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長親身經歷申請季,告訴你怎麼避開美研申請的彎路

學長親身經歷申請季,告訴你怎麼避開美研申請的彎路

4 人贊了文章

今年一學生申請完,寫了一篇這麼長的總結,太佩服了

作者:Yuming

鏈接:zhuanlan.zhihu.com/p/35

個人背景:

  • 專業出身:魔都某211,環境科學本科,UCSD一學期交換
  • GPA:91.0/100.0 (3.84/4.0) rank 1/23 專業GPA 94.2/100.0 UCSD交換 4.0/4.0
  • 標化: TOEFL 104(S20), GRE 151+170+3.5
  • 文章產出:SCI一作一篇,掛名一篇,均與申請方向無關
  • 科研經歷:本校三段科研,其中兩段為水化學(高級氧化技術和光催化技術)與申請方向無關。UCSD(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暑研,偏data analysis和climate model develop方向,與申請方向緊密相關
  • 推薦信:1. 暑研老闆, 同時也是UCSD交換的任課教授,是我申請方向的大牛了,而且非常了解我的個人能力特長和研究興趣。2. UCSD交換某任課教授,和我有很多私下溝通,了解我的想法。3. 國內畢設老闆&那篇一作的通訊作者,由於眾所周知的中國特色,這個推薦信一半是自己寫的,主要講了做research的積極性,人際交往能力和上課認真。三篇推薦信應該都是strong positive。
  • 獎項:國獎,校獎若干。各級別數學、物理、數學建模二三等獎若干。

1. 申請經驗

1.1 三圍(GPA+TOEFL+GRE):

三圍是最有用的也是最沒用的東西,這三項指標一般是攔最低線用的。

GPA:大多數美國Master對於GPA的要求是最低3.0,Ph.D.的要求是最低3.5,對應百分制大約分別在80和86左右。我感覺加權均分超過90之後,再高所產生的正效應就很小了,所以吧,到個90分差不多就行了。GPA如果第一年比較低的話,請務必之後好好學習,如果後兩年GPA逐漸增強是可以寫進PS中作為一個亮點的,比如能說突然之間頓悟了要好好學習然後變禿了也變強了。我的GPA就屬於那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肯定不能和3.9+大佬比啦,不過3.8幾的績點也算一個小優勢。

托福:托福100+似乎是個標配,大多數TOP50的學校應該也就要求100分左右,個別學校可能卡小分,這其中最難達到的就是口語了,口語卡小分一般都是22分或者23分,所以口語盡量到23就不用擔心了,雖然口語有卡小分這麼一說,但似乎部分學校並不在乎自己立的這個線(比如UCLA)。我托福最大的問題就是口語20太低啦,不過因為在美國考的似乎人家的要求更高,同時我又很懶不想多考,就這樣得過且過吧。托福複習最好不要戰線拖太長,我覺得要是每天能拿出三個小時複習托福,盡量在一年內考出滿意的分數。托福總體而言還是一個聽力考試,除了閱讀以外的每一部分都是要考到聽力了,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複習托福的初期練習下聽力會比較好,我比較推薦的方式是做全文聽寫,入門級可以做專八全文聽寫,畢竟語速適中,口音標準比較好聽,當然進階一下適合聽VOA,會出現很多咖喱味口音或者雜聲,比較符合正式語境。如果時間不夠多的話做TPO是最好的選擇了,全部要刷一遍,其中40-48會比較接近真實考試的難度,請放在最後做。托福的雞精以前很有用,聽力經常是經典加試,現在都是閱讀新加試了,這個套路也沒用了,在此就不贅述。雖然說我有很多加試套路但現在都過時了,可惜。接下來分部分說下個人的托福備考經驗。

  • 聽力:上面已經說了聽力能力的練習方式,如果單單落實到聽力考試的話,就是刷TPO了。聽力部分有很多流派,有的人喜歡寫個outline在草稿紙上,做題的時候回過去看自己的草稿,我雖然會寫一些東西,但我做題時不會去看,純屬聽力要是不去做些什麼打發時間會走神,我不去看我寫的東西另一個原因就是我記得住啊!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喜歡記錄,記的時候請千萬不要去看著寫,不然很容易開始讀自己寫的東西而不能好好聽聽力。
  • 口語:口語部分的第一第二題比較適合準備段子,一般而言準備20個萬能topic考試的時候套就行了,有需要的可以私信我,我把我整理的和網上找到的段子發給你們,至於後3-6題,其實還是個套路問題,準備好模板當做填空題做,最重要的是聽中心句,聽對比,聽轉折,然後用自己的話複述,這一部分很難說出普遍適用的規律,要靠自己刷題來摸索。
  • 寫作:寫作套路點就可以了,準備好自己的模板,考試當做填空題。第一篇作文重點是聽力聽到了什麼,佔比70%,剩下的30%就寫閱讀中的觀點,所以如果練好聽寫似乎還是有那麼點用的,至少讓你能把聽力內容記下來。第二篇作文請只選擇一個觀點去寫,然後最好是兩個角度,請都舉例子,自己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就可以了。寫作有個黑「科技」是拼字數,有個說法是第一篇400,第二篇600,在沒有奇葩錯誤的情況下,保證28+。親測有效!所以請務必練習打字速度,複習寫作的時候可以只寫outline提高效率,但是考前幾周請務必寫幾篇作文練練手。
  • 閱讀:最沒什麼可說的就是閱讀了,一個建議就是看了題目回過去看文章,畢竟題目是按行文順序出的,可以提高效率,練習的話TPO足夠了。撇開上述內容,托福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背單詞了,紅寶書背10遍不能少。背吧背吧沒有捷徑。

GRE:GRE應該都沒有標準線,TOP50的標配一般認為是320+3.5,極其個別的學校可能卡小分(比如Rice好像Verbal會卡156),但據我所知這種卡的小分也是虛的。很重要的一點是中國人要是Q沒過168會很尷尬,然後AW真的要3.5啊,3分的話會成為很大的劣勢。GRE首先請背單詞,再要你命3000刷20遍及格,刷了10遍差不多就能開始做題了。

  • Verbal:Verbal題目來源很多,新東方紅皮,陳琦,陳虎平,Kaplan,Magoosh,Barron,Princeton,可以從一個叫做考滿分的網站上搜索到,有空的人都刷好了,多多益善嘛,沒時間的人試試陳虎平入門,Magoosh medium&hard 進階,填空題最主要的是抓邏輯,就是說這一空是褒義還是貶義,這一空和下一空之間的邏輯關係是相似還是對比,靠這個方法來應用排除法做題,想要認識所有單詞來暴力做題是不可能的。閱讀也是邏輯,但介於我也做的很爛,還是不誤導了~可以去搜搜別人的攻略。
  • Quantitative:Q就很簡單了,首先百度去搜GRE數學辭彙表,背出來,保證看得懂題目,其次去搜GRE Q正態分布的題目做一下,這是中國學生的盲點,最後刷一下猴哥難題,隨便找幾套題熟悉熟悉題型就可以了,注意考試的時候細心點,這個是不能做錯的~
  • Analytical Writing:AW是有題庫的,把pool里的題目都看一遍,針對每一類寫outline。GRE的Issue和托福寫作最大的區別是,這裡的文章需要從正反兩個觀點去寫,分別說出每個的優點和缺點,最後讓步一下,把兩方面結合起來。Argument就是反駁,往死里反駁,有常用的六個點,比如時間不同不能類比,地點不同不能類比,是否有其他選擇,統計採樣是否有普遍性,方法是否具有普遍性,結論是否具有普遍性。從這六個角度選擇三個來寫就行了。

我的GRE算是很失敗的了,反正我Verbal就是做不來,我也不想花時間,太無聊了。祝大家刷G愉快,雖然真的很痛苦,尤其是背單詞。

如果有人問我T和G要不要報班,我想說自制力差的要,不然不要,因為我都是自學的,沒法在報班上提供建議,sorry。

1.2 文書(PS):

PS按照規矩來寫,不會是加分項也不會是扣分項,除非你的GPA特別低,不然請你不要標新立異,這不是驚喜是驚嚇啊各位大鍋。要是你GPA低想要靠文書扭轉敗局,那我能理解,但是你三圍正常去寫個奇葩文書是要鬧哪樣?

我們常說的PS其實有兩種,第一種叫做SoP,也就是Statement of Purpose,第二種叫做PS,也就是Personal Statement,區別很大。

  • 第一種(SoP)學術向,講的是你的研究興趣,職業規劃,你做過什麼,這些給你帶來了什麼,你想做什麼,為什麼想做這個,你打算怎麼做,你為什麼選擇我們學校,你能給我們學校帶來什麼,我們學校又能給你帶去什麼。SoP每個學校的要求不一樣,有些學校可能有自己的問題,你照著來寫就行了,不過我可以說一個普遍的思路,我的套路是,先談理想,再談課程,然後寫我的研究做了什麼,讓我有哪些能力,我遇到了什麼問題,又怎麼解決或者打算怎麼解決,之後是重頭戲也就是,我為什麼選擇你們學校?因為你們學校的這兩個方向的大佬很多,比如大佬A的研究我很感興趣,大佬B的研究我也很感興趣啊,如果我來了我想要做這個研究,我對這個領域的認識是balabala,我覺得我想解決這個問題,最後談了我對於服務社會的想法。
  • 第二種(PS)偏個性化,主要講的是你的家庭背景,童年經歷是怎麼驅使你選擇這個專業的,又給你在這個專業上帶來了什麼,這篇文章可以freestyle一點。我的申請過程中,幾乎所有學校都只要SoP,極個別兩篇都要。

一篇好的PS不是寫出來的是改出來的,PS至少改10遍以上,不管是語句潤色還是邏輯梳理都是個大項目,然後你不能只自己一個人改,也許可以發給同學,老師或者native speaker一起修改。PS的修改實際上會貫穿申請季始終。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我上面也提到了,那就是並不能只有一篇PS,每個學校的要求是不同的,每個學校的課程設計,研究方向,師資力量都不一樣,請結合著自己的特色和學校的特色去寫,要match match match!重要的話說三遍。

1.3 簡歷(CV):

這個網上模板太多了,總的而言乾淨整潔就好,不要貼照片和任何生物信息。注意Resume是一頁,CV無頁數限制,申請Ph.D. 一般都是CV。CV中其實可以挖掘的點很多,常見的做法是把研究經歷分條陳述,比如用什麼做了什麼得到了什麼結果。對於那些沒有研究經歷的人,可以拿課設來充當經歷,由於CV上有個人信息我就不貼上來了,有需要可以私信我。

1.4 推薦信(RL):

中國教授一般讓你自己寫,注意在你寫的過程中要講清楚以下幾點。你們是怎麼認識的,認識了多久,你每年給多少人寫推薦信,這個學生在你的學生中處於什麼檔次(ex1. the best in recent five year. ex2. Top 10%, 自己寫的話請務必往好里寫),TA哪些地方很優秀(請舉例),有哪些缺點(請寫無關痛癢的東西)。但是實話實說,除非特別有名氣的中國教授,不然美國人不看的,因為都知道是你自己寫的。

找外國教授一般他們都會自己寫,這裡學問就有些多了。你可以在交換結束回國前親自去辦公室問願不願意給你寫,一般認識你的話都說OK,然後請務必問這份推薦信是否strong positive。一定要strong positive的,不然就不要了!!!如果回國了的話,開門見山發郵件問,然後記得問我前面提到的問題。在你申請季要交推薦信的時候,教授可能很忙長時間不回你,這時候就每天發個郵件催,奪命連環call,找認識的人去堵門,反正讓他不交推薦信就別想回家吃飯就行了~如果還是沒解決問題,那就用備胎吧,所以永遠要多準備一個推薦人。

1.5 科研:

科研這東西不是申請所需要的材料,但卻又是很重要的一環。總的來說,本科生的科研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一開始可能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方向,這是很正常的,去嘗試就行了。但是如果你一旦發現自己並沒有那麼喜歡這個,注意及時止損,早日放棄。我的建議是在低年級可以在不同方向的組裡都做做看,一是多學點,二是找到自己的研究興趣,或者說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高年級(大三)的時候,如果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可以專註一下,盡量發篇SCI一作,這個會比較有用。

但是要注意的是,科研不是你努力了就有成果的,很多實驗性的東西非常的玄學,就是做不出來的情況比比皆是,反正要調整好心態。對於一個本科生而言,科研經歷多多益善,科研成果只能說是bonus。每個人的科研不同,我就不展開說了。就我我個人的情況而言實驗性的,計算機模擬以及數據分析都做過,也算是在不斷地嘗試中找自己的方向吧。

關於科研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是低年級的時候剛進組不知道要幹什麼,能幹什麼。這是很正常的,你要什麼都會,什麼都懂就可以PhD畢業了。這時候能做的事情就是給組裡的碩士博士博士後打打工,看他們在做什麼,怎麼做的,問清楚為什麼要這麼做,通過這種實踐去學習會比較快上手,幾個月後應該就能搞懂你自己究竟在幹什麼了,說不定還會有點自己的idea。此外對於本科生而言沒有idea是很正常的,一般都是老師給你idea再找個人帶著你做。如果你想要自己獨立做些課題,一定的基礎知識肯定需要而,還要大量閱讀文獻,但是低年級課比較多,有沒有這個時間還是個未知數,有可能在這個茫然的過程中就喪失了興趣了,所以還是建議在低年級給別人打下手。如果你要申請PhD,高年的時候需要具備一些獨立科研的能力,當然有問題可以去問別人,但是遇到問題首先還是要知道從哪裡可以找到答案,此外你要能自己設計實驗,寫代碼,安排進度,分析數據。

1.6 選校:

我的選校經驗和建議可能更適合PhD申請,那就是選適合的不選最好的。

先從排名說起吧,畢竟大多數人選校總是看排名的,QS和US News更綜合一點,似乎適合本科和以就業為導向的碩士,ARWU更偏向於學術,如果是學術向的碩士和博士參考ARWU會更好,在此我還要推薦一個看排名的地方叫做NRC(NRC Rankings Overview: Oceanography, Atmospheric Sciences and Meteorology)。這個排名屬於同行互評,對於專業的劃分非常細,考慮讀博的話可以參考這個排名。

選校考慮的因素會很多,不過也無非就是名氣,學術水平,生活環境,物價。有男朋友/女朋友的可能還會考慮雙宿雙飛。選校是個大學問,每個人的追求不一樣,自身情況不同,選的學校是完全不同的。提醒一點就是,選校的時候可以問問學長學姐,或者在你目標院校就讀的學長學姐他們的感受,以及可以上Linkedin上搜索對方學校就讀的學生或者已經畢業了的去諮詢下。此外,注意多多觀察該項目的課程設計是否符合你的興趣,career fair中國際學生(尤其是中國學生)的去向,這兩點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一開始的打算就是回國,那我推薦名校水項目,如果想做學術的,可以申請一些專排高的項目,有些你沒聽說過名字的公立學校在部分專業是全美top級別的,比如科羅拉多州立的氣象學。至於回國與否,學術與否搖擺不定的,我推薦還是選擇名氣大的學校或者生活條件好的地方。如果出國完完全全就是鍍個金或者出來玩幾年,那選擇生活環境好的地方吧,比如加州。還有種經濟情況一般要省錢的,那我推薦要麼直博,要麼去中部大公立校,畢竟生活費和學費都會低一點。對於本科直博的,我強烈推薦申請幾個碩士保底,一般選擇招生多不給錢的項目,這種能保住。

至於申請幾個學校這個問題,一般碩士8-12個,博士12-18個。碩士申請的檔次拉開,比如2個彩票,2個衝刺,4個主申,2個保底。注意,衝刺的意思是有50%的概率會被錄取,而不是你只有10%的幾乎被錄取。PhD的選校檔次就沒那麼重要了,畢竟錄取比較玄學。總的來說一個學校招收幾個PhD是根據今年教授們有多少funding能招收多少個人來的,每個教授也會有自己的招收人數,也就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強調的是match與否,並不是你很強就一定會要你。所以PhD的選校我還是建議根據研究興趣來,要match!

至於到底申請M.S.還是Ph.D.,這個問題更簡單了。對於學術有興趣有追求,申請Ph.D.,否則申請M.S.。只要對Ph.D.有一絲動搖,都該申請M.S.。

接下來一大段文字,如果你的專業興趣和方向不是氣候學/大氣科學,那可以跳過,因為我要重點介紹我申請的12個項目,以及其他我沒申請但也不錯的項目。


先說下個人研究興趣主要集中於Global Change (Global Warming), CO2

Atmosphere-Ocean-Land-Biosphere Interaction, Climate modelling (Prediction),

Biogeochemistry (especially greenhouse gases), 所以申請的方向(套磁的教授)也會偏向於這些。

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 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

  • 我錄了這個也決定去這個,所以重點介紹下,SIO可以說是專排Top 3的項目了。下設三個大項目,分別是氣候、海洋與大氣學,地球、海洋與行星地質學和海洋生物學。氣候、海洋與大氣學下面又分為氣候學,物理海洋學和應用海洋學三方向。地球、海洋與行星地質學下面分為地球物理,地質,地球化學與海洋化學三個方向。海洋生物學下分為生物海洋學和海洋生物學兩個方向。我錄取的是氣候、海洋與大氣學下面的氣候學。SIO整體而言對中國學生並不友好,似乎一年只招收0-3個中國人(總共招收50個人)。據情報而言氣候、海洋與大氣學大約兩年一個吧,地球、海洋與行星地質學幾乎每年都招一個,海洋生物學最近10年就招了兩個。然後我氣候學的track上一個中國人是2012年入學的,今年剛畢業,所以我去了還是獨苗。SIO推薦直博,推薦要套瓷,但是是強委員會制的。至於我是怎麼被錄取的,這就一言難盡了。我有交換,有暑研,和老闆很熟,就直接要我了。嗯,就是這樣。無論如何,推薦申請,但是算是彩票檔的學校吧。

2.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Earth Atmosphere and Planetary Sciences

  • 這個項目很多都是和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合作的,WHOI和SIO算是東西海岸各一個,美國最大的兩個海洋研究所。說句實 MIT(EAPS)-WHOI這個項目和我並不是很match,這裡做大尺度氣候的太少了,個別也是偏向於氣象,水圈,颶風這種。我套瓷了四個教授三個沒回,一個說不招人了,所以基本是裸申。對於這種彩票檔的學校本身就沒指望,當然也是被拒絕啦。這個項目大家都會申,但我沒聽說哪個陸本被錄。

3.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Atmospheric Sciences

  • 大彩票,大氣科學專排第一的項目。中小尺度,雲,水這種比較強,套了三個兩個沒回,一個說招人鼓勵申請,也就是所謂的模板回復。UW陸陸續續發了好多波拒信,我一開始都沒收到,最後上了Waiting List,一周後被拒。

4.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 Climate and Space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 五大湖區有點冷,安娜堡有點村。這個學院是很大很大的,大多數人都是做太空科學的,研究太陽的居多吧,然後就是火星、土衛六、木衛二。真正研究地球的不多,研究地球氣候的更少。有個教授和我的興趣非常非常Match,也是我老闆的合作者,和師弟(兩人一前一後20年分別在哈佛拿的應用物理PhD),我和那位教授來來回回20多封郵件討論學術,也視頻了兩次,但最後還是把我拒了。我安慰自己可能是人家知道我要去SIO了。

5. Texas A&M University - Atmospheric Sciences

  • TAMU的大氣中國人挺多的,方向很全,大尺度到小尺度都有人做,各方面均衡發展。TAMU那邊生活成本很低,但是有點村。我申請TAMU完全是因為老闆推薦了他的師弟,讓我去申請他們組。此教授做臭氧空洞出身(90年代讀博的大熱啊),現在做溫室氣體和大氣水循環,此外在白宮做過顧問,和柯林頓私交不錯,所以很多研究也是政策向的。申請的時候隨意聊過幾句,隨不了了之。申請至今毫無音訊。另外一點是TAMU有個中國AP,是SIO畢業的,算是我直系學長了,做的挺不錯的。

6. University of Maryland -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s

  • 大氣+海洋Top10,方向真的是非常非常全,我覺得任何一個人都能找到好多研究興趣match的教授,但是重點是這個學校很有錢,畢竟NASA就在那邊,而且離華府近。正因為有很多在氣候方面和我研究興趣match的教授給了我很多選擇,所以算是我很喜歡的項目了。其實我最想去某中國大千人的組,聯繫了他,他說不確定今年是否從馬里蘭大學招人,但可以申請IAP(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然後就不了了之了。聽說今年南信有人去他的組了。馬里蘭唯一的問題可能就是不那麼安全了吧。

7. University of Miami - Rosenstiel School of Marine & Atmospheric Science

  • 專排肯定也是Top 20的,邁阿密這個城市也很宜居,就是颶風有點多,因此邁阿密的颶風研究非常強。套了一個教授,模板回,之後看到他掛出的研究信息要招兩個人,不過我對於邁阿密大學沒有很上心也就沒跟進,最後被拒。邁阿密大學可能綜排很一般,但是這個系在美國的口碑還是很好的。

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vrine - Earth System Science

  • 爾灣的地球系統科學常年和哈佛並列EES的第一,實力的確超強。這邊做生物地球化學尤其是溫室氣體的組非常多。大牛James Randerson去年剛上院士。我套的一個人背景很有趣,JD出身又去讀了個PhD,現在是清華地學的客座教授,做的方向是全球變化偏經濟和政策的方向,也挺有意思的。套磁的時候交流密切,後來拿了SIO的offer我就沒怎麼聯繫別人了。

9.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 Meteorology and Atmospheric Science

  • 賓州州立的氣象學是王牌,所以偏中小尺度。和我match的教授其實不多,但有一個做land-biosphere interaction的我很感興趣,套磁的回復很積極,一來一回聊了不少他們組在做的東西。

下面三個是用來保底(誤)的碩士

1. Eidgen?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 - Environmental Science

  • 這個我錄取了,我申請的是環境科學下面的Climate and Atmosphere這個track,當然也可以直接申請Climate and Atmosphere這個項目。看各大排名都會告訴你,ETHZ的Earth Science是世界第一,我心目中也是如此。ETHZ大佬雲集,比如Reto Knutti,年紀輕輕就是IPCC chair了,還有Sonia Seneviratne,都是我感興趣方向的大佬。不過因為是M.S.,我就不考慮去了。這個項目中國人挺多的,感覺還蠻友好的,而且我算是211背景轉專業申請,也錄取了,就說明沒那麼卡背景出身。

2.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 Atmospheric Sciences

  • 這個項目很大,招的人很多,但是最後拒了我。

3. Stony Brook University - Marin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

  • 也是個巨大的項目,對國際生比較友好。

其他項目:

1.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 Atmospheric Science

  • 專排Top3的項目,有target school,不好申請。在那裡讀博的不乏普林斯頓和哈佛的本科。似乎要先從M.S.開始讀。套了一個沒回復。

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 Atmospheric Science

  • 專排Top3的項目,很強,中國學生不少。搞模型的Neelin就在UCLA,今年剛上外籍院士的Kuo-Nan Liou也是UCLA的。我套了一個,說沒錢,我申請CSC的話願意收我。

剩下的不一一詳細介紹了,只大概說下

  • Gatech在大氣化學方面不錯
  • Rice地質相關的不錯
  • Wisc-Madison的湖泊冰川很強,但是很窮,很有可能自費
  • 還有類似Iowa,Utah,OSU等專排不錯的公立學校都可以考慮。

1.7 套磁:

對於申請PhD和研究型碩士,套磁大概是可以扭轉乾坤的東西了。首先你要找套磁對象吧,這個上每個學校學院官網去看教授信息就行了,一般都會有個人主頁介紹自己的研究,個別比較用心的教授會專門列一個板塊叫做 』opportunity』 ,詳細講自己準備招什麼學生做什麼項目,你需要提供哪些信息。

套磁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套磁信了,我的套路是先介紹個人背景,再介紹研究興趣以及對你的哪些研究感興趣,之後說自己做過哪些東西(注意帶上自己的connection),最後也許可以介紹下哪些經驗或者上過的課對目標領域的研究有幫助。值得注意的是,請在套磁信帶上一句問句,好讓別人有機會回復你。上述內容的重中之重就是說清你自己的研究興趣和對方match的點,這才是別人招你的原因。有個誤區是大家都喜歡花大篇幅講自己做了什麼而不是想做什麼,可是對方教授可能並不那麼在乎你做過什麼啊。其次,套磁信別太長,不然別人沒興趣看完,200-300詞夠了。套磁信的標題言簡意賅開門見山即可,我用的是PhD Position Inquiry。

以下給個非常簡短的模板:

Dear Dr. XXX

Sorry to trouble

you. I am a senior student majoring in XXX at XXX University in China. I have

visited your homepage on the website of XXX. Im impressed by your research on

XXX which meets with my personal interests. My personal interests are XXX. I

saw your latest article on XXX program. In the past, I worked under XXX at XXX and I did XXX there. My works were mainly focused on XXX. My major in XX ensures me a solid background in XXX.

Since I am hoping to pursue a PhD degree in this field at XX, I would like to know if you will take any student next FALL 2018, and I hope you could give me more information about your program.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Regards,

XXX

大多數套磁可能是石沉大海的,但是收到回復也別太開心,大多數也是模板回復。以下我拿我收到的回復作為例子分析下應該怎麼揣摩教授的想法。

1.標準模板回復

  • 這種就屬於說了和沒說一個樣,但至少刷了個臉,如果你特別喜歡那個組的話,再多聊聊學術,不然這種回復也不用太當真。

2. 略積極回復

  • 這種類型的回復至少在討論一些實質性的東西了,多多去看看別人的文章聊一下學術會很有用,說不定一份offer就下來了。

3.非常積極回復

  • 這種回復非常的積極了,趕緊準備面試吧,多讀讀對方文章找找思路,理順自己做過的東西,好好表現。

4.非你莫屬回復

  • 意思就是你被錄了,just say yes.

5. 拒絕

  • 這些就不用多想了,換個套磁對象吧。

6. 空手套白狼回復

這些回復吧說好不好,說差不差,首先別人至少對於你是有興趣或者說認可的,但是別人沒錢。如果願意走CSC或者自費的話,這些轉化為offer的概率挺大的。如果你手頭沒有更好的offer,我推薦你保持聯繫,作為備選。

此外有人會問套磁的時候要不要附CV,要不要做個個人網頁,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我是都沒做這些事情,因為我在套磁信短短200多個詞中把我想說的都說清楚了。但你如果你做了上述的事情,也沒有壞處吧。

最後要注意的是,如果套磁對象回復你了,記得提交申請之後告知一下,提交之後也要經常和別人update你的近況,也就是所謂的刷臉,面試後最好發個感謝信。

1.8 網申:

最沒有含金量的一環,按照要求填就行了,碰到任何問題都可以發郵件或者打電話給小蜜說,他們最清楚要求了。個別學校網申系統比較複雜,比如德州系,但是網上有別人寫的攻略可以參考的。大多數學校九月就放開申請,90%的學校DDL從12.1到2.15不等吧。PhD的DDL會比M.S.早一些。做網申的時候因為每個學校要交的材料不同,材料要求不同,DDL也不同,推薦大家做個Check List比較方便管理。

1.9 交換:

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學校在大三或者大四學年有和國外大學的交換項目,一般為暑假,一學期或者一學年,對於要出國的同學,我推薦可以在大三選擇一學期去交換,去的學校最好是你申請目的國,這樣方便拓寬人脈,也就是拿到的推薦信含金量會更高。

申請交換的方式主要是三種

  1. 國內學校和國外學校的合作項目
  2. CSC合作項目
  3. 非合作項目(自己申請)

第一種的優勢在於一般都不需要自己花錢,而且學分比較好互換,缺點在於項目的質量不一定好(頂級985除外),選課受限。

第二種和第一種的優劣類似,但是可能更麻煩一點,因為還需要問國家要錢,需要更多的申請材料。

第三種一般為自費,但是學校的選擇面更大,你也可以嘗試申請很好的學校,同時選課靈活,適合想要轉專業的同學。

如果學校限制你在國外的選課,那就沒什麼好多說的了,如果不限制,推薦大家選upper level的課,然後適當選一門graduate level的課,我會在後面說原因的。

出去交換,首先要明確目的,為什麼要去交換,如果是為了拿好的推薦信,務必選小課,常去office hour讓教授記得你,這就是為什麼要選upper level的原因,因為這種類型的略有含金量一點,而且小課居多,此外要有的沒的聊一些人生規劃和學術規劃的事情,會很有幫助。如果能選graduate level的課就更好了,首先在申請的時候如果成績單上能有拿A的graduate課,這足以證明你的學習能力,此外graduate的課你會有更多和教授混臉熟的機會,對於要推薦信也會有幫助。如何要推薦信我在文章前段已經講過了,在此不贅述。

我在UCSD交換的時候是選了三門upper level的課,其中有兩門課的教授我和他們互動非常頻繁,可以說是每次office hour我都會去,除了真的問課程上的問題,還會聊一些學術的問題,後來他們都給我寫了非常strong的推薦信。此外我還在第二年夏天去了其中一個教授的組裡做暑研,可能就是因為當時我們已經很熟了,所以他會接納我吧。

1.10 暑研:

這時一個以前不怎麼受到重視,但是現在對於Ph.D.的申請卻是很重要的一環,我想重點說下。

海外暑期科研一般指花費8-12周的時間在海外高校或研究所在教授的指導下完成一個課題或者參與一系列課題,對於想要本科直接申請博士,研究型碩士(Mphil)或者轉專業申請碩士、博士的同學是非常有用的。主要作用在於獲得(大牛)的推薦信,這可能會成為申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同時可以積累相關領域的經驗。

申請暑期科研主要有四種方式:

  1. 和自己認識的國外教授直接聯繫
  2. 通過你國內導師的人脈去聯繫國外導師
  3. 校與校之間的官方項目
  4. 海投套磁信

第一種方式(和自己認識的國外教授直接聯繫)效率最高,成功率最高,同時一般也是去最符合自己研究興趣的,但是問題就在於你要先認識國外的教授,認識教授的方法主要為參加交換時通過上課認識,認識本校的外籍教授,以及參加國際會議時認識。與此同時同時他也要接受你。接受你與否主要取決於以下幾個方面。

  1. 你自身實力是否被認可
  2. 簽證
  3. 組裡是否能容納更多的人
  4. 是否需要給你支付工資

自身的實力是個很玄的概念,這很大程度又和你們之間的了解程度有關。簽證可能會成為一個很麻煩的事情,理論上需要J1簽證,這可能需要好幾個月去處理,此外B1/B2(商務/旅遊 簽證)也是打著政策的擦邊球的,但並不是很推薦用這種方法,雖然辦理起來會簡單很多很多。至於最後兩點,一般你做志願者的話無論組裡人是否太多都會接納你,但是如果需要給你支付工資(走J1簽證需要支付工資),可能就會好好算一筆賬了,畢竟現在大家經費都不多,雇一個人來只干兩三個月的活並不是很划算。

第二種方法(通過你國內導師的人脈去聯繫國外導師)與第一種類似,同時你國內導師可能在了解你的研究興趣的情況下更好的推薦你,如果他/她在海外有關係網的話成功的成功率會很高,而且對方教授買你的導師的面子一般都會認可你的能力,但是上述提到的2,3,4的問題依舊是存在的。

第三種方式(校與校之間的官方項目)是現在非常主流的。校與校之間的項目比較出名的有UCLA-CSST, Standford-UGVR等。UCLA-CSST應該是現在中國學生去的最多的暑期科研項目,而且是給經濟資助的。這個項目參與的學生都是非常非常頂尖的,基本在未來都是選擇直博,而且可以將UCLA作為保底校。

第四種方式(海投套磁信)可能是被嘗試最多的,雖然成功率低,但是也值得一試。一般的操作流程是,根據你感興趣的方向,查有哪些教授在做(可以在google scholar上直接搜),然後去他們的主頁看當前他們的研究內容,瀏覽最近幾年有代表性的論文,最後根據他的論文和你的研究興趣,探討下你的想法和思路,給對方寫一封郵件,表明你的觀點以及在他組裡做幾個月研究的興趣。如果你的套磁信能說清楚你的研究興趣,同時理順了你對他研究的看法,就算是一篇很成功的套磁信了。如果對方教授覺得你很了解自己的研究方向,可能會給你發個面試,面試可能更多測試下英語交流的能力,如果可以的話,就會讓你來。之後需要處理的簽證問題也不用太擔心。值得注意的是,套磁可能是個熱臉去貼冷屁股,糾結又憧憬的過程。大多數的套磁信,就算你精心準備也會石沉大海,所以注意調節好心態。

如果最終有組要你了,你去了之後也是有很多小細節要注意的。首先,明確自己為什麼要去,如果你是為了推薦信,記得經常在教授面前show up, 因為你到底做了什麼和他覺得你做了什麼是兩件事情。換句話說,勤刷臉,刷存在感,讓別人覺得你很認真很努力。如果你真的做得好,一般教授會在你走之前主動說給你寫推薦信,甚至於直接問你願不願意留在他們組裡繼續讀博,如果教授沒主動提,大概率也就是太忙了忘記了,不用擔心,這時候你和他說下別人也不會拒絕的(畢竟大家都懂),要推薦信的時候記得問下是否是strong的,起到個暗示作用,同時也讓自己安心。如果你在想要推薦信的同時也要深入學那個方向的知識,除了看文獻,一定多和身邊的其他博士溝通,甚至於嘮嘮嗑也是很好的。此外,直接去問教授也是很好的,一般我去問教授都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十分高效。如果為了練習口語,可以多去social一下,而且多和組裡的人聊聊也是對口語有幫助的。

我申請的暑期科研項目依靠的是我上述提到的方式1,也就是和認識的教授直接聯繫。此契機是在UCSD參加一學期的學分課程回國後的第二年3月,我諮詢了當時一門任課教授 (我在他這門課中拿的是A,而且final是最高分)是否夏天能夠去他的組再做點研究工作,因為我本身就對他們組的方向很感興趣。而教授因為有半個夏天出去訪問了,所以諮詢了組裡是否有人能帶著我,大約一周後給了我offer。事實上,夏天我在他的組裡不只是跟著那位博士後做項目,而是參與了除了實驗以外幾乎大部門正在進行的項目,以及給幾個潛在但不知道是否可行的項目做了個嘗試。整體而言我的工作非常的雜,涉及儀器自動化,數據挖掘分析及其可視化,氣候模型創建與評估以及顆粒大氣運動模型的優化。這是個好事也是個壞事,說其好是因為我能在不同方向大概入個門了解下,知道如何操作,別人是怎麼做的,在做什麼。說其不好是因為沒能有真正硬的成果,只是經歷。所以你們如果有機會的話,到底是想要廣博的做還是專精的做需要考慮好,也及時和老闆溝通。其實我的運氣還是挺好的,很多idea試試看還真的能被我試出來,所以教授主動說了會在我申請學校的時候給我寫推薦信(強推+牛推)並在申請UCSD的時候給我內推進他的組。最後給個建議吧,多學學課本以外你感興趣的東西,也許哪天需要用到的時候真的會很有用。

2. 留學規劃

2.1 時間規劃:

這個時間規劃是基於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以及身邊的人的經歷,不能說適合所有人,但是至少是有參考價值的。

  • 大一 - 大四上學期 均要保持較高績點
  • 大一下學期開始準備進組做一些研究,推薦在大三之前一學期換一個組。
  • 大一下開始準備托福
  • 大二下可以準備托福一戰,希望一次過關
  • 大二下可以準備申請交換,可以使大三開始前的暑期學校,也可以是大三上一學期的交換,推薦後者
  • 如果托福第一次不過關(沒到100),大二下結束的暑假準備二戰
  • 大三上如果去交換了就好好學習好好和教授搞好關係,如果在國內,那就可以專註一個科研項目,以發文章為目的
  • 如果托福還沒過關,儘快三戰。
  • 大三上不管托福過關與否,都要開始GRE的複習了。
  • 大三下GRE要過關(320+3.5)
  • 大三下可以考慮申請一個海外暑研,不行的話如果沒交換過也可以去讀個暑期學校
  • 大四上必須過關托福和GRE
  • 大四9月準備套磁,套磁的關鍵期就是9月和10月,這時候回復率最高
  • 大四10月根據套磁情況選校
  • 大四11月基本就可以投申請了
  • 大四11月申請投完之後記得及時和套磁教授們update進展,然後專心等結果
  • 大四的 12月到次年四月會陸續出結果,這時候就是種煎熬和選擇了吧,注意大多數學校接offer的期限是4.15。

2.2 信息收集:

學長學姐的申請經驗是最一手也是最實用的的諮詢,除此之外,還有幾大論壇可以選擇。

  • Gradcafe:國外的研究生申請論壇,forum里卧虎藏龍,經常有各校在讀PhD水貼,一般而言都能解答你的問題,尤其是熱門專業。在這個論壇上也挺方便能結實相同專業的戰友,但因為國籍背景複雜,可能有的人的經驗對你而言不適用,畢竟美國是個講究diversity的地方,domestic female申請理工科專業相比於Chinese male簡直是自帶一篇NS的優勢。這個論壇的結果彙報板塊做的也很好,你可以參考時間節點,但是個人背景的參考價值不大。
  • 一畝三分地:老牌留學論壇的,各種資料一應俱全,現在主要以EE、CS、DS專業的人為主,但也有不少Chem,Bio,CEE的學生。如果你申請的專業是EECSDS的話,你只需要用這一個論壇就能搞定所有想要的資訊。
  • 寄託天下:同老牌留學論壇,學生專業背景更廣泛一點,英語學習的板塊做得很不錯,但是理工科有關專業申請的內容更新有點慢,整體而言不如一畝三分地火。

3. 後記:

有關專業:

氣候學在中國應該算是一個很冷門的專業,國內做這個方向的人極其少。氣候科學研究氣候系統,主要重點為是大氣,海洋,陸地,冰,岩石和生物圈的物理,動力及化學相互作用。研究由人類活動引起的季節性到年際性時間尺度上的氣候變化,以及從幾百年到數百萬年時間尺度上的古氣候變化。算是一個各基礎學科以及計算機科學等應用性學科的交叉學科。整體而言對於數學,物理和計算機的要求比較高,根據個人的研究方向,還會對化學,生物學,地質學等有一定的要求。至於研究方向,以我去的SIO為例,主要有以下幾個

年際氣候變化

厄爾尼諾的物理學和動力學

與全球變暖和臭氧層破壞有關的大氣化學組成及其未來的變化

雲和雲反饋在氣候系統中的影響

由冰芯,帶狀珊瑚,樹木環和深海沉積物重建古氣候

冰川學及冰河時代的起源與發展

太陽輻射

大氣-海洋相互作用

氣候理論

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的反應

我的研究興趣主要集中於全球氣候變暖(模型,數據分析和趨勢預測),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的海洋-大氣-陸地-生物圈物理化學交互。至於我為什麼選擇這個專業,就是個人興趣吧。

這個專業對於本科專業的匹配度幾乎沒有要求,事實上,大家更喜歡數學或者物理本科出身的申請者,同時也有很多環境科學,化學,化工,計算機科學出身的申請者,甚至我也見過文科和商科出身的申請者。對於課程的要求,一般為四門數學課(一元微積分,多元微積分,線性代數,微分方程),兩門物理課(覆蓋光聲力熱電和原子物理),一門化學課或者生物課,一門編程語言(C++,Fortran,Python),同時推薦有數理統計背景(熟悉R語言)以及地質學背景。

有關申請:

申請這件事情是不能量化的,換句話說就是玄學。我的背景對應的收穫並不能作為一個普遍適用的參考,每個人的情況是特殊的,即使同一個人在先後兩年申請,結果可能也會完全不同,所以整個申請季很重要的就是不要去比較。不要去想為什麼別人的GPA,托福,GRE不如我但卻還是被錄取了,也許別人有比你強的科研,比你好的文章,即使都沒有,也許別人有內推呢,或者就是運氣好。申請結果是沒法比較的。

申請是一場馬拉松,即使從大一開始準備,也總會有時間不夠用的感覺。所以,儘早準備,儘早規劃,但是,你永遠不可能完全準備好,所以差不多就可以出發了,不要太糾結於小的細節,比如托福101和109也許並沒有很多區別,gre考了329也行唄沒必要一定上330,3.8和3.85的GPA真的有很大差別嗎?也許沒有吧。PS是永遠改不到最好的,你覺得無漏洞,把故事說完整說清楚了,也就可以了。

申請季最重要的是調整心態,連環拒不可怕,一份合理的申請永遠不會被全聚德。事實上,正確的申請就應該被大多數學校拒。去除保底校,我認為對於M.S.的申請每4個錄取1個,PhD的申請每8個錄取一個說明你的選校不高不低,否則都不夠合理。我能理解被連環拒的時候的心情,不過放輕鬆吧,多出去玩玩,錄取會來的。此外希望大家能夠認真對待每一個學校的申請,我很後悔的一點是,當我11月拿到UCSD的口頭offer之後對其他學校就很懈怠了,尤其體現在不再去和我套磁過得教授update近況,導致別人可能都忘記我了吧。

最後,申請還是要有點理想的,你的dream school就大膽申請,大不了就是被拒,可是萬一錄取了呢?千萬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


推薦閱讀:

2018年美國留學生如何申請OPT實習?
新澤西頂級走讀女校推薦
我和我的申請季:有關Busniess Analytics的一切
人物專訪|從人大到Harvard,我走過的路,不都是套路
在美國留學被休學後該怎麼辦?

TAG:申請博士 | 留學美國 | 理工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