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行為經濟學的荒謬

論行為經濟學的荒謬

4 人贊了文章

2017-10-10 蘆葦

2017年經濟學諾貝爾獎的殊榮,落到了Richard H.Thaler身上,本人在去年,剛好花過一段時間,認真研究過行為經濟學,剛好選的書也是Thaler教授的,因為事前我查過,他在這一領域最權威。本人一向信奉權威精英主義,研究一領域,必先讀此領域最權威專家的著作。不巧Thaler教授這次拿了獎。

行為經濟學的出現是一種必然,但它的出現如此之晚,取得諾獎級別的頭銜也是近年來的事情。這是我以前一直思考的一個問題,時至今日,依然沒有非常確切的答案。為什麼我說它的出現是一種必然呢?這是一個辯證法的問題。辯證法可以講,沒有問題,但唯物辯證法是錯誤的,又因為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基石,唯物辯證史觀、經濟決定論,都是基於此展開,一旦唯物辯證法是錯誤的,那麼整個馬克思主義體系只能轟然倒塌,而這,早已發生。因為本文不是談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故不在此作展開。

假設我們知道某物質的規定性A,如果我們同時找到它的否定的質的規定性,一般假設為非A,進一步如果我們刻畫了一個A向非A的轉化過程,我們便可以把握其內在的發展規律。我們不再進一步展開黑格爾的辯證法,否則最終將引發黑格爾辯證法的整個體系的瓦解。取一個折中的妥協,是為了說明為什麼行為經濟學按道理應該和古典經濟學同時出現。

既然經濟學(區別於行為經濟學,因為根本上行為經濟學就壓根不是經濟學)是建立在可預測的理性人假設之上,那麼馬上我們就可以知道,建立在非理性人基礎之上的情況應該很快就會出現。就好比儒學建立在人性本善之上,很快就會出現人性本惡的假說,比如荀子的歧出。當然,現實並不是如此。行為經濟學要到很晚才出現,我的猜測可能與心理學的發展有關係,關於人格和精神分析的理論,要到弗洛伊德和榮格以後,才得到大發展。而我們今天看到的行為經濟學,正是對心理學的大量借鑒。而一旦經濟學落到了心理學的層面,那它就已經偏離了經濟學的本義,嚴格講,不能算是經濟學,當作心理學更為合適。我敢說這話,當然有道理的。我說不算,此處必須要搬大師出來壓人。

首先出場的是張五常教授,張教授的學術地位,懂經濟學的,大概沒有人懷疑。在張教授的合約理論之上,拿到經濟學諾獎的人,有5位之多。奠基人沒拿到獎,站在張教授肩上的人倒拿了獎,我也不知道什麼原因。而且這些拿獎的人,有幾位明目張胆的就是用的張五常論文裡面的思想,但不承認。據張教授自己講,當年他回到香港,開始嘗試用中文寫作的時候,他的好友勸他不要放棄用英文寫作,否則以後可能沒機會拿諾獎。張教授其人之狂,自然是沒有聽——勞資就要用中文寫作,愛咋咋的。不過說歸說,最後還是出了一本英文論文合集,想必是為了將來拿獎布枚棋子。

經濟學裡面的趣事還挺多。其中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對數學的看法。我們知道近年來,批評經濟學中的數學濫用者不少。這麼搞下去,經濟學都快成數學的一個分支了。而且經濟學研究人的行為的,這東西很多時候,不能用數學模型來計算。科斯拿諾獎的三篇文章,根本沒有數學,全部都是文字論述。大師們都是靠思想取勝的。這用數的就相當於要用劍,而不用數的,只用文字的就是用劍氣的了。

說到這兒,我大概要吹個牛了。科斯想出來科斯定律的時候49歲(1959年發表論文《聯邦傳播委員會》,即使《公司的性質》也是科斯27歲時才發表),我想出類似科斯定律的時候大概20歲,假如當年我出生在美國,而又通讀經濟學理論的話,大概後來的諾獎和科斯定律都跟科斯沒啥關係,得叫Larry theorem了。大概我要被載入經濟學史冊,載入中華史冊了。噗哈哈哈哈,玩笑開大了,圖一樂呵。我當時是怎麼想出來的呢?這是大學宿舍睡覺時我思考的問題。我要睡覺,同學要打遊戲,現實是二者不能平衡,他打遊戲會吵到我睡覺,我睡覺會讓他沒法打遊戲(影響他吼叫),如何解決?要麼我給錢讓他去網吧打,要麼他付錢讓我出去睡。這破案的點在於,宿舍是公共空間,如果劃個線私有化產權。那麼不管他劃還是我來劃,平衡之處一定是咱倆願意出的錢是一樣的。這個跟後面科斯舉例子養的牛吃了別人種的莊稼,怎麼算賬的問題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如此說來,我在經濟學上的洞察力,是大師級的水平啊。以上故事,都是事實,沒有瞎編。你不信就當作我吹牛好了。最厲害的經濟學家,都是不太用數的,思想的洞察力夠深,就不需要借用數學來幫助理解。馬克思的《資本論》就是因為馬克思本人數學不好,所以文字寫得極長。

回到張五常教授的話題,張教授跟弗里德曼是兄弟相稱了。張教授的證婚人就是老弗。科斯拿諾獎身體不好,讓張教授代為發言。可以說這二人的水平,不相上下。張五常憑藉其博士論文『佃農理論』就可以拿諾獎。中文書張教授也寫了很多部,最大最全的一部書是《經濟解釋》,60萬字。本人一字一句認真拜讀並批註過。收藏了兩套,一套四卷本,一套精裝單本,是藏書當中,僅次於康德三大批判合集的厚書。藏書第三厚就數米塞斯的《人的行為》,80萬字。

接下來,直接引用張教授書中的一些論述,展開行文。

先順手駁斥本不值得一駁的在中國大陸金融圈我也不知道為何會風靡的康波周期所謂理論。時不時就會有人拿那套東西在微信朋友圈傳播一下,如此說來,這金融圈內,不明真相或者不願意戳破真相者眾。為了道出康波的毫無用處,有必要普及一下,到底什麼是康波。

康波全稱叫做康德拉季耶夫長波(Kondratiev waves,或作kondratieff waves),也叫長周期或者超長周期理論。簡單地說就是有一個被斯大林肅反肅死的蘇聯經濟學家,叫康德拉季耶夫,他研究了一些經濟數據之後發現,不得了,我們的經濟處於一種 以50年到60年為一個周期的循環波段之中,分為春夏秋冬四個階段;在此之間繁榮與蕭條交替出現,天道與倫常皆無出於其左右也。

值得注意的有兩點:一是這東西是總結歸納出來的事實、現象;二是這東西是人為歸納出了循環的規律,沒有人抽出背後的理論。於是,有些人就想基於這圖形上的周期現象開始搞下一步的預測。

這東西可行嗎?答案是:不行!

方法論上這是歸納法,不是演繹。也就是張五常書中在開篇講方法論時說「事實不能解釋事實」,我喜歡用「現象不能用來解釋現象」,否則,我們和古人天狗食月的水平沒什麼本質差別。有人可能會說,那我們觀察到月亮陰晴圓缺,不是可以用來預測嗎?這是因為它背後有天體物理的理論基石在。而康波這套東西完全沒有抽出任何背後的理論基石。說到底,這東西就跟股票市場的技術分析看圖形是一路貨色。艾略特波浪理論還有個12345abc呢,江恩那套更神乎其神,各種神奇數字,纏論也是一樣的胡說八道。

歸納法可以用來總結現象,但如果不能抽出背後的理論基石,在下一步的推理預測,就純粹屬於瞎蒙。至於某人的康波蒙對了幾次所謂的經濟運行,那是世人忘事,不知道連續總體統計概率。其實跟扔硬幣差不多,都屬於瞎蒙的。搞一大通沒人看得懂的玄學,是為了增加虛無的神秘色彩。市面上分析股票的技術分析方法,不是一個比一個玄乎嗎?都是騙子——要麼騙別人,要麼騙自己,要麼二者一起騙。

好了,康波說得有點多。實在是看不下去這東西再繼續誤人子弟。西方經濟學界,也沒有人再研究這陳屍已久的陳芝麻爛穀子的事兒。有些人不懂哲學,窮極一生的聰明才智,也只是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陷入無邊黑暗的虛無。我們再回到經濟學的問題。

經濟學是建立在自私理性人假設之上的,這理性人的假設,不表示人真的就永遠都是理性的,考慮不理性的情況,也是可以通過局限轉變和代價考慮進行預測,之所以人們覺得不理性,是因為不知道局限條件和代價是什麼(這聽起來有點套套邏輯,事實即是如此。不信各位可以自行舉例,仔細思考一下就能知道是怎麼回事)。而如果建立在非理性人假設之上,情況就千奇百怪了,根本沒有辦法預測。經濟學可以說得不出任何有意義的結論。所以經濟學的公理第一條即是人的行為是可以被推測的,人是在選擇當中進行的行為,這前提當然是人是自私理性的。否則,都是浪漫主義的、心理學情感的,在經濟學上沒法預測。

其實說到底,經濟學的一些假設條件,不是心理學、生理學的問題,而這些假設,要能夠起來基石作用,能夠用於未來的預測。這裡張教授仍然是在講局限轉變的問題。什麼是局限轉變,就是在某些情況下,人做選擇所依賴的內外部條件。有時候它不是非常明顯得我們平常所感受到的經濟學條件,比如捐款這件事,看起來無私,實際上呢?這東西可以轉到其他代價上去。這就是這個道理。

我在看Thaler的書裡面講的一些內容,根本上就是局限轉變找錯了,誤解了經濟學本來的意思,充滿了後現代的庸俗無趣,非要強姦別人的意思,然後硬生生轉到自己的行為經濟學上去。在張五常的經濟學當中,這局限轉變的條件一旦找到,那麼某一經濟現象就迎刃而解了。包括行為經濟學當中舉的各種亂七八糟的例子,都是有解的。比方講股市泡沫,人們追漲,那是因為不追的話,代價是內心的煎熬,這代價就是一種局限條件。表面上看人們不理性,實際上他們是經過理性選擇的,選擇了一種結束痛苦的方式——衝進股市。當然,這個在奧地利學派的經濟學裡面解釋更強勁有力。

更惡劣的情況則是在Thaler的書中,大量的使用了人作為實驗對象的實驗室做試驗的方法,因此而寫論文,簡直讓人無法忍受。那書中大量的例子,都可以用傳統的經濟學來解釋,並不存在所謂行為經濟學顛覆一說,顛覆是行為經濟學家們自己用的詞,野心之大,瞠目結舌。我看Thaler對經濟學的非理性的論述,還不及股神巴菲特的水平。但即使是巴菲特,其對有效市場理論的批判也是錯誤的。有證據:巴菲特曾說,一隻股票很難被低估5年以上,為什麼,因為總有人發現它的好,根本上市場要回歸有效,否則,低估100年為什麼不可以呢。再者,如果市場不是有效的,那根本價值投資的理論,好股票恐怕遍地都是。而芒格說的很清楚,投資最難的情況在於一隻好股票,估值卻並不便宜。為什麼?因為市場有效,所以才會導致好股票估值不便宜。比如A股的恆瑞醫藥、雲南白藥之類的。正是因為市場是有效的,才會讓選股變得困難,也正是因為市場是有效的,才會讓估值終歸能回歸。

雖然張教授說這個自私無關哲學上的事,但在我看來,它非常類似中國哲學當中的儒家性善論,以及性惡論之間的關係。平常生活,經常聽到有人喜歡講性惡論,以此來抨擊儒家,實際上是大錯特錯。孟子那個性善,是就成德之教的講法來的,是說人也有這個成德的能力。不是說人真的就永遠都是性善的。我們還可以就哲學史上的事情,舉西方理性主義的大傳統,後來發展出浪漫主義,以至於納粹主義,但我們能否定人是理性的嗎?不能。因為人有自由意志,人的理性一直就在那裡,誰要是不相信這東西,自己體會一下就知道。選擇是另外一回事。西方是理性主義的大傳統是沒有錯的。再比如中國的小傳統,某村某地的風俗迷信之類的,它不屬於整個社會傳播的大風氣,並不影響時代的主旨。這些微妙的矛盾衝突關係,在很多學科都廣泛存在著。包括經濟學當中的實證主義學派和奧地利學派的方法論也是衝突著的。精神分析學派和實驗心理學派,也是衝突著的。有時候,這衝突著的雙方都可以成為大道,都能起來。但有一些情況,一方是起不來了。比如中國的小傳統,行為經濟學,都是起不來的。所以在我看來,這建立在非理性人和心理學上的行為經濟學,就屬於西方文化的歧出,算是經濟學的墮落。別看現在行為經濟學好像起來了,我看遲早還會再跌下去。

張五常是芝加哥學派的傳統,也是弗里德曼這些實證主義經濟學一派的,而且非常明顯,這一派是絕對不承認諸如卸責、漲跌喜憂之類的情緒性用法,像行為經濟學當中大量使用的心理學的內容,也絕對要舉雙手反對的。其實這樣是有道理的,因為人的自由意志是不可知的自在之物,去蒙別人的感受創建理論,心理學都遭人批評,更不要提拿到經濟學當中來用了。但同時,張五常上文同時有奧地利學派的理論基石的影子。即都是假設行為一定有目的,注意這個目的是經濟學意義上的。它不同於哲學意義上的那個目的論的目的。

當然,在張五常的經濟學當中,這個理性人的假設提到的更多是自私以及行為目的。而在奧地利學派當中,則直接把理性人當成基石的假設,這派不用自私,而用行為目的,而且是行為學上的行為,非心理學,哲學味兒濃。

現在我們切換到奧地利學派,集大成者當數米塞斯大師,其人博學通才,思想極為深刻,思辨能力極強。該書遠遠不止經濟學這麼簡單,裡面充斥了大量社會學、歷史、哲學、經濟學一般理論的精湛論述。從書中內容可以看出來米大師受休謨、康德、韋伯的影響極大。雖然他沒有在書中直接指出來,但內容分明就是從其他大師那裡搬過來的。

在展開奧地利學派的觀點之前,我們先順手把張五常和米塞斯共同主張的一個經濟學原則拿出來談一談,我覺得這東西非常重要,屬於改變三觀的內容。依次為張、米所述。

我之所以要把這個單獨列出來講,是因為自由主義這種東西,在專制國家差不多被打壓絕跡了。

現實生活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集體主義思維,比如愛國主義壓制個人利益,集體主義壓制個體,比比皆是。一個人要成為自由主義者,途徑有幾種:

第一種,看哲學書,因為哲學的超越意識,且都是個人主義的,因為哲學來自於個體的反思,其思想的最終承載是個人,故而哲學看多了,問題會回歸到個體,個人自我意識會不斷被強化,從而變成一個自由主義者。我們這個社會就是「我」被丟掉了;

第二種,最為方便快捷的是政治哲學,政治哲學的主旨是關於政府、權力、個人關係的治理、安排。而因為西方思想的大傳統是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的,這和天主教和古希臘哲學有關,此處不展開。所以,西方社會是一個自由主義社會,因而人權大於主權。人權的價值被推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完全不存在為了集體的利益,國家的利益,必然犧牲個人的權利。當然,個體自願選擇成就國家和集體的權利者,屬於個人的選擇,屬於道德上的選擇。在法律上,國家是沒有權力對人權進行任何形式的打壓,更不要提剝奪了;

第三種,看經濟學著作。因為經濟學是研究人的行為,研究個體的選擇。所以,其中必然涉及到對個體權利的考慮,對個體利益的分析。大概凱恩斯是擴張政府權力的,諸如芝加哥學派,奧地利學派,都是建立在個人主義之上的,也因此,其經濟學必然是自由主義的,必然是主張市場的,必然是主張放鬆管制,必然是主張小政府的。

所以,如果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看到一些集體主義的囈語,特別是民族主義、國家大義,沒有國哪有家之類的言論,你就能知道,這些人要麼是撈了好處來的,要麼就是讀書太少,無知是也!

所以,看書,才能有輸入,才能有正確的三觀,才能與大師相通。整天看新聞聯播,看國內新聞宣傳,想有點見識都難。

米大師將經濟學立在個人主義之上,立在行為上面,這一行為是行為本身,而不是心理學意義要研究的行為背後的心理活動。必須在書中,對行為學和心理學的內容,開篇做了大量的辨析。這個過程極為重要,因為這註定了,奧地利學派是跟行為主義經濟學格格不入的,而且前者反對後者。

而且米大師還極具先見之明的,將後來行為經濟學對理性主義、行為學和經濟學的誤解做了直接有力的批判。經濟學不研究行動背後的動機,而只研究行為本身。這樣一種行為,一定是在理性考慮後,經過手段的選擇,達成目的,從而消除和緩解不適。這個手段的選擇,無所謂對錯,無所謂行為經濟學講的非理性,而只是人的選擇,選擇的時候,自然的前提條件就是相較的考量,選了一個評值更高的方案。選A不選B,是因為更看中A。至於選A和選B,哪個才是正確的,哪個才是更合乎所謂理性,哪個更合乎道德。那不是經濟學要研究的問題。

而如今,行為經濟學,卻偏偏要把背後的動機給接上去,這就全亂套了。這動機接上去有幾個重大問題:

第一,實證上,無法驗證。因為人除了經濟利益的考慮,還有道德上的選擇。無法預測。看起來Thaler是想修修補補搞點經濟學,美其名曰溝通心理學和經濟學,但結果搞出來的大概都是些特例,且都是經濟學本來就可以解釋的。比如心理賬戶的問題,這個我的文章以前也用到過,當然這用這個東西,也是覺得他說得有道理,通俗。但實際上我也可以不用,通俗講就是張五常說的上頭成本不是成本。Thaler並無甚高明之處。而在其書中舉過一個例子,就是在實驗室中給人發錢,發錢太少,可能會被拒絕,因為收錢的人感到一種侮辱。這簡直扯極了。這個例子的局限轉換條件是特定的,有什麼普遍的意義呢,無聊至極。

第二,方法論上有問題。Thaler將行為經濟學建立在非理性和心理學的基礎之上,在方法論上有一個巨大的缺陷。這就是如果採用類似唯物主義一元論方法的話,會天然遇到實然和應然之間無法逾越的鴻溝,這就是休謨論斷。那麼此時,Thaler的行為經濟學,怎麼能夠將人內心的心理活動、情感因素,傳達到一個現實物理世界的行動當中呢?這之間是割裂的。所以在方法論上,一定是要把應然世界給去掉,或者轉換掉,比如張五常所講的自私人假設並不在於人是不是真的自私,米塞斯將經濟學立在行為本身上,而不考慮背後的動機。正是出於方法論上的考慮。

當然,《人的行為》一書中,還有大量的方法論的討論,米塞斯對各種各樣的思潮進行了辨析,特別是對馬克思主義者進行了徹底的批判和否定。

我覺得最經典的是米塞斯的先見之明,可以說先把行為經濟學的路給堵死了,事前就把這一套方法的問題講清楚了。至於今天行為經濟學拿到諾獎,實在是西方經濟學的墮落。大概張五常看了這次的諾獎名單,要大罵蠢到死,這經濟學諾獎,張教授恐怕覺得自己以後是不拿也罷了吧。

我對行為經濟學的態度也很明確,這東西,真是無聊至極,建議「行為經濟學」,改名為:經濟抉擇心理學。

最後,借用一個學識淵博的朋友對Thaler的行為經濟學的一個段子做結尾:簡單的說,你想存錢,但是一逛淘寶,就忍不住買買買。為什麼呢?你自制力差嘛。有什麼辦法?扇自己兩個耳光,心裡默念,馬雲就是個混蛋。因為這個高超經濟學理論的提出,Richard H.Thaler獲得2017諾貝爾經濟學獎。我評價:扯淡!

weixin.qq.com/r/IUwGHjz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司改未能正確運用經濟學原理
理論的價值:消費品和基礎設施
《中產階級如何保護自己的財富》讀書摘要
【轉】如何寫實證經濟學論文

TAG:行為經濟學 | 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