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如何應付小朋友焦慮不安?
來自專欄走進英國課堂
如何用英國教育理論,替小孩子處理焦慮不安的情況?
在英國的課堂上,我們經常都會遇到小孩子焦慮不安。
有一些是因為對某一些學科的焦慮(例如數學,哈哈~~),有一些是對學習感到不安。原因可以非常多,但解決問題的辦法其實還是那幾招。
這一次我便想分享如何用英國教育理論,然後在家裡替小孩子處理焦慮不安的情況。
3種不同的狀態
例如小孩子需要學份數,有部份學生一聽到份數便馬上臉色一沉,他們覺得份數很可怕,自己怎麼學也不會看得懂,根本不願意嘗試,這個時候你又可以怎樣做?你會跟他說什麼?
1。如果害怕的話我們不如不要學吧。
2。你現在給我乖乖聽著!專心地學習!
3。硬著頭皮學下去吧,沒有事的。
教育理論認為這三類說話會導致小朋友在面對恐懼時進入3種不同的狀態,對於戰勝困難都是有害而無益。
以下讓我詳細解釋一下。
如果害怕的話,我們不如不要學吧
第一類回應,例如,「如果害怕的話便不要學吧」,可能會引致小朋友進入極力逃避的狀態。
很多父母因為不忍心看到小孩子面對各種學科的重大壓力,有時會直接叫他們不要做,直接逃避這個問題。
其實在小孩子心中他們可能會因為錯過這些學習機會而感到失落,覺得是否自己能力有問題。
削足適履這個方法好像可以令小孩子當刻不用再面對焦慮,但同時會令他失去體驗新鮮事物的機會。
而且一旦養成了這種應對方式的習慣,逃避的事物就只會越來越多,生活圈子也只會越來越少,自信心會受到打擊。
你現在給我乖乖聽著!專心地學習!
第二類回應無視小朋友的恐懼,嚴厲要求小朋友立刻專心地學習,就會導致情緒失控的狀態。
如果父母無視孩子的恐懼,而使用強迫的方法,他可能會尖叫哭鬧,又或者嚇得發抖。
在這個狀態下他已經被情緒淹沒,完全失去理智,變得無法溝通,任何道理和安慰也聽不進耳,更遑論學習成功。
把小孩子逼到哭了這個情景,相信各位家長都不陌生。效果如何?大家心裡有數。
硬著頭皮學下去吧,沒有事的
只是一股勁叫小孩子硬著頭皮撐下去,這樣有用嗎?
第三類回應有可能會令到小朋友進入死撐狀態,有些小孩子會怯於他人的壓力下可能會硬著頭皮撐下去。
表面看來他們好像很成功達到目標,但其實他們只是麻痹自己的恐懼死撐過去。
日後當他要學習的時候,他自然會想到又被人折磨,而不覺得學習可以是有趣和快樂的。
那麼父母可以怎樣做?
要真正幫助孩子就要找到他們的臨界點。
臨界點是什麼?我給你一個例子來說明。
一位歌手在唱歌的時候,如果能夠把高音唱得最高但又不傷害到聲帶,這個狀態就是臨界點。
一位足球員在的比賽的時候,如果能夠把體能和速度發揮到極致,但又不弄傷自己的肌肉,這個狀態就是臨界點。
如果能夠找到孩子們的臨界點,就能協助他們在臨界點上面對和接受恐懼。這是最理想的狀態。
每個人對於自己恐懼的事物都有一種心理臨界點,是安全和危險的交界處。
當孩子被一下子推過了這個點之後,就會是情緒失控的狀態,但如果被過份拉回安全區之後就會進入極力逃避的狀態。
站在臨界點上,孩子雖然感到少許害怕,但這終害怕還不足以令他失控,他仍然可以向前邁一小步。
家長需要幫助孩子正面感受,幫他們在臨界點的狀態多停留一會兒,慢慢體會並處理自己的恐懼感受,從而逐漸接近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要鼓起勇氣可能需要很長時間,在這個時候父母輕輕力推孩子向前是需要保持與孩子的連結,給孩子有足夠的安撫和安全感。
我給你另一個例子來說明。
例如,孩子在學游水的時候不敢跳下游泳池。
我們可以握著孩子的手,肩並肩對他說,「我感覺到你很害怕,的確是會讓人害怕的。我會一直捉著你的手,直到你自己準備好為止。」
在步向恐懼的途中,小朋友可以停下來深呼吸,但準備好之後就要勇敢向前邁出下一步,不要停滯在原地。
這樣才是處理小孩子恐懼和焦慮最好的辦法。
結語
人始終是附帶情緒的生物,小朋友有失控和逃避的情況是在所難免的,亦不一定是壞事。
在小孩子長大成人的路上,是會有大大小小的挑戰和壓力。
壓力並不可怕,有時反而有助成長。
最可怕的是孩子在關鍵的時刻沒有得到恰當的幫助,錯過了克服恐懼與升華的機會,約束了他實現人生目標的能力。
關注公眾號「走進英國課堂」,中西教育定期分享,與你一起,關注下一代成長。
推薦閱讀:
※焦慮時代下,我們該如何好好生活?
※家有跨境讀書郎 辛苦焦慮誰人知
※心煩焦慮 聽曲《平湖秋月》
※「30」未滿最焦慮 必須結婚墊個底?
※身份焦慮與渾身是戲——凡一平小說論