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龍江行——中國文化藝術名家走進阿城天問山

文化龍江行——中國文化藝術名家走進阿城天問山

來自專欄藝統天下

序言:2018年7月29日上午,參與「中國文化藝術名家龍江行採風活動」的藝術家們走進了金源文化發源地阿城的天問山。本次活動由黑龍江省黑土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黑土畫派創研人閆景陽發起,參與活動的文化藝術名家有書法家黃濤、雕刻家徐立春、油畫家張曉峰等 。大家聽取了郝義學先生對天問山田園綜合體項目發展規劃設計方案的介紹,共同參觀了黃精種植基地,就打造天問山金源文化特色生態農業藝術綜合體展開了研討,還舉行了天問山寫生基地揭牌儀式,最後畫家們進行了短時間的現場寫生活動。

【天問山農業綜合園董事長鄭總,總經理劉總與藝術家合影留念】

天問山位於哈爾濱市阿城區東南部小嶺鎮的石發村,距離哈爾濱市中心只有60餘公里,大約50分鐘的車程。這裡的現駐居民不足10戶,總計29人,以老人、孩子居多,可謂「黃髮與垂髫共樂」,彷彿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一般恬靜美好。天問山的自然資源非常豐富,這裡有四季長流的溫潤甘甜的山泉水,有各種野果和山珍野味,有適合做陶器的精細白土,還有各色礦產資源。

【天問山文化座談會】

一、天問山名字的由來

一是源於屈原的長詩《天問》。《天問》是我國戰國時期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屈原除《離騷》之外的又一部長篇代表詩作。在《天問》這首長達1500多字的長詩中,詩人對天文、地理、歷史、哲學等諸多方面,提出了一百七十多個問題,充滿了道家色彩的浪漫離奇想像,天上地下、萬物神怪、歷史時事,無所不包、無所不問。道教是金代信奉的主要宗教之一,阿城地區作為金源故地,有許多道教名山名師,天問山也是這一文化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比佛教的歷史還要久遠,道家文化核心思想是崇尚自然,清靜無為、以柔克剛、以靜制動,也是有著精華的部分,如其中的太極養生之術對人們強身健體用處很大,而天問山的自然環境也很適合人們到這裡進行養生修鍊。

【藝術家閆景陽贈送作品「和氣大道」】

二是源於金代始祖完顏阿骨打射山問天的傳說。11世紀初的時候,女真完顏部先後遷至阿城海古水(現海溝河)、按出虎水(今阿什河)一帶生活。金代早期都城上京會寧府就位於現在的阿城南郊白城境內,當年的紅牆碧瓦早已不見蹤跡,但是夯土圍成的城基殘垣還存在。踏上古木森森的古城牆遺址,還可以看到裡面的土地異常平整,只是已經分布著村舍和農作物,那裡春季種植著纖細碧綠的大蒜,秋季是肥碩翠綠的白菜,目睹這一切,自然會令人產生一種興亡之思。對面隔道而望則是金上京博物館,裡面收藏著大量金代的出土文物。

【書法家黃濤贈送作品「天問山楹聯」】

阿骨打姓完顏,是烏古乃之孫,青少年時代是隨父兄在戎馬生涯中度過的,10歲起開始練習騎射,勇武而足智多謀,有「奇男子」的美稱,是個文武全才的有道之君。據說,完顏阿骨打在牛頭山一箭射穿了天問山山頂的巨石,使山上出現了一個彷彿漢字「問」形的大窟窿,所以當地老百姓稱之為窟窿山。阿骨打在此地還曾經向高人問道,問如何才能逐鹿天下,問鼎中原。高人就天下形勢對他加以點撥,還說要娶蕭氏女為妻,才可助其成就一番基業。之後,阿骨打聽取了高人的指點,果然成就了一代帝業,於1115年建立了大金國。為什麼取名為「金」呢?一說為阿骨打希冀國運綿長,取金不變不壞之意,一說是因為完顏部發源於的「按出虎水」,是漢語「金」的意思。阿骨打的後代們到處征伐,滅了大遼和北宋,實現了海陵王「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的雄偉抱負。今日我們踏臨天問山主峰,仍然可以想見人們對英武的阿骨打的讚譽崇敬。金戈鐵馬的時代已離我們遠去,那個巨大的莫明其妙的巨石相疊形成的窟窿卻被後人賦予了許多美好的傳說。有人說那上方橫著的兩塊巨石如同兩顆巨大的心形,象徵著情侶間心心相印,對愛情忠貞不渝;有人說阿骨打的神箭開拓出的景觀是一見(箭)傾心的象徵,如果約心儀的人到此地一游,那心中的情意自然不言自明,一定會得到意中人的青睞。

【藝術家們遊覽天問山】

二、天問山藝術部落規劃藍圖

在本次活動中全程負責嚮導、講解工作的郝義學先生首先向文化藝術名家們介紹了天問山田園綜合體項目的發展規劃設計方案。天問山田園綜合體項目以生態農業資源為主體,以觀光旅遊為目標,以天問山觀光旅遊區為範圍,以現有旅遊景點為支撐,以農、林、水、牧、生態等高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為先導,以名、優、新、特、稀、綠色農產品試驗、示範、繁良、推廣為重點,通過人文、自然、農業、生態及民俗文化等資源的有機結合,互補開發,拓展天問山旅遊區內涵,實現資源重組,激活存量資源,完善旅遊配套基礎設施,集中財力物力打造生態田園和本地農產品這一特色旅遊精品。在天問山風景區邊上將建成一個多元一體的綜合生態田園大景區,具體規劃項目包括:(1)佔地500畝的養殖野豬、土雞、野雞、山羊、野兔、孔雀、林蛙、蟾蜍等各類禽畜的養殖區;(2)3500畝的種植特色花卉、苗木、果品、藥材、無公害蔬菜的種植基地;(3)佔地200畝的遊客可以自采蔬菜、培育花卉、飼養動物和自烹美食,就地學習農村生活,品嘗農家風味的的農家原生態美食廣場;(4)佔地5000畝的包括郊野通道、觀光台、郊遊木屋、涼亭、池塘、遊客接待中心、公共廁所、興趣體驗中心、少兒遊樂新天地、停車場、山門、風車、影視拍攝場地、婚紗攝影棚等眾多設施在內的旅遊資源開發基地;(5)以宣傳道教文化,弘揚武當太極精神為宗旨,將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高度融合為一體,為大家的健康服務,並具有高雅藝術特點的天問山太極養生堂;(6)與哈工大食品系特種生物分離工程中心合建的植物提取基地。

【天問山郝經理介紹天問山開發發展規劃】

在郝義學先生帶領我們去參觀黃精園的時候,路上經過一處極清澈的潺潺山泉,有好奇的同伴用手試了一下泉水,感覺光滑潤澤。郝義學先生觸景生情地和我們講起了他的奇特個人經歷。他從小自認為是在阿城別的地方出生的,可是沒想到在參加這裡村委會組織的一個會議上,被有點親屬關係的知情老鄉告知,他的父母其實是在這個小山村孕育了他。他的母親懷著他又搬到了他的出生地。原來在他沒出生的時候在娘胎里就曾喝過這裡的山泉水。他由此感嘆人生際遇的奇妙,以為小時候從未親眼見過這裡一草一木的他,竟然發現原來自己的生命始於這裡。這使他對這裡的一切更是產生了不可言說的親切感,對自己現在從事的工作有了更神聖莊嚴的使命感。

【藝術家閆景陽寫生】

三、天問山藝術部落產生緣起

天問山農業綜合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的開創者鄭向群先生、劉寧女士是一對早年畢業於東北林業大學園林專業的60後伉儷。他們青年時代的的夢想不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而是隱於山林,坐聽泉鳴。兩人既體會過商海苦戰的不易、也深歷過宦海浮沉的甘苦,也曾經旅居海外。「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如今已過知命之年的夫婦二人回到祖國,將大半生積蓄捨出,換得這方紅塵凈土、太極夢境。堅毅磊落、才華橫溢的女主人更是親自設計了天問山園區的主體建築。

【藝術家張曉峰寫生】

正是鄭向群、劉寧這一對曾經的有志青年經過多年的努力,讓自己的青春夢想成真,才讓沉睡了近千年的天問山煥發出新的時代光彩;也正是他們的執著追夢、熱誠經營,才讓天問山成為一個藝術夢想生髮的基地,一處城市喧囂之外的理想田園,有了實現的可能。相信,古老的大山、博大雄奇的金源文化、現代的林泉之夢會在不久的將來共同繪就一幅絕美的圖畫,吸引越來越多世俗中忙碌的人們來此,讓身體小憩,讓靈性發芽。


推薦閱讀:

印尼黃氏宗親在棉蘭江夏義山作春季祭拜
何謂傳統文化
馬平昌: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上實現更大作為
《國家寶藏》:用大國重器解讀中華文化密碼

TAG:中國文學 | 傳統文化 | 中國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