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家宴 | 竹林素食有清歡
是今人,有古意,是客行,望故鄉。
如果不是今天的家宴,廖茗也很久沒有做家鄉菜了,"平時哪裡會這樣精細地準備一下午?"還沒到中午12點,今天的主廚廖茗和左顆顆就已經在文昌小院開始準備晚上的家宴了。暮夏時節,在悶熱的廚房中忙碌著的主廚,卻在為賓客籌備著一場清涼解暑的"尋竹家宴"。
尋·叩訪心中的六朝
"心逐南雲逝、今日幾花開","上林朝花色如霰","日落江南春",今天的每一道菜都有著一個雅緻的名字,它們的命名者就是眼前這位身著一襲素灰色改良漢服長衣、一雙大眼睛明媚聰捷的左顆顆,而她,也是今天的大廚之一。當聽廖茗說要做一個以竹為主題的晚宴,她立刻想到:"古有竹林七賢,那就做一個魏晉南北朝主題的家宴。"
左顆顆和廖茗通過小院兒的代主人陳曉玲得以認識,兩人可謂一見如故。"第一次聽她的名字,我就覺得第二個字應該是表示茶的"茗"。我們的很多想法也特別合拍。"於是,一場以竹為主題的家宴就這樣定了下來。
左顆顆是在天津長大的蘇州人,喜愛南朝文學,鍾情江南園林,說起江南風流雅事,頗慕林下之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奇女子特別多,都是世家大族。這些世家,到了唐代,仍是大姓。"為了今天的家宴,左顆顆還特地梳了魏晉時期的髮型,髮髻高高盤住,前發一片片挽起,以木梳裝飾,鬢邊留兩絲尾發,恍如從《女史箴圖》中走出。
左顆顆
左顆顆的工作是雜誌社的編輯和策劃,因興趣所在,在傳統文化和藝術收藏方面尤為擅長,工作雖繁忙,對古風的熱愛之情卻絲毫不減,家宴中這些風雅的菜名,就是她出差上海時在地鐵上想出來的。"魏有竹林七賢,南朝有採蓮之歌,但是南朝文學卻很少寫吃的,頂多寫到菱角就到此為止了。我們今天有竹筒湯,有荷葉飯,感受一下六朝風味。"
素·做廚師要有性格
因為左顆顆和廖茗都吃素的緣故,在設計家宴的菜譜時,選擇的也都是素食。仔細看看今天的菜單,三杯筍乾豆腐、煎釀三寶、八寶荷葉飯、台菇粉葛蓮藕老火湯都是廖茗精心"改造"的特製素食。雖不是從小吃素,但算起來,廖茗吃素至今已有四年,而且非常嚴格,連蛋和奶都不吃:"有一天早上起來,我跟自己說我不要吃肉了,於是我就不吃肉了。如果能接受蛋、奶,能吃的東西還是很多,好像沒什麼變化,於是我就乾脆把蛋和奶也戒掉了。"
為了籌備一大桌素食宴,廖茗花足了心思,從主菜到冷盤,從飲品到甜食,她都仔仔細細地想到了。"本來我是想做雙皮奶的,但既然是純素,甜品就改成了綠豆沙。還有金湯銀耳扒蘆筍,一般高湯用雞來熬,今天則改用昆布、豆芽和香菇蒂來做素高湯。"為了做出上好的素高湯,她一早就開始燒水煮昆布。此刻,鍋里的昆布正"咕嘟嘟"地發出聲響。
專門準備的竹筒
做好的高湯用來汆蘆筍、煮銀耳、熬南瓜,在最後的菜盤中,雖不見昆布和香菇,但銀耳嫩滑,蘆筍香脆,明麗的金湯帶出了海的鮮香。可以說,一道金湯銀耳扒蘆筍的精髓,就全在這個"湯"上了。
一道道葷菜就這樣在廖茗手下變成精細的素食,她改造得得心應手。"因為一般吃素的人都會自己做飯,外面的東西不好吃,自己做的好吃又放心。"不過她的廚藝並不是在吃素之後才練出來的。
"沒有人教過我做飯,我跟我外公外婆長大,我外公是軍人,只會包餃子,外婆是大小姐,也不會做飯。我自己做的第一頓飯是在我國小三年級,那天外公外婆去體檢,到晚上七點還沒回來。我就拿一個小板凳,在灶台那裡,做了我人生的第一頓飯。只有米飯因為放少了水,所以有點干,別的都挺成功。"大概這就是天賦。
後來,廖茗就開始自己做飯,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做著做著,就會了",廚房中的自信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既然眾口難調,那隻要我用心就好,如果沒有做好,真正的好朋友也會告訴你他哪裡不滿意的。每個人做飯的風格都不同,前幾次家宴也有人做夾餡兒的菜,但是每個人的配料和比例都不一樣。要相信自己。"做大廚,特別是要操辦出這樣一大桌的宴席,還真是要有點性格。
素煎釀三寶
廖茗邊說邊往苦瓜、茄子和豆腐泡中塞入香菇末和豆腐泥,這道素煎釀三寶,用香嫩入味的豆腐泥拌香菇末代替煎釀三寶中的肉餡。不過釀入的豆腐不如肉餡兒粘連,不易固定,因此她格外注意,壓實了釀入茄盒和豆腐泡的餡料,以防煎炒的時候掉出餡兒。
家·客心已百念
既是家宴,就要做出家鄉的特色,對於廖茗這個香港人來說,做出一桌地道的粵菜就是最好的證明。第一道飲品"茅根竹蔗水",就是具有濃厚粵港風味的涼茶,其中的茅根和竹蔗還是她特地讓店家加急送來的。快遞送到的時候,已是下午三點,包裹剛剛拆開一條縫,她就深吸一口氣,大聲感嘆:"這才是家鄉的味道!到現在才送過來,原本想要給差評的,但看在這麼新鮮的份上的,還是給好評。"
香港人對藥用涼茶的愛無需多言。廖茗說,她小時候每次回香港都會去外公的藥房里玩,覺得最帥的就是藥房里的師傅,五六十歲的阿叔,對著藥方,拿著桿秤,迅速地配好一副葯,特別神氣。這次家宴的菜譜還沒確定之前,對於飲品,廖茗心中早已有了打算。
"茅根竹蔗水,是用茅根、竹蔗加馬蹄煮成。茅根可以清熱涼血,竹蔗則呼應了"尋竹家宴"之名。"
此時暑氣濕重,喝上一杯竹蔗水,剛好可以清熱下火,潤燥生津。"這是一款"很廣東"的涼茶,說涼茶你們會不會以為都特別苦?其實不是的。"煮出的茅根竹蔗水倒入茶盞之中,色澤溫暖柔和,味道竟十分清甜。
茅根竹蔗水一早就已端出廚房供賓客分享,兩位大廚還在幾尺灶台前熱切地忙碌著,老火湯在鍋中"咕嘟嘟"地冒著泡,氤氳的水汽為廚房平添幾許悶熱氣息,與窗外的樹影掩映、碎金灑地形成鮮明的對比。申時已過,廚房中仍傳出刀打在砧板上"噠噠噠"的聲響:蔥、姜、蒜,已切絲備好;杏鮑菇,切片;馬蹄,切塊;香菇,切丁;秋葵,切段;老豆腐,切片……都說粵菜精緻,就是精緻在下鍋前的準備上。從早晨到現在,廖茗一直在切,一直在包,一直在準備。
新蒸的糯米散著清香,拌上過油爆香的杏鮑菇,灑進切好的馬蹄,再用新鮮的荷葉一份份包好,送入鍋中蒸透,糯香荷葉飯終於走完了最後一道工序。蓋上蒸鍋的蓋子,廖茗起火做三杯豆腐。"三杯"本是客家菜的做法,港人亦多愛。鍋中油已燒熱,姜蒜爆出香味,香煎過的北豆腐金燦燦的,翻炒過後,盛在黑色的砂鍋中燜煮,豆腐塊映著幾片綠油油的羅勒葉,騰出熱氣,散著股股醇香。
竹·品茗問竹會賢士
宋人就有"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一句,後廚中柴米油鹽,半日繁忙,前堂又怎能無茶?時值五點,日影漸落,暮夏時節,晚風雖緩,卻也吹起几絲涼意,友伴三兩而來,廂房中早已擺起了茶席。
徐新是今天家宴的客人,也是一位愛茶人。為了本次家宴,他特地準備了茶席。茶爐、茶匙、茶盤、茶杯、杯托、香爐等用具陳列桌上,徐新坐於結界之內,隔開一方清靜天地。鐵壺煮水,鳳凰點頭,分茶於杯,飲後細嗅,別有餘味。
茶席
"品茶是一個注重形式的過程,日本茶道對器皿很是講究,喝茶只是很短暫的時間,但是在飲茶之後,可以欣賞茶具,體會形式的美。"徐新說。為了配合"尋竹家宴"的主題,徐新還帶來了一個青瓷的竹子的香爐,西廂中青煙裊裊,幽香淡淡,思緒飄渺,意趣盎然。
少頃,飯菜布好,左顆顆手持小扇,向眾人介紹雅宴菜名之關竅。沙拉清爽,秋葵脆滑,玫瑰薯餅黏糯香甜……竹枝插花掩映之下,換上一襲綠衣的廖茗為友人盛湯。湯器是新砍下的竹筒,粗經打磨,勁綠中透著樸拙之美。賓客聽著六朝故事,飲盡蓮藕湯,輕嗅竹筒,一股清香便縈繞於舌尖與心上。
暮夏時節,素食問竹
食單
飲料:茅根竹蔗馬蹄水竹動蟬爭散
冷盤:心逐南雲逝,今日幾花開;春卷;芒果沙拉;桂花梨汁漬聖女果;涼拌秋葵
春卷
湯:台菇粉葛蓮藕老火湯上林朝花色如霰
熱菜:煎釀三寶客心已百念;三杯筍乾豆腐月映清懷流;豆豉蒸南瓜日落江南春;白灼菜心搖綠蒂,舞春雪;清炒絲瓜風光蕊上輕;金湯銀耳扒蘆筍深竹暗浮沉
豆豉蒸南瓜
主食:八寶荷葉飯蓮疏藕折香風起;玫瑰紅薯餅江花玉面兩相似
玫瑰紅薯餅
甜點:陳皮綠豆沙曲中無別意;薄荷菠蘿何以慰相思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二十四節氣養生與習俗,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說節氣:穀雨,留住最後一抹春色
※二十四節氣養生要旨(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