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話不是說給你聽的
昨天和朋友吃飯,桌上幾個人都不約而同的聊起了考上北大的那個女孩有關「感謝貧窮」的事情。我之前沒有看過這篇文章,也沒有看到「人民日報」是如何解讀的,所以全程基本沒有貢獻什麼意見。回來之後搜了搜相關的話題,能找得到的相關話題答案沒有超過100個以上的,倒是挺耐人尋味。有朋友說讓我聊聊這個事兒,看到有幾個類似的問題,但是感覺和我回答的思路有點對不上號兒,就不按答案寫了。
市場學裡面有個概念,叫「目標受眾」,也不是什麼高深的東西,就是它字面的意思,說的通俗點就是:能聽到你忽悠,樂意聽你忽悠,而且還能買你忽悠的東西的那幫蠢貨。
對這樣人傻錢多的主兒,自然是:喲,客官您來啦,來來來,裡邊兒請裡邊兒請!哎呀,客官,我跟您說,您這回可算是來著了,咱們這兒啊,有這剛送來的三十年陳釀的藥酒,健脾養腎,舒筋活血。哎,後邊兒幹什麼吶?還不趕緊給客官挑最好的溫上一壺!
這個概念可以發散一下:有些人,聽不到你忽悠;有些人,聽得到你忽悠,但不樂意聽你忽悠;還有些人,聽得到你忽悠,樂意聽你忽悠,可不會買或是買不起你忽悠的東西。
對於第一類人,大家互相之間根本搭不上橋、牽不上線,人家圈子裡說的都是拉丁語,根本就不帶你一個說英語的玩兒,那大家就大路朝天各走一邊了。一點點的成本也是成本,我相信各位讀者沒有接到過賣遊艇的人的電話吧,是啊,我跟你一個救生艇都買不起的人費什麼話。
對於第三類人,倒是聽得到也愛聽忽悠,可無奈這幫人囊中羞澀,從裡面實在掏不出幾個子兒。那咋辦?蒼蠅再小也是肉啊,也先別甩臉子,對付對付得了,隔幾個月去個電話,說不定裡面有鳥槍換炮、撞大運的呢。
最有意思的是第二類人,他們真的不愛聽你忽悠,又偏偏能聽得到你忽悠。電腦、手機這些接觸信息的終端造就了很大一批這樣的人。悄無聲息地討厭最好,點個「不感興趣」或者是「不再出現」,大家相互歲月靜好,倒也沒什麼瓜葛。可這部分人中有一部分,除了不喜歡,他還看不慣,總想著「澄清事實」、「揭露真相」、「開啟民智」。這下熱鬧了,輿論戰點火就著,硝煙四起。他們自覺是鐵肩擔道義,出來捍衛公平正義的鬥士,可對想要喚醒的對象來說,人家還嫌你聒噪,驚了自己在鐵屋子裡的好夢。忽悠人的那邊也頭疼,本來我這忽悠的挺好,他情我願,啥事兒沒有,不操心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管的倒挺寬。這是好話,要是擋了人家財路,那就得是:你算個什麼東西,跳出來壞老子的好事兒?
做大的、成規模的買賣,小到某種商品,大到某個觀念,都是有人造,有人賣,還有人買。
之前回答過一個問題,為什麼一個包看著很假,還有人買、有人背?也是這個道理,自然是不那麼在意包的牌子、真假而更在意包的使用價值的群體有了需求,嗅到商機的人提供產品供給,從而產生這種現象。如果那位題主覺得不理解,那也很正常,因為他/她不是那個「目標受眾」,商家仿製的便宜包,也沒打算賣給類似那位題主的群體。
再說正題。
這位小姑娘沒有被生活擊敗,能在困頓中殺出高考的重圍,值得欽佩和稱讚。她有關「感謝貧窮」的那篇文章,是一片很好的作文。我說這是一片很好的作文,因為能看得出她寫這篇文章,有意或無意,目標讀者是評分的老師。這沒什麼問題,我翻出自己高三時候隨便寫的東西,也都是清一水「總分總」的應試結構,只不過文字水平跟這位小姑娘是沒得比。
我不想以惡意揣度這位小姑娘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也相信她如很多人所說,還沒有意識到貧窮本身不值得感謝,值得感謝的是她自己、她的老師、她的父母等等。我們寫點東西,哪怕只是給自己看,也還是有一個目標受眾的。很明顯,這位小姑娘這篇文章的目標受眾,並不是知乎上說她幼稚的我們。我們看著不理解、看著不喜歡、看著不贊同,很正常,那篇文章本來就不是寫給我們看的。
再說說人民日報和衍生的一些現象。
昨晚朋友們的討論也主要集中在這裡,覺得人民日報作為官媒,轉發解讀這麼一篇充滿正能量但很可能歪曲讀者對社會更大規模現象認識的文章,是種很不負責任、很不地道的行為。沒有仔細看過實打實關於教育的統計信息,我沒有什麼發言權,知乎上很多大V關於這個的討論很多也足夠深入,大家有興趣可以仔細研讀一下。我還是順著上面的邏輯繼續說。大家可以看看人民日報的微信公眾號那篇文章下面一些點贊數很高的評論,其實可以發現一些端倪。(我不是很了解微信公眾號後台的操作機制,如果說錯了請見諒)高贊的評論者,其中有很多人的頭像,屬於典型的「三四五線父母輩」頭像,他們會因為一個小姑娘的故事感動、點贊,從而由個例得出「貧窮鍛煉人」、「應該感謝貧窮」的觀點,但是不太會關注一份「近10年大學生城市、農村來源比例調研」的報告,並且由統計數據得出「寒門難出貴子」的觀點。關注人民日報的人可能並不都是同一類人群,並不都是人民日報文章的「目標受眾」。但對人民日報某類文章點贊,並內化成自己觀點的,卻是一類人群,他們也很可能會為諸如「工人要為國家想,我不下崗誰下崗」、「多生一個,給孩子一個陪伴」或是「民眾要敢於貸款買房」這類文章點贊。官媒的金筆杆子,各個都能舌燦如蓮,用情緒、個例說出沉默的大多數最想聽到的話。可能有一部分人不太喜歡聽,不太想聽,沒什麼問題,還是那句話:人家說的你不喜歡,因為人家那話就不是說給你聽的。(寫到這兒我忽然覺得,可以搞個有趣的調研,看看知乎的高頻使用者關注人民日報公眾號的比例,反過來也可以)
當然了,我們其實也沒高明多少,還有比我們更高明的人。在知乎上聲討官媒攪渾水,發出「寒門難出貴子」、「消滅貧窮」呼聲,並且拿到高贊的人,也是抓住了知乎廣大用戶當中初開混沌的那部分目標受眾,引得叫好聲一片。
最後寫兩點自己的感受吧,作為結尾。
聽到什麼讓自己不舒服的話,先別急著膈應、屏蔽或者反駁,想想人家為啥說那話,那話是不是說給自己聽的?如果不是,那是說給誰聽的?能學到不少東西。
總有人想給你最舒服的「私人訂製」,找你最痒痒的地方撓,這不是什麼壞事兒,但別給自己扎一個舒服的籠子就不出去了。偶爾找點不痛快,看世界能更大一些,看問題能更全面一些。
感謝閱讀。
推薦閱讀: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你的自卑
※有趣的金錢理論:你是富有的「窮人」,還是貧窮的「富人」?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你輸在了這兩點!
※這種手相的人註定貧窮一生
※你在創造「貧窮」還是「富足」?
TAG:貧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