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上肢神經阻滯定位

上肢神經阻滯定位

1 人贊了文章

上肢的動脈與同名深靜脈伴行,可在臂內側、肘窩及腕部觸及動脈脈搏。淺靜脈位於前筋膜內,易於顯露。臨床常常施行上肢血管穿刺插管,用作診斷治療。

上肢的神經為臂叢神經分支,可通過藥物阻滯,達到麻醉或鎮痛目的。

腋區臂叢阻滯途徑

喙突下臂叢阻滯途徑:臂叢在喙突內下方通過胸小肌深面時,內側束、外側束和後束圍繞在腋動脈第2段周圍,在腋鞘內的位置比較集中,同樣容量的局麻藥物途經此途徑注入,比經腋路注入阻滯的範圍更廣泛,效果也更好。喙突下臂叢阻滯的穿刺點位於喙突下2cm,相當於三角肌胸大肌間溝處。與皮膚垂直進針,然後向下、外側並向後傾斜10°左右推進,經皮膚、淺筋膜,穿胸大肌、胸小肌,出現兩次減壓感或患者出現上肢異感,表示已穿胸小肌到達腋血管周圍。此時可見針體隨動脈搏動而搖擺,即可注入局麻藥物。

腋路臂叢阻滯途徑:又稱腋血管旁阻滯法。操作時令患者仰卧,臂外展90°,旋外,屈肘位。於胸大肌與背闊肌止端間觸及腋動脈,在腋窩頂尋找到腋動脈最大搏動點,作為穿刺點標誌。左手示指固定動脈,在指尖前方向肱骨方向刺入,穿過腋筋膜,繼續刺破腋鞘有落空感,此時放開可見針體隨動脈搏動而搖擺,說明置針位置正確,抽吸無回血即可注入局麻藥。經腋動脈上方注葯,麻醉肌皮神經、正中神經的效果較好,經腋動脈下方注葯,可獲得尺神經、橈神經及前臂內側皮神經較好的麻醉效果。

肩上神經阻滯

在肩胛岡上緣,由肩峰至肩胛骨內側緣沿肩胛岡上緣畫一橫線,再經此橫線的中點作一與脊柱平行的縱線,在兩線相交的外上角等分角線上距交點2.5cm處為進針點,與皮膚垂直方向略向內刺入4~5cm即達肩胛切跡,有異感後注入局麻藥物。

肌皮神經阻滯

肌皮神經干阻滯:阻滯肌皮神經乾的途徑同腋路臂叢阻滯,進針後在腋鞘上方進入,直至喙肱肌,注入局麻藥。

前臂外側皮神經阻滯:阻滯肌皮神經的終末支前臂外側皮神經時,進針點位於肱骨內、外上髁連線水平,在肱二頭肌肌腱外側,直刺觸及骨質後呈扇形方向注入局麻藥物。

正中神經阻滯

肘部正中神經阻滯:肘關節伸直,在肱骨內上髁與肱骨外上髁之間觸及肱二頭肌腱及其內側的肱動脈,在肱動脈稍內側垂直刺入3~5cm,出現前臂及手異感後注入局麻藥物。

腕部正中神經阻滯:患者握拳、腕關節彎曲,可見掌長肌腱和橈側腕屈肌腱隆起。經橈骨莖突橫過腕關節畫一橫線,於上述兩肌腱間的交點處為進針點,垂直刺入數毫米,出現手部異感後注入局麻藥物。

尺神經阻滯

背部尺神經阻滯:在臂部肱二頭肌內側溝中點處可摸到肱動脈搏動,在此處進針指向肱動脈後方,得到放散至小指的異感後注射局麻藥物。此處由於尺神經與正中神經毗鄰,易同時被阻滯。

肘部尺神經阻滯:前臂彎曲90°角,在肱骨內上髁及尺骨鷹嘴之間捫及尺神經,與尺神經平行進針或由稍內側進針出現前臂或手部異感後注入局麻藥物。

腕部尺神經阻滯:腕關節屈曲、握拳,顯露尺側腕屈肌腱,在其橈側可觸到尺動脈。取肌腱與動脈間為進針點垂直刺入,獲得手部異感後注入局麻藥。也可在豌豆骨橈側實施尺神經阻滯。

橈神經阻滯

臂部橈神經阻滯:伸肘,於肱骨外上髁上方10cm處稍外側,壓迫橈神經時手背出現異感。在該處刺入,待針尖觸及骨質後,呈扇形移動針頭尋找異感,注射局麻藥。

肘部橈神經阻滯:伸肘,在肘窩前面肱二頭肌腱外側一橫指半處,垂直進針碰到肱骨骨面,有異感後邊退針邊注射局麻藥。

前臂後區橈神經深支阻滯:伸肘,前臂旋內,在肱骨外髁背側外緣遠端兩橫指,橈側腕短伸肌內側緣壓痛點處垂直刺入,有異感後注射局麻藥。

腕部橈神經淺支阻滯:在橈骨莖突上方7cm處的背外側緣,垂直向橈骨進針,出現異感後注射局麻藥。


推薦閱讀:

視頻 |《中國中西醫結合麻醉與鎮痛論壇》系列:人體經絡穴位初識(蘇帆教授)
圍麻醉期患者突發急性肺栓塞,咋辦?
全身麻醉後是否會影響記憶力?
麻醉醫生在快通道外科中的作用
剖宮產麻醉之你問我答

TAG:麻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