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東北人容易招黑?

為什麼東北人容易招黑?

10 人贊了文章

前段時間,姓胡的弄了一份財富榜單,馬爸爸落榜了,不過,用不著我們心疼,馬爸爸很快會回來的。

了解國情的人,應該都知道,這個榜單並不全面。在中國,還有很多「隱形富豪」,也許他們的財力未必能夠與馬爸爸他們相提並論,但是影響力、控制力絕對不可以小覷。

東北這幾年經濟不好,榜單上前100名,只找到一個東北的,不出所料還是搞房地產的。但是給每個地區找一個未來經濟上的代表人物,東北這一塊兒,可能就輪不到他了。

如果說浙江經濟靠馬雲,那東北經濟就要靠趙本山。

作為一個長期「霸佔」春晚這個中國最大舞台的人,趙本山的影響力、特別是對東北人形象的影響力,遠超大多數人的想像。

跟四五十歲的人交流,提起東北人,第一個想到的形象就是趙本山——一個農民打扮的土老頭兒。

這是東北人這個群體,留給大眾的第一個普遍形象。

再跟年輕一點的聊,他們想到的大概就是劉小光、宋小寶、小瀋陽、王小利他們——著名的「東北F4」。

他們四個人都跟趙本山有脫不開的關係:

劉小光,原名劉建光,趙本山24號徒弟;

宋小寶,原名宋寶利,趙本山32號徒弟;

小瀋陽,原名沈鶴,趙本山25號徒弟;

王小利,可能他的劇名「劉能」大家更熟悉,是趙本山的6號徒弟。

談小一,趙本山沒有收他做徒弟。

他們不僅繼承、更是發揚了趙本山的風格。

還記得我小時候,看春晚基本上就是為了等著看趙本山的小品,那時候可能也是因為沒有網路,我們大家對趙本山那個喜歡的,真是不要不要的。可是最近幾年,趙本山已退出春晚舞台,他的負面新聞也越來越多,喜歡他的人,也遠沒有以前了。

於是延續了趙本山風格的F4 們,這裡那裡不受大眾待見,也是自然而然的。

可是,為什麼呢?

中國這麼大,各個地方都有不一樣的風土人情,「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其他地方也有這樣的說法。為什麼單單是東北人,那麼招黑呢?

傳統媒體時代,央視絕對是標杆中的標杆,春晚舞台更是萬眾矚目,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很難想像一家人守在電視機前,等著看趙本山小品的情景,就是我,這樣的記憶也很難回憶起來了。

那時候,傳播途徑相對單一,並且單向,一個地方有那麼幾個典型的人物,就把一個地區的整體形象樹立起來了。

你可能會說,互聯網來了,這種傳播應該好點了吧?

恰恰相反,互聯網的「網路效應」,讓有影響力的人更有影響力,讓沒影響力的人更加默默無聞,所以,再出來的,都是憑藉了趙本山的扶持。

也就是說,經過這麼多年,趙本山以及趙本山的徒子徒孫們前赴後繼地教育市場,東北人的形象已經樹立起來了——提到東北人,都是「本山牌」的。

東北這個地方,以前是滿清龍興之地,漢人是不許去的,只是到了後來,愛新覺羅的子孫不爭氣,壞了聖祖高宗的威名,內憂外患,沙俄又在北邊兒虎視眈眈,不得不放開管制,讓內地的漢人移民到東北,充實抵制沙俄南下的前線。

可是你想想,就中國人「安土重遷」的習性,能去的都是些什麼人呢?還不是那些在老家活不下去,有的是吃不上飯,有的是犯了事兒,有的直接就是流民——都是些底層的人。

這些人本來就不會「彎彎繞兒」——連喜歡一個人都是,「我要睡你」——都是直來直去,於是後來東北人的性格里,就有了「直」這一點。

後來呢?

日本人來了,俄國人來了,偽滿洲國對其他地方的人來說,可能只是一個歷史課本里的名詞兒,對東北人來說,那是多少個日日夜夜的生活。再加上邊上的朝鮮人,這裡可真成了多種文化的「大雜燴」——漢、滿、蒙、朝、日、俄,不同地區的語言、風俗就在這兒交匯、揉搓,幾十年下來,辭彙量比其他地區的人豐富了不知道多少。

再加上,東北這個地方,夏短冬長,能夠農忙的時間有限,漫漫寒冬,那時候沒有電視、沒有網路,怎麼打發時間?只能大家盤腿兒坐個炕頭上,嘮嗑唄!會說俏皮話的,能夠妙語連珠的,很快就人群中拔了頭魁。大人在一邊嘮,小孩兒在一邊看,這樣多少年下來,啞巴也能把嘴皮子熏陶利索了。

嘴皮子利索,辭彙豐富,讓本來只是炕頭上閑談的事情,突然在媒體時代獲得了極大的關注。先有趙本山,後有F4,蔓延到現在,直播這東西又捧紅了一大堆的東北主播:MC天佑、二姐Alice、社會你球姐……

但是時代變了。

可能是因為大家有錢了吧,能吃飽飯不愁挨餓受凍,就有些高一點兒的追求,審美就算實際達不到自己以為的高度,也總是要通過貶低別人來體現自己。真有品位的加上以為自己有品位的,自然就把揶揄的矛頭對準了在農村群體中廣泛流行的「東北文化」。

東北是什麼文化?

幾年前的時候,我聽一個出版過幾本書的人不無鄙夷地講過:「東北人就是沒文化的代表。」

東北人俗嗎?

就算有一篙子打翻一船人的嫌疑,這個回答也是「俗」!簡直是又「土」又「俗」!不過,這種「瞧不上」,就跟英國的「老紳士」瞧不上美國的「破牛仔」一樣。

有點兒內涵的東西,都得是有些「彎彎繞兒」的,不能讓人一眼看到底,得有「琢磨勁兒」。前面那人跟我講了她認識的一個人,有次在線跟大家聊到傍晚,他有事要下線了,便留下了一句話:「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意思是,有事,約了人了,時間到了,我得下線了。

你會說,這不也是「俗」嗎?這詩誰不知道呢?

當然是誰都知道,但不是誰都能這麼隨口說出來,還說的恰到好處,這就算是「俗」,也是文化人的「俗」。

東北人的文化是草根文化。形象上是大褲衩、花襯衫,時不時還要亮個膀子露出背上那條大青龍;藝術上那就是葷黃不分的「二人轉」以及「東北大秧歌」。這東西,自然入不得「上層人士」的法眼。

媒體上的形象,怪趙本山給東北人的「定位」,生活中的形象,就得怪出來討生活的很多東北人了。

90年代國企下崗潮,作為重工業基地的東北是重災區,幾百萬人沒了工作,天佑的父母就是在這次下崗潮中,鐵飯碗沒了,成了小飯館兒的店主。那些沒本錢開店的人怎麼辦?樹挪死人挪活,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走唄——於是全國各地,到處都有東北人。

只說東北人特別喜歡抱團,可能有點不準確。

抱團是人的天性。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人生地不熟的,最能信賴的,除了自己的親朋古舊,不就是自己那些本鄉本土?國外有「唐人街」,各地就有「東北幫」。

東北人性子又直,一言不合就抄傢伙,越如此越被人排斥,越被排斥便又越抱團。後來又為了給自己撐門面,背上紋個大青龍,脖子上掛條金色的塑料鏈子——把黑幫電影里的那一套搬到了現實生活中來。

這可不就更是給自己招黑嗎?

東北人就是這麼招黑。

可任憑多少人黑東北人,喜歡東北人的,依舊不少。想想我們自己,口頭禪里多少辭彙都是從東北人的嘴裡說出來才流行起來的?「滾犢子」、「扯犢子」這類虐待動物的,「嘚瑟」這樣入了《現代漢語詞典》的,「埋汰」、「磕磣」、「山炮」這類評價別人的……有很多人甚至是一邊鄙視東北人的「土」與「俗」,一邊被東北人的表演逗的「人仰馬翻」。

其實,只要我們分得清「喜歡什麼」跟「我們是什麼人」沒有必然聯繫,就可以不必扭曲自己,也可以平心靜氣地看東北文化的流行。鬱悶的時候看一段趙四爵爺的舞蹈,也是可以很開心的。

雅俗共存才可以雅俗共賞啊!

很多人憂國憂民,酒桌上指點江山的時候總要提點一下經濟下滑的「東北」:數據造假啊,塌方腐敗啊,經濟滑坡啊,人才外流啊……東北的毛病是如數家珍。那怎麼辦呢?

吃燒烤,看直播啊!不是有句話,東北「重工業靠燒烤,輕工業靠直播」嘛!

讓那些願意黑的繼續黑,讓那些能夠造的繼續造,我們,吃燒烤看直播邊上嘿嘿笑。

首發於個人公號:叔蟲

推薦閱讀:

東北老師講解《心經》
東北的溜肉段呀,滑嫩咸香,美味其實也就那麼簡單
東北壓鍋菜
東北打糕的做法

TAG:東北人 | 東北 | 地域歧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