停不下來。
亞特蘭大是美國一個黑人比較多的城市,而這部劇描述的也是黑人的社區的生活。
大家可能覺得,自己對黑人文化不感冒呀,而且沒有交集啊,而且不喜歡黑人的風格,是不是就可以不用看了?
不對,黑人不是關鍵。這部劇,神就神在他不僅是講黑人,而是在於他背後的文學性。
一般高分的影視作品,我覺得主要分兩種。
一種是比較注重類型題材的,通過某一件(故)事,圍繞一個重點的話題,來引起人的思考。比如懸疑,社會重點問題,愛情等等。
另外一種就是注重情感的共鳴,描述主角(或是群像)的日常生活際遇,在塑造人物角色的同事,反應一些普遍的社會現象。
這部《亞特蘭大》就屬於後者。而且它的表現技法水準非常高,屬於低魔幻現實主義,黑色幽默。
故事有三個主角。
男主Earn是常青藤名校普林斯頓的輟學生,他有一個同居未婚的「老婆」,和一個女兒。影片沒有明白交代他為什麼輟學,但是你明顯可以感覺到他身上那種矛盾和焦慮。
很明顯,他有理想,有老婆孩子要養,但是他沒有錢。
他想成功,於是找到了他的表哥al。想要成為表哥的經紀人。
他的表哥al通過說唱一炮而紅。人稱papre boi(闊少)
左邊這個就是表哥了。
在黑人文化中,音樂非常重要。表哥一邊販毒,混幫派,一邊說唱,顯然沒有把自己當成明星路線來培養。
而他們的說唱音樂中,有些說唱很勵志,也有些帶有大量的金錢、性、毒品、幫派、搶劫的內容。這也是黑人文化中的一種特色糟粕。
說唱音樂中,有一種類型叫Trap,迷幻的伴奏和大膽、隨性的歌詞深受聽眾喜愛。
那麼為什麼叫Trap呢?最早的「Trap」在俚語里指的是毒品交易的地方和難以掙脫的生存環境。
而亞特蘭大,就是Trap音樂之鄉,就是Trap的起源。
由此可見,故事的背景設定,主角都是在底層掙扎的人,所以在這種特色風格下,我們才會看見人生和社會的百態。
第二季有一個母親在社交網路上哭訴,她的小女兒聽的時下流行的嘻哈歌曲,竟然唱的都是這種污言穢語。男主想要成功,靠的是努力和道義。他的性格是一個比較「乖」,比較有責任感的存在。一個「讀書人」。
可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這些東西大部分時候並沒有什麼屌用,底層黑人之間的文化,並不是公平公正的市場,而充滿了「社會人」的氣息。即使脫離了黑人底層社會,他也並沒有好過。
有一集講述男主好不容易賺到點錢,想帶老婆去消費一下,奢侈一把。
可是他去電影院,逃出一張一百元美鈔,想買《速度與激情》的電影票,服務員卻告知他們有規定不收百元大鈔。
他想刷卡,服務員要登記他的駕照,並且還要保留複印件。
於是他不看電影了,可他剛走開,另一個白人就拿百元大鈔很順利的買到了電影票。他想過去理論,那人直接亮了一下腰間的槍,意思你敢廢話就直接擊斃你。
他只是想帶著老婆裝一次逼,奢侈一次而已。
於是他又帶著老婆去餐廳,餐廳老闆硬說他的鈔票是假的,即使沒有任何證據。不僅如此,在趕走他的時候還要求他付入場費。
服務員在趕他出去的時候說,我們都知道你的錢是真的,只是老闆煞筆非要鬧事罷了。
這話說出來是安慰,卻讓人覺得更無奈。
他氣急了,不信自己有錢還沒地方花了,於是大手筆包了一輛加長車,叫上表哥幾個兄弟一起去脫衣舞酒吧,可是一番紙醉金迷之後,大把的鈔票花出去,也並沒有感覺到快樂。
換百元大鈔的零錢,要交2層手續費,而且200起換。也就是說200隻能換160.
主要的是揮霍了錢,也並不滿足。
這一集不光講述了美國社會對底層黑人的歧視,更多的是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裡靠物質無法填補的焦慮感,表現的非常出色。
表哥收了一個犯有前科的小弟,這人是個奇葩,絲毫不講規矩。
和主角一起去商場,正聊著天呢,自己喜歡的鞋拿起來就跑。剛和主角認識,就騙了他的錢,去換什麼禮品卡,然後當天就過期了。
一起去演出,這人給大家惹來一身的麻煩,主角實在受不了他了。
於是在回家路上要求和這個人單挑,
結果被打趴下了。
而主角的表哥,就在一邊看著。也不說話,也不幫忙。
表哥不知道這個人是奇葩嗎?表哥不知道這個人的禮品卡是假的嗎?
表哥知道。
為什麼表哥不說話呢,因為主角是一個偏理想化的人,他覺得世界有一個應該有的樣子。
而表哥是一個偏社會化的人,偏現實的人。
他知道活在這底層,有些人你必須要面對,因為世界就是這麼不完美,你不能較真。
其實表哥也很煩這個人,這個人在表哥家裡白吃白住,而且沒有素質。
但表哥何嘗不也在利用他,利用他給自己當保鏢,混幫派,壯聲勢。
這些解析,都是我自己感悟的,片子里都沒有明著講出來,甚至都沒有鏡頭表現,所以只有那些有過一番經歷的人才能看懂,並且有所體會。
說一點很多年前,自己的小經歷。
我讀高中的時候,就是一個比較理想化的人。那時候我班上有個同學想買一輛摩托車,另一個同學就說自己的表哥開摩托車廠的,於是賣給他一輛。
後來才知道那輛車裡面爛的已經不像話,修車的錢比買車的錢還多一兩千。
就是外麵糊弄了一下包裝,看起來像新的。
我知道後就覺得不可思議,這都是同學,每天還要上課,怎麼好去做這樣的事去騙人?
這人和那個車的內在,在我心裡大概就是這樣
我覺得做這種事,應該開除學籍。至少應該被排擠吧,至少沒人會繼續和他做朋友了吧?
但事實發生並不是如此。因為我真覺得不可理喻,人家都覺得這很正常。一番撕逼,一番爭吵,過了沒兩年,人家居然同一個桌子上吃飯了。
我從小算是觀察社會比較多的了,可這件事在當時,十幾歲的時候,依然還是刷新了我的認知。
這不就是赤裸裸的騙錢坑人么?怎麼會沒有人把這事掛在心裡,彷彿大家都習慣了,該怎樣還是怎樣。
後來慢慢接觸了社會。我見的更多了,見識真的是爆髮式增長。最後才慢慢總結出來,這個社會不是看上限的,而是看下限的。而人的下限,是沒有底線的。有些人會擇友,有些人不管心裡怎麼想表面都不和人交惡,還有些人,想選也沒得選。
比如你的上司是個奇葩,可你又不想(或是沒能力)換工作,那你就只有忍著。
更別說遇到同事之類的奇葩了。更加不划算,你鬧翻了,對你也沒有好處。
人活在世上,要明白有時候我們不得不用髒水洗澡。
我並不是說這是對的,而是說這都是社會上普遍存在的矛盾。這是一種無奈。
所以髒水里生活慣了,也就臟慣了。沒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畢竟這部劇,講的就是社會底層的黑人生活。
我以前有個女朋友,我很不喜歡她的室友,我覺得很奇葩。
其實她也不喜歡,但她們從學校開始就在一起相處很多年了。她說,不要以為每個人都能交到什麼人品特別好的朋友,或是素質高,知己,智者。不是每個人都能有得選擇,不是任何時候都能夠選擇,大部分情況都這樣,也就得過且過了,不要較真。(大意)
我聽完,居然不知道要怎麼反駁,於是我對這個室友,也就得過且過了。
不過最終我們還是分手了,我骨子裡不是一個得過且過的人。偶爾忍受一下見怪不怪還行,總這樣就會很煩,不如一個人呆著。
跑題了。
表哥al就是一個見怪不怪的人。一個老江湖了。
他販毒,說唱,混幫派,自然有自己的一套處世方法。
可他也不是沒有煩惱。
《亞特蘭大》第二季叫做搶劫季,Robbin season,羅賓漢的季節。
意思是快過聖誕了,窮人也需要錢買吃的。或是被吃掉。
四處都是搶劫,幾乎每一季都有搶劫的元素。
是不是和中國快過年的時候小偷和搶劫的會變多是一個道理?
表哥平時是個小明星,大家都認識他,可他依然還是會被搶。
和他合作多年的毒品供應商,說他反正錢多,於是搶了他買貨的錢,並且一直和他道歉。
後來走在路上遇到4個黑人小混混,說是他的粉絲,然後一言不合就搶了他的手錶和金鏈子。
甚至差點丟了性命。
表哥對這種底層的環境,也感到十分的不安,也想拚命成為上流人士。
又回到Trap音樂的主題,無法擺脫無法掙扎的底層環境。
而表哥的哲學就是不擇手段,因為社會弱肉強食,沒有什麼規矩可言。
正因為他們兄弟兩個性格不同,所以矛盾日益深刻。
表哥還有一個助理兼好友Darius,這個人最受觀眾喜愛。
一個神仙一樣的人物。因為這個人與世無爭,也沒有什麼慾望。幾乎每次出場,都是high了的狀態。
他把自己的事情都處理的很好,也沒有過度的慾望,日常賣萌。
這三種性格,理想、現實、淡泊,片子里都沒有明講,而且處處都是黑人的文化。
可我卻回味了很久。
我們很少看到黑人文化中,有淡泊這個詞,但我們還是能感受的到,因為其實所有人和社會,遇到的問題和態度都是有共性的。 優秀的作品就是能揭露這種本質。
再說表哥也有動怒的時候。
表哥遇到一個奇葩網紅,說他的歌唱的不好,做各種視頻詆毀他。簡稱杠精。大家都勸表哥不要在網上和杠精一般見識。
但表哥還是很生氣。
於是他想去把那個人打一頓。但那個人見到他卻很客氣。
他們對話,那人說,你不要較真,都只是為了錢而已。
你搞說唱也不是為了藝術,而是想借著說唱賺錢。我搞視頻也不是真的針對你,只是想借著你的歌賺錢。
後來這網紅還兼職去送披薩,讓一個孩子去博取同情,結果還被搶了。
於是表哥面無表情的下車了,也不想和他計較了。
這個情節,我居然看出了史鐵生的那句,睜開白天的眼睛,很多人的面目憎惡。睜開夜的眼睛,才發現人人都在苦弱地掙扎。唯有互愛。
不過表哥沒有表現出史鐵生的那句唯有互愛。而是不想和人計較,只想努力成功,成功自然就擺脫了這個環境。
這何嘗不也是出於一種無奈。
原諒我在介紹的時候忍不住扯了很多自己的經歷和見解。
但由此你也可見這部劇對我的影響,以及勾起了我的回憶和共鳴。
劇中大量優秀的鏡頭,和精緻的劇情設計以及對白,都是難能可貴的。
這樣的黑色幽默,魔幻現實主義、加上黑人風格,卻如實的刻畫出了這個社會和人性的縮影。
在現實、理想、環境和淡泊之間,找到一個平衡的關係,可能才是一個人最好的狀態把。
雖然我重點在介紹這部劇中三個主角的人物性格,但其實這部劇對社會以及情節的表現力同樣非常精彩,可以說人物和故事相得益彰。
只是我不方便把整部劇都劇透給大家。
在刻畫人物的同時,有好幾集的內容描述社會現象,不僅沒有以黑人文化的自大和歧視所局限,反而把內容上升到所有人類和社會關係的共性上——而且更牛逼的是,最後還回到了人物的刻畫中。
這就是我開頭所說的文學性,出色的作品總是能廣泛的引起人們的共鳴,即使你沒有生活在那樣的背景里,即使很你沒有交集。
因為它足夠深刻,不落俗套。
這部劇第一季就好評如潮,拿下了艾美獎的最佳男主和最佳導演,在金球獎上奪得了最佳音樂/喜劇類劇集和最佳男主。
創造了FX台的高收視紀錄,第一季還入列美國電影學會(AFI)評選的2016年度美劇十佳。
第二季更厲害,在向來苛刻的MTC上面得到了96的高分,豆瓣評分9.5。3月首播,到現在五月快過完了,還是9.5分沒變過。
錯過這部劇,絕對是你的遺憾。
我已經把這部劇在視頻網站在線觀看地址上傳。
喜歡追劇,歡迎掃碼關注我,不會讓你失望。
別忘記點個贊。
推薦閱讀:
※奧斯卡最佳電影《水形物語》:那一場從1962年到2018年的夢
※25部適合練習英語口語的電影
※《盜夢空間》解讀
※全球人氣最爆的10部電影,你喜歡的都上榜了嗎?
※韓國電影《紅色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