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東西段落銜接生硬,不會過渡轉換?這幾個工具可能幫到你
來自專欄葉偉民寫作內參45 人贊了文章
文 | @葉偉民
寫作時如何「轉場」?
寫東西段落銜接生硬,不會過渡轉換?
……
不少人和我吐槽了在寫作的「起承轉合」上遇到的煩惱,說很多場景、情節之間的轉換很生硬,為轉而轉。其實所有物件都可以用來「轉場」的,沒有邊界、非常靈活。
掌握它的核心秘密是——找到不同場景、不同情節、不同人物之間的「相關性」和「交叉點」。
為什麼說所有東西都能用來「轉場」呢?因為你要轉接的兩個對象之間,它們的相關性是非常廣泛的,共同的物件、共同的時間、共同的地點、共同的回憶、共同的話、共同的朋友……以此類推,無窮無盡。所以,我們的思路是可以完全打開的。
舉幾個例子(以下例子純屬拍腦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一、 例如我們用「時間」來轉場,這是個非常常見的工具。
例:葉大感到絕望的1997年春,對小輝來說,則是段截然不同的光景……
二、 用「空間」來轉場。
例:葉大和小輝住在城市的對角線上,他們平均每周有5次行經中央廣場轉乘地鐵,大概有3次到同一家便利店買那種有紫菜和肉鬆的飯糰。那是1997年春,距離他們相識還有10年……
三、 用「場景」來轉場。(不知咋想到帕慕克描寫過他小時候看過的伊斯坦布爾海峽大火,借用一下)
例:那年博斯普魯斯海峽油輪大火,葉大和小輝都在現場。但由於角度的問題,在葉大被連天的煙塵封住了雙眼時,小輝則在加拉太塔上目睹油輪像黑夜裡巨大的禮炮,迸裂出十多道焰柱,照亮歐洲邊緣的天空……
以上例子均是人物之間的躍遷。事與事之間,人與事之間,物與物之間,人與物之間,都遵循類似的原則,就是要尋找雙方的「相關性」和「交叉點」,做到悄無聲息、不露痕迹、非常自然的轉場。
「轉場」在電影藝術里用得更為頻繁和嫻熟,因為它本身就是用頻繁的鏡頭切換來完成敘事的(一鏡到底仍是過於大膽的試驗)。我們可以從它們那裡吸取大量的營養,嚴肅如《通天塔》,搞笑如《瘋狂的賽車》,你都能看到這些「轉場」技能的應用。消化他們,用起來,相信你有不少的收穫。
這個問題說到底,還是語感的問題。一個人語感受影響的因素有很多,我認為核心有3個:環境,積累,運用。環境就是你在什麼語言環境,和什麼人在一起,天天聊《環球時報》的和天天聊《經濟學人》的肯定是不一樣的,另外兩個就是輸入(學習)和輸出(寫作)。
——————————
?? 歡迎關注公號「葉偉民寫作(ID:yeweimin121)」;
另有知乎Live課程【如何寫出你的超級故事】,7節Live打造寫作特訓營;
知乎電子書【從零開始寫故事:一個南方周末記者的特稿筆記】也已全新上線。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