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的這些不適癥狀你遇到過么?
來自專欄[民生]每日一則耳鼻喉科小知識
??人耳由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組成。外耳、中耳具有集音、傳音、擴音作用;內耳具有位置覺、平衡覺和感音等作用。如果耳朵產生病理變化,就可能出現各種癥狀。
一、耳痛
耳痛是臨床常見癥狀之一。由於分布於耳部的感覺神經末梢較多,耳部疾病的壓迫和刺激可引起耳痛,這些神經所支配的其他部位病變也可引起疼痛。
耳痛程度輕重不一,與疾病的性質、嚴重程度和患者對疼痛的敏感性有關。耳痛一般有脹痛、刺痛、跳痛、牽拉痛等。可呈間歇性或持續性,按其病因可分為原發性耳痛和繼發性耳痛。
1、原發性耳痛:由耳部疾病引起。
(1)外耳疾病:如外傷、耳廓化膿性軟骨膜炎、外耳道炎等。
(2)中耳疾病:如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膿性中耳乳突炎及其併發症、中耳癌等。
2、繼發性耳痛 :由鄰近或遠處器官病變引起的反射性疼痛。
(1)鼻和口腔疾病:如鼻—鼻竇炎、上顎竇腫瘤等。
(2)咽部疼痛: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扁桃體周圍膿腫、咽部惡性腫瘤。
(3)喉部病變:如急性會厭炎、喉結核、喉癌等。
(4)頸部疾病:如頸椎關節炎通過第二、三神經引起耳痛。
二、耳漏
耳漏又稱耳溢炎,指外耳道有液體積聚或流出。
(1)脂性:淡黃色或棕褐色油脂狀物黏附於外耳道,多為耵聹腺分泌物。
(2)漿液性:淡黃、透明、稀薄的液體,常見於外耳道濕疹、分泌性中耳炎早期,是中耳黏膜漿液腺所分泌或血管壁擴張後漏出的血清。
(3)粘液性:耳溢液中含大量粘液,可拉長呈絲狀,常見於慢性單純型中耳炎。
(4)膿性:常見於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若膿液有惡臭應考慮中耳癌的可能。
(5)水樣:一般為腦脊液耳漏,多見於耳及顱腦外傷、耳部手術損傷。
(6)血性:多見於耳外傷、中耳癌等。
三、耳鳴
耳鳴是指患者感覺耳內或顱內有聲音,但外界環境中並無聲響,耳鳴常見的有鈴聲、哨聲、蟬鳴聲、汽笛聲、轟鳴聲、嘶嘶聲、嗡嗡聲等,可間接性或持續性發生,單耳或雙耳,輕者耳鳴僅安靜的時候有,重者擾人不安甚至影響正常生活。
引起耳鳴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耳部疾病:如耵聹栓塞、外耳道異物堵塞、外耳道炎、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耳硬化、藥物性聾、老年性聾、雜訊性聾等外耳及中耳疾病,是引起耳鳴常見原因,並且伴有耳聾和眩暈。
(2)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壓、貧血、腎病、糖尿病及內分泌功能紊亂等,可伴有某些疾病的相關癥狀。
(3)其他:如咽鼓管異常開放、頸靜脈球體瘤等。
四、耳聾
耳聾是聽力損失的統稱,按其性質可分為器質性聾和功能性聾。器質性聾根據病變部位可分為傳導性聾,感音神經性聾和混合性聾三種。
傳導性聾的病變部位在於外耳和中耳,聲波傳入內耳障礙所致。感音神經性聾的病變部位在耳蝸、聽神經和各級聽力中樞,根據病變部位不同又分為感音性聾、神經性聾和中樞性聾。混合性聾是指中耳、內耳並變同時存在,傳音系統和感音系統均受損所致。
五、眩暈
眩暈是一種運動性或位置性幻覺,是指患者自身或周圍物體沿一定方向和平面旋轉,或為搖晃、浮沉感,是周圍或中樞前庭系統病變的一個癥狀。眩暈按病變部位和病因又可分為以下幾類。
(1)前庭周圍性眩暈:病變發生在耳蝸前庭周圍器官。眩暈常發生,頭位或體位變動時加重,持續時間短,伴耳鳴、耳聾及水平型眼球震顫,無意識障礙,有自行緩解和反覆發作傾向。常見疾病有梅尼埃病、特發性耳聾、亨特綜合征、耳毒性藥物等。
(2)前庭中樞性眩暈:起病緩慢,持續時間較長,可逐漸加重,無耳鳴及聽力下降,常伴隨各種類型眼震和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可有意識喪失,
(3)非前庭性眩暈:表現不一,有的為漂浮感,有的為傾斜及直線晃動感。常見有眼性、勁性、血液病、心腦血管疾病、分泌性及代謝性疾病、精神性疾病引起的眩暈。
推薦閱讀:
※白斑或是女性外陰癌的早期癥狀
※脫髮怕冷發胖?女人腎虛八大癥狀怎調理
※喉癌早期癥狀易和咽喉炎混淆
※小兒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小兒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癥狀
※支原體感染的癥狀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